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朝鲜古代“天机论”的形成与发展 被引量:3
1
作者 蔡美花 郭美善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59-64,共6页
韩鲜文论中"天机"这一用语及概念的大体范畴主要借用于中国。在朝鲜古代言及"天机"的文人,涵盖朝鲜朝前期的士大夫文人、后期的委巷诗人及实学派作家等。在中国的"天机论"中,"天机"的概念仅停... 韩鲜文论中"天机"这一用语及概念的大体范畴主要借用于中国。在朝鲜古代言及"天机"的文人,涵盖朝鲜朝前期的士大夫文人、后期的委巷诗人及实学派作家等。在中国的"天机论"中,"天机"的概念仅停留在古代艺术理论初级阶段,还没有发展成为具有丰富内涵的美学思维范畴;但在朝鲜,"天机"概念既没有脱离本来的载体,又在朝鲜朝后期发展成为一个独特的诗论概念范畴,具有更高层次的美学思想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古代 天机 接受 批评 形成 发展
下载PDF
朝鲜朝后期诗论“天机论”与庄子哲学 被引量:2
2
作者 任晓丽 邱峰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1-84,共4页
庄子哲学思想对韩国古典美学、古代文论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中朝鲜朝后期诗论"天机论"文学思想与文学风格的形成,与庄子哲学思想的影响有着深刻的联系。本文从朝鲜朝后期"天机论"产生发展的庄子哲学背景及天... 庄子哲学思想对韩国古典美学、古代文论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中朝鲜朝后期诗论"天机论"文学思想与文学风格的形成,与庄子哲学思想的影响有着深刻的联系。本文从朝鲜朝后期"天机论"产生发展的庄子哲学背景及天机论诗家对庄子平等、自然、自由思想的接受等方面展开论述,阐明了"天机论"是朝鲜朝后期基于庄子哲学思想形成的独具特色的诗学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机 朝鲜后期 庄子哲学
原文传递
许筠诗论的独特价值及其影响
3
作者 孙德彪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7-21,共5页
许筠诗论的价值,是由朝鲜诗学史的独特地位以及中朝诗论范畴的比较而确定的。其诗论体现在"性情论"、"载道论"、"天机论"、"尚唐论"等方面,这些诗论对后来朝鲜诗论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李朝 许筠诗的价值 性情 载道 天机 尚唐
下载PDF
唐顺之“本色论”及其崇陶情结发微
4
作者 李金坤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68-75,共8页
作为明中期唐宋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唐顺之,其倡导的"本色论"文学观,是此派重要的文学理论纲领,而"本色论"又是以唐顺之"天机论"为理论基础的。"天机论"实即王阳明心学思想的体现,它是‘本色论’... 作为明中期唐宋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唐顺之,其倡导的"本色论"文学观,是此派重要的文学理论纲领,而"本色论"又是以唐顺之"天机论"为理论基础的。"天机论"实即王阳明心学思想的体现,它是‘本色论’的思想根源。唐顺之所论之"天机"、"性源"、"心源"、"完美神明"等诸词,实乃"天机"之别称;所论之"直抒胸臆"、"信手写出"、"上乘文字"等诸词,实乃"本色"之另说。"天机"是本根、灵魂,"本色"是本能、本真,二者缺一不可。只有将二者自然融合为一,相辅相成,这样才能熔铸出"胸中流出"、"真见露出"之"上乘文字",最终达到文以明道的创作目的。陶渊明的"真"与"自然"的审美范式,正是唐顺之所倡导的"天机"与"本色"文学观的最佳体现。所以,唐顺之从中华浩瀚无垠的诗海中精准选择陶渊明作为本色派的一面鲜艳而高扬的旗帜,钟情陶诗,身体力行,情结深厚,通过自己乡居田园诗的成功创作实践,圆满构建了知行合一的"本色论"文学思想体系,在中国文学批评发展史上树立了一块不可磨灭的丰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顺之 天机 本色 心学 陶渊明 知行合一
下载PDF
唐顺之“本色论”及其崇陶情结发微
5
作者 李金坤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29-36,共8页
明中期,唐宋派代表人物唐顺之所倡导的“本色论”文学观,是此派重要的文学理论纲领,而“本色论”又是以唐顺之“天机论”为理论基础的。“天机论”实则王阳明心学思想的体现,它是“本色论”的思想根源。唐顺之所论“天机”“性源”“心... 明中期,唐宋派代表人物唐顺之所倡导的“本色论”文学观,是此派重要的文学理论纲领,而“本色论”又是以唐顺之“天机论”为理论基础的。“天机论”实则王阳明心学思想的体现,它是“本色论”的思想根源。唐顺之所论“天机”“性源”“心源”“完美神明”与“直抒胸臆”“信手写出”“上乘文字”等关键词,前面诸词实乃“天机”之别称,后面诸词实乃“本色”之另说。“天机”是本根、灵魂,“本色”是本能、本真,二者缺一不可。只有将二者自然融合为一,相辅相成,才能熔铸出“胸中流出”“真见露出”之“上乘文字”,最终达到文以明道的创作目的。陶渊明的“真”与“自然”的审美范式,正是唐顺之所倡导的“天机”与“本色”文学观的最佳体现。所以,唐顺之从中华浩瀚无垠的诗海中精准选择陶渊明作为本色派的一面鲜艳而高扬的旗帜,钟情陶诗、身体力行、情结深厚,通过自己乡居田园诗的成功创作实践,圆满构建了知行合一的“本色论”文学思想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顺之 天机 本色 心学 陶渊明 知行合一
下载PDF
略论朝鲜朝后期闾巷诗人洪世泰的“天机论”
6
作者 金辉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43-49,共7页
洪世泰是朝鲜朝后期的闾巷诗人。闾巷阶层是朝鲜朝社会逐渐走向衰败的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该阶层介于两班士大夫阶层和贱民阶层之间,因此也被称为"中人"。和大部分闾巷阶层一样,洪世泰自小受过良好的教育,且... 洪世泰是朝鲜朝后期的闾巷诗人。闾巷阶层是朝鲜朝社会逐渐走向衰败的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该阶层介于两班士大夫阶层和贱民阶层之间,因此也被称为"中人"。和大部分闾巷阶层一样,洪世泰自小受过良好的教育,且天资过人,其文学造诣也被士大夫阶层所认可。但由于其世代传承的中人身份,才华横溢的洪世泰一生都未能施展抱负,郁郁而终。洪世泰始终对社会身份的不平等心存质疑,尤其是在毕生从事文学创作的过程中认识到了阶级的不平等,无疑是套在闾巷阶层文人思想意识上的枷锁。由此,洪世泰批判地接受两班士大夫文学推崇的"文以载道"论中的"性情之正"的观点,提出了"性情之真"。他认为人的性情只有在未受世俗世界过度贪婪的利欲支配时才是最为圣洁的,只有在这种性情的自然而然的驱使之下文学才能回归本然的文学之貌。基于"性情之真",洪世泰进一步提出"性情平等",指出不能以出身和身份的高低,判定两班士大夫文学是高尚纯粹的,而闾巷文学是微贱鄙俗的。由此可见,洪世泰的"天机论"主张,不仅给闾巷文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文学观和创作理念,也对固步自封的两班士大夫文学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朝后期 洪世泰 天机 性情
下载PDF
从《文赋》“天机”论到《文心》“神思”说——浅谈中国古典文论灵感学说在魏晋时期之流变
7
作者 王昭鼎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8-9,共2页
就文学创造构思阶段灵感问题的认识,从士衡《文赋》"天机"论到彦和《文心》"神思"说,可梳理出一条清晰的发展流变脉络。陆机与刘勰关于灵感的讨论,就其本质、特性、来源诸方面皆有阐发:关于本质,灵感内涵的确定性... 就文学创造构思阶段灵感问题的认识,从士衡《文赋》"天机"论到彦和《文心》"神思"说,可梳理出一条清晰的发展流变脉络。陆机与刘勰关于灵感的讨论,就其本质、特性、来源诸方面皆有阐发:关于本质,灵感内涵的确定性逐步提升;关于特征,从单纯的现象描述发展到现象背后学理的揭示,展示了对灵感特征认识的深化;关于来源,从无以识之到提出灵感产生系统方法论,体现了灵感理论化的发展。可以说,中国灵感学说于魏晋时期,士衡、彦和二人之间,完成了跨越式发展,为丰富中国古典文论体系做出极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机 《文赋》 刘勰 《文心雕龙》 天机 “神思”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