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9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沧浪诗话》的隐喻系统和诗学旨趣新论 被引量:31
1
作者 周裕锴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8-37,共10页
本文拟从语言分析的角度对《沧浪诗话》"以禅喻诗"的隐喻系统作一番考察,以纠正学界长期以来对严羽诗学旨趣的误解。主要观点有:"妙悟"的浅深与否关涉诗歌品级的形上等级制;"第一义之悟"和"透彻之悟... 本文拟从语言分析的角度对《沧浪诗话》"以禅喻诗"的隐喻系统作一番考察,以纠正学界长期以来对严羽诗学旨趣的误解。主要观点有:"妙悟"的浅深与否关涉诗歌品级的形上等级制;"第一义之悟"和"透彻之悟"是对同一等级诗歌的不同表述,并非各有格调、神韵之二义;严羽站在临济宗宗杲禅师的立场以禅喻诗,所以"临济下"和"曹洞下"有高下邪正之分;"别材别趣"来自禅宗"教外别传"的隐喻,由此牵涉"以文字为诗"和"不立文字"的对立;"兴趣"的意思是"感兴的趣味",与神韵、意境无关,提倡"惟在兴趣"与推崇李杜诗本无矛盾;"羚羊挂角"、"空中之音"等禅语是关于诗歌语言文字在表达意义的澄明性方面的隐喻,并非提倡冲淡空灵。学界对严羽的误解,多来自明清诗论家将"以禅喻诗"变为"以禅入诗"的误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沧浪诗话》 以禅喻诗 妙悟 临济下 曹洞下 别材别趣 兴趣
原文传递
洛夫访谈录 被引量:18
2
《诗探索》 2002年第Z1期268-292,共25页
问:80年代你曾写过一首悼念母亲的长诗《血的再版》,可见母亲在你心目中的分量。你的诗歌生涯与母亲是否有一定的关系?童年记忆对你日后的创作有无影响? 洛夫:我的母亲只是一个普通家庭主妇,文化素质不高,对我的诗歌生涯并没有直接的影响。
关键词 洛夫 石室之死亡 我的母亲 诗探索 现代诗学 艾青 妙悟 超现实派 意象化 传统诗学
原文传递
论《沧浪诗话》的理论体系 被引量:13
3
作者 朱志荣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8-94,共7页
严羽在他的《沧浪诗话》一书里阐述了自己具有严肃性、原创性和思想性的诗话理论体系。这主要表现在由兴趣、气象、入神和诗歌语言等所构成的具有审美意义的诗歌本体论;由诗歌的体式和风格及其演变与发展规律所构成的诗体论;由"识&... 严羽在他的《沧浪诗话》一书里阐述了自己具有严肃性、原创性和思想性的诗话理论体系。这主要表现在由兴趣、气象、入神和诗歌语言等所构成的具有审美意义的诗歌本体论;由诗歌的体式和风格及其演变与发展规律所构成的诗体论;由"识"、熟参和妙悟构成的主体论;以及力避"五俗"、"五忌"和四个"不必"等方面的诗歌技法论。其中既有宏观的学理探讨,又有微观的技术分析,并体现了审美趣味与历史规律的统一。在研究方法上,严羽主要运用了譬喻方法、辩证方法、历史推原方法等,具有强烈的实践针对性。《沧浪诗话》的问世,带来了中国诗歌理论的历史性转折,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沧浪诗话》 兴趣 本体论 妙悟 情性 以禅喻诗
原文传递
作为批评家的严羽 被引量:8
4
作者 蒋寅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70-76,共7页
关键词 批评家 《沧浪诗话》 诗史 大历诗 诗歌批评 副言语 诗歌艺术特征 诗歌本质 艺术观念 妙悟
下载PDF
南音唱词中的古泉州话声韵系统 被引量:8
5
作者 王建设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67-372,共6页
广泛流行于闽南一带的南音,由于严格师承的缘故,其唱词保留了许多古代泉州音。本文根据南音老艺人的发音实录,归纳出古泉州话声韵系统,並通过与《汇音妙悟》及今泉州话声韵系统的比较,指出南音唱词对于研究400年来泉州话语音的演变具有... 广泛流行于闽南一带的南音,由于严格师承的缘故,其唱词保留了许多古代泉州音。本文根据南音老艺人的发音实录,归纳出古泉州话声韵系统,並通过与《汇音妙悟》及今泉州话声韵系统的比较,指出南音唱词对于研究400年来泉州话语音的演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泛 声韵 师承 妙悟 泉州 唱词 实录 语音 发音 南音
全文增补中
“独往”和“虚舟”:盛唐山水诗的玄趣和道境 被引量:8
6
作者 葛晓音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11,共8页
独往和虚舟是一对源自《庄子》的哲学概念,后来在两晋玄学、道教佛教典籍以及唐代诗文的各种语境中得到多重阐释,内涵愈益丰富。由于其理念本身以形象鲜明的比喻来表述,而且其含义最适合在描写隐逸生活和山水游赏的诗歌中充分发挥,因而... 独往和虚舟是一对源自《庄子》的哲学概念,后来在两晋玄学、道教佛教典籍以及唐代诗文的各种语境中得到多重阐释,内涵愈益丰富。由于其理念本身以形象鲜明的比喻来表述,而且其含义最适合在描写隐逸生活和山水游赏的诗歌中充分发挥,因而其意象自然化为山水诗意境的组成部分,从诗人的行迹和心境两方面表现盛唐诗人对超然物外、游于大道的妙悟。这就是盛唐山水诗独具"泠然独往"之趣的基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往 虚舟 妙悟 玄趣 道境
原文传递
神会与妙悟──中国古代文论中的鉴赏心理学范畴 被引量:8
7
作者 袁济喜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26-33,42,共9页
“神会”是指鉴赏心理中的直观体验,它是基于老庄直觉论之上的审美把握方式;“妙悟”说则是唐宋以后在禅宗影响下形成的审美方式;古代文论的鉴赏理论从神会走向妙悟,是随着唐代中叶特别是宋代以后,士大夫的审美心理走向淡泊宁静而... “神会”是指鉴赏心理中的直观体验,它是基于老庄直觉论之上的审美把握方式;“妙悟”说则是唐宋以后在禅宗影响下形成的审美方式;古代文论的鉴赏理论从神会走向妙悟,是随着唐代中叶特别是宋代以后,士大夫的审美心理走向淡泊宁静而形成的,它们鲜明地标志出中国古代文论中的鉴赏心理与西方文论迥异的直观浑朴之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会 妙悟 鉴赏心理 中国 古代 文学理论 禅宗 文学鉴赏 审美心理
下载PDF
《拍掌知音》说明 被引量:7
8
作者 黄典诚 《方言》 1979年第2期155-156,共2页
(一)《拍掌知音》木刻本一册,原书8.8×13.5厘米,板匡7.8×11.5厘米。凡例上中下三页(缺下页),正文十八页,每页两图,共卅六图。扉页中刻“拍掌知音”,右上刻“连阳廖纶玑撰”,左下刻“梅轩书屋藏”。正文中缝上刻“拍掌知声切... (一)《拍掌知音》木刻本一册,原书8.8×13.5厘米,板匡7.8×11.5厘米。凡例上中下三页(缺下页),正文十八页,每页两图,共卅六图。扉页中刻“拍掌知音”,右上刻“连阳廖纶玑撰”,左下刻“梅轩书屋藏”。正文中缝上刻“拍掌知声切音调平仄图”,中刻第一至卅六各图序次,下刻“芹园藏板”。“连阳廖纶玑”人地均待考。本书是一九三六年厦门大学历史系叶国庆(谷罄)教授惠赠与笔者的。(二)细审本书各图所列例字,可以定为福建南部(通称“闽南”)地方韵书。闽南内部还有漳、泉、厦三种方音的差别。本书是泉音文读系统的单字音表,有极少数白读系统字音。文读也叫“孔子白”,用于读书,也用于口语里较文的字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语 知音 教授 木刻本 妙悟 字音表 口音 厦门大学 韵书 闽南方言
原文传递
“妙悟”:禅宗美学的核心范畴 被引量:6
9
作者 彭彤 《宗教学研究》 CSSCI 1999年第1期86-90,共5页
佛教禅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艺术有强烈的影响。禅艺合流作为中华文化史上一个源远流长的事实,其内在理论基础正是“妙悟”。它使中国艺术最终出现“诗书画禅”一体化的美学格局,呈现出一派幽深清远、平和冲淡的空灵诗... 佛教禅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艺术有强烈的影响。禅艺合流作为中华文化史上一个源远流长的事实,其内在理论基础正是“妙悟”。它使中国艺术最终出现“诗书画禅”一体化的美学格局,呈现出一派幽深清远、平和冲淡的空灵诗境。作为禅宗美学的核心范畴“妙悟”的本意是对神秘佛理的直觉领悟,从美学上看“妙悟”的本质就是一种审美体验,具有意义追求、非逻辑性、瞬间性和非文字性四重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妙悟 禅宗美学 核心范畴 “悟” 审美体验 佛教禅宗 非逻辑性 语言文字 中国艺术 文学艺术
原文传递
创作随笔两篇 被引量:5
10
作者 何家英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33-39,共7页
思侔造化、得妙悟于神会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根据结构主义理论:一切新事物都是旧材料的新配合,或者是旧事物的新变数。所以,“新创”离不开“旧范”,“旧范”就是“传统”,需要继承和借鉴,这是常识。而惟其是常识,人们容易不... 思侔造化、得妙悟于神会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根据结构主义理论:一切新事物都是旧材料的新配合,或者是旧事物的新变数。所以,“新创”离不开“旧范”,“旧范”就是“传统”,需要继承和借鉴,这是常识。而惟其是常识,人们容易不假思索地接受,来不及体验它。于是,鲜活的感觉被弃置不顾,继承与借鉴就成了一句空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笔 创作 结构主义理论 旧事物 借鉴 妙悟 传统
下载PDF
王船山“现量”说对传统艺术直觉诗论的改造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畅 《江汉论坛》 1984年第10期49-53,共5页
对中国古诗的艺术思维特征,批评史上历来青两种意见。一种认为好诗产生于冥思苦想,一种则认为好诗来自偶然感发或直观顿悟。前者可称为“苦思”派,后者可称为“妙悟”派。两派见仁见智,各从不同角度充实和丰富了我国古代关于艺术思维的... 对中国古诗的艺术思维特征,批评史上历来青两种意见。一种认为好诗产生于冥思苦想,一种则认为好诗来自偶然感发或直观顿悟。前者可称为“苦思”派,后者可称为“妙悟”派。两派见仁见智,各从不同角度充实和丰富了我国古代关于艺术思维的理论。身处明清之际的大哲学家、文艺批评家王船山则提出“现量”说,有针对性地对传统理论加以矫正和改造,使之更加完备,丰富了我国的美学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船山 艺术直觉 艺术思维 妙悟 思维特征 诗论 明清之际 中国古诗 我国古代 文艺批评家
下载PDF
《历代名画记》中“妙悟”的佛教与道教源流考
12
作者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3-82,共10页
“妙悟”既是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对顾恺之绘画境界的形容,也是佛教术语渗入画论的重要佐证之一。历史地看,“妙悟”一词影响了历代中国艺术实践的发展与品评标准。对“妙悟”的词义进行解析,追溯其在中古佛教经典中的出处,并对比... “妙悟”既是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对顾恺之绘画境界的形容,也是佛教术语渗入画论的重要佐证之一。历史地看,“妙悟”一词影响了历代中国艺术实践的发展与品评标准。对“妙悟”的词义进行解析,追溯其在中古佛教经典中的出处,并对比同时期的相关道教文献来探讨“妙悟”在《历代名画记》语境中的意涵,进而厘清张彦远引进这一核心佛教术语的宗教与文化思想背景,将有助于我们“见微知著”地阐述佛教与道教思想对中古艺术理论产生的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妙悟 《历代名画记》 僧肇 《肇论》 《南华真经注疏》
原文传递
“妙悟”论的诗学根源 被引量:5
13
作者 柳倩月 张金梅 《山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86-88,共3页
严羽“妙悟”论有着丰富的诗学根源,其中以皎然、司空图的诗论为代表的唐代诗境论的贡献在于完成了援禅境入诗境的转折,宋代诗家论“悟”重“活”法的审美取向使严羽“妙悟”论走向了成熟与圆融。
关键词 妙悟 诗学根源 唐代诗境论 宋诗“活法”
下载PDF
禅心妙悟韵趣相生的《诸上座帖》
14
作者 王海轩 《共产党员》 2024年第8期64-64,F0003,共2页
《诸上座帖》,北宋黄庭坚书,纸本手卷,草书,92行,纵33厘米,横729.5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词人、书法家,早年与张耒、晁... 《诸上座帖》,北宋黄庭坚书,纸本手卷,草书,92行,纵33厘米,横729.5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词人、书法家,早年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的诗以杜甫为宗,讲究修辞造句,为“江西诗派”的开山之祖,有诗文集《山谷集》行世。黄庭坚尤擅书法,被誉为“北宋四大书家”之一。其楷书字势欹侧,体态开张,用笔波曲;其草书盘曲回旋,变化无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门四学士 著名文学家 北京故宫博物院 江西省九江市 妙悟 黄庭坚 秦观 张耒
下载PDF
“南北宗论”之通往妙悟的法门
15
作者 左海涛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4年第4期15-17,共3页
“南北宗论”是明末董其昌提出的著名画学理论,在中国美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关于南北宗论的问题一直以来都争论不断,使得它成为了中国美术发展史上的一桩“公案”。画分南北在董其昌之前就有人谈论过,董其昌作为集大成者,最大的创... “南北宗论”是明末董其昌提出的著名画学理论,在中国美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关于南北宗论的问题一直以来都争论不断,使得它成为了中国美术发展史上的一桩“公案”。画分南北在董其昌之前就有人谈论过,董其昌作为集大成者,最大的创新之处在于把两种不同的创作途径区分为南北二宗。目的不在分宗,而是推崇他要强调的妙悟艺术观念。妙悟作为南北宗论的核心,具有特殊的价值,本文旨在透过妙悟谈论董其昌所表达的通往妙悟的“法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其昌 南北宗 妙悟 法门
下载PDF
大慧宗杲“妙悟”说的美学意蕴及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方 《学术界》 CSSCI 1997年第4期85-89,84,共6页
关键词 妙悟 美学意蕴 美学思想 形而上质 审美活动 宗杲 海德格尔 审美特质 审美体验 般若体验
下载PDF
“妙悟”探源——读《沧浪诗话》札记之二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伯海 《社会科学战线》 1985年第1期235-244,共10页
《沧浪诗话》是南宋诗坛上一部自成体系的理论著作。它所涉及的范围很广,而要着重讨论并解决的基本问题只有两个:一是什么样的诗才算好诗,二是怎样才能产生出这样的好诗来。对前者的答案是“兴趣”说,它构成了《诗话》鉴赏论的核心;对... 《沧浪诗话》是南宋诗坛上一部自成体系的理论著作。它所涉及的范围很广,而要着重讨论并解决的基本问题只有两个:一是什么样的诗才算好诗,二是怎样才能产生出这样的好诗来。对前者的答案是“兴趣”说,它构成了《诗话》鉴赏论的核心;对后者的答案是“妙悟”说,它形成了严羽诗歌创作论的基础。关于“兴趣”说,我已撰文论述,这里想进一步探讨其“妙悟”说及有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妙悟 沧浪诗话 诗歌创作 形象思维 严羽 理性思考 诗歌艺术 诗歌作品 探源 别趣
原文传递
博采 精鉴 深味 妙悟——研究中国诗歌艺术的点滴体会 被引量:6
18
作者 袁行霈 《文史知识》 1987年第3期3-6,共4页
我在执笔写这篇文章之前,把本栏目已发表的文章温习了一遍。自己想到的,前辈们都说得十分透彻了。还有甚么可说的呢?颇费踌躇。我的研究工作是在两个领域里进行的:一是以唐诗为中心的中国古典诗歌;二是中国文言小说。前者偏重于诗歌艺术... 我在执笔写这篇文章之前,把本栏目已发表的文章温习了一遍。自己想到的,前辈们都说得十分透彻了。还有甚么可说的呢?颇费踌躇。我的研究工作是在两个领域里进行的:一是以唐诗为中心的中国古典诗歌;二是中国文言小说。前者偏重于诗歌艺术,后者偏重于目录、版本、考据。关于后者没有甚么可说的了,前者似乎还可以说几句。诗是中国文学的主流。中国诗歌源远流长,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研究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艺术 妙悟 中国古代诗歌 文言小说 中国文学 当代诗歌 艺术经验 《沧浪诗话》 王维诗歌 诗歌作品
原文传递
关于《沧浪诗话》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文生 《学术月刊》 1963年第12期38-45,共8页
严羽的《沧浪诗话》产生在南宋后期,是宋代诗话的尾声,也是宋代诗话的翘楚。它总结了当代诗歌某些重要经验教训,对明清两代诗坛有深刻的影响。在它产生以后的几百年间,历来就有不同的评价。有人把它弄得声势喧赫,比之如“达摩西来,独辟... 严羽的《沧浪诗话》产生在南宋后期,是宋代诗话的尾声,也是宋代诗话的翘楚。它总结了当代诗歌某些重要经验教训,对明清两代诗坛有深刻的影响。在它产生以后的几百年间,历来就有不同的评价。有人把它弄得声势喧赫,比之如“达摩西来,独辟禅宗。”也有人把它骂得声名狼藉,称之为“(?)语”“热病”。至于围绕着它而进行的具体论争,则就更多了。本文不打算对这些不同的意见进行过多的评述,只想就《沧浪诗话》的几个重要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妙悟 艺术特点 沧浪诗话 理趣 禅宗 严羽 孟浩然 明清两代 内容与形式 兴趣
原文传递
被自我遮蔽的诗法--论严羽的诗法观念及其诗学史意义
20
作者 吴晨骅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79,共8页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有大量的篇幅讲授诗法,他提出在写诗前就要先熟读熟参,在下笔时也很注重具体的声律、结构与修辞方法。在论述诗法时,严羽大多采取了从反面出发的言说方式,而较少从正面立论。这既与他对时人诗法的强烈批评息息相关...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有大量的篇幅讲授诗法,他提出在写诗前就要先熟读熟参,在下笔时也很注重具体的声律、结构与修辞方法。在论述诗法时,严羽大多采取了从反面出发的言说方式,而较少从正面立论。这既与他对时人诗法的强烈批评息息相关,更隐含着其诗学理论中妙悟与诗法的内在矛盾。该矛盾的产生,源自诗学认识论与方法论的混淆。对看似无法的妙悟的崇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对诗法的自我遮蔽。严羽为此把诗法排除出诗学“第一义”范畴的做法,虽然指明了重视诗歌旨趣的道路,但也是后世轻视诗法的重要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沧浪诗话》 严羽 诗法 妙悟 中国诗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