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1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了一种精神应对苦难时,你就复活了” 被引量:39
1
作者 史铁生 王尧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7-59,共13页
关键词 文学创作 文学价值 功利主义 宗教精神
下载PDF
“以美育代宗教”:中国美学的百年迷途 被引量:32
2
作者 潘知常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6-122,共7页
百年以来,“以美育代宗教”始终被以蔡元培为代表的几代美学家奉若神明。然而,百年后的今天却必须要说:“以美育代宗教”,20世纪中国美学成也在兹,败也在兹。新世纪中国美学必将从跨越“以美育代宗教”的失误开始,从而实现自身新的发展。
关键词 以美育代宗教 宗教 信仰 宗教精神 终极关怀
原文传递
当代新儒家对儒学宗教性问题的反思 被引量:27
3
作者 郭齐勇 《中国哲学史》 CSSCI 1999年第1期40-53,61,共15页
关键词 宗教 当代新儒家 宗教哲学 儒家思想 宗教精神 儒学 唐君毅 道德实践 基督教 刘述先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与基督教文化 被引量:16
4
作者 许正林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19-130,共12页
基督教文化影响中国现代文学是在近代社会、白话译经和西方文学等多重背景下发生的。这种影响体现在文学观念上,是宗教启蒙、人的文学和文学的真善美极致的提倡;体现在文学精神上,是宗教的人格追求,宗教情感的伦理化和表现忏悔与祈... 基督教文化影响中国现代文学是在近代社会、白话译经和西方文学等多重背景下发生的。这种影响体现在文学观念上,是宗教启蒙、人的文学和文学的真善美极致的提倡;体现在文学精神上,是宗教的人格追求,宗教情感的伦理化和表现忏悔与祈祷的灵魂的探问。文章认为,中国现代文学中,具有基督教文化意义的创作,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五四”文化启蒙阶段,二三十年代非基督教阶段和30年代末到40年代中的宗教救世主义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基督教意识 中国现代作家 宗教精神 《圣经》 基督教文化 周作人 许地山 闻一多 陈独秀
原文传递
论法的品质——兼谈宗教、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被引量:17
5
作者 蔡定剑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77-83,共7页
法治社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法律何以获得良好品质,并具有权威性和普遍性?通过研究西方社会宗教、道德和法律的历史和关系,我们发现,是宗教和道德赋予了法律的精神品质,这就是正义、自由、平等、秩序和博爱;法律与宗教、道德的精... 法治社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法律何以获得良好品质,并具有权威性和普遍性?通过研究西方社会宗教、道德和法律的历史和关系,我们发现,是宗教和道德赋予了法律的精神品质,这就是正义、自由、平等、秩序和博爱;法律与宗教、道德的精神是一致的。而我国过去的法律精神与道德精神并不一致,因此,要实行法治,必须使法律具有正义、自由、平等、秩序和博爱的精神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与道德 宗教精神 道德与法律 西方社会 法律和道德 道德精神 法律精神 价值观念 道德和法律 基督教
下载PDF
对人本困境的思考──史铁生创作的中心主题 被引量:12
6
作者 胡山林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01-107,共7页
关键词 史铁生创作 人本困境 欲望 人生困境 命运 “过程” 宗教精神 “过程哲学” 科学和哲学 斯芬克斯之谜
下载PDF
宿命的写作——在苏州大学“小说家讲坛”上的书面讲演 被引量:19
7
作者 史铁生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0-46,共7页
在最初考虑“小说家讲坛”的演讲者时 ,我们就毫不犹豫地确定了史铁生 ,尽管我们知道他行动不便 ,几乎没有可能到苏州大学演讲。但是 ,这个讲坛史铁生是不能缺席的。谢天谢地 ,终于 ,讲坛活动的策划者林建法想到了“书面讲演”这样一种... 在最初考虑“小说家讲坛”的演讲者时 ,我们就毫不犹豫地确定了史铁生 ,尽管我们知道他行动不便 ,几乎没有可能到苏州大学演讲。但是 ,这个讲坛史铁生是不能缺席的。谢天谢地 ,终于 ,讲坛活动的策划者林建法想到了“书面讲演”这样一种方式 ,他去信询问 ,史铁生愉快地答应下来 ,这就有了我们现在能读到的《宿命的写作》——史铁生在“小说家讲坛”的书面讲演 ,这使众多的听众有可能聆听到“灵魂的声音”。我在北京访问史铁生时对他说 :这次访谈对我来说是一个很长的心理等待。我知道 ,对话与沟通不是件容易的事 ,但正如您所说 ,在神的字典里 ,行与路共一种解释。我把这次访谈 ,当作走近您的  一种方式 ,能走多近 ,我没有把握。当我从他的寓所出来 ,我想起韩少功关于他的一段文字 :“他躺在轮椅上望着窗外的屋角。少一些流浪而多一些静思 ,少一些宣谕而多一些自语。”如果从 1 979年发表《兄弟》算起 ,史铁生已经有了二十多年的创作历史 ,“命运的无常”和“心之家园”的无限凝练而成纯净肃穆的诗美。在史铁生看来 ,社会永远在更新 ,永远在更新的是题面 ,里边有一个回答 ,这个回答是永远的不变的东西。他觉得文学不仅是回应现实 ,而是在一个千变万化的社会里头一直在寻找 ,寻找那个不变的、那个所谓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大学 文学创作 宗教精神 艺术精神 写作技巧
下载PDF
宿命与反抗 被引量:17
8
作者 史铁生 《创作与评论》 CSSCI 1997年第2期34-36,共3页
宿命与反抗史铁华生谢史铁华谢:史铁生先生,如果不是您这种特殊的命运,所谓“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您会不会走上写作这条道路呢?史:我觉得这无法预料,只能说我的病促使我走上写作道路。至少在这之前我没想过会以... 宿命与反抗史铁华生谢史铁华谢:史铁生先生,如果不是您这种特殊的命运,所谓“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您会不会走上写作这条道路呢?史:我觉得这无法预料,只能说我的病促使我走上写作道路。至少在这之前我没想过会以写作为生。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时候我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精神 残疾主题 理论与创作 欲望 西绪福斯 残疾人 悲剧 美的价值 人的力量 命运
下载PDF
一个作家的生命体验─—史铁生访谈录 被引量:14
9
作者 张专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1994年第3期1-5,共5页
一个作家的生命体验─—史铁生访谈录访谈:张专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清华大学附中毕业后,于1969年赴延安插队。1972年因病致瘫,转回北京。1974年至1981年在北京某街道工厂工作,后主要从事文学创作。现为北... 一个作家的生命体验─—史铁生访谈录访谈:张专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清华大学附中毕业后,于1969年赴延安插队。1972年因病致瘫,转回北京。1974年至1981年在北京某街道工厂工作,后主要从事文学创作。现为北京作家协会理事。到现在为止共发表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体验 史铁生 宗教精神 清平湾 残疾人 作家 欲望 残疾主题 人道主义 人的根本
下载PDF
生命意义的探寻——史铁生作品的中心意蕴 被引量:11
10
作者 胡山林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4期79-83,共5页
由于自身遭际的不幸,迫使史铁生不懈地探寻生命的意义,追问活下去的根据和理由。这种探寻是他创作的动力,探寻的结果构成了他作品的中心意蕴。史铁生的探寻是逐步深入和发展的。最早他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同厄运作抗争,在抗争中争得... 由于自身遭际的不幸,迫使史铁生不懈地探寻生命的意义,追问活下去的根据和理由。这种探寻是他创作的动力,探寻的结果构成了他作品的中心意蕴。史铁生的探寻是逐步深入和发展的。最早他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同厄运作抗争,在抗争中争得人的尊严;继之认为在于从精神上无休止地超越人生困境,在超越中实现精神的升华;后来认为生命意义不在于任何现实的功利目的,而在于创造并享受“过程”的美好与精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铁生 生命意义 生之意义 “过程” 宗教精神 生命的意义 作品集 史铁生创作 人生意义 自我完善
下载PDF
生命由梦想展开——论史铁生散文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尧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9-32,共4页
文学该走去的方向何在?史铁生说:“就是现世的空白处,在时尚所在不屑的领域。”是的,史铁生正是在现世的空白处自由地诉说着,沉重而又轻灵地把我们牵回生命的梦想。 史铁生并不喧哗,但他的声音清晰而有魅力。解读《我与地坛》,使我们... 文学该走去的方向何在?史铁生说:“就是现世的空白处,在时尚所在不屑的领域。”是的,史铁生正是在现世的空白处自由地诉说着,沉重而又轻灵地把我们牵回生命的梦想。 史铁生并不喧哗,但他的声音清晰而有魅力。解读《我与地坛》,使我们有可能逼近史铁生的心魂,进而理解其文化关怀的方式与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铁生 《好运设计》 人本困境 生存困境 《我与地坛》 终极关怀 审美意义 史铁生散文 通俗文学 宗教精神
下载PDF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释义及其与西方的比较 被引量:9
12
作者 于语和 施晓薇 《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10-16,共7页
法律文化是具有一定普遍性的社会意识形态、社会规范、制度和社会心理中有关法的那一部分形成的一个统一的体系。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指从上古传说时代至清末修律为止 ,广泛流传于中华大地的具有高度稳定性和持续性的法律文化 ,主要包括... 法律文化是具有一定普遍性的社会意识形态、社会规范、制度和社会心理中有关法的那一部分形成的一个统一的体系。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指从上古传说时代至清末修律为止 ,广泛流传于中华大地的具有高度稳定性和持续性的法律文化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传统法律文化集体本位的总体精神 ,无讼息争的心理倾向 ,德主刑辅的理论学说 ,视法律为工具的价值判断。在客观上 ,传统法律文化又表现为法典编纂和皇帝诏敕及案例并为法之渊源 ,制定法与判例法互用 ,国家法与习惯法并存 ;在司法上 ,重刑轻民 ,程序法不发达。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西方传统法律文化的比较 ,显现出其独有的特色 :1 中国社会宗法家族制度是法产生的基础 ,而西方形成个人本位、法律与伦理相分离的渊源 ;2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伦理色彩浓郁 ,而西方法律文化则是在宗教精神的笼罩下发展起来的 ;3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以集体为本位 ,西方以“个人权利本位”为基本理念 ;4 中国古代法等级观念渗透始终 ,而西方法平等观一以贯之 ;5 中国法律文化是混合法 ,并代表了现今法律文化的趋同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法律文化 法律文化 比较 法律制度基础 宗教精神 法律渊源 中国 西方国家
原文传递
天地·祖先·鬼神:少数民族服饰的宗教精神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杨鹓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78-87,共10页
少数民族服饰作为一种信仰文化现象,它不是个人心理的任意表现,而是有其产 生的历史根源、社会根源和种种实用功利目的。少数民族服饰作为一种符号系统,它又是世俗化 的宗教礼仪,是连结鬼神与人间的媒介。有了宗教,并不一定就产生... 少数民族服饰作为一种信仰文化现象,它不是个人心理的任意表现,而是有其产 生的历史根源、社会根源和种种实用功利目的。少数民族服饰作为一种符号系统,它又是世俗化 的宗教礼仪,是连结鬼神与人间的媒介。有了宗教,并不一定就产生民族服饰;但假如没有宗教, 民族服饰是断然不会这般绚丽多姿、神秘奇伟的。正因了宗教,民族服饰才感动着天地人神、江 山社稷,影响着族运变迁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服饰 艺术服饰 宗教礼仪活动 宗教精神
原文传递
论儒家哲学精神的实质与文化使命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景林 《齐鲁学刊》 CSSCI 1990年第5期3-8,共6页
§1 美国当代哲学家理查·罗蒂把历史上的哲学划分为两类:“体系的哲学”和“教化的哲学”。很显然,中国古代的儒家哲学属于后者,即教化的哲学。人是一种自我分化或分裂着的存在。人异于一般存在物,人要在追寻自身存在的根据及... §1 美国当代哲学家理查·罗蒂把历史上的哲学划分为两类:“体系的哲学”和“教化的哲学”。很显然,中国古代的儒家哲学属于后者,即教化的哲学。人是一种自我分化或分裂着的存在。人异于一般存在物,人要在追寻自身存在的根据及意义中实现其存在;同时,其生存的满足亦失去了直接的本能方式,必须通过创造和学习来实现。海德格尔说得好,正因人能找寻自己,因而往往“找错了自己”。这个“找错”,正表现了人的存在自我分化的特性。这反映在文化或精神生活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基督教 教化哲学 西方文明 宗教 儒家哲学 理智化 世俗生活 宗教精神 哲学精神
下载PDF
荣格对当代思想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冯川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10-114,共5页
荣格作为一名精神分析学家,他的学说已远远超出医学心理学的领域,而对20世纪的文学、艺术、历史、哲学、宗教等领域发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赞布里斯基认为荣格对当代人文学科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三种方式实现的:①对无意识的理解... 荣格作为一名精神分析学家,他的学说已远远超出医学心理学的领域,而对20世纪的文学、艺术、历史、哲学、宗教等领域发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赞布里斯基认为荣格对当代人文学科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三种方式实现的:①对无意识的理解。无意识是实在的,通过间接显现,并通过“果实”来认识;通过想象产生出象征,心理象征的意义具有超越的意义。②对人类社会的邪恶和悲剧的忧郁而阴黯的感觉。道德与宗教也不足以振拔沉沦已久的人类精神,而需用艺术和审美的态度去使许多东西成为意义不确定而永远有待阐发的象征。③荣格本人对精神的无穷无尽,令人惊异的创造力的敏锐感觉和浓厚兴趣。通过自性的创造力,赋与了艺术作品一种拯救性的价值和力量。荣格对人类精神现象的高度尊重,即对精神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尊重,使人们认识到,不再把精神现象的起源、性质和意义仅仅归结为精神以外的某种东西,就能摆脱因精神失落而产生的种种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学科 精神家园 弗洛伊德 分析学家 心理治疗 心理象征 创造力 精神现象 宗教精神 人类精神
下载PDF
儒学:宗教与非宗教之争──一个学术史的检讨 被引量:8
16
作者 苗润田 陈燕 《中国哲学史》 CSSCI 1999年第1期23-31,共9页
关键词 宗教 孔子 儒学 康有为 学术史 宗教 宗教 宗教精神 儒家思想 宗教
下载PDF
康德美学的宗教精神与道德精神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元骧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9-86,共8页
康德认为审美可以沟通经验世界和超验世界,把人引向“最高的善”。这思想脱胎于基督教,是经由舍夫兹博里和哈奇生的美德伦理被康德吸取到他美学之中的;而另一方面,康德又通过对“美是道德的象征”这一命题的深入阐发,把审美引向美德伦... 康德认为审美可以沟通经验世界和超验世界,把人引向“最高的善”。这思想脱胎于基督教,是经由舍夫兹博里和哈奇生的美德伦理被康德吸取到他美学之中的;而另一方面,康德又通过对“美是道德的象征”这一命题的深入阐发,把审美引向美德伦理和新教伦理,以求在这个神圣的东西遍遭亵渎、日趋消解的时代,使个人的精神生活保持一种神圣的感觉,以维持自己生活的圣洁和人格的尊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美学 宗教精神 道德精神 审美观
下载PDF
论民间信仰的世俗化
18
作者 方百寿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2期28-32,共5页
论民间信仰的世俗化方百寿宗教研究已成为全球学术界的一个热点,人们从各个侧面,运用不同的理论和手段来剖析宗教内核及其运作趋向。世俗化是其中的一个视角。本文以民间信仰为基地,运用实地调查资料,归纳民间在宗教意识、仪式、人... 论民间信仰的世俗化方百寿宗教研究已成为全球学术界的一个热点,人们从各个侧面,运用不同的理论和手段来剖析宗教内核及其运作趋向。世俗化是其中的一个视角。本文以民间信仰为基地,运用实地调查资料,归纳民间在宗教意识、仪式、人员及其空间反映上的世俗化过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信仰 宗教意识 世界宗教 宗教信仰 民间宗教 俗化 土地神 祖先崇拜 宗教精神 信仰空间
下载PDF
精神圣者的仰望之路——论史铁生创作中的宗教意识 被引量:3
19
作者 龚敏律 《理论与创作》 2005年第6期72-77,共6页
史铁生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宗教徒,但他却可称作当代中国文坛最具宗教精神的精神圣者.史铁生的宗教意识是复杂而多变的,他的众多作品不时闪烁着各种神性面孔,"上帝""佛""耶稣"的字样点缀于作品的各个... 史铁生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宗教徒,但他却可称作当代中国文坛最具宗教精神的精神圣者.史铁生的宗教意识是复杂而多变的,他的众多作品不时闪烁着各种神性面孔,"上帝""佛""耶稣"的字样点缀于作品的各个角落和空间,让人无法确切地把握史铁生的宗教意识和宗教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意识 宗教精神 史铁生 圣者 创作 中国文坛 “上帝” 宗教情怀 评论者
下载PDF
老舍的宗教态度与创作 被引量:5
20
作者 徐德明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9-56,共8页
关键词 宗教 基督教精神 《圣经》 老舍作品 宗教精神 思维方式 通俗文艺 中国现代文学 文艺思想 上帝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