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悲剧性的多重意味——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在东方电影中的诠释 |
杨扬
朱娣
|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5
|
|
2
|
从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看概念隐喻的系统性 |
陈洁
|
《山东外语教学》
|
2017 |
5
|
|
3
|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女性的古希腊原型 |
张薇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5
|
|
4
|
徘徊在边缘——四大悲剧女性形象解读 |
姜山秀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5
|
|
5
|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的“疯癫形象”探析 |
胡俊飞
|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
2008 |
5
|
|
6
|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母亲”形象的缺失与人物身份建构之危机 |
王玉洁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4
|
|
7
|
莎士比亚与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观比较研究 |
陈胜
|
《黑河教育》
|
2010 |
2
|
|
8
|
元代四大悲剧的审美特征及其价值 |
阙真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1 |
4
|
|
9
|
“生存还是毁灭”《哈姆雷特》:矛盾之人的一千种形象 |
李思达
|
《国家人文历史》
|
2024 |
0 |
|
10
|
博物画家爱写诗 |
伊乌安
爱德华·李尔(图)
|
《小哥白尼(野生动物)》
|
2024 |
0 |
|
11
|
化无形为有形——莎士比亚《麦克白斯》的心理刻画 |
陈惇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3
|
|
12
|
麦克白夫人眼中的麦克白——作为她的分身 |
阮雨儿
杨柳岸
|
《写作》
|
2009 |
3
|
|
13
|
试析《雅典的泰门》中的泰门 |
王晓瑜
|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
1985 |
3
|
|
14
|
来自真善美的永恒动力──从《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到《莎士比亚与现代西方戏剧》 |
李伟民
|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
1996 |
3
|
|
15
|
电影和戏剧文学人物形象塑造对比探讨——以《哈姆雷特》和《夜宴》为例 |
潘纯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16
|
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人物疯癫意象的起因——结合福柯与布莱德雷有关理论进行评述 |
谭翠云
|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
2010 |
3
|
|
17
|
莎士比亚《科利奥兰纳斯》的价值论释义 |
莫运平
|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18
|
从女性形象塑造看莎士比亚剧作的男权视角 |
王玉凝
|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
2007 |
3
|
|
19
|
《李尔王》戏剧高潮的艺术特色 |
袁世美
|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
1995 |
2
|
|
20
|
浅析《汉宫秋》中的“审美同情”——以第四折中汉元帝的形象塑造为例 |
张琬悦
|
《文学艺术周刊》
|
202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