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感叹句的语义与语用研究——“多么+AP”和“太+AP”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池宇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9年第5期53-56,共4页
目前语法研究对感叹句的研究还有很多不足,特别是语用方面的研究极少,本文将以由“多么”和“太”为标记的感叹句为对象,主要研究两种感叹句的语义特征和语用条件。通过对二者在真实语境下的使用状况进行考察,认为以“太”为标记的... 目前语法研究对感叹句的研究还有很多不足,特别是语用方面的研究极少,本文将以由“多么”和“太”为标记的感叹句为对象,主要研究两种感叹句的语义特征和语用条件。通过对二者在真实语境下的使用状况进行考察,认为以“太”为标记的感叹句主要是说话人情感的主观宣泄,而以“多么”为标记的感叹句则有更多的限制条件,主要特征为对象性和提示性,根据AP的语义不同,具有丰富的语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叹句 多么 “太”
下载PDF
感叹句中副词“多”与“多么”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刘雪梅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97-101,共5页
带“多”与“多么”字的感叹句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副词“多(多么)”赋予了句子强烈的感情色彩,使感叹句有明确的对象性,并且它们的句法位置都很灵活。但带副词“多”与“多么”字的感叹句在语义和语用上具有情感强度和交际效果的差异,... 带“多”与“多么”字的感叹句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副词“多(多么)”赋予了句子强烈的感情色彩,使感叹句有明确的对象性,并且它们的句法位置都很灵活。但带副词“多”与“多么”字的感叹句在语义和语用上具有情感强度和交际效果的差异,句法结构方面的个性特征差异更加突出,集中表现在几种句式或结构对“多”和“多么”选择上的不同倾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叹句 副词 多么
下载PDF
感叹句中副词“多”和“多么”的差异分析
3
作者 王雪 《艺术科技》 2022年第5期247-249,共3页
“多”和“多么”是现代汉语中一对同素近义单、双音节副词,前人大都将二者视为同一副词的不同形式,忽略其间差异。文章结合BCC语料库,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二者在感叹句中的运用情况,发现它们虽然存在诸多相似之处,但在句法结构和... “多”和“多么”是现代汉语中一对同素近义单、双音节副词,前人大都将二者视为同一副词的不同形式,忽略其间差异。文章结合BCC语料库,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二者在感叹句中的运用情况,发现它们虽然存在诸多相似之处,但在句法结构和词法组合上差异较大,希望能引发学者对“多”和“多么”的思考,进一步丰富现有汉语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叹句 副词 “多” 多么 差异
下载PDF
“多么”、“那么”对比分析
4
作者 白慧洁 《语文知识》 2011年第1期78-79,共2页
"多么"和"那么"由于词形相似,很多初学中文的外国学生容易将二者误用。其实这两个词的用法存在很大的差异。本文就二者之间的差异进行探讨,希望有助于对外汉语教学实践。
关键词 多么 那么 对比分析
下载PDF
民族声乐研究的艺术意境——从《长相知》《我多么想》的作品风格、演唱技巧、情感表达角度
5
作者 李姗姗 周庆恬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49-152,共4页
《长相知》是由石夫先生按照汉乐府诗《上邪》所创作的乐曲。《我多么想》选自歌剧《悲怆的黎明》第三幕,该歌剧是由孔远编剧,关峡作曲,是为庆祝建党80周年和迎接新世纪第一个国庆日而诞生的一部大型原创民族歌剧。《长相知》与《我多... 《长相知》是由石夫先生按照汉乐府诗《上邪》所创作的乐曲。《我多么想》选自歌剧《悲怆的黎明》第三幕,该歌剧是由孔远编剧,关峡作曲,是为庆祝建党80周年和迎接新世纪第一个国庆日而诞生的一部大型原创民族歌剧。《长相知》与《我多么想》是我国民族声乐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内容,其作品在表演风格,以及演唱技巧上均具有不同的艺术表现。作品风格、演唱技巧,以及情感表达是民族声乐艺术的核心,在民族声乐艺术表现中,不同的作品风格、艺术技巧等构成不同的民族艺术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品风格 演唱技巧 情感表达 民族声乐 艺术内涵 《长相知》 《我多么想》
下载PDF
歌曲《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的艺术特征及演唱分析
6
作者 孟萌 《音乐天地》 2024年第9期52-55,共4页
中国艺术歌曲是世界音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力宣传融合民族风情的优秀作品,不仅有助于推广中国的民族音乐,也有助于国际社会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声乐演唱作为具有强烈情感表达的艺术形式,恰恰是文化交流与表达的重要... 中国艺术歌曲是世界音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力宣传融合民族风情的优秀作品,不仅有助于推广中国的民族音乐,也有助于国际社会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声乐演唱作为具有强烈情感表达的艺术形式,恰恰是文化交流与表达的重要媒介。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对于每一个声乐爱好者和学习者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艺术歌曲 演唱分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民族音乐 《帕米尔 我的家乡多么美》 声乐演唱 民族风情 情感表达
原文传递
詹姆斯·凯尔曼小说《这是多么晚,多么晚》中的苏格兰性 被引量:1
7
作者 隋晓荻 桂荧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62-67,75,共7页
詹姆斯·凯尔曼在《这是多么晚,多么晚》中呈现了当下的苏格兰和苏格兰人。其中混杂性的语言、身份危机和工人阶级的被规训状态,分别从三个层面将苏格兰当下的社会状态和普通苏格兰人的困境表现了出来。这即是凯尔曼对历史境遇中苏... 詹姆斯·凯尔曼在《这是多么晚,多么晚》中呈现了当下的苏格兰和苏格兰人。其中混杂性的语言、身份危机和工人阶级的被规训状态,分别从三个层面将苏格兰当下的社会状态和普通苏格兰人的困境表现了出来。这即是凯尔曼对历史境遇中苏格兰社会进行的小说性书写,是凯尔曼对当下苏格兰性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詹姆斯·凯尔曼 《这是多么 多么晚》 苏格兰性
下载PDF
中西融合的歌剧创作演唱方法及其运用探析——以歌剧《悲怆的黎明》创作实践及其选曲《我多么想》演唱把握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黄睿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4年第4期80-87,共8页
《悲怆的黎明》是当代中国民族歌剧创新发展的代表作之一。其选曲《我多么想》传唱较广,淋漓尽致展示了"爱与恨、生与死"的主题,也高度完美地展示了民族唱法与西洋唱法自然融合的演唱特点,在全剧中具有充分的代表性。本文对... 《悲怆的黎明》是当代中国民族歌剧创新发展的代表作之一。其选曲《我多么想》传唱较广,淋漓尽致展示了"爱与恨、生与死"的主题,也高度完美地展示了民族唱法与西洋唱法自然融合的演唱特点,在全剧中具有充分的代表性。本文对歌剧《悲怆的黎明》的艺术内涵及其选曲《我多么想》的艺术特征和演唱要求进行了初步分析,初步诠释了中西结合的创作方法和演唱方式在该选曲中的完美运用,并以此透视了该剧在创作表演上的推陈出新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歌剧 悲怆的黎明 多么 艺术领悟 演唱把握
下载PDF
工人阶级主体身份与话语权的建构——论詹姆斯·凯尔曼的《多么晚啊,多么晚》
9
作者 石梅芳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48-53,70,共7页
当代苏格兰小说家詹姆斯·凯尔曼的作品《多么晚啊,多么晚》因"难懂的"方言、"混乱的"风格而受到一些评论家的指责。在这部作品中,凯尔曼为打破中产阶级审美趣味对文学艺术的垄断、建构反传统的工人阶级价值观... 当代苏格兰小说家詹姆斯·凯尔曼的作品《多么晚啊,多么晚》因"难懂的"方言、"混乱的"风格而受到一些评论家的指责。在这部作品中,凯尔曼为打破中产阶级审美趣味对文学艺术的垄断、建构反传统的工人阶级价值观而使用了承载着民族性和阶级性的格拉斯哥方言和俚语;同时,他的作品通过第三人称有限视角、看似混乱的自由直接引语和自由间接引语,尝试建立工人阶级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詹姆斯·凯尔曼 多么晚啊 多么晚》 格拉斯哥方言 工人阶级 主体性 话语权
下载PDF
论咏叹调《多么可爱,多么美丽》的演唱技巧及艺术表现
10
作者 周广浩 牛艺添 《当代音乐》 2022年第1期132-134,共3页
《多么可爱,多么美丽》是经典的男高音咏叹调的代表歌曲,它选自多尼采蒂的《爱的甘醇》。这首歌曲能够流传至今,归功于它自身的艺术性、歌唱性、技术性和抒情性。由于《多么可爱,多么美丽》自身的特点,这首歌曲对演唱者也有很高的要求,... 《多么可爱,多么美丽》是经典的男高音咏叹调的代表歌曲,它选自多尼采蒂的《爱的甘醇》。这首歌曲能够流传至今,归功于它自身的艺术性、歌唱性、技术性和抒情性。由于《多么可爱,多么美丽》自身的特点,这首歌曲对演唱者也有很高的要求,主要体现在歌唱者的综合素养和演唱处理等方面。本文从《多么可爱,多么美丽》这部作品出发,主要研究了歌曲的演唱技巧和艺术表现,以求给学生提供有用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么可爱 多么美丽》 演唱技巧 技术表现
下载PDF
怎样的未来(外三首)
11
作者 树才 《天涯》 2000年第6期110-112,共3页
关键词 《怎样的未来》 中国 文学 诗歌 《三环路上》 《这世上什么东西最锋利》 多么 多么寒冷》
原文传递
普契尼歌剧中的咏叹调阐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田春华 《安顺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20-22,共3页
《艺术家的生涯》普契尼根据法国作家穆勒的小说《波希米亚人的生活情景》改编而成的,其中《多么冰凉的小手》被认为最优秀的片段,这部作品无论在表演技巧上还是歌唱技巧上都是很有难度的,而且每一个情节的发展都很合乎逻辑,并出现在剧... 《艺术家的生涯》普契尼根据法国作家穆勒的小说《波希米亚人的生活情景》改编而成的,其中《多么冰凉的小手》被认为最优秀的片段,这部作品无论在表演技巧上还是歌唱技巧上都是很有难度的,而且每一个情节的发展都很合乎逻辑,并出现在剧中恰到好处的地方,这部歌剧通过描写诗人鲁道夫与咪咪初次见面到最后两个人生死离别,展现了他们善良的内心思想和朦胧的爱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契尼 咏叹调 多么冰凉的小手》
下载PDF
拉威尔《多么惬意》音乐分析
13
作者 张潇文 吴彦泽 《民族音乐》 2023年第2期62-64,共3页
拉威尔作为19世纪末、 20世纪初承前启后的重要作曲家,在音乐作品中体现着复杂性和多面性,既蕴含了印象主义音乐的朦胧色彩,又体现了传统音乐的严谨风格。本文将对拉威尔在1925—1926年间创作的声乐室内乐《马达加斯加之歌》中的第三首... 拉威尔作为19世纪末、 20世纪初承前启后的重要作曲家,在音乐作品中体现着复杂性和多面性,既蕴含了印象主义音乐的朦胧色彩,又体现了传统音乐的严谨风格。本文将对拉威尔在1925—1926年间创作的声乐室内乐《马达加斯加之歌》中的第三首《多么惬意》进行音乐材料分析,并用音级集合理论的方式对该作品音高关系进行简要分析,发现作品当中的内在音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威尔 《马达加斯加之歌》 多么惬意》 结构分析 音级集合理论
下载PDF
拉威尔声乐室内乐《多么惬意》诗乐关系探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中余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80-87,共8页
拉威尔声乐室内乐《马达加斯加之歌》创作于1925-1926年间。以该作品第三首《多么惬意》为研究对象,从音乐与诗歌段分的同步与异步、诗歌情节发展与音乐配置转换之间的关联、相同或相近语词的音乐配置等角度出发,考察拉威尔特定音乐设... 拉威尔声乐室内乐《马达加斯加之歌》创作于1925-1926年间。以该作品第三首《多么惬意》为研究对象,从音乐与诗歌段分的同步与异步、诗歌情节发展与音乐配置转换之间的关联、相同或相近语词的音乐配置等角度出发,考察拉威尔特定音乐设计与诗歌内容、诗歌形式方面的联系,以探究拉威尔音乐配置对诗歌的遵从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威尔 《马达加斯加之歌》 多么惬意》 诗乐关系
下载PDF
浅析男高音咏叹调《多么冰凉的小手》 被引量:1
15
作者 潘冠泽 《韶关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169-172,共4页
《多么冰凉的小手》是世界著名的男高音咏叹调之一,它选自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歌剧《艺术家的生涯》,歌曲内容感人肺腑,旋律优美动人。领会作曲家写作风格、剧情、角色心理,可以更好地演绎、把握作曲家所要表达的音乐情感。
关键词 多么冰凉的小手》 普契尼 歌剧 曲目 演唱
下载PDF
声乐套曲《祖国四季》之三——《秋,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艺术特征与演唱分析
16
作者 许苾竹 《河北画报》 2023年第22期105-107,共3页
《祖国四季》是一部具有独特风格和丰富内容的声乐套曲,套曲中的内容反映了当时整个中国社会的现状。它包含有《春,祖国的春天》《夏,海鸥飞来了》《秋,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冬,啊!我的祖国》四首作品。这部声乐套曲是采取了西方独... 《祖国四季》是一部具有独特风格和丰富内容的声乐套曲,套曲中的内容反映了当时整个中国社会的现状。它包含有《春,祖国的春天》《夏,海鸥飞来了》《秋,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冬,啊!我的祖国》四首作品。这部声乐套曲是采取了西方独自创建的技巧与中华民族音乐特色的完美结合,不仅如此,还为创作出中国声乐套曲的独有风格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本文笔者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写作:首先介绍词曲作者瞿琮和郑秋枫的生平,其次简单分析套曲中春夏秋冬4首作品,之后再对塔吉克民族音乐7∕8拍节奏进行分析,最后对《秋,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艺术特征与演唱技巧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乐套曲 祖国四季 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
下载PDF
“绿啊我多么希望你绿”——纪念诗人洛尔迦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家新 《十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0-100,共11页
“我热爱这片土地。我所有的情感都有赖于此。泥土、乡村,在我的生命里锻造出伟大的东西”。在谈及自己的成长经历时,八十年前蒙难、但至今仍活在世界上无数人心中的诗人洛尔迦曾如此说。
关键词 中国 当代文学 散文 《"绿啊我多么希望你绿"--纪念诗人洛尔迦》
原文传递
浅谈感叹句中副词“多(多么)”和“真”的差异
18
作者 郑章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2年第11期61-64,共4页
感叹句中的副词“多(多么)”和“真”都有表示程度的意思。本文通过语料分析与数据统计,从表层语法差异入手,探索两者深层次的语用差异。
关键词 副词 多(多么) 语法 语用
下载PDF
多么好的结果(组诗)
19
作者 刘厦 《诗刊》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65-67,共3页
冬天的尽头 天空是灰的 残雪是白的 灯笼是红的 归燕是熟悉的 亲人是陌生的
关键词 多么好的结果》 诗歌 文学 诗集
原文传递
浅谈咏叹调《四周多么寂静》的演唱技巧
20
作者 郑莹 《艺术教育》 2018年第13期58-59,共2页
歌剧《拉美莫尔的露琪亚》中的《四周多么寂静》,是一首由意大利作曲家多尼采蒂创作的女高音咏叹调,其人物塑造和演唱风格都比较难把握,被称为歌剧史上花腔女高音的试金石。文章通过分析歌剧的剧情、创作背景、剧中人物的性格特征等,浅... 歌剧《拉美莫尔的露琪亚》中的《四周多么寂静》,是一首由意大利作曲家多尼采蒂创作的女高音咏叹调,其人物塑造和演唱风格都比较难把握,被称为歌剧史上花腔女高音的试金石。文章通过分析歌剧的剧情、创作背景、剧中人物的性格特征等,浅谈咏叹调《四周多么寂静》的演唱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周多么寂静》 演唱技巧 歌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