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立嗣制度与实践:宗法因素影响下的光绪年间己亥建储
1
作者 王新玮 郭婷婷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98-105,共8页
“己亥建储”因其正值戊戌政变后的特殊时期,引发了极大的政治冲突。前辈学者对“己亥建储”的政治含义已经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但是从“己亥建储”时期的实际来看,溥儁入继同治帝为嗣而非光绪帝本身,并未违反清代的立嗣法规和立嗣习惯,... “己亥建储”因其正值戊戌政变后的特殊时期,引发了极大的政治冲突。前辈学者对“己亥建储”的政治含义已经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但是从“己亥建储”时期的实际来看,溥儁入继同治帝为嗣而非光绪帝本身,并未违反清代的立嗣法规和立嗣习惯,具有十分明显的宗法因素,也反映了清代皇族宗法性的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溥儁 己亥 宗法观念
下载PDF
“己亥建储”若干问题考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郭卫东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94-100,128,共8页
光绪二十五年为己亥年,是年十二月二十四日(1900年1月24日),清廷下诏:立端郡王载漪之子溥(亻隽)为“大阿哥”,拟于适当时机替换光绪,一时在中外朝野之间引发绝大风潮。此即所谓“己亥建储”。
关键词 己亥 慈禧 载漪 李鸿章 义和团 荣禄 戊戌政变 总理衙门 适当时机 晚清政局
原文传递
略论慈禧的三次立嗣 被引量:3
3
作者 郭卫东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98-204,9,共8页
慈禧执政凡48年,曾在甲戌、己亥、戊申年间有过三次为帝立嗣之举。选立皇子,很大程度上便是皇位的继承人。所以,这三次立嗣都使朝局产生重大震荡。但文由于,事涉天子皇位,关乎国脉神器,宫廷深幽,异常机密,内中详情又非外人所能知悉。致... 慈禧执政凡48年,曾在甲戌、己亥、戊申年间有过三次为帝立嗣之举。选立皇子,很大程度上便是皇位的继承人。所以,这三次立嗣都使朝局产生重大震荡。但文由于,事涉天子皇位,关乎国脉神器,宫廷深幽,异常机密,内中详情又非外人所能知悉。致使长期以来流传着许多似是而非的说法。兹不揣浅陋,试加考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禧 立嗣 同治 中国近代史 光绪帝 己亥 继承人 军机大臣 临终前 袁世凯
原文传递
光绪帝位危机与外国干预 被引量:3
4
作者 郭卫东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71-78,共8页
光绪与慈禧帝后矛盾的演化对晚清政局影响殊大,二者政争在1898年9月21日的戊戌政变时达到高潮。此间,慈禧以凌厉手段一举粉碎帝党集团,使皇帝成为囚徒,帝位虚设,徒有其名。其后,慈禧仍未甘心,试图稳底废黜光绪。为此,历戊戌、己亥、庚... 光绪与慈禧帝后矛盾的演化对晚清政局影响殊大,二者政争在1898年9月21日的戊戌政变时达到高潮。此间,慈禧以凌厉手段一举粉碎帝党集团,使皇帝成为囚徒,帝位虚设,徒有其名。其后,慈禧仍未甘心,试图稳底废黜光绪。为此,历戊戌、己亥、庚子三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禧 英国政府 光绪帝 戊戌政变 庚子年间 危机 晚清政局 己亥 外国列强 清政府
原文传递
载漪与慈禧关系考——兼与廖一中先生商榷 被引量:3
5
作者 郭卫东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6期50-53,共4页
贵刊1983年第4期登载廖一中先生大作《论载漪》,读后获益非浅。唯文中谈及载漪与慈禧关系时,有一处疑窦不能自释,特在此提出向廖先生请教。廖先生言:载漪“少不读书,刚愎自用”,“愚而不学,骄盈特甚”,本为西太后“所不喜”,后因其妻为... 贵刊1983年第4期登载廖一中先生大作《论载漪》,读后获益非浅。唯文中谈及载漪与慈禧关系时,有一处疑窦不能自释,特在此提出向廖先生请教。廖先生言:载漪“少不读书,刚愎自用”,“愚而不学,骄盈特甚”,本为西太后“所不喜”,后因其妻为西太后侄女,又“频入内,得太后欢心,以福晋故,渐为孝钦所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漪 慈禧 西太后 中国近代史 己亥 福晋 晚清政局 戊戌政变 叶赫那拉氏 清末民初
下载PDF
晚清光绪季年的“己亥建储”丑剧和爱新觉罗·溥儁的“大阿哥”之“立”与“废” 被引量:2
6
作者 吴仁安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49-53,共5页
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帝虽然形同囚徒,但慈禧太后总感到他还占着皇位。为了杜绝光绪帝的东山再起,慈禧太后册立端郡王载漪的儿子溥儁为"大阿哥",尔后即导演了一幕"己亥建储"的丑剧。端郡王载漪等顽固派利用义和团仇... 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帝虽然形同囚徒,但慈禧太后总感到他还占着皇位。为了杜绝光绪帝的东山再起,慈禧太后册立端郡王载漪的儿子溥儁为"大阿哥",尔后即导演了一幕"己亥建储"的丑剧。端郡王载漪等顽固派利用义和团仇恨洋人的心理,怂恿义和团为他们火中取栗。故在义和团运动失败后,慈禧对于载漪一家人的宠信一落千丈了,载漪及其胞弟镇国公载澜均被处以"夺爵"和发往新疆充军,而在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十月"两宫"自西安还都(北京)途中行至开封时,慈禧又下了道谕旨撤销了溥儁的"大阿哥"名号。出宫后的溥儁,身遭冷遇,又无力自谋生活出路,于是积忧成疾,迨至1942年他终于病死在其内兄塔王府侧栖身的小屋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禧太后 端郡王载漪 “大阿哥”溥儁 己亥 戊戌变法 义和团运动
下载PDF
从“武昌假光绪案”看己亥建储前后的舆论和政局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刚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6-139,共14页
刘成禺笔下的"武昌假光绪案"流传甚广,情节却未必近真。本文首先是考订该案史实,进而管窥己亥、庚子之交的政局演变。认为该案属于撞骗之案,"假光绪"并无任何政治企图。之所以由"常案"升级为"奇案&q... 刘成禺笔下的"武昌假光绪案"流传甚广,情节却未必近真。本文首先是考订该案史实,进而管窥己亥、庚子之交的政局演变。认为该案属于撞骗之案,"假光绪"并无任何政治企图。之所以由"常案"升级为"奇案""巨案",主要由"建储"前后的政局大气候所致。最重要者是"建储"后,《汉报》等新党报刊为维持"反废立"的舆论热潮,有心煽惑;旧党为压制舆论而野蛮报复。政局在"新党肆于言""旧党肆于权"的交替上升中一步步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亥 庚子勤王 假光绪案 张之洞《汉报》
原文传递
义和团运动时期慈禧的思想与对外政策 被引量:1
8
作者 马晓雪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49-152,171,共5页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大门被西方侵略者轰开,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面对这一现实,中国各阶层奋起反抗,统治阶级也不甘心自己地位的动摇和削弱,在他们当中普遍弥漫着仇洋情绪,其中以慈禧最具代表性,随着与列强矛盾的激化,慈禧...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大门被西方侵略者轰开,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面对这一现实,中国各阶层奋起反抗,统治阶级也不甘心自己地位的动摇和削弱,在他们当中普遍弥漫着仇洋情绪,其中以慈禧最具代表性,随着与列强矛盾的激化,慈禧仇洋的思想逐渐付诸行动。与此同时,国内各阶层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日益尖锐,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慈禧纵横捭阖,玩弄权术,对各派势力或利用或打击,以维持自己的最高统治地位,同时也影响了她的对外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禧 义和团 顽固派 帝党 己亥
下载PDF
己亥建储与晚清政治危机 被引量:1
9
作者 孙昉 孙向群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5-79,共5页
戊戌政变后,清廷顽固派为了彻底打击维新派,策划废黜已经被剥夺亲政权力的光绪帝。1899年初,顽固派宣布为光绪帝立储。此举是为己亥建储。民间社会对顽固派立储活动做出了强烈的反应,一些地方督抚也持暧昧不明的态度。列强也通过外交途... 戊戌政变后,清廷顽固派为了彻底打击维新派,策划废黜已经被剥夺亲政权力的光绪帝。1899年初,顽固派宣布为光绪帝立储。此举是为己亥建储。民间社会对顽固派立储活动做出了强烈的反应,一些地方督抚也持暧昧不明的态度。列强也通过外交途径介入立储事务,直接触及这一极为敏感的政治问题。围绕着立储问题,顽固派陷入了政治孤立的窘境,对列强产生极度仇视的情绪,为义和团运动时期外交政策的严重失序设下了伏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亥 清廷 政治危机
下载PDF
从“己亥建储”看慈禧的对外宣战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成甲 魏均 《唐都学刊》 1996年第1期36-40,共5页
本文通过对慈禧集团从“己亥建储”到庚子事变前活动的分析,认为慈禧的对外宣战并非出自真正的爱国目的,只是封建顽固派为加强其反动统治、利用民心实施的险恶手段而已。
关键词 己亥 对外宣战 慈禧 载漪
下载PDF
戊戌政变到庚子国难的重要一环 己亥建储:“大阿哥党”的末路狂奔
11
作者 黄金生 《国家人文历史》 2020年第6期102-109,共8页
1900年庚子年初,一则消息在武汉三镇开始流传:皇上来武昌了!因为光绪帝受够了太后的愚弄,从瀛台里逃了出来,找张之洞(时任湖广总督)保驾。连时在上海的宋恕都在家信中说:“十二月湖北、上海盛传一古今未有之奇案……自湖北来上海者,无... 1900年庚子年初,一则消息在武汉三镇开始流传:皇上来武昌了!因为光绪帝受够了太后的愚弄,从瀛台里逃了出来,找张之洞(时任湖广总督)保驾。连时在上海的宋恕都在家信中说:“十二月湖北、上海盛传一古今未有之奇案……自湖北来上海者,无人不如此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三镇 湖广总督 戊戌政变 张之洞 光绪帝 国难 己亥 庚子年
原文传递
探析唐才常一封家书中反映的历史事件
12
作者 陈华丽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 2016年第1期477-485,共9页
本文试以湖南省博物馆所藏唐才常的一封家书——庚子新正廿六(1900年2月25日)唐才常致二弟唐才中的信为研究起点,分析信中反映的历史事件,探究唐才常生命中最后一年的活动,并论及唐才常的个性特征。
关键词 近现代 唐才常 家书 己亥 庚子勤王
原文传递
甲午至庚子时期的荣禄与李鸿章
13
作者 马忠文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49-56,共8页
1894年爆发的甲午战争改变了甲申易枢后清廷的权力格局。比较显著的表征是满洲贵族荣禄权势的激升,以及中兴名臣、直隶总督李鸿章为代表的淮系势力的衰败。荣禄通过督办军务处编练新军,逐步取代了淮军集团对北洋的长期控制,出现满洲贵... 1894年爆发的甲午战争改变了甲申易枢后清廷的权力格局。比较显著的表征是满洲贵族荣禄权势的激升,以及中兴名臣、直隶总督李鸿章为代表的淮系势力的衰败。荣禄通过督办军务处编练新军,逐步取代了淮军集团对北洋的长期控制,出现满洲贵族集权的一丝曙光。在权力交替过程中,受到慈禧太后宠幸的荣禄,迅速升迁;李鸿章则不甘落败,伺机而动,谋求发挥影响,二人关系十分微妙。如果考虑到慈禧驾驭臣下的灵活手腕和满洲贵族内部、汉族官员之间的派系利益之争,荣、李应对的形势更加复杂。事实上,他们周旋于复杂的派系之中,虽有分合,总体上仍保持着政治合作的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荣禄 李鸿章 甲午战争 己亥 庚子事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