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土地整治与乡村振兴 被引量:344
1
作者 龙花楼 张英男 屠爽爽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837-1849,共13页
乡村振兴的核心目的是系统构建人口、土地、产业等多种发展要素的耦合格局。土地整治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肩负着为人口集聚、产业发展提供资源支撑的基础性作用。本文基于影响乡村发展的关键要素阐释了新时代乡村振兴和土地整治的内涵及其... 乡村振兴的核心目的是系统构建人口、土地、产业等多种发展要素的耦合格局。土地整治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肩负着为人口集聚、产业发展提供资源支撑的基础性作用。本文基于影响乡村发展的关键要素阐释了新时代乡村振兴和土地整治的内涵及其互馈关系,剖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土地整治的区域实施路径。最后,就未来乡村振兴视角下土地整治的方向进行了展望与讨论。结论如下:(1)乡村振兴的内涵在于为应对乡村内部要素的流失与衰退,通过经济、政治及文化建设等手段激发内部动力和吸纳外部资源来重新组合、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乡村人口、土地和产业等发展要素,从而优化要素结构、提升地域功能、重塑乡村形态,实现乡村地域经济、社会及生态的全面复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格局;(2)乡村振兴视角下土地整治要激活乡村人口、土地和产业等关键发展要素,统筹物质空间振兴与精神内核提升;(3)开展农村土地整治要与区域自然本底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按照分区统筹、分类施策的原则在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框架下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的模式与路径;(4)未来有必要重塑土地整治的价值取向,在统一空间规划体系下统筹土地整治规划与乡村振兴规划,大力发展土地整治与多功能农业相结合的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转型发展 乡村振兴 土地整治 土地利用转型 发展要素 区域模式
原文传递
国外剥离表土种植利用模式及对中国的启示 被引量:51
2
作者 谭永忠 韩春丽 +3 位作者 吴次芳 陈正 赵哲远 王庆日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194-201,共8页
表土剥离利用是提高土地生产能力,保护优质土壤资源的重要途径。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都非常重视表土剥离工作,并结合中国国情制定了与表土剥离有关的政策法规、技术规范等。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梳理和总结... 表土剥离利用是提高土地生产能力,保护优质土壤资源的重要途径。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都非常重视表土剥离工作,并结合中国国情制定了与表土剥离有关的政策法规、技术规范等。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梳理和总结归纳了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表土剥离的基本情况、组织管理模式和利用模式,并阐述了这些国家表土剥离的特征。归纳起来,这些国家采取的表土剥离组织管理模式包括政府主导型模式、联合互动型模式和规划主导型模式;表土剥离利用模式包括原地利用和异地利用二种模式。这些国家表土剥离的特征主要有:一是目标综合化。各国开展表土剥离的目的从提高土地生产能力逐步延伸到保护耕地资源和改善环境;二是主体多元化。除政府外,第三部门、企业、个人积极参与表土剥离;三是资金明确化。保证金制度、复垦基金制度、政府拨款、社会捐款等保证了表土剥离的资金来源;四是技术规范化。许多国家制定了详细的程序、可采用的技术方法、验收标准等;五是实施法治化。各国的表土剥离工作都有充分的法律依据;六是空间分异化。主要表现为表土剥离空间尺度差异和空间关联性。在此基础上,该文归纳了中国表土剥离的模式,剖析了当前面临的难题,提出了发达国家表土剥离经验对中国的启示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土壤 生产能力 表土剥离 模式 特征
下载PDF
大都市郊区景观生态型土地整治模式设计 被引量:39
3
作者 谷晓坤 刘静 +2 位作者 张正峰 蔡梦婉 刘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05-211,共7页
开展景观生态型土地整治规划,是实现土地整治多功能发展战略的迫切需求。以上海市金泽镇土地整治项目为例,评价项目区景观格局与污染风险,提出江南水乡景观重建的土地整治目标。依据不同类型景观基底及生态功能需求设计景观调整优化模式... 开展景观生态型土地整治规划,是实现土地整治多功能发展战略的迫切需求。以上海市金泽镇土地整治项目为例,评价项目区景观格局与污染风险,提出江南水乡景观重建的土地整治目标。依据不同类型景观基底及生态功能需求设计景观调整优化模式:水系景观整治模式通过河网贯通、圩堤建设与堤边绿化,提高湖、河、塘的景观连通度;点源污染整治设置'乔灌草'缓冲带,提高隔离防护功能;基本农田整治模式强调田块撤并与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田景观生产功能;村庄整治模式建设生活基础服务与休闲观光设施,改善村庄景观的生活休闲功能。景观生态型土地整治与传统的农地整治,在模式设计的思路与工程设置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设计 生态 土地整治 模式设计 景观生态型 江南水乡 大都市郊区
下载PDF
大都市特色的农村土地整治——上海模式 被引量:32
4
作者 郧文聚 杨晓艳 程锋 《上海国土资源》 2012年第3期21-25,共5页
上海市土地整治通过建设设施良田和设施菜田、村庄改造、建立涉地信息综合监管服务平台等,实现了合理配置和利用农用地资源、大幅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等社会综合实效,在助推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健... 上海市土地整治通过建设设施良田和设施菜田、村庄改造、建立涉地信息综合监管服务平台等,实现了合理配置和利用农用地资源、大幅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等社会综合实效,在助推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健康发展方面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形成了具有大都市特色的农村土地整治模式。对上海市土地整治取得的成绩进行了归纳总结,针对基本农田高标准建设、差别化农村土地整治、占补平衡制度落实、农村特殊用地管理、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资源管理 农村土地整治 现代都市农业 农村经济 上海模式
下载PDF
土地整治促进贫困地区脱贫的模式及实证 被引量:27
5
作者 刘新卫 杨华珂 郧文聚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42-247,共6页
中国目前的贫困人口规模仍然较大,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构成严重障碍。中国政府提出了农村贫困人口到2020年全部脱贫的目标,并要求采取措施确保这一目标实现。该研究分析了土地整治促进贫困地区脱贫机制,认为土地整治通过... 中国目前的贫困人口规模仍然较大,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构成严重障碍。中国政府提出了农村贫困人口到2020年全部脱贫的目标,并要求采取措施确保这一目标实现。该研究分析了土地整治促进贫困地区脱贫机制,认为土地整治通过引导外部要素输入和内部潜力发掘,能够有效缓解或消除贫困地区存在的致贫因素。基于土地整治促进贫困地区脱贫机制分析,该研究将土地整治促进贫困地区脱贫模式划分为3种类型,即政府主导模式、企业带动模式和村民自治模式,每种模式有其适用性。研究以贵州省为例,分析了土地整治在促进该省贫困地区脱贫中发挥的平台作用,并以七星关区现代高效农业园区、赫章县平山乡农业园区和湄潭县复兴镇两路口村为案例,实证了前述3种模式的有效性。研究结果强调,各地在实现贫困地区脱贫目标中,要注意发挥好土地整治的平台作用,根据地方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模式促进贫困地区脱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整治 土地复垦 土地整治 贫困地区 脱贫 模式 贵州省
下载PDF
广西农民自主型细碎化耕地归并整治模式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24
6
作者 张蚌蚌 牛文浩 +3 位作者 左旭阳 孔祥斌 郧文聚 陈海滨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65-274,共10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耕地细碎化越来越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该文根据广西龙州县弄农屯实地调研,探究破解耕地细碎化的路径农民自主型“小块并大块”土地整治模式,以期对创新土地整治实践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借鉴。该文主要采用半...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耕地细碎化越来越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该文根据广西龙州县弄农屯实地调研,探究破解耕地细碎化的路径农民自主型“小块并大块”土地整治模式,以期对创新土地整治实践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借鉴。该文主要采用半结构化访谈法,模型定量法和案例研究法。研究结果:1)农民自主型“小块并大块”土地整治模式是农民“自下而上”开展权属调整并主导实施,政府“自上而下”按照相关农田建设标准进行经济补偿相结合的土地整治模式创新;2)该模式机理是,细碎化通过直接或间接影响土地、资本、技术、劳动等耕地利用系统要素,进而影响产量、成本和效率;通过“小块并大块”,改进的细碎化与高水平经济发展下耕地利用系统要素重新协调与适应,即“小块并大块”通过调整地块空间位置而调整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重新协调适应;3)弄农屯农民自主型“小块并大块”土地整治模式,通过填平土沟和归并田埂增加耕地面积,通过地块归并显著减少地块数量,完善田间道路和农田水利设施,从而显著提高耕地利用效率和增加单位面积产量,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以显著增加收益。研究结论:农民自主型“小块并大块”土地整治模式是农民“自下而上”与政府“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典型模式,能够显著降低耕地细碎化程度,促进细碎化与耕地利用系统要素优化与协调,是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整治 耕地细碎化 小块并大块 农民自主型 模式 耕地利用系统优化 广西龙州县弄农屯
下载PDF
陕北榆林毛乌素沙地大规模土地整治开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被引量:22
7
作者 石辉 刘秀花 +1 位作者 陈占飞 苏泓宇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228-2235,共8页
土地整治开发是中国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重要举措,陕北榆林毛乌素沙地的土地整治开发为陕西全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做出了贡献。但毛乌素沙地地处生态脆弱区,大规模的土地整治开发有可能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通过对毛乌素沙地土地整治开发... 土地整治开发是中国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重要举措,陕北榆林毛乌素沙地的土地整治开发为陕西全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做出了贡献。但毛乌素沙地地处生态脆弱区,大规模的土地整治开发有可能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通过对毛乌素沙地土地整治开发项目的调查,发现陕北榆林毛乌素沙地中土地开发面积近10000 hm^2,这种大规模的土地整治开发导致了部分地区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铵态氮、硝态氮和亚硝态氮超标;整治开发的土地缺乏防护林的保护和有效覆盖,有重新沙化的风险。针对陕北榆林毛乌素沙地的自然特点和土地整治开发现状,建议降低土地开发强度、加大土地整理力度。强化土地整治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从规划层面了解该区域土地开发整理的潜力,从宏观上解决其存在的环境问题;对已开发的土地进行环境影响后评价,总结经验教训。在土地整治开发过程中,需要优化土地整治开发模式,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整体服务功能;合理开采地下水,维护水文生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土地整治开发 水文生态 开发模式 环境影响评价
原文传递
土地整治在上海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的路径选择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温祖良 范志昂 孙彦伟 《上海国土资源》 2013年第2期10-14,共5页
城乡一体化发展对上海土地整治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土地整治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如何发挥土地整治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平台作用,本文提出了上海土地整治的五条路径,即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生态空间综合整治... 城乡一体化发展对上海土地整治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土地整治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如何发挥土地整治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平台作用,本文提出了上海土地整治的五条路径,即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生态空间综合整治、滩涂资源开发以及建设用地整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城乡一体化 土地整治路径 土地整治模式
下载PDF
不同农地整治模式对农户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的影响 被引量:15
9
作者 张超正 杨钢桥 文高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61-270,共10页
为从微观尺度分析不同农地整治模式对农户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的影响及其差异,该文通过构建农户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指数体系(index system of farmer dependence on ecosystem services,IDES),基于湖北省4县(市)483份农户调查数据,采用... 为从微观尺度分析不同农地整治模式对农户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的影响及其差异,该文通过构建农户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指数体系(index system of farmer dependence on ecosystem services,IDES),基于湖北省4县(市)483份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对比分析整治区与未整治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整治区与地方政府主导模式整治区农户生态系统服务净收益和依赖度的差异。结果表明:农地整治后,整治区农户的供给服务收益、调节服务收益、文化服务收益、生态系统服务收益和其他社会经济活动收益分别增加33.20%、5.34%、35.09%、32.12%和33.23%,其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整治区分别增加53.06%、5.40%、33.33%、49.33%和42.40%,地方政府主导模式整治区分别增加6.46%、5.25%、38.89%、8.24%和27.02%,而同期未整治区分别增加17.01%、4.66%、22.34%、16.85%和22.98%;整治区农户的供给服务指数、调节服务指数、文化服务指数和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总指数分别发生-28.60%、-21.05%、-6.45%和-26.91%的变化,其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整治区分别发生-36.57%、-24.69%、-16.24%和-34.52%的变化,地方政府主导模式整治区分别发生-18.97%、-17.27%、+16.42%和-17.59%的变化,而同期未整治区分别发生-8.34%、-13.39%、-4.10%和-8.36%的变化。这表明农地整治是优化农户收入结构和降低农户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的有效途径,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的农地整治的作用效果明显大于地方政府主导模式的农地整治,地方政府主导模式的农地整治的作用效果仍有上升空间。研究结果可为实现生态系统服务与家庭福祉在微观尺度的结合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借鉴,也为农地整治项目的合理持续推进提供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整治 生态 模式 农户福祉 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
下载PDF
基于土地整治模式的区域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研究——以湖北省为例 被引量:15
10
作者 郭玲霞 赵微 +1 位作者 王丽娜 张丽丽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5-150,共6页
运用生态服务价值理论,在湖北省平原、丘陵和山地地貌类型区中选取不同工程模式、不同建设规模的土地整治工程,开展生态服务价值评价。结果表明:地貌和建设规模均是影响生态服务价值的重要因素;对于相同地貌类型,随着土地整治建设规模... 运用生态服务价值理论,在湖北省平原、丘陵和山地地貌类型区中选取不同工程模式、不同建设规模的土地整治工程,开展生态服务价值评价。结果表明:地貌和建设规模均是影响生态服务价值的重要因素;对于相同地貌类型,随着土地整治建设规模的扩大,土地整治后生态服务价值相应增加;不同地貌类型下土地整治后生态服务价值增大的边际规模有所差异(平原区最大、丘陵区次之、山地区最小)。实施土地整治对区域土地生态服务价值产生一定影响,并且影响幅度随着地貌类型变化有所不同。同等建设规模下,丘陵区和山地区生态服务价值改善比平原区要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模式 生态服务价值 地貌 湖北省
下载PDF
不同模式农地整治前后农户生计资本变化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张超正 杨钢桥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0-96,共7页
研究目的:探讨不同模式农地整治对农户生计资本水平和结构的影响及其差异。研究方法:组合赋权法,耦合协调度,双重差分模型。研究结果:农地整治后,整治区户均生计资本总指数和生计资本耦合协调度分别增加0.106 3和0.091 2,其中新型经营... 研究目的:探讨不同模式农地整治对农户生计资本水平和结构的影响及其差异。研究方法:组合赋权法,耦合协调度,双重差分模型。研究结果:农地整治后,整治区户均生计资本总指数和生计资本耦合协调度分别增加0.106 3和0.091 2,其中新型经营主体主导模式项目区分别增加0.143 3和0.129 6,政府主导模式项目区分别增加0.078 1和0.061 9,而同期未整治区分别增加0.010 4和0.006 4,说明农地整治是提高农户生计资本水平和改善农户生计结构的有效途径,且新型经营主体主导模式的农地整治的作用效果大于政府主导模式。研究结论:应继续加大农地综合整治项目投资力度,创新农地整治实施模式,以提升农户生计资本水平和改善农户生计资本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不同模式 生计资本 水平变化 结构变化
下载PDF
农业转型背景下土地整治流转耦合模式与保障机制辨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刘永强 龙花楼 李加林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50-57,共8页
推进土地整治和流转由初级向高级阶段发展,并以此构建土地整治流转耦合模式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重要路径。在界定农业转型内涵的基础上,以现代农业发展为导向,根据各类土地整治与流转模式特点,构建土地整治、流转与农业转型理论... 推进土地整治和流转由初级向高级阶段发展,并以此构建土地整治流转耦合模式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重要路径。在界定农业转型内涵的基础上,以现代农业发展为导向,根据各类土地整治与流转模式特点,构建土地整治、流转与农业转型理论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提出"协调、互动、统筹"的土地整治流转耦合模式,并将其划分为政府主导型基础设施配套提升整治与出租流转模式、村集体主导型农业附属设施配套整治与转包流转模式、家庭农场主导型农田设施完善整治与租赁流转模式、企业主导型农业产业配套整治与入股流转模式和科技引领型绿色生态整治与多元流转模式5种类型。最后,为保障土地整治流转耦合模式的顺利实施,从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鼓励多方参与土地整治;健全社会服务体系,规范有序推进土地流转;健全农业基础设施,推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加强顶层制度设计,丰富多元现代农业类型等方面,提出助推中国农业转型的保障机制。通过创新土地整治与流转的运作模式,为推进中国农业转型和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转型 土地整治 土地流转 耦合模式 现代农业 科技引领 顶层制度设计
原文传递
土地整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乡村重构——潜江“华山模式”实证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胡银根 董文静 +2 位作者 余依云 徐小峰 代兵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31-738,共8页
在厘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背景、内涵基础上,运用实地观察法和深度访谈法,探讨如何通过开展土地整治助推乡村重构等问题,并以湖北省潜江的"华山模式"作为实证。结果表明:(1)需要构建"背景—手段—路径—目标"... 在厘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背景、内涵基础上,运用实地观察法和深度访谈法,探讨如何通过开展土地整治助推乡村重构等问题,并以湖北省潜江的"华山模式"作为实证。结果表明:(1)需要构建"背景—手段—路径—目标"的土地整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体系;(2)土地整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调结构、去库存、补短板、降成本、促融合五个方面着手,核心在于实现"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产业、技术"六大要素的合理配置;(3)"华山模式"实现了土地流转—虾稻共作—镇企共建—市场引导—多方共赢的目标,是土地整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乡村重构的成功样板。建议在实施土地整治时,应贯彻绿色理念、注意全域规划、依托科技支撑、因地制宜发展当地产业、加强制度供给等,确保土地整治助推乡村重构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乡村重构 华山模式 湖北省 潜江市
原文传递
土地整治项目科技化管理的探索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燕鹏 巩玉虎 +1 位作者 赵跃伦 张黎芹 《山东国土资源》 2018年第3期71-75,共5页
目前,国内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工作已趋入正规化,各项制度建设较为完善,但普遍存在项目规划设计调查不充分,实施难以有效监管,设计目标完成情况难以落实,档案管理难以规范等不足之处。为转变传统的土地整治低效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实现... 目前,国内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工作已趋入正规化,各项制度建设较为完善,但普遍存在项目规划设计调查不充分,实施难以有效监管,设计目标完成情况难以落实,档案管理难以规范等不足之处。为转变传统的土地整治低效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项目管理模式的专业化、精准化、高效化。基于"互联网+"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创新土地整治项目管理模式,在国内首次开发了包含移动巡查填报、移动端采集监管、土地综合项目巡查监管展示和土地综合项目动态监管四大功能模块的土地综合项目动态监管系统,突破了办公环境的限制,实时传输项目的信息,接受社会的广泛监督,减少人工作业条件下的人为干扰因素,科学考核土地整治工作,实现对土地整治项目的高效监管,促进土地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土地整治 管理模式创新 动态监管 全方位管理
下载PDF
耕地多功能复合价值的实现——以北京市为例 被引量:12
15
作者 赵华甫 《中国土地》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2-24,共3页
随着生态化宜居之都建设的推进,耕地数量减少、地块细碎化、后备资源匮乏等问题正成为北京市耕地保护利用的难题。2016年6月国土资源部发布《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调整方案》后,北京市耕地保护目标由350万亩调减到16... 随着生态化宜居之都建设的推进,耕地数量减少、地块细碎化、后备资源匮乏等问题正成为北京市耕地保护利用的难题。2016年6月国土资源部发布《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调整方案》后,北京市耕地保护目标由350万亩调减到166万亩,基本农田保护目标由280万亩调整到150万亩,市域范围内耕地利用将面临重大布局和利用政策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资源 细碎化 农业发展 政策调整 都市型现代农业 土地整治 居之 市域范围 农业经营模式 农村居民点
下载PDF
基于经济发达地区发展要求的土地整治模式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申树云 朱宇 《上海国土资源》 2013年第3期16-20,共5页
不同地区因经济发展差异,土地利用方式有显著区别,在土地整治的模式选择上也存在不同。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转型,特别是现代农业服务业的发展、生态环境的改善需求以及建设用地指标紧张等因素,都对土地整治提出更高要求。以上海为例,基... 不同地区因经济发展差异,土地利用方式有显著区别,在土地整治的模式选择上也存在不同。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转型,特别是现代农业服务业的发展、生态环境的改善需求以及建设用地指标紧张等因素,都对土地整治提出更高要求。以上海为例,基于土地整治潜力、单位投资成本等方面的分析,认为土地整治应以建设用地复垦为主,并提出具体实施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模式研究 经济发达地区 建设用地
下载PDF
土地整治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武陵山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模式探讨 被引量:10
17
作者 陈仕高 《安徽农学通报》 2015年第24期8-10,101,共4页
该文通对重庆市秀山县近3a来高标基本农田建设情况进行分析,与国内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模式的比较,确定了秀山县地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模式:基础设施完善工程以建设水利工程及灌溉技术改进为主、坡地治理工程以土地平整及土壤培肥等为... 该文通对重庆市秀山县近3a来高标基本农田建设情况进行分析,与国内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模式的比较,确定了秀山县地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模式:基础设施完善工程以建设水利工程及灌溉技术改进为主、坡地治理工程以土地平整及土壤培肥等为主、农田生态改善工程以农田防护林建设及改良田间道路条件为主的模式。并对高标准基本农田中的一些不足进行了分析,对以后秀山地区以及武陵山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规划及项目实施具有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高标准基本农田 模式 武陵山区
下载PDF
PPP模式在上海土地整治中的运用 被引量:9
18
作者 顾守柏 刘伟 夏菁 《中国土地》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43-46,共4页
目前,上海市已明确提出,实现建设用地零增长,着力提高用地的集约度和效率,优化用地结构,坚持紧凑型的城市发展模式。同时,在城规、土规"两规合一"的基础上,上海创新性地以郊野单元规划为规划引领载体,以土地综合整治为策略实施平台,... 目前,上海市已明确提出,实现建设用地零增长,着力提高用地的集约度和效率,优化用地结构,坚持紧凑型的城市发展模式。同时,在城规、土规"两规合一"的基础上,上海创新性地以郊野单元规划为规划引领载体,以土地综合整治为策略实施平台,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开展集建区外低效建设用地减量化,优化用地空间布局结构,建立城乡内涵式增长模式,破解城镇化进程中的资源瓶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PPP模式 建设用地 新型城镇化 城市发展模式 新浜镇 用地结构 信托主体 策略实施 综合整治
下载PDF
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土地整治模式探讨 被引量:9
19
作者 鲁成树 李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8期7983-7985,共3页
在安徽省大力开展美好乡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形势下,尝试研究和探索美好乡村建设背景下不同区域的土地整治模式,不仅可以为土地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际参考,也可以为更好地推进美好乡村建设服务。该研究分析了美好... 在安徽省大力开展美好乡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形势下,尝试研究和探索美好乡村建设背景下不同区域的土地整治模式,不仅可以为土地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际参考,也可以为更好地推进美好乡村建设服务。该研究分析了美好乡村建设与土地整治的辩证关系,指出土地整治与美好乡村建设是一个"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土地整治是美好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美好乡村建设是土地整治的重要目标。基于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背景下土地整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根据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分区,分为皖北、皖中、沿江、皖西、沿江、皖西、皖南5个片区探讨差别化的土地整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好乡村建设 土地整治 模式 安徽省
下载PDF
武冈市村庄土地整治模式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唐启湘 于礼 《经济研究导刊》 2010年第27期51-53,共3页
研究目的:为各地推行村庄土地整治进行模式选择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村庄土地整治实践;研究方法:分析了影响村庄土地整治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并对中国现有的村庄整治模式进行了分析评价,从武冈村庄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武冈选择... 研究目的:为各地推行村庄土地整治进行模式选择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村庄土地整治实践;研究方法:分析了影响村庄土地整治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并对中国现有的村庄整治模式进行了分析评价,从武冈村庄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武冈选择村庄整治模式的原则,并分析了武冈已选择实施的模式;研究结论:应从武冈实际出发探讨适合武冈村庄土地整治的新模式和新机制,建议引入占补"平衡机制"和"增减挂钩"机制作为武冈村庄整治的运行和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 土地整治 模式选择 武冈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