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罗洛·梅的存在分析观阐释 |
杨韶刚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
1995 |
14
|
|
2
|
同步性中的“存在感”:经由直播媒介的人际交往与日常生活 |
张丽华
骆世查
|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
2019 |
14
|
|
3
|
从“存在感”到“获得感”:寻找政策意见聚合的理性逻辑 |
张宇
|
《行政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2
|
|
4
|
工程教育的“存在”之道 |
李培根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1
|
|
5
|
论“被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
邵献平
高琳
|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9
|
|
6
|
人性化护理在骨科病房的应用 |
周芹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1 |
9
|
|
7
|
技术的存在与非存在 |
肖峰
|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7
|
|
8
|
村上春树短篇小说的叙事策略 |
付昌玲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7
|
|
9
|
试论儿童的秘密空间 |
王艳
|
《教育导刊(下半月)》
|
2014 |
7
|
|
10
|
《鸟人》:穿越自我的心灵迷宫 |
张宁
|
《电影新作》
|
2015 |
7
|
|
11
|
虚拟现实环境中存在感的产生及影响因素 |
朱艺璇
李林
宋静静
周春燕
侯金波
|
《心理技术与应用》
|
2021 |
6
|
|
12
|
电影本体之问与形态选择 |
王志敏
|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6
|
|
13
|
“戏精”与“杠精”的诞生背后的社会心理思考 |
李明书
|
《戏剧之家》
|
2019 |
6
|
|
14
|
网络行为的变异:“儿童成人化”与“成人儿童化”——以“涵化理论”为分析框架 |
蔡立媛
|
《电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6
|
|
15
|
五龙庙环境整治设计的理论性思考 |
王辉
|
《世界建筑》
|
2016 |
6
|
|
16
|
虚拟现实学习环境情感体验研究系统文献综述 |
丁文郁
单美贤
|
《软件导刊》
|
2023 |
0 |
|
17
|
基于沉浸式虚拟现实的学习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 |
王岳
陈晨
陈翀
沙琨
|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
2021 |
5
|
|
18
|
依靠文化大数据,不断推进数字文化馆建设 |
王文戈
|
《人文天下》
|
2017 |
5
|
|
19
|
对杀马特青年存在感、归属感和自主感的分析 |
沈辉
严婷婷
|
《心理学进展》
|
2023 |
0 |
|
20
|
从校本课程开发到学校课程建设 |
汪明
|
《课程教学研究》
|
2017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