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非遗’”时代手艺新村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研究--以潍坊杨家埠村为个案 被引量:8
1
作者 荣树云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0年第6期145-153,共9页
21世纪初,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依托的传统村落旅游业的发展,成为乡村文化振兴战略中的一种社会现象与发展模式。这不仅是“遗产资源论”在乡村建设中的价值体现,也是“文化”振兴乡村的有效功能见证。但是,以“非遗”旅游业为支撑... 21世纪初,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依托的传统村落旅游业的发展,成为乡村文化振兴战略中的一种社会现象与发展模式。这不仅是“遗产资源论”在乡村建设中的价值体现,也是“文化”振兴乡村的有效功能见证。但是,以“非遗”旅游业为支撑与以重构地方感为模式的手艺类新村建设,出现了文化主体的“缺场”现象,这将不利于乡村振兴的长效发展。因此,只有激发和调动起村民的文化自觉意识,提高村民的参与度,才能建构出符合乡村振兴核心价值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手艺新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 手艺新村 杨家埠村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后非遗”时代建立代表性传承人退出机制的必要性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林 《非遗传承研究》 2021年第2期21-25,共5页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入“后非遗”时代,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落实传承人的责任与义务非常重要。对非遗保护进行规范,应当做好非遗的动态管理,建立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退出机制。建立退出机制,可以落实传承人责任,规范非遗...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入“后非遗”时代,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落实传承人的责任与义务非常重要。对非遗保护进行规范,应当做好非遗的动态管理,建立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退出机制。建立退出机制,可以落实传承人责任,规范非遗保护方式,增强非遗传承活力,提高非遗保护资源的利用效率。退出机制是手段,保证非遗有效传承是目的。在建立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退出机制时,应当留有弹性空间,建立非遗项目传承人定期述职机制,建立非遗项目巡查机制,从这三个方面落实代表性传承人退出机制,做好非遗保护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 退出机制 传承人 时代
下载PDF
蒲州伞秧歌在“后非遗”时代的发展探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肖瑞芬 《艺术家》 2021年第5期146-147,共2页
随着“后非遗”时代的到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已由第一层级的普查、申报、确立名录和第二层级的研究、调查、探索过程转向第三层级的多样态发展创新中。本文以蒲州伞秧歌为调研对象,探究其在“后非遗”时代的发展状况与问题... 随着“后非遗”时代的到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已由第一层级的普查、申报、确立名录和第二层级的研究、调查、探索过程转向第三层级的多样态发展创新中。本文以蒲州伞秧歌为调研对象,探究其在“后非遗”时代的发展状况与问题,以小见大、以点见面地说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只有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才可以更好地融入时代发展的潮流,通过多渠道、宽路径推进“非遗”发展,最终将整个艺术的发展推向新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州伞秧歌 时代 物质文化
下载PDF
后非遗时代下研学旅行中非遗文化的传播研究——基于身体传播的视角 被引量:1
4
作者 吴凯 阴乐 《传播与版权》 2024年第12期81-84,共4页
文章通过梳理非遗文化的相关研究及结论,发现当前非遗文化的保护呈现由“重申报”向“重保护”转变的鲜明特征。同时,文章从身体传播的视角梳理媒介发展的历史可知,“身体”作为媒介的观念在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过程中逐渐被重视,并体现... 文章通过梳理非遗文化的相关研究及结论,发现当前非遗文化的保护呈现由“重申报”向“重保护”转变的鲜明特征。同时,文章从身体传播的视角梳理媒介发展的历史可知,“身体”作为媒介的观念在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过程中逐渐被重视,并体现“具离”相融的文化传播现状。由此,文章得到结论,即当非遗文化传受双方的身体踏入具体的非遗研学情境中时,非遗文化便能通过两者身体间的深入互动在时空纬度上得以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 文化传播 身体传播 研学旅行
下载PDF
后非遗时代的天津市河西区杨家庄永音法鼓老会调查 被引量:4
5
作者 史静 《民间文化论坛》 2012年第2期80-87,共8页
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继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已经进入了后非遗时间和空间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传承什么、怎样传承、有何传承危机、如何保护,都是有待思考的问题。在全球化及区域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在城市化进程的历史大潮... 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继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已经进入了后非遗时间和空间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传承什么、怎样传承、有何传承危机、如何保护,都是有待思考的问题。在全球化及区域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在城市化进程的历史大潮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表征的观念体系和生活方式更是"文化中国"之于世界的一种民族国家认同。天津市河西区杨家庄永音法鼓老会2008年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章力图通过对该会在申请国家非遗之后传承状况的考察,来思考后非遗时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 杨家庄永音法鼓老会 传承
下载PDF
互惠与博弈:后非遗时代杨家埠木版年画传承主体的社会关系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荣树云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5-16,共12页
要了解一个国家迅速转型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就得先弄清楚生活在这个空间中的社会主体是如何应对生存环境的变迁,如何重新认识世界、解释世界以及在此认知之下做出的新的社会实践。后非遗时代,年画传承主体围绕其创新、生产、销售、流... 要了解一个国家迅速转型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就得先弄清楚生活在这个空间中的社会主体是如何应对生存环境的变迁,如何重新认识世界、解释世界以及在此认知之下做出的新的社会实践。后非遗时代,年画传承主体围绕其创新、生产、销售、流通等问题而展开的“互惠”与“博弈”,有利于我们认识社会转型期年画传承主体的社会关系是如何重建的,同时也为我们打开一扇窥探民间艺术家是如何建构社会而又如何被社会建构的一个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惠 博弈 木版年画 时代
下载PDF
后非遗时代传统工艺类非遗演化趋势与活化振兴路径探究——以忠信花灯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黄秀丽 梁天祺 +1 位作者 胡方 林秀巧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34-48,共15页
忠信花灯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以来,其使用方式和传承渠道由单一趋向多样,从民间自发转向官民合办,花灯制作技艺和展现形式不断丰富与创新,产品创收能力增强,传承人也趋向全职业性。在注重保护和传承的后非遗时代,依托忠信花灯非遗资源,... 忠信花灯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以来,其使用方式和传承渠道由单一趋向多样,从民间自发转向官民合办,花灯制作技艺和展现形式不断丰富与创新,产品创收能力增强,传承人也趋向全职业性。在注重保护和传承的后非遗时代,依托忠信花灯非遗资源,通过文化持有者和教师协同设置系统化课程的双向文化传输,社会职能部门协助提高传承人思想观念和技能,政府—企业—传承人联合组建制作工坊等途径,打造出可持续发展的花灯文化产业,推动河源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 忠信花灯 活化振兴路径 工艺类
下载PDF
后非遗时代桃花坞年画的活态传承与发展研究
8
作者 陈珏如 《艺术市场》 2022年第11期107-109,共3页
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下,桃花坞年画正遭遇着诸如生存根基瓦解、传承主体断裂、传统内涵丧失等一系列困境。中国的年画艺术生存空间不断受到挤压,在传承与发展的实践过程中面临各种挑战。本文通过分析苏州桃花坞年画的历史流变与新时代的困... 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下,桃花坞年画正遭遇着诸如生存根基瓦解、传承主体断裂、传统内涵丧失等一系列困境。中国的年画艺术生存空间不断受到挤压,在传承与发展的实践过程中面临各种挑战。本文通过分析苏州桃花坞年画的历史流变与新时代的困境,进而提出活态传承与发展路径等相关建议内容,旨在对我国民间美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起到指导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花坞年画 时代 价值重塑 活态传承与发展
原文传递
后非遗时代西南地区传统土陶的发展与困境——以重庆市石鸡坨土陶存在的问题举隅 被引量:1
9
作者 黄玺 《陶瓷》 CAS 2021年第1期153-155,共3页
处于"后非遗时代"的西南地区传统土陶,大多徘徊于极高艺术品与低端日常生活用品的经济矛盾中,不知何去何从。民间传统手工艺从过去的"重申报""重保护"到现在的"重传承""谋发展"。该... 处于"后非遗时代"的西南地区传统土陶,大多徘徊于极高艺术品与低端日常生活用品的经济矛盾中,不知何去何从。民间传统手工艺从过去的"重申报""重保护"到现在的"重传承""谋发展"。该如何"发展",才能往更为良性的方面"发展"。这是"后非遗时代"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中国传统手工艺应有的当代意识,拉近年轻群体与传统手艺的距离,提升影响力。才能让更多人了解非遗、喜欢非遗、消费非遗;把非遗融入生活,让非遗之美在传承中留住文化记忆,与时俱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 土陶 传承 发展
下载PDF
“后非遗时代”马街书会的生存语境与整合发展
10
作者 武卫兵 《真情》 2020年第12期284-285,共2页
“后非遗时代”,以马街书会为代表的民俗文化资源已经由原来“重申报”转变为“重保护”。马街书会的许多表现形式和表现形态都受到威胁,既面临全球化和文化同质化的威胁,也面临缺乏支持、欣赏和理解的威胁。民俗文化研究者们应在“后... “后非遗时代”,以马街书会为代表的民俗文化资源已经由原来“重申报”转变为“重保护”。马街书会的许多表现形式和表现形态都受到威胁,既面临全球化和文化同质化的威胁,也面临缺乏支持、欣赏和理解的威胁。民俗文化研究者们应在“后非遗时代”和全媒体语境下,对马街书会进行传承保护与产业化研究,对其所蕴含的丰富民俗文化资源进行深入地挖掘梳理,同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促进区域特色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转化,也可以起到从一定程度助推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 马街书会 整合发展
下载PDF
基于艺术人类学理念的民歌艺术研究
11
作者 武松林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44-47,共4页
民歌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后非遗时代”民歌艺术的研究需要在科学研究理念和方法的指导下不断创新发展。艺术人类学的整体性思维、实践性追求、开放性视野、反思性精神等学术品质为拓展当代民歌艺术的深入研究... 民歌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后非遗时代”民歌艺术的研究需要在科学研究理念和方法的指导下不断创新发展。艺术人类学的整体性思维、实践性追求、开放性视野、反思性精神等学术品质为拓展当代民歌艺术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参照与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人类学 民歌艺术 时代 文化整体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