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0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夜意识和女性的(自我)毁灭——评现代中国的黑暗理论 被引量:25
1
作者 沃尔夫冈.顾彬 赵洁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8-53,67,共7页
文章对黑暗/夜的概念在中国语境中的演绎进行了调查:首先对黑暗(darkness)和黑夜(night)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使用加以评说,然后讨论其在现当代中国文学中的使用,最后着重讨论女作家翟永明(1955-)和她将女性精神理解为“黑夜意识”(noctur... 文章对黑暗/夜的概念在中国语境中的演绎进行了调查:首先对黑暗(darkness)和黑夜(night)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使用加以评说,然后讨论其在现当代中国文学中的使用,最后着重讨论女作家翟永明(1955-)和她将女性精神理解为“黑夜意识”(nocturnalconsciousness)的观点。文章认为人们只有从夜里才能看到黑暗,从黑暗中才能见到光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暗 意识 女性意识
原文传递
从地理视时还原历史真时 被引量:20
2
作者 潘悟云 《民族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12,共10页
本文讨论历史的真时音变在各亲属语言中的地理视时分布,以及自然音变、音变链、音变链类型等概念。并以"四"、"夜"、"田"等为例,讨论/l/型音变链和与之相关的自然音变规则,以及从地理视时还原历史真时的... 本文讨论历史的真时音变在各亲属语言中的地理视时分布,以及自然音变、音变链、音变链类型等概念。并以"四"、"夜"、"田"等为例,讨论/l/型音变链和与之相关的自然音变规则,以及从地理视时还原历史真时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历史 地理 自然音变 亲属语言 “四”
原文传递
光影的形而上学 被引量:14
3
作者 沈克宁 《建筑师》 2010年第2期5-18,共14页
光影给予我们什么?光影所具有的力量,尤其是其在生活世界中,在具体物质世界和建筑空间中的性质、状态、存在和现实是什么?光影主导永恒、孤独、寂静、神秘、荒凉、幻像等情景.它对知觉和体验的影响深刻而令人难以忘怀。光影形成的气氛... 光影给予我们什么?光影所具有的力量,尤其是其在生活世界中,在具体物质世界和建筑空间中的性质、状态、存在和现实是什么?光影主导永恒、孤独、寂静、神秘、荒凉、幻像等情景.它对知觉和体验的影响深刻而令人难以忘怀。光影形成的气氛需要所视、所感、所书的综合体验,这种体验持久而永恒,具有谜一般的特质。光影与建筑以及人们对光影中空间的感受的交织是一种形而上学的交织。建筑中神奇的光影是建筑为人们所呈现的朴素而又深沉的现象,它的存在是一种强烈的形而上学呈现。阳光下产生的强烈光影对建筑的形体塑造起着决定性作用,光线通过建筑的材料、质感、实与虚、透明度、荧光度、反射度等特质使得物体得以成为物体,它将空间和形式联系起来。因此.光影成为建筑设计中的"材料"。影赋予形以生命,表现出一种古典和虚幻的永恒主题,从而成为超越的形而上学存在。时间中变化的光影使得风格和形式在某个时刻消失。迷人的光影作为一种气氛,一种效果、一种情绪,不仅在视象,而且在心里和精神上有着丰富的历史传载。杰出建筑空间中的光线和阴影具有一种持续、永恒和深沉的呼吸。在光与影的交界和转折处,光与影同时存在,强烈的光线与深沉的阴影互为比照,正是在这个转折之处,形式、体量和三维空间明确地呈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影 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绘画 知觉 体验
下载PDF
重新认识叶绍钧小说的文学史地位 被引量:9
4
作者 阎浩岗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11-118,共8页
叶绍钧的作品不能简单地以“现实主义”来概括和命名 ,在创作宗旨、创作对象和创作原则方面与鲁迅和茅盾有重要差异 ,若以具有特定内涵的“革命现实主义”标准从时代性与反映社会生活的广度方面衡量叶绍钧小说 ,犹如以斤两论短长 。
关键词 叶绍钧 生存状态小说 文学史地位 革命现实主义 《多收了三五斗》 《潘先生在难中》 创作宗旨 创作对象 创作原则
原文传递
语境中祈使句的结构特点 被引量:5
5
作者 商拓 《当代修辞学》 CSSCI 1997年第1期9-11,共3页
本文主要讨论两个问题:一定语境条件下字面义的非祈使句表达祈使义;字面义祈使句在一定语境条件下的语义变化。首先初步归纳它们的语法结构类型,再总结每种类型祈使句的语义结构特点。
关键词 祈使句 字面义 说话人 语境 商业广告 结构特点 定语 行为动作 乘客
下载PDF
《夜》及《夜》的阴影──丁玲小说《夜》的重读 被引量:7
6
作者 刘绍信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8-53,共6页
关键词 小说 延安时期 老妻 清子 性爱 丁玲 赵培基 叙述者
下载PDF
论沈从文《夜》的隐喻书写
7
作者 舒帆羲 《今古文创》 2024年第25期7-9,33,共4页
《夜》作为沈从文此前没有发表却收录在《沈从文甲集》中的一篇小说,隐喻思想深刻。《夜》隐喻的是“生命意象”,从根本上说“夜”的意象描写就是湘西边民在艰难境遇生存的顽强生命力。本文立足于“夜”的描写这根主线,探讨出沈从文笔... 《夜》作为沈从文此前没有发表却收录在《沈从文甲集》中的一篇小说,隐喻思想深刻。《夜》隐喻的是“生命意象”,从根本上说“夜”的意象描写就是湘西边民在艰难境遇生存的顽强生命力。本文立足于“夜”的描写这根主线,探讨出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是具有神话色彩的异域世界,在景物描写和故事叙述中隐喻的是人在复杂心境中对生命庄严之美和人性诚爱之美的歌颂。老者“无故事”的故事隐喻的是人生之痛,更是沈从文在自我灵魂拷问下以普遍性的生命探讨人类共通的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生命 人性 命运
下载PDF
见证文学与文学的见证 被引量:6
8
作者 吕鹤颖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56-161,共6页
一、什么是见证文学 最富影响力的大屠杀文学作家埃利·威赛尔(Elie Wiesel)在著名的题为《作为文学启示的大屠杀》(The Holocaust as Literary Inspiration)的演讲中说:在文学领域,大屠杀主题被视为禁忌。同时代的其他伟大... 一、什么是见证文学 最富影响力的大屠杀文学作家埃利·威赛尔(Elie Wiesel)在著名的题为《作为文学启示的大屠杀》(The Holocaust as Literary Inspiration)的演讲中说:在文学领域,大屠杀主题被视为禁忌。同时代的其他伟大作家都选择不去触碰该主题。除了是对受害者与幸存者表示尊重之外,还由于他们无法处理想象力不能抵达的经验,无法描述不能揣度之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屠杀 文学叙事 文学作家 奥斯威辛 价值立场 努斯鲍姆 布鲁诺 细节真实 特雷布林卡
原文传递
塔吉扬娜·托尔斯泰娅访问记 被引量:3
9
作者 余一中 《俄罗斯文艺》 CSSCI 1995年第2期75-77,共3页
塔吉扬娜·托尔斯泰娅访问记余一中1993年3月8日,晴朗的下午,我来到了位于大波良那附近塔吉扬娜·托尔斯泰娅的寓所。这是一幢本世纪初建的老房子,她家住在一楼。应着门铃声,塔吉扬娜·托尔斯泰娅给我开了门。我... 塔吉扬娜·托尔斯泰娅访问记余一中1993年3月8日,晴朗的下午,我来到了位于大波良那附近塔吉扬娜·托尔斯泰娅的寓所。这是一幢本世纪初建的老房子,她家住在一楼。应着门铃声,塔吉扬娜·托尔斯泰娅给我开了门。我几乎愣住了,她的面貌与祖父阿·托尔斯泰酷肖: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尔斯泰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作家 《聊斋志异》 古典文学作品 短篇小说 斯大林时代 文学批评家 中国留学生
原文传递
论林庚早期自由诗 被引量:4
10
作者 龙清涛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66-184,共19页
我们无法忘记进入中期的三十年代,那是一个诗的时代。中国现代新诗经过十数年艰难的探索,走到了一个成熟的新时期,诗的感觉、情绪、意象、语言都开始具有一种与前不同的深厚而明晰的特质,对于诗的内容与形式,格律与自由的讨论也更为深入... 我们无法忘记进入中期的三十年代,那是一个诗的时代。中国现代新诗经过十数年艰难的探索,走到了一个成熟的新时期,诗的感觉、情绪、意象、语言都开始具有一种与前不同的深厚而明晰的特质,对于诗的内容与形式,格律与自由的讨论也更为深入,各地诗歌杂志千帆相竞,而众多才华横溢、风格卓异的诗人宛如夏夜争辉的群星。诗人路易士回忆道,那是“中国新诗自五四以来一个不再的黄金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庚 中国现代新诗 诗歌杂志 中国新诗 意象派 象征派 废名 诗歌语言 象征主义
下载PDF
为什么陶醉?——对《我爱林风眠的画》一文的意见 被引量:5
11
作者 石崇明 《美术》 1964年第4期41-44,共4页
本刊1961年第五期发表的《我爱林风眠的画》一文是有错误的。这篇文章的发表,我们有责任。文章发表后,曾经引起读者的不满和指责,我们没有及时组织讨论,也是不对的。现在将石崇明同志的来稿先在本刊发表,我们认为这篇文章的基本看法是... 本刊1961年第五期发表的《我爱林风眠的画》一文是有错误的。这篇文章的发表,我们有责任。文章发表后,曾经引起读者的不满和指责,我们没有及时组织讨论,也是不对的。现在将石崇明同志的来稿先在本刊发表,我们认为这篇文章的基本看法是正确的。如果有不同的意见,可以展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风眠 我爱 介文 社会主义时代 艺术享受 万里山河 野泊 花园里 欣赏口味
原文传递
《简阳县志·礼俗·方言》“晚西”一词的研究
12
作者 周丹 《汉字文化》 2023年第19期139-141,共3页
1927年版《简阳县志》卷二十二《礼俗·方言》记载了“晚西”这一方言词语。该词是在明清时期“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的历史背景下,由湖北籍移民为简阳当地带来的。“晚西”在1927年版《简阳县志》里表达了“从天黑到天亮的一段时间... 1927年版《简阳县志》卷二十二《礼俗·方言》记载了“晚西”这一方言词语。该词是在明清时期“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的历史背景下,由湖北籍移民为简阳当地带来的。“晚西”在1927年版《简阳县志》里表达了“从天黑到天亮的一段时间,与‘日’‘晝’相对”的含义,其疑应写作“晚夕”。“晚夕”一词后被收录进1996年版《简阳县志》,且仍使用于今天的简阳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西 晚夕 傍晚
原文传递
“夜”之变奏——鲁迅创作中的“夜”与其思想嬗变之关系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海燕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28,共10页
“夜”是中外文学传统中一个具有原型意味的意象。作为人类最早注意到的自然现象之一,它与“日”、“昼”相对,指天黑到黎明的这段时间;由于其具有的晦暝、幽暗之特性,它也常用来喻指外在的政治黑暗或内心的理性迷失;在超验层面上... “夜”是中外文学传统中一个具有原型意味的意象。作为人类最早注意到的自然现象之一,它与“日”、“昼”相对,指天黑到黎明的这段时间;由于其具有的晦暝、幽暗之特性,它也常用来喻指外在的政治黑暗或内心的理性迷失;在超验层面上,“夜”作为“黑暗的深渊”还关联着死亡与创生、自由与慰藉等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创作 嬗变 变奏 文学传统 自然现象 “日” 迷失
下载PDF
延安时期丁玲女性书写的转变与“新人”塑造--社会史视野下的《夜》的重读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书吟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1-132,共12页
丁玲写于1941年的短篇小说《夜》,不仅体现了艺术创作手法的完整性,其中更包含丰富的社会史和法制史内容,与延安时期妇女解放以及民主政权建设等剧烈的社会革命实践密切相关。通过借助1940年代初延安时期社会史及法制史的史料档案,将文... 丁玲写于1941年的短篇小说《夜》,不仅体现了艺术创作手法的完整性,其中更包含丰富的社会史和法制史内容,与延安时期妇女解放以及民主政权建设等剧烈的社会革命实践密切相关。通过借助1940年代初延安时期社会史及法制史的史料档案,将文本置放于当时的历史语境之中,探讨对延安当地传统婚俗以及新政权对婚姻、情感的政策制定及实施,有助于理解文本中包含的社会主义新人的塑造以及丁玲独特的女性视角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玲 “新人” 边区婚姻条例
原文传递
《社戏》的夜美好在哪里?
15
作者 张洁 《初中生》 2023年第25期56-59,共4页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也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
关键词 《社戏》 美好
原文传递
也说《睡虎地秦墓竹简》“夜草为灰”的“夜”字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久湘 张显成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21,共3页
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关于"夜草为灰"一语的解释值得商榷,时贤的一些解释也不尽可靠,"夜草为灰"的"夜",应读为"爇",意思是"烧",此语的意思是烧草为灰。
关键词 睡虎地秦简 草为灰
原文传递
藏文的■-与■- 被引量:4
17
作者 潘悟云 《民族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8,共6页
本文通过"夜"、"死"等例子,论证藏文的部分■与■对应于土古汉语带■的声母辅音,从而说明汉藏两语中发生过音变:■。
关键词 藏文 上古汉语 “死” 辅音 声母 音变
原文传递
无独有偶,妙趣天成——《一千零一夜》与中国章回体小说之比较 被引量:3
18
作者 葛铁鹰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00-104,共5页
无独有偶,妙趣天成——《一千零一夜》与中国章回体小说之比较葛铁鹰被高尔基赞誉为“世界民间文学史上一座最壮丽的纪念碑”的阿拉伯古典文学名著《一千零一夜》(旧译《天方夜谭》),与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的中国... 无独有偶,妙趣天成——《一千零一夜》与中国章回体小说之比较葛铁鹰被高尔基赞誉为“世界民间文学史上一座最壮丽的纪念碑”的阿拉伯古典文学名著《一千零一夜》(旧译《天方夜谭》),与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的中国古典章回体小说(后期单独由文人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回小说 《一千零一 章回体小说 《三国演义》 阿拉伯 说书人 诗歌 汇编者 托尔斯泰
原文传递
阿拉伯女性作家对《一千零一夜》的再书写——以《伊玛目之死》为例
19
作者 胡杨 《文学艺术周刊》 2023年第23期19-21,共3页
《一千零一夜》(以下简称《夜》)是阿拉伯民间文学的瑰宝,深受大众喜爱,而中世纪的阿拉伯精英阶层往往漠视这些故事,认为它们粗俗不堪。直到18世纪初,《夜》的法译本问世,随后风靡欧洲,继而引起了阿拉伯本土学者的重视。尤其是到了20世... 《一千零一夜》(以下简称《夜》)是阿拉伯民间文学的瑰宝,深受大众喜爱,而中世纪的阿拉伯精英阶层往往漠视这些故事,认为它们粗俗不堪。直到18世纪初,《夜》的法译本问世,随后风靡欧洲,继而引起了阿拉伯本土学者的重视。尤其是到了20世纪初,被殖民的阿拉伯国家纷纷寻求独立和构建民族身份,文学家在主张民主和革新的时代背景下重新审视《夜》等民族文化遗产,思索《夜》中框架故事的象征性和美学性,从中汲取创作灵感,将中世纪的故事元素与新的社会历史语境相结合,借此针砭时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遗产 《一千零一 社会历史语境 精英阶层 民族身份 故事元素 伊玛目
下载PDF
“公家人”与革命的庸常化——从丁玲的《夜》谈起 被引量:4
20
作者 吴舒洁 《现代中文学刊》 2013年第4期63-71,102,共10页
本论文以丁玲的小说《夜》为中心文本,兼及丁玲在延安整风前的一系列创作,描述了丁玲到延安之后所经历的思想变化及其所再现出的延安文化政治。论文围绕小说主人公何华明的"公家人"身份展开论述,分析了以丁玲为代表的左翼知... 本论文以丁玲的小说《夜》为中心文本,兼及丁玲在延安整风前的一系列创作,描述了丁玲到延安之后所经历的思想变化及其所再现出的延安文化政治。论文围绕小说主人公何华明的"公家人"身份展开论述,分析了以丁玲为代表的左翼知识分子如何在追求真实的革命激情中与现实政治相遭遇,并经历了从"奇观"到"庸常"的革命想象的转变,以此呈现出1930、40年代左翼文化内在的脉络承续与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玲 公家人 左翼文艺 延安文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