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诈骗罪与民事欺诈的区别与认定——以杭州首例“套路嫖”案为例 被引量:6
1
作者 曹巧峤 《中国检察官》 2020年第18期27-31,共5页
诈骗犯罪侵害的客体为公私财物所有权,民事欺诈的目的在于意思表示或合同的履行利益,其制度价值则在于修复意思表示的瑕疵。诈骗罪作为典型的财产占有型犯罪,行为人应具有非法占有权利人财产的主观目的。主观目的属于意识领域,只有通过... 诈骗犯罪侵害的客体为公私财物所有权,民事欺诈的目的在于意思表示或合同的履行利益,其制度价值则在于修复意思表示的瑕疵。诈骗罪作为典型的财产占有型犯罪,行为人应具有非法占有权利人财产的主观目的。主观目的属于意识领域,只有通过查明和综合分析客观行为和事实并进行推定。区分诈骗罪和民事欺诈的重要标准就是能否通过综合事实推定行为人存在非法占有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路 诈骗罪 民事欺诈 非法占有目的
原文传递
“套路嫖”行为的不法诠释与罪责认定
2
作者 王枫梧 《警学研究》 2024年第4期35-45,共11页
“套路嫖”不是规范的法律概念,而是实务界对于以提供虚假色情服务诱骗高额充值消费的一种形象描述,其行为方式隐蔽,法律关系刑民交织,近年备受理论界和实务界争议。“套路嫖”行为评价为诈骗罪予以刑事处罚,在不法层面上,存在“欺骗行... “套路嫖”不是规范的法律概念,而是实务界对于以提供虚假色情服务诱骗高额充值消费的一种形象描述,其行为方式隐蔽,法律关系刑民交织,近年备受理论界和实务界争议。“套路嫖”行为评价为诈骗罪予以刑事处罚,在不法层面上,存在“欺骗行为”“不法原因给付”“财产损失”等构成要件价值判断的争议聚焦;在罪责层面上,存在“非法占有目的”规范评价的法理聚讼。借鉴德、日等域外国家和地区相关刑法理论与刑事判例,进一步厘清“套路嫖”不法内涵与罪责边界,检视以诈骗罪规制“套路嫖”的法理适格性与现实妥当性,有利于推动案件的溯源治理、系统治理和综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路 欺骗行为 不法原因给付 非法占有目的
下载PDF
“套路嫖”行为的定性——以杭州首例“套路嫖”案判决为切入点的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志祥 李昊天 《中国监狱学刊》 2022年第4期41-51,共11页
对于“套路嫖”行为定性问题的争议,主要在于该类行为是民事欺诈行为还是刑事诈骗行为。民事欺诈行为和刑事诈骗行为在客观方面具有较大的相似性,很难依据行为的客观表现将二者进行区分。回归到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可以看到,诈骗罪的成立... 对于“套路嫖”行为定性问题的争议,主要在于该类行为是民事欺诈行为还是刑事诈骗行为。民事欺诈行为和刑事诈骗行为在客观方面具有较大的相似性,很难依据行为的客观表现将二者进行区分。回归到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可以看到,诈骗罪的成立要求行为人主观上除了需要具备欺骗的故意之外还需要具备非法占有目的,而民事欺诈行为的成立并不要求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从是否要求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上来看,民事欺诈与刑事诈骗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互斥关系。非法占有目的是区分民事欺诈和刑事诈骗的关键点,实践中可以结合欺骗内容,被害人交易目的,行为人事前、事中、事后的表现及行为结果对非法占有目的进行认定。“套路嫖”行为属于诈骗行为,应当以诈骗罪定罪处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路 刑事诈骗 民事欺诈 行为定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