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Philosophy of He(和):Examin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echnology and Culture
1
作者 HUA Jueming 《Chinese Annals of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4年第1期1-34,共34页
Pre-modern Chinese crafts,such as iron smelting,cookery,medicine,and the production of vehicles,bows,and arrows indicate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view of technology as being organic,holistic,and comprehensive.This view... Pre-modern Chinese crafts,such as iron smelting,cookery,medicine,and the production of vehicles,bows,and arrows indicate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view of technology as being organic,holistic,and comprehensive.This view of technology is guided by the concept of he(和)and employs the means and methods of he,thus achieving the purport of he.In Chinese,the character he(和)possesses positive connotations.It originated from the meaning of"to season;to add flavoring to"(调和)and that of flavors being"perfectly harmonious"(和美).From this sensory experience,he gradually extended to the abstract levels of materiality,humanity,sociality,"order"(wei位),and“power,situation,force"(shi势).Finally,he was elevated to the supreme level of"qi of great harmony"(taihe zhi qi太和之气),which is comparable to the concept of dao(道).The philosophy of he has exerted wide impact on such areas as technology,art,national character,cultural psychology,and behavior patterns,and has become an integral part of China's inherent culture.The paradoxes and deviations of he hold their own profound philosophical implications that merit further exploration.As humanity confronts significant challenges,such as how we can coexist with others,with technology,and with nature,the ancient Eastern wisdom embodied in he continues to possess pract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val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ilosophy of he() TECHNOLOGY CULTURE
下载PDF
“和”的哲学:中国哲学对世界未来哲学的最大贡献——冯友兰先生最后留给我们最珍贵的哲学遗产 被引量:1
2
作者 沈素珍 钱耕森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28-32,共5页
本文从"和"是中国哲学最优秀的传统,是中国古典哲学的辩证法的核心;"和"是中国哲学对世界未来哲学的最大贡献;"和"是中国哲学"为万世开太平"和建立世界持久和平,构建和谐世界的最宝贵的哲学三... 本文从"和"是中国哲学最优秀的传统,是中国古典哲学的辩证法的核心;"和"是中国哲学对世界未来哲学的最大贡献;"和"是中国哲学"为万世开太平"和建立世界持久和平,构建和谐世界的最宝贵的哲学三个层面,来初步解读冯先生最后留给我们的这份最珍贵的哲学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 中国传统哲学 世界未来哲学
下载PDF
关于“斗”与“和”的哲学——读毛泽东同志有关著作的心得 被引量:1
3
作者 尉松明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95-196,148,共3页
通过对毛泽东有关著作的阅读以及对“斗争哲学”来龙去脉的理解,认为毛泽东不光采取“斗争哲学”,也讲“和”为贵,同时对“斗”与“和”的对立统一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 哲学 哲学 对立统一
下载PDF
“和”的哲学:中国哲学的传统与世界哲学的未来
4
作者 钱耕森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69-74,I0002,共7页
"和平与发展"是21世纪的时代主题。因此,21世纪的新哲学,应是"和的哲学",而不应是"斗的哲学"。中国哲学的本质与传统是"和的哲学"。儒家哲学作为中国哲学的主流,其基本内涵和根本作用,都是&qu... "和平与发展"是21世纪的时代主题。因此,21世纪的新哲学,应是"和的哲学",而不应是"斗的哲学"。中国哲学的本质与传统是"和的哲学"。儒家哲学作为中国哲学的主流,其基本内涵和根本作用,都是"和的哲学"。儒家"和的哲学",必将有益于构建世界未来的"和的哲学"和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所以,大力弘扬中国传统哲学和世界未来哲学以及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和的哲学",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 斗争哲学 中国哲学 世界哲学
下载PDF
促进社会和谐的法需要具备的条件——以法的创制主体构成为视角
5
作者 覃福晓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5年第6期43-46,共4页
只有平等地尊重和保障每一个公民利益和意志表达的权利,特别是保障他们选择法的创制主体组成人员的平等机会,才有可能正确地认识、协调和化解各种矛盾,也才有可能从根本上保证人民代表机关所创制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准确反映全体人民的真... 只有平等地尊重和保障每一个公民利益和意志表达的权利,特别是保障他们选择法的创制主体组成人员的平等机会,才有可能正确地认识、协调和化解各种矛盾,也才有可能从根本上保证人民代表机关所创制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准确反映全体人民的真实意愿,代表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才更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社会 法治 哲学 创制 选票票值
下载PDF
“大道和同学”新论 被引量:1
6
作者 钱耕森 沈素珍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72-83,共12页
史伯在“和同之辩”中既提出了“和生”说,又提出了“和同”说。“大道和同学”是对史伯“和同”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大道和同学”理论主要包括“和同”的辩证哲学观、“和同”的政治观与“和同”的社会观,这些思想可以为我们构建人类... 史伯在“和同之辩”中既提出了“和生”说,又提出了“和同”说。“大道和同学”是对史伯“和同”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大道和同学”理论主要包括“和同”的辩证哲学观、“和同”的政治观与“和同”的社会观,这些思想可以为我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之辩” “大道同学” 同”哲学 同”政治观
下载PDF
吹尽黄沙始得金——忆胡乔木一篇著名文稿的成文经过
7
作者 尚定 《秘书工作》 2007年第4期48-50,1,共3页
细述了特定历史条件下一段引人入胜的外交往事,介绍了一篇著名文稿的诞生始末,富有揭秘性和可读性。
关键词 胡乔木 吴冷西 人民日报 文章 《西藏革命尼赫鲁哲学 尼赫鲁 毛泽东 西藏地方政府 噶厦政府 经过 文稿
原文传递
雷蒙·阿隆批判的历史哲学评述
8
作者 李岚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23,共7页
雷蒙·阿隆的历史哲学批判是一种历史本体论和认识论双层面的构建,他试图通过一种历史学的方法论的重构——说明和理解之间的循环,借由一种或然决定论来重新确立历史客观性的界限;同时,为避免落入相对主义的窠臼,其批判最终保留了... 雷蒙·阿隆的历史哲学批判是一种历史本体论和认识论双层面的构建,他试图通过一种历史学的方法论的重构——说明和理解之间的循环,借由一种或然决定论来重新确立历史客观性的界限;同时,为避免落入相对主义的窠臼,其批判最终保留了康德意义上的"真理"的概念作为调节历史客观性建立的基础。他的历史哲学批判,一方面旨在限定历史知识有效性的边界,可被视为一种试图调和思辨的历史哲学和分析的批判的历史哲学的初步尝试;另一方面,亦可作为其政治理论——一种"合理性的"政治观的引论,因此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批判历史哲学 说明 理解 或然决定论 真理
下载PDF
如何从哲学文化学解读林语堂?——从《林语堂的小说和他的人生哲学》谈开去
9
作者 李珺平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2年第7期31-33,共3页
有这样一些书,并非名人所作,也不一定能藏之名山,但所激发的问题却像钟罄余音一样震荡心房。在我案头摆放数年,经反复摩挲的《林语堂的小说和他的人生哲学》(谢友祥、汤奇云著,作家出版社1998年版,以下简称《林小说和哲学》)便是如此。... 有这样一些书,并非名人所作,也不一定能藏之名山,但所激发的问题却像钟罄余音一样震荡心房。在我案头摆放数年,经反复摩挲的《林语堂的小说和他的人生哲学》(谢友祥、汤奇云著,作家出版社1998年版,以下简称《林小说和哲学》)便是如此。近日有暇,将挥之不去的思绪予以清理以解己惑并求教于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小说人生哲学 文化学 解读 1998年版 作家出版社 余音
下载PDF
揭开“一捆矛盾”之谜——评《林语堂的小说和他的人生哲学》
10
作者 孙良好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83-84,共2页
关键词 《林语堂小说人生哲学 "一捆矛盾" 创作道路 生活道路 文化意蕴 书评
下载PDF
瑞那神父《两个印第安那的历史》(1970)中的中国:模糊与脆弱的模式
11
作者 让-雅克.塔亭-库里耶 《法国研究》 2008年第4期56-63,共8页
瑞那神父《欧洲在两个印度居住和经商的政治与哲学史》的第一版于1770年问世,是关于殖民的第一部全球史。东方印度的部分尤其吸引我们的注意。瑞那对亚洲进行了大量的介绍,中国和印度是其中的主要部分。在瑞那看来,与印度相反,中国无论... 瑞那神父《欧洲在两个印度居住和经商的政治与哲学史》的第一版于1770年问世,是关于殖民的第一部全球史。东方印度的部分尤其吸引我们的注意。瑞那对亚洲进行了大量的介绍,中国和印度是其中的主要部分。在瑞那看来,与印度相反,中国无论如何不能成为殖民的目标。中国历史是一个真正的例外。虽然中国的产品和商业会引起所有欧洲强权的垂涎,但却又是不可企及的。如果中国是一个政治模式,这种政治模式却带有很大的模糊性。十八世纪末的中国模式不仅是风雨飘摇,而且有可能遭到根本的颠覆。我们的想象也许在法国大革命前夕受到这种模糊中国的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在两个印度居住经商政治与哲学史》 中国 政治模式 殖民
下载PDF
中国绘画意象和笔墨的哲学基础
12
作者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02-102,共1页
关键词 赵思有 《中国绘画意象笔墨哲学基础》 绘画美学理论 审美观念
原文传递
政治的正义——法和国家的批判哲学之基础
13
作者 苏哲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159-159,共1页
庞学铨在该书《译者的话》中介绍说:“本书作者从哲学和人类学的角度研究法和国家理论,致力于消除哲学与法和国家理论以及法和国家理论与伦理学这种双重的分离,以恢复哲学的法和国家伦理学本身的名誉。作者认为,法和国家伦理学研究... 庞学铨在该书《译者的话》中介绍说:“本书作者从哲学和人类学的角度研究法和国家理论,致力于消除哲学与法和国家理论以及法和国家理论与伦理学这种双重的分离,以恢复哲学的法和国家伦理学本身的名誉。作者认为,法和国家伦理学研究是优先于法和国家制度具体形态的前问题,即道德上是否允许法和国家制度的强制权限?”“赫费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正义——法国家批判哲学之基础》 中国 奥特弗利德·赫费 庞学铨 李张林 国家理论 国家伦理学 国家制度 书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