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4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真相”时代的中国新闻业 被引量:149
1
作者 张华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8-33,61,共7页
"后真相"所表征的现象及其影响突破了政治领域,涵盖了包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后真相"与媒体变迁如互联网、社交媒体应用互为表里。近几年中国网络舆论的状况变化与"后真相"关系紧密。当下中国新闻传... "后真相"所表征的现象及其影响突破了政治领域,涵盖了包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后真相"与媒体变迁如互联网、社交媒体应用互为表里。近几年中国网络舆论的状况变化与"后真相"关系紧密。当下中国新闻传播的大众化之路转向社群化传播的路径,这一路径转向是"后真相"的深层原因。"后真相"不仅冲击新闻业的基本原则,挑战人们对新闻的认知,也通过新闻的社群化传播影响社会的良性建构。对此,中国新闻业须谨慎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相 社群化传播 新闻客观性 新闻价值
原文传递
假象、算法囚徒与权利让渡:数据与算法时代的新风险 被引量:144
2
作者 彭兰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0-29,共10页
数据与算法的应用,扩张了人的能力,但也带来了很多新问题与新风险。客观性数据可能成为后真相的另一种推手,因为数据生产环节的偏差可能导致客观性数据堆积成的假象,数据分析也可能成为客观事物的干扰因素。个性化算法虽然带来了个人信... 数据与算法的应用,扩张了人的能力,但也带来了很多新问题与新风险。客观性数据可能成为后真相的另一种推手,因为数据生产环节的偏差可能导致客观性数据堆积成的假象,数据分析也可能成为客观事物的干扰因素。个性化算法虽然带来了个人信息服务水平的提升,但也可能在几个方面将人们围困:一是信息茧房的围困,二是算法中的偏见或歧视对人们社会资源与位置的限制,三是算法在幸福的名义下对人们的无形操纵。数据时代个体面临的另一个风险,是相关权利保护受到更多挑战,特别是在隐私权和被遗忘权方面。要对抗这些风险,需要完善数据方面的基础建设,包括数据素养的培养、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数据质量评估体系以及信息伦理规范的建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算法 真相 数据素养 信息伦理 被遗忘权
下载PDF
算法政治:风险、发生逻辑与治理 被引量:142
3
作者 汝绪华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7-38,共12页
作为一种新事物,人工智能算法不仅是一项新技术,更是新的权力形态。算法即权力。与其他领域相比,算法早已渗透政治领域的各个层面,人工智能算法的强大威力在证明自己的同时,也带给政治管理与政治传播模式以革命性变革。算法与政治的日... 作为一种新事物,人工智能算法不仅是一项新技术,更是新的权力形态。算法即权力。与其他领域相比,算法早已渗透政治领域的各个层面,人工智能算法的强大威力在证明自己的同时,也带给政治管理与政治传播模式以革命性变革。算法与政治的日益结合正在发展为一种潮流,算法政治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议题。然而,算法的内在缺陷及其不当使用也给算法政治带来了诸多风险,备受批评,已经影响到其健康发展。算法政治不仅是一项技术问题,更是一个政治与道德问题。因此,明晰算法政治的风险及其发生逻辑,并善加治理,方可让其成为政治管理的好帮手,而不是"麻烦制造者",这对于算法政治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政治 发生逻辑 算法偏见 真相
下载PDF
“后真相”时代网络谣言的话语空间与传播场域研究——基于微信朋友圈4160条谣言的分析 被引量:117
4
作者 李彪 喻国明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3-112,121,共11页
"后真相"并不意味着谣言可以大行其道,但"后真相"时代的谣言在话语修辞和传播结构上出现了新变化。本文选取微信平台传播量最高的4160条谣言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谣言在标题修辞上具有权威加持与恐惧诉求、大量... "后真相"并不意味着谣言可以大行其道,但"后真相"时代的谣言在话语修辞和传播结构上出现了新变化。本文选取微信平台传播量最高的4160条谣言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谣言在标题修辞上具有权威加持与恐惧诉求、大量使用新闻式和数字式标题等手段;议题建构多使用程序化固定结构、故事元素、建构社交货币等方法;传播机制上呈现出幂律分布、嵌套结构的圈群化传播等,总结出后真相时代谣言传播的"加冕"与"祛魅"、逆火效应、延时机制、可视化负效应和少数人情绪启动等新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后真相时代科学辟谣的做点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相 网络谣言 可视化负效应 网络辟谣
原文传递
更好的新闻业,还是更坏的新闻业?——人工智能时代传媒业的新挑战 被引量:96
5
作者 彭兰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3-8,共6页
人工智能、社会化媒体、大数据、物联网、VR/AR等技术的进展,将为未来的传媒业带来用户分析的场景化、精准化与智能化,新闻生产的机器化、智能化与分布式,新闻分发的社交化、个性化,新闻体验的临场化,互动反馈的传感化与智能化,这些变... 人工智能、社会化媒体、大数据、物联网、VR/AR等技术的进展,将为未来的传媒业带来用户分析的场景化、精准化与智能化,新闻生产的机器化、智能化与分布式,新闻分发的社交化、个性化,新闻体验的临场化,互动反馈的传感化与智能化,这些变化都意味着媒体正在进入智能化时代。但另一方面,新媒体时代,后真相的困扰进一步凸显,信息茧房问题和回声室效应也愈加突出。智能化媒体会带来更好的新闻业,还是更坏的新闻业,决定者仍然是人。专业主义的坚持与升级、公民媒介素养的扩展、人与人连接模式的优化、人与机器的协同以及机器时代新的约束与伦理,都是在智能时代创造一个更好的新闻业的可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智能化媒体 机器写作 真相 信息茧房
下载PDF
后真相时代政治传播的理论重建和路径重构 被引量:90
6
作者 史安斌 杨云康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4-70,共17页
本文以"后西方、后秩序、后真相"为时代背景,对网络化公共领域、极化、另类空间等近年来西方政治传播领域相继出现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梳理和分析。作者认为,基于"现代主义"背景提出的诸如议程设置和公共领域等西方经... 本文以"后西方、后秩序、后真相"为时代背景,对网络化公共领域、极化、另类空间等近年来西方政治传播领域相继出现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梳理和分析。作者认为,基于"现代主义"背景提出的诸如议程设置和公共领域等西方经典政治传播理论已不能解释带有后现代主义表征的、反民主、去中心化、碎片化的西方传播现象。政治传播学研究应关注基于"情感化真相"的另类空间,探索其信息传播和组织动员机制,以及其情感元素对向"情感挖掘"演进的民意调查的影响。最后,本文提出推动政治传播的"行省化",引入中国等非西方国家和地区的本土理论和在地经验,从而彻底破除西方中心论,从根本上推动政治传播的理论重建和路径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传播 真相 公共领域 社交媒体 另类空间
原文传递
公共舆论中的情绪、偏见及“聚合的奇迹”——从“后真相”概念说起 被引量:80
7
作者 郭小安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5-132,共18页
理解"后真相"的关键点不能仅仅局限于情感与事实孰轻孰重,而应将情感与理性的关系置于历史长河中,并对不同的政治生态下情感的功能进行比较分析,对其合理定位,才能把握其实质。事实上,在西方民主选举过程中,选民的情绪、偏见... 理解"后真相"的关键点不能仅仅局限于情感与事实孰轻孰重,而应将情感与理性的关系置于历史长河中,并对不同的政治生态下情感的功能进行比较分析,对其合理定位,才能把握其实质。事实上,在西方民主选举过程中,选民的情绪、偏见和无知乃是常态,虽然看似荒谬,却在相互博弈中实现了"情感补偿",形成了"隐形"的权力分散机制,产生了"聚合的奇迹"效果。中国公共舆论中的情绪化表达虽然具备"后真相"的某些外在特征,却与西方国家的逻辑有所不同,它源于理性化不足的"倒逼"效应,情感被视为一种可动员的社会资源。因此,情感并不是事实的对立面,它是认知心理和理性系统的构成要件,是社会动员和社会整合的一种资源。我们需要辩证看待情感之"隐藏"功能,以此来洞察人性,把握社会政治生态的"变"与"不变"之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相 公共舆论 情绪 偏见 “聚合的奇迹”
原文传递
后真相时代网络舆论场的话语空间与治理范式新转向 被引量:78
8
作者 李彪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8-34,共7页
随着社会关系茧房化和重归部落化,情感和立场优于事实的后真相时代来临。本文认为,后真相使得舆论场出现新转向:从"个体对事实的争论"转变为"群氓为情感的困斗",从"两个舆论场"到"多元圈子区隔并存&... 随着社会关系茧房化和重归部落化,情感和立场优于事实的后真相时代来临。本文认为,后真相使得舆论场出现新转向:从"个体对事实的争论"转变为"群氓为情感的困斗",从"两个舆论场"到"多元圈子区隔并存",从"广场式的众声喧哗"到"客厅式的窃窃私语",从"技术-公权力两方角力"到"多元力量纠结对决",网民从"想象的共同体"到"偏见共同体",行为从"围观-较真"模式到"应激-遗忘"模式、舆情治理从"寻求达成意见共识"到"意见压制与竞争失序",后真相时代需要对社会治理的范式进行转变,构建后共识和后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相 群氓 巴尔干化 共识 意见气泡
原文传递
网络时代“后真相”政治的动因、逻辑与应对 被引量:61
9
作者 庞金友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7-84,共8页
贫富差距造成的社会分化,媒体垄断催生的恶性竞争,互联网技术革新带来的传播转型与社交平台导致的认知偏见,以及公民政治信任危机等因素,是"后真相"政治形成与发展的前提和条件。"后真相"政治强调价值先于事实、真... 贫富差距造成的社会分化,媒体垄断催生的恶性竞争,互联网技术革新带来的传播转型与社交平台导致的认知偏见,以及公民政治信任危机等因素,是"后真相"政治形成与发展的前提和条件。"后真相"政治强调价值先于事实、真相让位于情感的秩序逻辑,在催生传统政治传播格局解体和新兴社交媒体生态成熟的同时,也加速了精英群体的溃退和"后政治心理"的初具雏形,并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理性坍塌、信任异化、道德相对主义泛滥和"第三种现实"滋生等政治危机。面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与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按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逻辑,可能需要建设共享、发展的利益格局,打造开放、有序的媒体环境,营造包容、规范的公共领域,保持谦逊、开放的政治心态,建构权威、共识的舆论话语,来应对网络时代"后真相"政治的挑战,破解其消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相 政治传播 政治心理 新媒体 共识
下载PDF
客观事实已经无效了吗?--“后真相”语境下事实查验的发展、效果与未来 被引量:59
10
作者 周睿鸣 刘于思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6-44,共9页
如何在"后真相"(post-truth)的语境中理解事实查验(fact-checking)?作为一种创新的新闻样式,事实查验可被视为新闻从业者的职业实践。综合目前的研究成果,事实查验的传播效果展现了从认知简化到情感主导的过程。在后真相的语... 如何在"后真相"(post-truth)的语境中理解事实查验(fact-checking)?作为一种创新的新闻样式,事实查验可被视为新闻从业者的职业实践。综合目前的研究成果,事实查验的传播效果展现了从认知简化到情感主导的过程。在后真相的语境中,事实查验的传播失灵表现了新闻业职业控制与公众参与之间的矛盾和张力。作者认为,在以新技术为场景的传播形态下,调适上述矛盾和张力的途径一方面在于反思媒介自身的权力行使,另一方面应以促进公共生活为目标建构社会现实,既防止权力对公众的欺骗甚至奴役,又抵御消费、娱乐等市场逻辑的侵蚀,阻止大众通过戏谑、嘲讽、恶搞等形式对公共生活的解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实查验 真相 情感 公众参与
原文传递
人人皆媒时代的困境与突围可能 被引量:53
11
作者 彭兰 《新闻与写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64-68,共5页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过去由专业媒体人主导的大众传播,已经扩展为全民参与的传播,我们进入了一个人人皆媒的时代。社交化传播的兴起和传播主体的多元化让传播格局变得复杂,碎片化传播的特点让还原事情真相变得困难,而实时化内容生...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过去由专业媒体人主导的大众传播,已经扩展为全民参与的传播,我们进入了一个人人皆媒的时代。社交化传播的兴起和传播主体的多元化让传播格局变得复杂,碎片化传播的特点让还原事情真相变得困难,而实时化内容生产让挖掘真相成为了一个渐进的过程。后真相成为了社会化媒体时代的一个不可逾越的困境。本文对人人皆媒时代下,如何避免信息茧房和回声室效应的影响,如何走出传播中追求真相的困境,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与思考。要解决困境、实现突围,可能需要专业媒体加大科学化的传播力度,同时需要参与传播的社会每个个体提高自身的媒体素养,加强对信息茧房的警惕与自省。因此,专业媒体的职责将变会得更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化传播 真相 信息茧房 科学传播
原文传递
“后真相”时代:话语的生成、传播与反思——基于西方政治传播的视角 被引量:51
12
作者 支庭荣 罗敏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4-59,共6页
"后真相"是西方政治传播和新闻运作中的新现实。通过梳理西方的相关文献,本文试图将"后真相"这个舶来词汇放到西方语境中进行回溯和阐释,对"后真相政治"、"后真相时代"等概念进行了还原,对其... "后真相"是西方政治传播和新闻运作中的新现实。通过梳理西方的相关文献,本文试图将"后真相"这个舶来词汇放到西方语境中进行回溯和阐释,对"后真相政治"、"后真相时代"等概念进行了还原,对其背后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心理根源进行了归因,对其间社交媒体的角色和传统媒体的作用进行了透视。本文认为,"后真相"是西方政治失灵和新闻失范的产物,而当下的西方媒体实践中的事实查验并不能从根本上扭转媒体秩序,后真相政治传播仍是一个亟待厘清的问题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相 真相政治 事实查验 社交媒体
原文传递
在“后真相”喧嚣下新闻业的坚持——一个以“副文本”为修辞的视角 被引量:50
13
作者 潘忠党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16,共13页
本文借助文学理论中"副文本"这一学术概念及研究路径,反视新闻职业理念讨论所牵涉的一些周边话语。这些基础性概念,在新闻职业理念的讨论中常被用作不需论证的预设,但在现实变幻的情境下,它们又因为缺乏阐述而常常寓意含混。... 本文借助文学理论中"副文本"这一学术概念及研究路径,反视新闻职业理念讨论所牵涉的一些周边话语。这些基础性概念,在新闻职业理念的讨论中常被用作不需论证的预设,但在现实变幻的情境下,它们又因为缺乏阐述而常常寓意含混。本文聚焦周边话语中的以下话题:新闻业的管辖区垄断与开放,新闻真实性背后的事实观和真相观,"后真相"以及"后学"语境的批判逻辑。通过这个"凸显副文本"的思想之旅,本文强调,社会交往伦理规范在网络时代面临重构的挑战,重新阐发新闻的专业主义理念是直面这个挑战的组成部分,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现代性重建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文本 新闻职业理念 事实 真相 现代性
原文传递
“戳掉你的泡泡”——算法推荐时代“过滤气泡”的形成及消解 被引量:45
14
作者 郭小安 甘馨月 《全球传媒学刊》 2018年第2期76-90,共15页
算法推荐技术虽然某种程度上解决了信息泛滥的困扰,但容易引发"信息茧房"和"回音室"效应,制造"过滤气泡",导致"群体极化"现象。近年来部分媒体和数据公司开展了系列"戳泡运动",力图... 算法推荐技术虽然某种程度上解决了信息泛滥的困扰,但容易引发"信息茧房"和"回音室"效应,制造"过滤气泡",导致"群体极化"现象。近年来部分媒体和数据公司开展了系列"戳泡运动",力图通过技术手段呈现多样化信息,还原客观真实的世界。中国的社交媒体平台既有个性化推荐技术所构建的"商业气泡",也有转型期群体偏见所构建的"社会气泡"。当公众怀有刻板意见和负面情绪时,会启动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过滤和选择性记忆等程序,形成封闭的社会气泡,实现情感认同和道德动员,部分媒体和商业公司也会迎合"社会气泡",大规模推送同类信息,产生"热点搭便车"效应。总之,"过滤气泡"是技术、人性、社会结构共同作用的结果。它的消除既需要技术的优化,也需要媒体的平衡报道,还需要社会矛盾的缓解、理性协商对话机制的完善以及制度化参与渠道的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相 算法技术 过滤气泡 戳泡运动 社会气泡
下载PDF
再论后真相:基于时间和速度的视角 被引量:44
15
作者 胡翼青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3-29,共7页
本研究试图从技术哲学的"时间-速度"维度讨论"后真相"为什么会被当下公众所"看到"。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大众传媒因采纳模拟和数字技术,以近乎同步的新闻叙事代替了历史叙事而成为事实和真相的代言人,而社... 本研究试图从技术哲学的"时间-速度"维度讨论"后真相"为什么会被当下公众所"看到"。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大众传媒因采纳模拟和数字技术,以近乎同步的新闻叙事代替了历史叙事而成为事实和真相的代言人,而社交媒体又以更快的速度宣告大众传媒无法代言真相。但社交媒体消灭时距的传播同时也消灭了完整和确定的传播文本,于是新闻报道成为不完整和不确定的新闻线索,而社交媒体就以这样的方式将后真相呈现在公众面前。由于中国媒体环境的特殊性,这种情况在中国表现得特别明显,这导致受众必须以自己的各种方式去适应这种不确定的媒介环境。但不管怎样,受众与信息载体之间的关系,已经不再是事实的代理人与事实的接受者这样简单的二元关系了,而这种复杂的关系又恰恰加剧和维护着后真相时代的众声喧哗、瓦釜雷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相 时间工业 大众传媒 社交媒体
原文传递
“后真相”背后的算法权力及其公法规制路径 被引量:40
16
作者 肖冬梅 《行政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17,共15页
操控民意是驱动"后真相"的关键力量,其实现有三步:先根据数据隐私群分选民,形成有不同偏向的群体;再利用个性化算法实现"千人千面"的信息推送,构筑信息茧房;最后通过精心选择、制作内容以搭售操控者意图,引导选民... 操控民意是驱动"后真相"的关键力量,其实现有三步:先根据数据隐私群分选民,形成有不同偏向的群体;再利用个性化算法实现"千人千面"的信息推送,构筑信息茧房;最后通过精心选择、制作内容以搭售操控者意图,引导选民群体投票。算法本身不透明导致算法黑箱乃至算法霸权,数据本身又带有社会固有的不平等、排斥性和歧视痕迹,算法权力得以形成。算法权力带来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信息茧房效应蕴含群体极化之虞、"后真相"导致民主选举告急、"人群捕捞"恐慌冲击正常交易秩序、"算法共谋"催生限制竞争与垄断风险、算法偏见与歧视加剧社会结构固化。推动"后真相"的算法权力兼具软权力和资源权力属性,是一种弥散性权力。算法权力亟待技术与法律联袂治理,公法应主要通过强化行政监管权和国家数据主权来规制算法权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相 算法权力 公法 规制路径
原文传递
后真相视角中的网民情绪化传播 被引量:38
17
作者 宋凯 袁奂青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46-150,156,共6页
'后真相'缘于西方国家的政治现实与新闻失范,但从情感与理性的二元关系上看,'后真相'现象在我国社交媒体传播实践场域下,具有了本土化色彩,并形成了新的舆情生态景观。我国'后真相'现象易爆发于社会公共事件,... '后真相'缘于西方国家的政治现实与新闻失范,但从情感与理性的二元关系上看,'后真相'现象在我国社交媒体传播实践场域下,具有了本土化色彩,并形成了新的舆情生态景观。我国'后真相'现象易爆发于社会公共事件,尤其是在公共卫生类事件上,由于社交媒体的UGC内容、自媒体和用户圈层等诸多复杂的传播因素,更容易撩拨我国网民的情感神经,使之发酵成为'后真相'舆情事件。以我国公共卫生类'后真相'舆情事件为例来分析'后真相'舆情事件中网民的情绪宣泄,进而探讨我国社交媒体舆论场内网民的情绪化传播成因,反思新闻如何回归理性与真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相 公共卫生舆情 网民情绪化 社交媒体
下载PDF
作为社会抗争的假新闻——美国大选假新闻现象的阐释路径与生成机制 被引量:37
18
作者 史安斌 王沛楠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12,共9页
本文以2016年美国大选中的假新闻现象为切入口,从阐释路径和生成机制两个方面入手,挖掘"假新闻"这一历史悠久的"老问题"在新的媒介生态当中所发生的变异和迭代。本文试图超越传播学"信息影响模式"(Messag... 本文以2016年美国大选中的假新闻现象为切入口,从阐释路径和生成机制两个方面入手,挖掘"假新闻"这一历史悠久的"老问题"在新的媒介生态当中所发生的变异和迭代。本文试图超越传播学"信息影响模式"(Message Influence Model)的传统理论框架,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提出新的阐释路径,试图更为全面而深入地理解后真相时代"假新闻"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相 社交媒体 证实性偏差 社会抗争
原文传递
“后真相”时代青年网络爱国主义教育的挑战与应对 被引量:36
19
作者 赵丽涛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16,共6页
虽然"后真相"不是网络社会衍生的现象,但后者充分彰显了其存在空间。囿于情感或个人信念对舆论走向的深刻影响,"后真相"时代青年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弥漫着深度焦虑。事实上,这种焦虑折射出"后真相"中的虚... 虽然"后真相"不是网络社会衍生的现象,但后者充分彰显了其存在空间。囿于情感或个人信念对舆论走向的深刻影响,"后真相"时代青年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弥漫着深度焦虑。事实上,这种焦虑折射出"后真相"中的虚化历史与极端民粹倾向、拟态环境因素、资本逻辑宰制风险、图像表意狂欢等问题,给青年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严峻挑战,从而弱化爱国主义教育效果,扭曲青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因而,必须有效应对"后真相"时代青年网络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厚植青年的爱国主义情怀,教育引导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相 青年爱国主义 教育焦虑
下载PDF
后真相时代深度伪造的法律风险及其规制 被引量:35
20
作者 张涛 《电子政务》 CSSCI 2020年第4期91-101,共11页
在后真相时代,客观事实对于形塑公共舆论的影响力不如诉诸个人的情感与信念。在此背景下,以生成对抗网络作为基本原理的深度伪造技术快速发展,其目的是利用基于人工智能的人体图像合成技术将已有的视频、音频或图片叠加至目标图像上,以... 在后真相时代,客观事实对于形塑公共舆论的影响力不如诉诸个人的情感与信念。在此背景下,以生成对抗网络作为基本原理的深度伪造技术快速发展,其目的是利用基于人工智能的人体图像合成技术将已有的视频、音频或图片叠加至目标图像上,以实现高度真实性。深度伪造可能用于色情视频、虚假新闻以及虚假广告等方面,进而引发社会风险,危及个人合法权益、企业商业信誉以及社会公共安全。目前,欧盟、美国等国家(地区)均有通过立法对深度伪造予以规制的实践或趋势。我国应当完善因应深度伪造的规制框架,在规制模式上,应当采用"政府+企业+行业"的合作规制模式;在规制工具上,应当采用"技术+约谈+信用"的复合规制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伪造 社会风险 真相 人工智能 AI换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