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洛州无影”与“天下之中” 被引量:21
1
作者 王邦维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4-100,共7页
唐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是一部有关佛教史的名著,书中讨论到古代怎样测定时辰,其中有“洛州无影”一句话。洛州即洛阳,其位置在北回归线以北,从天文的角度讲,一年之中任何时候都不可能出现“无影”的情形。这究竟是错误,还是另有含义... 唐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是一部有关佛教史的名著,书中讨论到古代怎样测定时辰,其中有“洛州无影”一句话。洛州即洛阳,其位置在北回归线以北,从天文的角度讲,一年之中任何时候都不可能出现“无影”的情形。这究竟是错误,还是另有含义,长期以来成为问题。本文作者曾经认为这是义净书中的错误。但一次偶然的机会使本文作者发现,在洛阳附近一处地方,确实可以见到“无影”的奇观。本文根据作者实时实地的考察进行讨论,认为这与中国古代把洛阳看作是“天下之中”的观念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寄归内法传 洛州无影 天下之中
下载PDF
周公“天下之中”建都理论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久昌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2-29,共8页
西周初年,围绕营建洛邑,周公提出并阐发了"天下之中"的概念,建构了我国古代第一个建都理论。"天下之中"建都理论,具有丰富的地理、政治、经济和文化内涵,对中国古代都城选址乃至空间规划布局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q... 西周初年,围绕营建洛邑,周公提出并阐发了"天下之中"的概念,建构了我国古代第一个建都理论。"天下之中"建都理论,具有丰富的地理、政治、经济和文化内涵,对中国古代都城选址乃至空间规划布局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天下之中"建都理论所表现的空间意识和文化观念,还影响了中国数千年间的政治伦理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下之中 建都理论 文化内涵 观念意义
下载PDF
洛阳测影与“洛州无影”——中古知识世界与政治中心观 被引量:10
3
作者 孙英刚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9,共8页
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所云"洛州无影,与余不同",多被学者阐释为作为外来传统的佛教与中国本土认同的冲突,是关于中国和印度谁是世界中心的争论。不过,这只是其中的一个面相,而且未必是义净本人的真实意图。要理解"洛... 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所云"洛州无影,与余不同",多被学者阐释为作为外来传统的佛教与中国本土认同的冲突,是关于中国和印度谁是世界中心的争论。不过,这只是其中的一个面相,而且未必是义净本人的真实意图。要理解"洛州无影",需要深入剖析贯穿中古时代的洛阳测影传统,其内涵远远超出中国、印度文化冲突说,归根结底还是不依王法则佛法难立的思想意识在发挥作用。政治学说往往建立在当时被认为是先进的"科学"知识体系上。"洛州无影"和洛阳测影的传统揭示的中古知识世界和政治的关联性,是理解中古知识与信仰的重要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 测影 义净 天下之中
原文传递
河洛文化在中华文明史的地位 被引量:9
4
作者 李玉洁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43-46,共4页
河洛地区是夏商周三代建都之地,号称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故被称为“天下之中”。河洛地区诸侯小国的文化,是“天下之中”的文化,代表着我国古文化的不同的源流。各种文化在这里交汇,撞击出灿烂的火花。河... 河洛地区是夏商周三代建都之地,号称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故被称为“天下之中”。河洛地区诸侯小国的文化,是“天下之中”的文化,代表着我国古文化的不同的源流。各种文化在这里交汇,撞击出灿烂的火花。河洛文化是当时最先进文化的代表。大一统的封建帝国形成以后,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相继以洛阳为国都。唐以洛阳为东都。梁、晋、汉、周、北宋以开封为国都。河洛文化有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表现出中国正统文化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洛文化 天下之中 源远流长 正统文化
下载PDF
中原历史文化演进的考古学观察 被引量:8
5
作者 刘庆柱 韩国河 《考古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93-318,共26页
目次一史前时期:从“多元”走向中原文化的“一体”格局二夏商时期:早期国家的文明核心三两周时期:“天下之中”的礼仪规制四汉唐时期:“国家文化”
关键词 中原文化 文化演进 考古学 历史 天下之中 史前时期 早期国家 夏商时期
原文传递
圣山重塑:中古以降佛教须弥山世界与西域地理意象 被引量:7
6
作者 孙健 《地域文化研究》 2018年第6期34-44,150,共12页
佛教圣山须弥山的传说在早期佛教经典中多有描绘,相应内容部分体现了印度婆罗门教等印度化的外来特性。随着佛教东传和中国化,须弥山作为佛教知识谱系中的圣山,承接了中国早期神话序列中的昆仑山传统,其所蕴含的时空观、宇宙观与中国上... 佛教圣山须弥山的传说在早期佛教经典中多有描绘,相应内容部分体现了印度婆罗门教等印度化的外来特性。随着佛教东传和中国化,须弥山作为佛教知识谱系中的圣山,承接了中国早期神话序列中的昆仑山传统,其所蕴含的时空观、宇宙观与中国上古《山海经》以来形成的神异传统加以融合,形成了以西域和昆仑山为中心的地理意象指代,昆仑山和须弥山的地理意象出现了合一趋势。这种指代的本质,在于中国传统地理知识对以印度为中心佛教地理知识的融合。宋明以后,随着近代相对科学化地理知识的进入,作为神话地理观的须弥山说受到质疑,但另一方面,西域地名意义上的须弥山则被普遍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须弥山 西域 地理意象 天下之中
原文传递
地中、土中、天下之中概念的演变与认同:基于西周洛邑都城选址实践的考察 被引量:7
7
作者 潘明娟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20,共16页
西周初期,围绕新都洛邑的选址,所出现的地中、土中、天下之中地理概念,其位置均指向洛阳一带,展现了"中"与都城的密切关系。西周初期"中"字的表达,具有突出地理区域中心、政治统治中心、经济发展中心、文化融合中... 西周初期,围绕新都洛邑的选址,所出现的地中、土中、天下之中地理概念,其位置均指向洛阳一带,展现了"中"与都城的密切关系。西周初期"中"字的表达,具有突出地理区域中心、政治统治中心、经济发展中心、文化融合中心的多重含义。因此,都城选址就是努力实践"居中"这一中国传统权力表达的关键性空间方式。随着"天下"概念的不断深化和疆域范围的巨大变化,天下之中的位置也在不断变化,地中、土中、天下之中的提法在文献中逐渐稀少,这可能表明了地域空间概念与政治中心概念的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 地中 土中 天下之中 洛邑
原文传递
“都广之野”、“建木”以及“日中无影” 被引量:7
8
作者 王邦维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46-50,共5页
立杆测影,对于所有古代的先民,是都会有的事。中国与外国,中国中原地区的先民与巴蜀地区的先民,都把"日下无影"与"天下之中"两件事结合在一起来考虑,这其中似乎有某种必然性。
关键词 都广之野 建木 天下之中 立杆测影
下载PDF
“天下之中”作为时空原点的三重意义及其历史意蕴
9
作者 陈纪然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39-43,58,共6页
早期的“中”属于自然时空的一种原点。随着商周时期王室“立中”、确立“天下之中”等社会政治活动的丰富,“中”逐渐生出政治时空原点意义。在“立中”、追寻“天下之中”等社会政治活动影响下,以“天下之中”延展开去的时空法则统系... 早期的“中”属于自然时空的一种原点。随着商周时期王室“立中”、确立“天下之中”等社会政治活动的丰富,“中”逐渐生出政治时空原点意义。在“立中”、追寻“天下之中”等社会政治活动影响下,以“天下之中”延展开去的时空法则统系人心,文化天下,“天下之中”成为文化时空的一种原点。“天下之中”具有自然时空原点意义、政治时空原点意义、文化时空原点意义,三重意义结合和叠加,使“天下之中”的历史意蕴更加浓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下之中 时间 空间 原点
下载PDF
崔骃《四巡颂》与东汉洛阳为“天下之中”的地理观
10
作者 王德华 方嘉源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21-29,共9页
东汉崔骃《四巡颂》是对汉章帝元和年间四次巡狩的颂美。《四巡颂》的文本序列和出巡时间,反映了章帝顺时出巡对阴阳中和之气的尊奉;对章帝巡狩时敬天保民的书写,构建了天人和合的宇宙秩序,体现了东汉对“中和”的神圣王权空间的建构;... 东汉崔骃《四巡颂》是对汉章帝元和年间四次巡狩的颂美。《四巡颂》的文本序列和出巡时间,反映了章帝顺时出巡对阴阳中和之气的尊奉;对章帝巡狩时敬天保民的书写,构建了天人和合的宇宙秩序,体现了东汉对“中和”的神圣王权空间的建构;巡历之地的历史感怀,始终贯穿着洛阳为“天下之中”的地理文化的审视视角。崔骃《四巡颂》以上三个方面的书写,反映了东汉洛阳为“天下之中”的地理观的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崔骃 《四巡颂》 汉章帝 洛阳 天下之中 巡狩文学
下载PDF
宋代的“天下之中”观念
11
作者 卢振涛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7-66,共10页
“天下之中”具有政治、地理、文化等多方面的特性,始于西周时期。宋代时存在一些别样的“地中”观念:北宋“开封地中”观,由五代以来的“岳台地中”观念结合开封居“中区”的正统观念构成,本质是以当时新的“四方辐辏”为“地中”;两... “天下之中”具有政治、地理、文化等多方面的特性,始于西周时期。宋代时存在一些别样的“地中”观念:北宋“开封地中”观,由五代以来的“岳台地中”观念结合开封居“中区”的正统观念构成,本质是以当时新的“四方辐辏”为“地中”;两宋之际,宗泽以“开封地中”论证“还都开封”的合理性,李纲以襄邓一带为“四方辐辏”提出“襄邓地中”;南宋时期,朱熹等人的天文思想中则反映出“岳台地中”观。同时,一些士人质疑以往“地中”的精神特性,转而强调“地中”的地理特性,意图将临安建构为新的“四方辐辏”。宋代诸“地中”观念突出“四方辐辏”的地理特性,凸显了宋人思维深处的学说取向、价值选择与政治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下之中 四方辐辏 岳台地中 襄邓地中
原文传递
早期中国洛邑为“天下之中”地理观的构建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德华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3-135,M0006,共14页
洛邑为“天下之中”的地理观,是早期中国政治与文化建构中的一个核心观念,贯穿从“六经”到汉赋的经典书写。它源起于尧舜以至三代“追中”的历史记忆,上应古代天文学对中宫斗极的信仰,下与尧舜以来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建都历史相合,构... 洛邑为“天下之中”的地理观,是早期中国政治与文化建构中的一个核心观念,贯穿从“六经”到汉赋的经典书写。它源起于尧舜以至三代“追中”的历史记忆,上应古代天文学对中宫斗极的信仰,下与尧舜以来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建都历史相合,构建了一个王权天授的文化理念,体现了强大的民族向心力与凝聚力。西周初年“崇文德”的运作,使“天下之中”洛邑成为和合的礼乐文化地理空间。这说明集地理、政治、文化与民族于一体的“天下之中”观念在西周初年已经基本成熟。经《左传》《周礼》《史记》等典籍的推理阐释,它的丰富内涵得以进一步明晰。随着东汉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以及具有“体国经野”性质的京都大赋书写,标志着这一地理观最终确立,并对此后王朝择都选址的政治理念与择中治国的思维模式产生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邑 天下之中 地理观 天下 文德
原文传递
西藏阿里“神山圣湖”与中国古代天下之中昆仑山 被引量:1
13
作者 邓辉 《历史地理研究》 2023年第1期63-77,161,共16页
位于西藏阿里的“神山圣湖”,包括冈仁波齐、玛旁雍错、拉昂错等自然地理单元。分布在其周边的狮泉河、象泉河、孔雀河、马泉河,分别是印度河、恒河、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等世界著名大河的上源。历史上,“神山圣湖”及其周围的... 位于西藏阿里的“神山圣湖”,包括冈仁波齐、玛旁雍错、拉昂错等自然地理单元。分布在其周边的狮泉河、象泉河、孔雀河、马泉河,分别是印度河、恒河、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等世界著名大河的上源。历史上,“神山圣湖”及其周围的四条河流具有极其重要的象征意义,是构成多种古代神性世界(Cosmological World)中心的重要地理标志。历史时期围绕着西藏阿里“神山圣湖”形成的神性世界中心共有四个:一是西藏阿里象雄文化原始苯教认知的“神山圣湖”;二是佛教认知的南赡部洲阿耨达池(Anavatapta);三是古代华夏文化认知的昆仑山;四是印度教认知的凯拉什山(Kailasa)。其中,华夏文化昆仑山系统与佛教南赡部洲阿耨达池系统之间发生过深刻的交流和融合,从而形成新的昆仑山-阿耨达山神性世界中心认知系统,进而对古代华夏文明的地理观(Cosmography)产生广泛影响,并最终于康熙五十九年被明确标识在实测《皇舆全览图》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仁波齐 昆仑山 阿耨达山 阿耨达池 四水 天下之中
下载PDF
读书人的家国情怀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利明 《财经法学》 2016年第2期5-10,共6页
自古以来,家国情怀已然潜移默化于教书育人和读书明理之中,无数读书人把此作为人生的一种理想和追求。这也就是经常所说的书生报国。读书人无论人生境遇如何,都秉承这种理想追求,其所有的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都深深植根于家国天下之中... 自古以来,家国情怀已然潜移默化于教书育人和读书明理之中,无数读书人把此作为人生的一种理想和追求。这也就是经常所说的书生报国。读书人无论人生境遇如何,都秉承这种理想追求,其所有的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都深深植根于家国天下之中。所以,家国情怀既是一种人生使命,一种责任担当,也是一种精神支柱。今天,我们有必要重申读书人的家国情怀,弘扬读书人的责任和担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国 人生价值 人生境遇 天下之中 齐家治国 中国传统文化 人格修养 西方价值 情感寄托 宋代诗人
下载PDF
“天下之中”与列朝都洛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久昌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14-117,共4页
"天下之中"说是我国古代第一个有关都城选址规划的理论。它形成于洛阳,以洛阳为中心的古代河洛地区丰厚的文化根基和优越的地理位置直接孕育了"天下之中"建都理论。"天下之中"所反映的地理、政治、经济... "天下之中"说是我国古代第一个有关都城选址规划的理论。它形成于洛阳,以洛阳为中心的古代河洛地区丰厚的文化根基和优越的地理位置直接孕育了"天下之中"建都理论。"天下之中"所反映的地理、政治、经济和文化观念引导了古代众多王朝都城选址的洛阳取向,构成列朝建都洛阳的独特理路的基础和神圣性、合理性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下之中 列朝都洛 理论
下载PDF
殷周时期“中”观念的生成演变——兼论殷周制度文化的沿革 被引量:5
16
作者 邓国军 《古代文明》 CSSCI 2018年第1期80-88,共9页
终殷周二代,"中"观念内涵传承者有三:一是"中央——四方"的统治模式;二是"居天下之中"的建都理念;三是"中轴对称"的建筑原则。变革者亦有二:一是刑罚适中原则;二是治国以中正之道。从观念史的... 终殷周二代,"中"观念内涵传承者有三:一是"中央——四方"的统治模式;二是"居天下之中"的建都理念;三是"中轴对称"的建筑原则。变革者亦有二:一是刑罚适中原则;二是治国以中正之道。从观念史的视角来看,"中"观念在殷周时期生成演变的轨迹并未表现为王国维所言的"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断裂式的变革,而是表现为传承与变革融为一体。传承使"中"观念源远流长,变革使"中"观念内涵日益丰富。先秦儒家"中道"观,正是在"中"观念传承与变革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考察殷周时期"中"观念的生成演变,不仅有助于厘清先秦儒家"中道"观的思想来源,还有利于从观念史的视角来探究殷周制度文化的沿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观念 天下之中 中道 殷周制度论
下载PDF
“天下之中”与周公测影辨疑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强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4-89,共6页
周公踏勘洛邑所采用的方法是"龟卜"或"耆卜"之类的占卜法,并未实施《周礼》所载的以土圭测日影以求地中,"日中测影以求地中"实为后人附会之说。自周公营建后,洛邑地区常被后世称为"天下之中",... 周公踏勘洛邑所采用的方法是"龟卜"或"耆卜"之类的占卜法,并未实施《周礼》所载的以土圭测日影以求地中,"日中测影以求地中"实为后人附会之说。自周公营建后,洛邑地区常被后世称为"天下之中",该词首见于《吕氏春秋》,是指诸帝升降于天地之间、沟通天地的处所,与文献中常见的"天地之中"具有不同的内涵,仅指"天地之中"的"地中",即"天中"在地面的映射。西周时期,洛邑地区作为"天下之中"则常被表述为"土中"或"地中",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并非一个纯粹的自然地理学概念,而是政治地理性概指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下之中 周公 日中测影 洛邑 《周礼》
原文传递
“天下之中”及其正统意义 被引量:4
18
作者 胡阿祥 《文史知识》 CSSCI 2010年第11期15-21,共7页
2010年当地时间7月31日,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发生了一桩对世界、对中国、对河南都颇具意义的大事:中国河南省登封市“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关键词 天下之中 意义 《世界遗产名录》 正统 巴西利亚 2010年 历史建筑群 河南省
原文传递
《山海经》上古“天下之中”的南北建构
19
作者 王德华 《中原文化研究》 2023年第1期35-44,共10页
《山海经》十八篇的篇目及分类有其自身的内在逻辑。《山海经》文本叙写结构与内容体现了《山海经》上古“天下之中”的南北建构。前十三篇两个“天下之中”反映了以“海内昆仑”为中心的神话地理中心向王朝“地中”地理思想的演进,是... 《山海经》十八篇的篇目及分类有其自身的内在逻辑。《山海经》文本叙写结构与内容体现了《山海经》上古“天下之中”的南北建构。前十三篇两个“天下之中”反映了以“海内昆仑”为中心的神话地理中心向王朝“地中”地理思想的演进,是北方中原对“天下之中”的地理建构。后五篇则是南方族群构建的两个“天下之中”。《海内经》以“帝俊”为首的“天下之中”,反映了部落联合时代以南方巴蜀族群为中心对“天下之中”的地理建构;《大荒四经》以血缘缔结的四方地理空间,反映了边缘族群对以华夏族为中心的族群认同。“事类相附”的文本编纂原则,是我们今天仍能看到《山海经》上古“天下之中”地理思想南北建构的重要原因。南北对上古“天下之中”的建构与趋同,体现了南北共有的天人合一的文化心理结构,对我们理解早期中国国家的形成及其特点具有深刻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海经》 天下之中 南北建构 地理观 文本结构
下载PDF
“天地之中”与“天下之中”初论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新斌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0-125,共6页
洛阳学中的核心思想是"中文化","天地之中"与"天下之中"则是中文化的基础。该文从文献梳理中,对"天地之中"较"天下之中"的历史地理分布进行了排列,反映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的说法... 洛阳学中的核心思想是"中文化","天地之中"与"天下之中"则是中文化的基础。该文从文献梳理中,对"天地之中"较"天下之中"的历史地理分布进行了排列,反映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的说法,不仅时间最早,而且文献最多。通过比较,两者不仅有相同点,而且"天地之中"较"天下之中"内涵更为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学 天地之中 天下之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