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写的历史必须是人的历史吗?“后人类史学”的挑战 被引量:8
1
作者 王晴佳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7-45,共9页
自1990年代以来,世界史坛出现了一个"后人类史学"的趋向,其目的是突破以人类活动为中心的史学观念和书写的传统。从中外史学传统及其转变的角度,笔者希图对这一"后人类史学"思潮,从几个方面做出讨论和解析。作者指... 自1990年代以来,世界史坛出现了一个"后人类史学"的趋向,其目的是突破以人类活动为中心的史学观念和书写的传统。从中外史学传统及其转变的角度,笔者希图对这一"后人类史学"思潮,从几个方面做出讨论和解析。作者指出,以人类为中心的历史书写,代表了西方近代史学的模式。这一模式在战后受到了诸多批评。而近年新兴科技领域的长足进展和人类生态环境的恶化,更加促使史家重新思考人类自身的发展及其与自然、地球的关系。环境史、动物史和"大历史"等史学流派的出现和流行,便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新的历史思维和观念。结合并回应哲学界思想界对"后人类主义"的反思,"后人类史学"的探索和实践将会对历史书写的范围、主题和历史研究的方法和观念,形成一个巨大的冲击,或将对整个现代史学产生一个革命性的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 动物 大历 人类主义 人类史
下载PDF
书写中国古代博物学的历史:概念、语境与方法 被引量:3
2
作者 周金泰 《天津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3-42,共10页
基于博物学复兴的现实背景,博物学史写作亦逐渐兴起,但书写中国古代博物学史仍面临较大困难,其中有三个关键问题亟待回应:第一是概念界定。立足于现代学科形成背景及新名词语义演变,中国古代博物学史研究对象应基于现代博物学范式予以限... 基于博物学复兴的现实背景,博物学史写作亦逐渐兴起,但书写中国古代博物学史仍面临较大困难,其中有三个关键问题亟待回应:第一是概念界定。立足于现代学科形成背景及新名词语义演变,中国古代博物学史研究对象应基于现代博物学范式予以限定,即中国古代对动物、植物、矿物、人体进行辨识、命名、分类、描绘、搜集及展示的历史,但还需结合历史情境作出调整。第二是研究语境。书写中国古代博物学史,不仅出于对现实热点的回应,而且也暗合全球史、后人类史学等当下前沿史学理论,并特别具有中国本土史料及学术传统上的学理依据。第三是书写方法。传统学案体、目录体等学术史编纂体例并不适用于博物学史,故需探索新的编史体例,以揭示博物学史的内在发展脉络,并彰显博物学史作为新的专门史的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 概念 全球 人类史
原文传递
后人类主义与“后人类史学”:理念与实践之张力
3
作者 屠含章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9-84,共6页
作为一个新兴的思潮,后人类主义来源颇为复杂。福柯所宣称的人类的终结及梅西会议上有关控制论的讨论,大致标志了两大渊源,但也有明显的差异。前者强调批判性,旨在反思人文主义(尤其是人类中心主义),而后者则是在科技革新的刺激下产生的... 作为一个新兴的思潮,后人类主义来源颇为复杂。福柯所宣称的人类的终结及梅西会议上有关控制论的讨论,大致标志了两大渊源,但也有明显的差异。前者强调批判性,旨在反思人文主义(尤其是人类中心主义),而后者则是在科技革新的刺激下产生的"后人类"议题,亦有"超人类主义"的思考。凯瑟琳·海勒对技术层面的后人类主义的回应,将科技发展中的控制论与米歇尔·福柯的知识考古学联系到了一起,代表了两种后人类主义的交流。面对后人类主义的挑战,历史学家已经尝试突破人类中心论、人类特殊论的传统观念,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如动物史),并在研究方法上力图从生命科学中汲取养分,推进了历史考掘的深度和考察的广度。简而言之,来源于科技革新和展望的后人类主义冲击了现代历史学的基础,促使史家从"后人类"的角度审视历史研究的前景,但近年"后人类史学"的实践亦表明,这一史学新潮在未来的发展仍将面临不少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主义 人类史 凯瑟琳·海勒 福柯 生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