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1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康德论人性根本恶及人的改恶向善 被引量:32
1
作者 李秋零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8-33,共6页
关键词 道德法则 康德 人的本性 改恶向善 道德自律 人性善恶 纯粹性 道德教育 禀赋 存在
原文传递
本体论研究的复兴和趋势 被引量:28
2
作者 俞吾金 《浙江学刊》 CSSCI 2002年第1期46-52,共7页
本文主要探讨了当代哲学中出现的本体论研究复兴的现象 ,分析了这种现象产生的种种原因 ,探索了本体论研究复兴的一系列表现形式 ,指出了本体论研究的新的聚焦点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 奎恩 维特根斯坦 哲学研究 现象学 分析哲学 形而上学 胡塞尔 存在 存在 本体论 认识论
下载PDF
论自然生态审美的三大观念转变 被引量:36
3
作者 赵奎英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5-153,共9页
根据"生态"一词的原义及海格尔对生态学的界定,生态概念包含三个关键义项:家园、生命和无中心的相互关系。由于康德以来的审美概念,设置了主客体关系框架,强调审美主体的中心地位,主要关注对象的形式而非对象的生命存在,当今... 根据"生态"一词的原义及海格尔对生态学的界定,生态概念包含三个关键义项:家园、生命和无中心的相互关系。由于康德以来的审美概念,设置了主客体关系框架,强调审美主体的中心地位,主要关注对象的形式而非对象的生命存在,当今的审美概念与生态概念之间存在着一种张力。如果我们不想放弃"审美"一词,又要使我们对自然的欣赏既是生态的又是审美的,那就只有对审美概念进行生态化重塑,使之发生根本转变。这种转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从关注自然的"形式"到关心自然的"存在";从把自然当作"对象"到把自然当作"家园";从把自我当作"观光者"到把自我当作"栖居者"。只有当一个人作为栖居者站立在家园之中,从自然内部经历自然生命的涌动,遭遇自然存在的本现,为自然的内在光辉所照亮,获得切近生命存在本源的感动,对自然的生态审美经验才会真正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审美 生态概念 个人作为 主客体关系 存在 卡尔松 生态美学 存在论意义 人类中心主义 环境美学
原文传递
西方形而上学的命运——对海德格尔的亚里士多德批评的批评 被引量:21
4
作者 邓晓芒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8-46,共9页
本文通过对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及海德格尔对其评论的分析 ,试图证明西方形而上学的根源就包含在哲学这一人类活动的本质矛盾中 ,根本说来包含在“存在”和“存在者”的互相“混淆”、“颠倒”和“替补”之中 ,因而从古到今 ,任何一个想... 本文通过对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及海德格尔对其评论的分析 ,试图证明西方形而上学的根源就包含在哲学这一人类活动的本质矛盾中 ,根本说来包含在“存在”和“存在者”的互相“混淆”、“颠倒”和“替补”之中 ,因而从古到今 ,任何一个想要拒斥形而上学的人都不得不拒斥哲学本身 ;而反过来 ,任何一个还想进行一种哲学思考的人 ,包括海德格尔在内 ,如果不想沉入东方式的“无言”和沉默的话 ,最终也都不得不走上形而上学之途。从这个意义上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 形而上学 存在 存在 亚里士多德 海德格尔
原文传递
论存在者与本质 被引量:23
5
作者 T.阿奎那 段德智(译) 《世界哲学》 CSSCI 2007年第1期53-76,共24页
本文首先从逻辑学与本体论的区分入手,强调了本质概念和存在概念的本体论或实存论性质,提出了一条区别于传统思辨哲学的从经验的存在者到先验的存在者的致思路线;尔后依次从质料与形式、本质与存在、主体与偶性三个层面阐述了阿奎那的... 本文首先从逻辑学与本体论的区分入手,强调了本质概念和存在概念的本体论或实存论性质,提出了一条区别于传统思辨哲学的从经验的存在者到先验的存在者的致思路线;尔后依次从质料与形式、本质与存在、主体与偶性三个层面阐述了阿奎那的本质特殊学说和实体(单纯实体和复合实体)学说;最后则强调了作为“第一存在”的“绝对单纯性”的上帝的本体论地位和形而上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 本质 存在 第一存在
原文传递
论海德格尔的死亡本体论及其阐释学意义 被引量:16
6
作者 余平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1期30-40,共11页
关键词 海德格尔 本体论 阐释学 死亡观 有限 生之意义 存在 现实性 死亡事件 认识论
原文传递
胡塞尔与海德格尔的存在问题 被引量:14
7
作者 倪梁康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5-53,共9页
关键词 海德格尔 胡塞尔 存在问题 现象学 《逻辑研究》 存在与时间》 存在 真理定义 真理概念 存在
原文传递
论本体论的性质及其重建 被引量:19
8
作者 江畅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4-30,共7页
关键词 存在 存在 哲学本体论 拒斥 西方哲学 存在 终极关怀 社会历史原因 探究 学问
原文传递
哲学的终结和思想的任务 被引量:20
9
作者 M.海德格尔 孙周兴 《世界哲学》 1992年第5期57-63,82,共8页
标题表示一种沉思的尝试。沉思执着于追问。追问乃通向答案之途。如若答案毕竟可得,那它必在于一种思想的转换,而不在于一种对某个事态的陈述。本文具有一个更为广泛的关联背景。自1930年以来,我一再尝试更其原始地去构成《存在与时间... 标题表示一种沉思的尝试。沉思执着于追问。追问乃通向答案之途。如若答案毕竟可得,那它必在于一种思想的转换,而不在于一种对某个事态的陈述。本文具有一个更为广泛的关联背景。自1930年以来,我一再尝试更其原始地去构成《存在与时间》的课题。而这意味着,要对《存在与时间》中的问题出发点作一种内在的批判。由此必得澄清,批判性的问题——即思想的事情是何种事情的问题——如何必然地和持续地归属于思想。所以,《存在与时间》这个任务的标题也将改变了。我们问: 1.从何种意义上说,哲学在现时代进入其终结了? 2.哲学终结之际为思想留下了何种任务? 一、从何种意义上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思想 形而上学 存在 现时代 黑格尔 可能性 哲学终结 任务 澄明 胡塞尔
原文传递
西方海德格尔研究述评(一) 被引量:7
10
作者 彭富春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9-44,共6页
关键词 海德格尔 解释学 阐释学 存在与时间 无蔽 存在
原文传递
进入澄明之境——海德格尔与王阳明之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世英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0-14,27,共6页
1.这个标题的用意显然是要我们从黑暗走向光明,或者用海德格尔的术语来说,就是“去蔽”。遮蔽是黑暗,是隐藏:去掉遮蔽、揭开隐藏,就是走向光明。问题是什么叫光明?如何走向光明? 柏拉图的“洞喻”是对光明的一种理解和走向光明的一种... 1.这个标题的用意显然是要我们从黑暗走向光明,或者用海德格尔的术语来说,就是“去蔽”。遮蔽是黑暗,是隐藏:去掉遮蔽、揭开隐藏,就是走向光明。问题是什么叫光明?如何走向光明? 柏拉图的“洞喻”是对光明的一种理解和走向光明的一种途径。他认为,最高的理念——善的理念是最大的光明、是太阳。平常人只看到个别的事物,未看到理念,犹如被锁在洞穴里的囚犯,只看到阴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澄明之境 王阳明 存在 存在与时间 柏拉图 功利追求 “此在” 冯友兰 天地万物
原文传递
真理的本质与本质的真理——论海德格尔的真理观 被引量:13
12
作者 黄裕生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04-116,共13页
本文认为,传统哲学把真理问题定位于认识论领域,并把“符合”理解为真理的本质,从而留下了自身无法充分解决的难题。海德格尔从存在问题出发,化解传统真理观留下的难题,为真理问题的探讨作出了重要贡献。海德格尔真理观的主要观点... 本文认为,传统哲学把真理问题定位于认识论领域,并把“符合”理解为真理的本质,从而留下了自身无法充分解决的难题。海德格尔从存在问题出发,化解传统真理观留下的难题,为真理问题的探讨作出了重要贡献。海德格尔真理观的主要观点是:陈述与其对象相符合是指陈述者在陈述这种存在活动中“对接”上了对象,并与对象相互协调地共在;陈述与其对象是否相符合的标准是作为对象的可能性前提的物自身;物必须首先作为其自身被敞开(显现)出来,它才能在陈述活动中作为对象出现,而物正是在人的自由存在这种超验活动中才作为自身显现出来;物自身的这种无蔽状态就是本源意义的真理或本质的真理,它是陈述真理的前提。从存在问题着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 真理的本质 海德格尔 非真理 物自身 存在问题 真理观 去蔽 五分硬币 认识论
原文传递
自我的困境──近代主体性形而上学之反思与批判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汝伦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01-108,共8页
近代西方哲学在某种意义上可称之为主体哲学。主体一自我既是它的起点又是它的终点。然而,从一开始,主体哲学的核心概念──自我就包含着严重的问题。笛卡尔哲学已充分暴露了‘咱我”的困难。而康德对此困难的解决一方面将主体哲学发... 近代西方哲学在某种意义上可称之为主体哲学。主体一自我既是它的起点又是它的终点。然而,从一开始,主体哲学的核心概念──自我就包含着严重的问题。笛卡尔哲学已充分暴露了‘咱我”的困难。而康德对此困难的解决一方面将主体哲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但也同时进一步暴露了它的内在困境和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而上学 主体性 同一性 笛卡尔 康德 存在 近代西方哲学 主体概念 谬误推理 先验主体
下载PDF
海德格尔与马克思:在历史之思中相遇——论历史唯物主义的存在论境域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德峰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6期22-28,共7页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的存在论思想 海德格尔 形而上学 存在论境域 费尔巴哈 存在本身 人的本质 存在 近代哲学
原文传递
重新认识康德的“头上星空” 被引量:11
15
作者 叶秀山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7期24-28,共5页
重新认识康德的“头上星空”叶秀山在康德的墓碑上刻着他《实践理性批判》最后“结论”部份开头第一句话:“有两种东西我们愈经常愈反复思想时,它们就给人灌注了时时更新、有加无已的惊赞和敬畏之情:头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律。”①... 重新认识康德的“头上星空”叶秀山在康德的墓碑上刻着他《实践理性批判》最后“结论”部份开头第一句话:“有两种东西我们愈经常愈反复思想时,它们就给人灌注了时时更新、有加无已的惊赞和敬畏之情:头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律。”①这句话因为它的崇高的境界,学哲学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理性批判 康德 “自然” 《判断力批判》 “人” 《纯粹理性批判》 新认识 合目的性 存在 合规律性
原文传递
世间为何会“有”“无” 被引量:9
16
作者 叶秀山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64-74,共11页
本文认为,“有”“无”问题涉及形而上学基础,也涉及海德格尔的全部思想。传统形而上学只知问万有之“有”,不知问“无”,而万有之“有”实为一个抽象的思想体,世间并无此种思想体,有的是可无化万有又可成就万有的“无”。因为世... 本文认为,“有”“无”问题涉及形而上学基础,也涉及海德格尔的全部思想。传统形而上学只知问万有之“有”,不知问“无”,而万有之“有”实为一个抽象的思想体,世间并无此种思想体,有的是可无化万有又可成就万有的“无”。因为世间是人的世间,而人就是海德格尔的Dasein,即会死者。因此,人的存在是生生死死的存在(过程),“生”是“有”的根据,而“死”则是“无”的“龛位”。因“生”而展开出(有)一个世界,“生”着同时就是“死”着,这个世界又是(有)一个“无”。作为“无”存在,意味着作为否定(无化)了一切存在者的自身存在,“无”即存在自身,它是万有的起源、本质和真理。从“无”到“有”,让自身(真理)显现,这是人要做的事情。天、地、人、神就在人的这种“事事”中拧在一起在世,并作为存在的“命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与“无” 海德格尔 传统形而上学 存在 形而上学基础 经验科学 存在 “在” 起源 存在与时间》
原文传递
海德格尔如何推进康德之哲学 被引量:10
17
作者 叶秀山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18-129,共12页
本文就海德格尔的《康德与形而上学问题》,探讨了海德格尔如何从康德哲学中发展出自己的思想。作者认为,海德格尔从康德哲学前提出发,引导出与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之“知识论”不同的“存在论”,揭示了康德为“经验知识”的必然性... 本文就海德格尔的《康德与形而上学问题》,探讨了海德格尔如何从康德哲学中发展出自己的思想。作者认为,海德格尔从康德哲学前提出发,引导出与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之“知识论”不同的“存在论”,揭示了康德为“经验知识”的必然性、可靠性所做的一切努力,都说明“知识论”必以“存在论”为前提,才能使其自身得到可靠的基础。作者指出,根据康德的“先验直观的时空观”,时间、空间是一切感性直观的先天条件,由此出发,海德格尔使时间、空间不停留于先验直观形式,而进一步开发出不同于“诸存在者”的“存在”,阐述了时间、空间的纯粹性在于它们的存在性,论证了“纯粹存在”乃是“经验诸存在者”的条件,亦即“存在”先于“诸存在者”,“存在论”先于“知识论”。据此,作者进一步讨论了哲学思想的创造性和历史继承性之间的关系这一更为普遍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康德哲学 存在 感觉材料 存在 经验知识 知识论 存在 传统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问题
原文传递
生命的沉思与存在的决断(下)——论冯至的创作与存在主义的关系 被引量:7
18
作者 解志熙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79-88,共10页
3.存在的自我承担与相互关情 一方面强调孤独是个人的本然处境,并因而极力张扬个人应对其存在全面负责,独自承担其生存的全部问题,另一方面又格外重视人与人之间在走向实存途中的相互关情、相互分担。
关键词 冯至 存在主义 三四十年代 思想 里尔克 克尔凯郭尔 实存 雅斯贝斯 个体生命 存在
原文传递
超越人类中心主义──海德格尔哲学的启示 被引量:5
19
作者 韩璞庚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3期71-75,共5页
关键词 人类中心主义 海德格尔哲学 人类中心论 存在 主客二分 生存论 现实生活世界 形而上学 自我意识 主体意识
下载PDF
近代科学与近代形而上学──海德格尔的观察和批判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汝伦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76-81,共6页
在海德格尔看来,每一种形而上学都通过规定某种对于存在者的明确解释和真理的确定概念而为它发生的那个时代奠定基础,每个时代的科学就是在这基础上发生的。近代的特征在于存在纯粹是作为被对象化的东西;纯粹是作为被假定的被设置性... 在海德格尔看来,每一种形而上学都通过规定某种对于存在者的明确解释和真理的确定概念而为它发生的那个时代奠定基础,每个时代的科学就是在这基础上发生的。近代的特征在于存在纯粹是作为被对象化的东西;纯粹是作为被假定的被设置性而存在。近代科学、近代数学和近代形而上学同出一源,这种本质上的三位一体决定了我们时代的命运。科学的基础在科学之外,科学的预设是形而上学的,科学的客观主义只是神话.这些观点并非海德格尔一家之言,它们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科学 海德格尔 形而上学 存在 客观主义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科学本质 科学技术 数学物理学 真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