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4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论中国文化中“地”的翻译
1
作者 翁如晶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108-111,共4页
中国文化千年沉淀,"地"文化同样畅然不滞。"地"的翻译也受到文化的影响与制约,从词组、诗歌、习语三个方面可见一斑。因此,翻译应该本着内容与形式相统一、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的原则,才能更好地促进世界... 中国文化千年沉淀,"地"文化同样畅然不滞。"地"的翻译也受到文化的影响与制约,从词组、诗歌、习语三个方面可见一斑。因此,翻译应该本着内容与形式相统一、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的原则,才能更好地促进世界各国之间"地"文化的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词组 诗歌 习语 文化交流
下载PDF
中国地景文化思想及其现实意义之探索 被引量:21
2
作者 刘晖 佟裕哲 王力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16,共5页
中国地景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是古人对其生存的自然环境从观察认知、观念形成到思想表达的过程,是城邑、宫殿、村落等人工工程在选址营建的空间语言表达,是一种中国式风景营造的思想和智慧。认识和梳理这一文化思想形成和发... 中国地景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是古人对其生存的自然环境从观察认知、观念形成到思想表达的过程,是城邑、宫殿、村落等人工工程在选址营建的空间语言表达,是一种中国式风景营造的思想和智慧。认识和梳理这一文化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分析遗存案例的空间格局特征,探寻其在当代语境下空间的表达,是今日中国风景园林学发展的历史前提,是面对明日的现实门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中国文化 景观文化 形胜 景象空间
下载PDF
西北地景文化空间圈层(一):“因山而成”的风景营建体系 被引量:6
3
作者 刘晖 赵泽龙 张琬雪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0-25,共6页
中国西北地区位于亚欧大陆之间,是历史上文明碰撞及文化交融之地,其大山大川大漠的自然地理景象,形成了先民独特的自然景观认知和工程营建活动,从自然形胜、城邑、宫苑、陵墓、寺观到各类军事交通水利等大型工程,呈现出"因山而成&q... 中国西北地区位于亚欧大陆之间,是历史上文明碰撞及文化交融之地,其大山大川大漠的自然地理景象,形成了先民独特的自然景观认知和工程营建活动,从自然形胜、城邑、宫苑、陵墓、寺观到各类军事交通水利等大型工程,呈现出"因山而成"的空间分布层次、"笼山水为苑"的地景空间艺术形式和"雄浑"的风景审美张力。在3000多年的社会历史发展中,依托西北地区七大山脉体系,逐步形成了15个地景文化空间圈层,由此构成鲜明的区域性国土风景营建体系。这种风景营建模式和体系随周秦汉唐朝代的更迭而逐渐成就辉煌,使其具有鲜明的历史阶段性和东方美学意义的世界性价值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中国文化 西北 文化空间圈层 因山而成 区域风景营建体系
下载PDF
“网红打卡地”文化视域下地区旅游符号吸引力建构的思考 被引量:6
4
作者 包钰洁 《东南传播》 2022年第5期85-87,共3页
近年来,“网红打卡地”文化的流行和社会媒介化程度的加深,深刻影响着大众旅游目的地和游玩方式的选择。本文将从“网红打卡地”文化这一视角出发,通过分析现代游客旅游动机的转向和旅游媒介的演变,发展更新Mac Cannell的旅游符号吸引... 近年来,“网红打卡地”文化的流行和社会媒介化程度的加深,深刻影响着大众旅游目的地和游玩方式的选择。本文将从“网红打卡地”文化这一视角出发,通过分析现代游客旅游动机的转向和旅游媒介的演变,发展更新Mac Cannell的旅游符号吸引理论。最后从旅游资源的开发阶段、宣传推广阶段和反馈再生产阶段来为地区旅游符号吸引力建构提供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红打卡文化 旅游动机 短视频 旅游符号吸引理论
下载PDF
基于中国地景文化的“山水形胜”营建手法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张颖 刘晖 《风景园林》 2019年第11期80-84,共5页
基于中国地景文化的"山水形胜"营建手法,存在历史递进与发展过程。通过对其营建手法"笼山水为苑"等诸多经典词条的内容释读,语义分析,举证"隋代麟游仁寿宫(唐九成宫)"等不同特征的典型案例。运用案例类比... 基于中国地景文化的"山水形胜"营建手法,存在历史递进与发展过程。通过对其营建手法"笼山水为苑"等诸多经典词条的内容释读,语义分析,举证"隋代麟游仁寿宫(唐九成宫)"等不同特征的典型案例。运用案例类比法,进行类比解析。其营建思想起源于中国羲皇时代,发展于中国古典园林营造的各个历史时期,并具有各个历史阶段的脉络特点。从中国西北园林到北方皇家园林及西藏的布达拉宫,无不受其影响。在人工工程营建中,由地景特征所决定的轴线对位布局手法,使因藉自然思想内涵得到不断的发展与提升。此研究对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文化 山水形胜 语汇 营建手法
下载PDF
安顺地戏文化的现代转型与传承 被引量:5
6
作者 汪庆春 《安顺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1-4,共4页
安顺地戏是屯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百年来,它逐渐成为屯堡人的文化标识而代代传承。随着社会的现代转型,地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自身创新与转型的诸多问题。研究地戏文化转型与传承的困境,积极探索应对措施,对保存地戏文化的特... 安顺地戏是屯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百年来,它逐渐成为屯堡人的文化标识而代代传承。随着社会的现代转型,地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自身创新与转型的诸多问题。研究地戏文化转型与传承的困境,积极探索应对措施,对保存地戏文化的特色及其发展、弘扬,都有重要现实意义,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调适也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现代转型 传承
下载PDF
红色文化资源助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价值——以辽宁“六地”红色文化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志元 谢钰龙 《党政干部学刊》 2024年第2期64-71,共8页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激发、增强甚至转化为物质力量。红色文化资源不仅具有文化价值,是推动地区文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法宝,而且能够通过活化利用产生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助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社会事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地区...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激发、增强甚至转化为物质力量。红色文化资源不仅具有文化价值,是推动地区文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法宝,而且能够通过活化利用产生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助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社会事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辽宁经历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六地”红色文化,为新时代辽宁走好高质量发展道路提供了坚实基础和有利条件。辽宁通过“六地”红色文化推动高质量发展,助力打造新时代“六地”,正是红色文化资源活化利用助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写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化资源 高质量发展 辽宁“六文化
原文传递
襄樊“扛神”田野调查报告 被引量:5
8
作者 李素娥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5-41,共7页
薛坪镇古楚民俗歌舞“扛神”是巫教文化与楚地民间音乐结合的产物,历经千载沧桑,仍在荆山之麓、沮水流域存有遗迹。本文基于田野考察,描述和分析其历史渊源、音乐舞蹈及其相关民俗仪式,以引起关注。
关键词 民俗歌舞“扛神” 文化 仪式场域 传承谱系
原文传递
后疫情时期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三重维度:理论基础、现实挑战和创新路径 被引量:5
9
作者 张苏秋 《北京文化创意》 2022年第4期4-9,共6页
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是国家重点文化发展战略,也是“十四五”期间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任务。尤其在后疫情时期,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动因更加强烈,包括社会发展的文化化、旅游实践的文化化、文化产业市场利基化、文化和旅游消费市场化。然而,现... 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是国家重点文化发展战略,也是“十四五”期间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任务。尤其在后疫情时期,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动因更加强烈,包括社会发展的文化化、旅游实践的文化化、文化产业市场利基化、文化和旅游消费市场化。然而,现阶段,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面临着防疫常态化下文旅消费不确定性大、文旅产品和服务供给结构不平衡以及文化旅游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不健全等挑战。后疫情时期,建议通过文旅深度融合创新在地性文化旅游向非在地性文化旅游转变,打造虚实结合的文旅新业态,具体包括:通过内容驱动增加高质量文化内容的供给,提升旅游产品和服务附加值;通过装置升级提高旅游+文化的融合速度与深度,实现文化旅游装置的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和机制完善;通过影游联动推动仪式传播语境下的媒介朝觐;通过技术创新让科学技术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赋能,进一步推动文化、旅游和科技的深度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疫情 文旅融合 文化旅游 路径
原文传递
文化传承视域下的闽地音乐美育实践思考
10
作者 林鑫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0期34-36,共3页
美育作为教育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在这一背景下,闽地音乐以其独特的魅力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美育领域当中的重要力量。闽地音乐在美领域中的应用与实践,既使美育教学内容得到了丰富,也... 美育作为教育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在这一背景下,闽地音乐以其独特的魅力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美育领域当中的重要力量。闽地音乐在美领域中的应用与实践,既使美育教学内容得到了丰富,也使学生获得了更加多元化的艺术体验。因此,通过对闽地音乐文化的历史背景进行挖掘,对美育视野下闵地音乐文化的近况进行剖析,并找到闽地音乐文化的创新与发展途径,可以进一步提升美育教育开展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 音乐文化 音乐文化 文化传承
下载PDF
贵州天龙屯堡旅游开发与地戏文化变迁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胡星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10期48-50,共3页
贵州安顺天龙屯堡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屯堡文化产生很大的影响,其中对地戏的影响较为明显。为了全面研究旅游开发前后屯堡地戏发生的变化,主要从地戏表演地点、表演时间、表演程序、表演目的、参与群众、面具工艺等6个方面分析。
关键词 天龙屯堡 旅游 文化 变迁
下载PDF
东北地仙文化在国潮茶叶包装中的应用设计
12
作者 张誉严 赵蔚 《丝网印刷》 2024年第14期73-76,共4页
运用东北地仙文化进行国潮茶叶包装设计品牌化实践,以地方特产和地仙文化的结合为设计内涵,融合茶叶包装进行设计实践并检验可行性,旨在为东北特产开发提供新路径和新方法。
关键词 包装设计 国潮品牌 文化 果茶
下载PDF
档案记忆观视域下的辽宁“六地”文化研究
13
作者 王丹妮 《兰台世界》 2024年第7期16-20,共5页
研究辽宁“六地”文化在弘扬红色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带动辽宁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档案记忆观理论内涵的挖掘与深化,其对研究辽宁“六地”文化具有理论指导和方法创新的意义。本文在档案记忆观视域下,首先对辽宁“... 研究辽宁“六地”文化在弘扬红色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带动辽宁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档案记忆观理论内涵的挖掘与深化,其对研究辽宁“六地”文化具有理论指导和方法创新的意义。本文在档案记忆观视域下,首先对辽宁“六地”文化以及档案记忆观进行理论概述,紧接着分析档案与辽宁“六地”文化研究的内在价值联系,最后提出运用新技术理念、多维视角深入挖掘档案资源、建立多元主体协同开发模式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记忆观 辽宁“六文化 红色文化
原文传递
传承创新视域下赣地农耕文化意蕴解读
14
作者 旷枚花 《村委主任》 2024年第5期8-10,共3页
赣地农耕文化作为中国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特色,其传承与创新对于促进农业现代化、推动文化旅游发展、增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传承创新视域对赣地农耕文化的意蕴进行解读,通过对... 赣地农耕文化作为中国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特色,其传承与创新对于促进农业现代化、推动文化旅游发展、增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传承创新视域对赣地农耕文化的意蕴进行解读,通过对赣地农耕文化的历史渊源、基本特征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从传承和创新的角度分析了其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与价值,以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承创新 农耕文化 意蕴解读 文化发展
下载PDF
积极发挥吴文化的德育功能 被引量:4
15
作者 高国强 《江南论坛》 2003年第2期46-47,共2页
吴文化,顾名思义是吴地区域文化.吴地是以太湖流城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人们一般称之为江南地区.这里山青水秀,人杰地灵,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地理区位看.无锡处于其中心位置.自泰伯奔吴奠……
关键词 “吴文化”教育 精神文明建设 创新发展 区域文化
下载PDF
西北地景文化空间圈层(三):自然与文化共辉的时空廊道特征与价值
16
作者 刘晖 曹子旭 +1 位作者 吴佳华 石荣闽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8-54,共7页
西北地景文化空间圈层在特定时间段内具有稳定性,其自然地理的区位、气候与空间特征在人类活动千年的历史沉积中,造就了具有独特时空观的廊道特质,具有自然与文化共辉的中国性风景属性。不同学科对廊道与线路的研究都表明了人与自然关... 西北地景文化空间圈层在特定时间段内具有稳定性,其自然地理的区位、气候与空间特征在人类活动千年的历史沉积中,造就了具有独特时空观的廊道特质,具有自然与文化共辉的中国性风景属性。不同学科对廊道与线路的研究都表明了人与自然关系依赖线性空间发展而具有文化意义。西北地区高山大川的延绵、沙漠绿洲镶嵌分布所形成的自然通道代表着人类从生存、生命、信仰到家国精神的宏大时空认知。长安-天山廊道(中国段)在3000年的时间里,从山岳形胜到持续营建的城邑、道路、军事工程、石窟寺庙,伴随着信仰传播、军事防御、贸易交流、行游赋文等线路活动,成就了人类文明史上的辉煌。以知觉的时空性分析方法来解释长安-天山廊道的自然、文化属性,试图回归人类认知自然产生的人本思想。人工营建与自然廊道浑然一体,逐渐演变成风景的符号和历久弥新的社会价值,成为今天国土景观的重要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文化空间圈层 自然文化廊道 长安-天山廊道 知觉时空性 风景价值
下载PDF
辽宁“六地”红色文化与高校党建育人工作融合的实践研究
17
作者 姜兆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 2024年第11期0130-0133,共4页
在新的时代格局中,党建工作的开展,是保证发展方向的根本所在,对于高校而言,在开展党建工作期间,要关注其育人效能的发挥,要懂得合理地将党建与红色文化关联起来,继而保证能够将文化传承、文化自信、以行育人、以情育人等策略使用到日... 在新的时代格局中,党建工作的开展,是保证发展方向的根本所在,对于高校而言,在开展党建工作期间,要关注其育人效能的发挥,要懂得合理地将党建与红色文化关联起来,继而保证能够将文化传承、文化自信、以行育人、以情育人等策略使用到日常党建工作与红色文化融合中去,这样才能够形成良好的融合系统,继而确保党校党建育人机制可以最大化地发挥自身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六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 高校党建 党建育人
下载PDF
思政元素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策略
18
作者 孙玉荣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66-68,共3页
在《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文件中,明确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强调要在各学科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正确的价值观。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正在逐步形成。在这个... 在《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文件中,明确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强调要在各学科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正确的价值观。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正在逐步形成。在这个阶段,通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等优秀品质。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跨学科整合思政元素、开展课外活动、加强家校合作等策略,能共同营造良好的思政教育环境,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思政元素 “六文化资源 实施策略
下载PDF
河西走廊城邑风景营建的“因山而成”空间特征研究
19
作者 冯丽媛 刘晖 史哲伟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2-68,共7页
关于风景的思辨由来已久,把风景的载体当作风景的本体研究的现象导致风景的语义和内涵不清不精,影响学科话语和理论工具的建构。以祁连山为主线,探索其在城邑营建中的作用继而风景化的过程,其完善的风景营建思想、营建手法和空间艺术架... 关于风景的思辨由来已久,把风景的载体当作风景的本体研究的现象导致风景的语义和内涵不清不精,影响学科话语和理论工具的建构。以祁连山为主线,探索其在城邑营建中的作用继而风景化的过程,其完善的风景营建思想、营建手法和空间艺术架构形成的空间特征分异是其区域风景成熟的标志。基于河西走廊城邑风景的历史变迁和营建途径,梳理了其因山而成的空间特征,总结了其城邑风景营建的核心要义。风景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现象,是在长足的历史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思想观念和地方文化形式内容,记录了人参与自然的经验和审美取向,对促进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中国文化 城邑风景 因山而成 河西走廊
下载PDF
汉赋与地域文化的整合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春保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22-26,共5页
汉赋与地域文化整合的关系主要表现为,骚体赋是地域文化整合的启明之光,散体大赋展示了地域文化整合的恢宏图景,而其中的京都大赋则堪称地域文化整合的聚合效应。
关键词 汉赋 文化整合 启明之光 恢宏图景 聚合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