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地》的“史”性和“诗”性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春蕾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114-121,共8页
1938年,赛珍珠因《大地》三部曲"对中国农民生活史诗般的描述"而荣获该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在《大地》第一部中,"史"性和"诗"性的特质得到了充分展现,"史"性使其拥有厚重的内容,"诗"... 1938年,赛珍珠因《大地》三部曲"对中国农民生活史诗般的描述"而荣获该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在《大地》第一部中,"史"性和"诗"性的特质得到了充分展现,"史"性使其拥有厚重的内容,"诗"性使其具备艺术魅力,二者的共同构成使作品获得持久生命力的"真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珍珠 《大地》 “诗” “真实”
下载PDF
唐代序文研究述评
2
作者 张静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89-93,共5页
作为古代文学文体之一,序文至唐代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唐人创作的赠序文,文学成就尤高。序文研究过去一直比较薄弱,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岸文尤其是对唐代序文的关注渐多,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均有较大进展。这些研究大... 作为古代文学文体之一,序文至唐代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唐人创作的赠序文,文学成就尤高。序文研究过去一直比较薄弱,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岸文尤其是对唐代序文的关注渐多,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均有较大进展。这些研究大抵可概括为专题性研究、史述性研究、赏析性研究、介绍性研究等。虽然还存在一些不足和局限,但就其总体格局而言,则标志着唐代序文研究已经进入新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文学 文体 序文 研究 赠序 文学研究 综述 散文 专题研究 赏析研究 介绍研究
下载PDF
歷史的轉向 二十世紀晚期人文科學歷史意識的再興
3
作者 黄進興 《中国文化》 CSSCI 2016年第2期1-10,共10页
"歷史的轉向"并非單純回歸到十九世紀的"歷史主義",蓋"歷史主義"所强調的"發展性"(development)和"獨特性"(individuality),在後現代的氛圍,兩者均需再經審慎的檢驗。而除却唤醒&qu... "歷史的轉向"并非單純回歸到十九世紀的"歷史主義",蓋"歷史主義"所强調的"發展性"(development)和"獨特性"(individuality),在後現代的氛圍,兩者均需再經審慎的檢驗。而除却唤醒"歷史的真實性"(historicity),"歷史的轉向"需要對以往的史學進行一連串的反思。"反思"的對象包括上至國家、民族、社會、階級等客體,下抵學者自我的省察,甚至觸及時間(time)、空間(space)、時序(temporality)的範疇。這些概念往昔均被視爲理所當然、不證自明的分析單元,但只要梳理其底蘊,却都是特定時空情境所造成,是故得予重新解析,考鏡其源流。簡而言之,試以"過去"、"現在"、"未來"三者的關係,來界定"史學"的性質。傳統、近代及當代史學各自呈現不同特色:"傳統史學"旨在鑑古知今,乃由"過去"凝視"現在";而"近代史學"着重以今觀古,則由"現在"投射(回溯)"過去";晚近的"當代史學"却反其道,擬由"未來"定位"現在"與"過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義 社會科學 發展 獨特 反思 範疇
原文传递
“史”的特质与当下的多元性——关于现、当代文学的学科差异比较
4
作者 吴贤义 罗鸣灶 《文教资料》 2008年第10期66-67,共2页
"百年中国文学"这样的概念显然不能涵盖异彩纷呈的二十世纪文学,以"史"的特质为切入点来梳理中国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学科的差异,无疑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厘清现、当代文学学科理论体系的模糊,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科自身... "百年中国文学"这样的概念显然不能涵盖异彩纷呈的二十世纪文学,以"史"的特质为切入点来梳理中国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学科的差异,无疑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厘清现、当代文学学科理论体系的模糊,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科自身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质 现代文学 当代文学 学科差异
下载PDF
文类递嬗与抒叙博弈 被引量:6
5
作者 董乃斌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9-38,I0002,共11页
中国古代文学的文类很丰富,许多文类的产生都缘于社会生活尤其是政治生活的需要。最早产生的文类是史述与诗歌,即史与诗。它们原本都是实用性强的文体。史的本质是代表官方记载史事,基本形式为散文;诗多韵语,起源民间口头,官方借以了解... 中国古代文学的文类很丰富,许多文类的产生都缘于社会生活尤其是政治生活的需要。最早产生的文类是史述与诗歌,即史与诗。它们原本都是实用性强的文体。史的本质是代表官方记载史事,基本形式为散文;诗多韵语,起源民间口头,官方借以了解社会与民情。上古有一段时期,诗除用于礼乐、仪式之需,还兼具史的职能,直到春秋后期,二者的分野才渐趋明朗。此后日益繁复的文类,或原就包含于史、诗二体之内,或由史、诗分化发展而来,以是否具有应用性,判分为两大系列。故古代文学作品,其结构大多为“史性”与“诗性”不同比例的融汇组合。所谓叙事传统、抒情传统,便植根于各文类所具之“史性”与“诗性”之中,既与二性相对应,亦分别积累、演变、更新、消长而传延至今。考察文学史,可以发现抒叙传统之博弈实乃文类变异递嬗之一种内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类 叙事传统 抒情传统 递嬗 博弈
下载PDF
论史诗纪录片的观念与史诗性表达 被引量:5
6
作者 曹茹 郭小旭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9-113,共5页
以史诗学理论为资源,以近些年出现的史诗纪录片为视点,构建了以"史性与诗性结合"为核心的史诗纪录片的观念体系,并由此归纳出史诗纪录片的基本特质,即具有历史维度的真实、哲学意味的思想、重大的题材或主题、严肃庄严的风格... 以史诗学理论为资源,以近些年出现的史诗纪录片为视点,构建了以"史性与诗性结合"为核心的史诗纪录片的观念体系,并由此归纳出史诗纪录片的基本特质,即具有历史维度的真实、哲学意味的思想、重大的题材或主题、严肃庄严的风格、百科全书般丰富的内容与辽阔的视野。史诗纪录片的表达方式具有一定程度的创新,有些表达方式还具有观念的意义。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讲述民族故事,赋予史诗更高的价值追求,"英雄群像"的人物设置,将"群众史观"引入史诗,"历史与现实相互贯通"的表达方法,体现了尊重历史的当下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纪录片 诗观念 表达
下载PDF
论客寓意识与杜甫后期乡思诗“诗性”与“史性”的整合 被引量:2
7
作者 祁福雪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75-77,共3页
杜甫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歌,今存一千四百余首。仅漂泊西南十一年间所创作的诗篇即占其作品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其西南诗不仅数量多,而且所表现出的深邃思想内涵和炉火纯青的艺术技巧,为我们展现了一位老而弥坚、不断追求的“诗圣”形... 杜甫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歌,今存一千四百余首。仅漂泊西南十一年间所创作的诗篇即占其作品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其西南诗不仅数量多,而且所表现出的深邃思想内涵和炉火纯青的艺术技巧,为我们展现了一位老而弥坚、不断追求的“诗圣”形象。杜甫以沉郁的客寓意识,飘零落拓之感,寄托了乡国君民之思,体现了其思乡诗“史性思维”与“诗性思维”的融合统一,实现了对传统思乡诗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漂泊生涯 客寓意识 乡思
下载PDF
司马迁“立名”及其《史记》的史性与诗性
8
作者 阮忠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5-7,23,共4页
司马迁以《史记》立名深受孔子思想的影响 ,同时是他所处的时代立名风盛所致。他在遭遇李陵之祸以后 ,仍然志在没世而传名 ,并注意历史人物的立名意识 ,时时表现在《史记》的纪传中。在这种情形之下 ,《史记》实录的史性特征伴随着司马... 司马迁以《史记》立名深受孔子思想的影响 ,同时是他所处的时代立名风盛所致。他在遭遇李陵之祸以后 ,仍然志在没世而传名 ,并注意历史人物的立名意识 ,时时表现在《史记》的纪传中。在这种情形之下 ,《史记》实录的史性特征伴随着司马迁”究天人之际”的理性思考、“通古今之变”的大历史观以及原始察终、见盛观衰的“变”的思想 ;其诗性特征主要是把历史文学化 ,渗透自我对人生的感愤情怀。二者的冲突存在于写作的原则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立名
下载PDF
外交往来的史性叙事与诗性叙事——金人出使高丽之相关诗词文的叙事学解读 被引量:1
9
作者 呂肖奐 《新国学》 2012年第1期196-215,共20页
金建立(1115)之前,高丽(918-1392)就因'(完颜)部族日强,兵益强悍,年榖屡稔',而派使节与之通好。金太宗减邃不久(1126),尚未减北宋,就迫使高丽臣服稍藩,自此两国之间外交往来持续不断,直到卫绍王大安三年(1211),蒙古攻金。
关键词 外交 金西京 蒙古 攻金 部族 兵益
原文传递
国内外葛兰西思想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
10
作者 潘西华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9-43,49,共6页
作为意大利共产党的领袖和创始人,安东尼奥·葛兰西在探索意大利社会主义道路、反法西斯斗争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自1937年4月27日葛兰西离世以来,国内外学者先后就葛兰西思想展开研究。国内研究呈现阶段性特... 作为意大利共产党的领袖和创始人,安东尼奥·葛兰西在探索意大利社会主义道路、反法西斯斗争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自1937年4月27日葛兰西离世以来,国内外学者先后就葛兰西思想展开研究。国内研究呈现阶段性特征,且争议不断。国外研究起步较早,形式较广,研究较深入。回顾国内外葛兰西思想研究历程,不难发现"总体性"研究方法的缺乏与国际共运研究视角的缺失。这正是今后葛兰西思想研究需要改进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东尼奥·葛兰西 领导权
下载PDF
史性·哲性·科学性:小说观念的现代“围城”
11
作者 程丽蓉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38-41,共4页
近现代思想文化运动质疑和否定了文载历史的真实性,使中国传统小说依靠历史而产生的合法性出现了理论危机。周作人等新文学倡导者适时引入现代科学方法和理念以及哲学的思辨求真精神,为小说的合法性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并通过“黑幕小... 近现代思想文化运动质疑和否定了文载历史的真实性,使中国传统小说依靠历史而产生的合法性出现了理论危机。周作人等新文学倡导者适时引入现代科学方法和理念以及哲学的思辨求真精神,为小说的合法性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并通过“黑幕小说”批判事件使之得到确立。中国现代小说观念努力欲摆脱对历史的依附和依赖,但现代中国特殊的历史文化语境及史传传统的巨大影响,仍不断推动着现代小说向“历史”复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 小说观念 科学
下载PDF
历史创伤和文学再现——肯尼迪遇刺与《天秤星座》中的反官方叙事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俊松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8-145,共8页
《天秤星座》是美国当代作家唐·德里罗以肯尼迪总统遇刺为题材创作的一部典型的编史性元小说。一方面,小说以历史上真实可考的人物和事件融入故事、构筑情节,对一个铭刻在美国民众集体记忆当中的历史创伤进行重写和再现;另一方面,... 《天秤星座》是美国当代作家唐·德里罗以肯尼迪总统遇刺为题材创作的一部典型的编史性元小说。一方面,小说以历史上真实可考的人物和事件融入故事、构筑情节,对一个铭刻在美国民众集体记忆当中的历史创伤进行重写和再现;另一方面,作品又以其明显的"自我指涉"性揭示出小说和历史书写的虚构本质,模糊了历史与小说之间的界限。本文借鉴琳达.哈钦关于"编史性元小说"这一后现代文类的理论框架,深入解读这部小说的文本特征和叙事策略,旨在探讨小说对历史的重构和对官方叙事的驳斥,以及由此在文本外所进行的政治介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小说 德里罗 《天秤星座》 反官方叙事 政治介入
原文传递
超文本解读下阿什贝利诗歌意义的回归 被引量:3
13
作者 盛艳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6年第6期19-21,共3页
阿什贝利是美国后现代诗歌“纽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将诸多后现代元素加以混合,力求探寻诗歌写作的本质。通过研究阿什贝利诗歌中的互文性,戏仿,并通过游戏式阅读对其诗歌进行超文本解读可以发现:在阿什贝利的诗歌中,真正的意义迷... 阿什贝利是美国后现代诗歌“纽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将诸多后现代元素加以混合,力求探寻诗歌写作的本质。通过研究阿什贝利诗歌中的互文性,戏仿,并通过游戏式阅读对其诗歌进行超文本解读可以发现:在阿什贝利的诗歌中,真正的意义迷失于词语的“无限”能指中,只有在后现代多语境的重叠下即超文本解读中,通过对传统诗歌文本的转化和吸收来进行比较,才能理解阿什贝利诗歌的真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阿什贝利 超文 戏仿
下载PDF
从《春秋》看“神话历史” 被引量:3
14
作者 谭佳 《百色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45-48,共4页
在对"神话"与"历史"的双重反思与参照下,华夏文明的历史叙事有其独特的发生形式,它们不仅受神话思维的支配,而且呈现出与所谓神话"历史化"不同的"神话历史"特征。文章以此为切入点,通过理解《... 在对"神话"与"历史"的双重反思与参照下,华夏文明的历史叙事有其独特的发生形式,它们不仅受神话思维的支配,而且呈现出与所谓神话"历史化"不同的"神话历史"特征。文章以此为切入点,通过理解《春秋》的性质与特征,论证有关神话与历史对立与分道扬镳的观点,不但有助于解释中国文化基因,而且会造成新的遮蔽;重新理解神话概念的穿透性和生成性,是重新进入中国式神话历史的必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历 《春秋》 轴心时代
下载PDF
《春秋》与“義”:“義”的文化渊源及内涵之探 被引量:2
15
作者 谭佳 《百色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13-20,共8页
虽然《春秋》全文并无"義"字,但"三传"通过阐释《春秋》之"義",正好衔接了"義"在此前后的文化内涵,将本来仅是针对"天-王"关系的"義"扩展到"天-王-诸侯-大臣"、... 虽然《春秋》全文并无"義"字,但"三传"通过阐释《春秋》之"義",正好衔接了"義"在此前后的文化内涵,将本来仅是针对"天-王"关系的"義"扩展到"天-王-诸侯-大臣"、"中国-蛮夷"的维度。孟子和其他战国思想家又进一步将其扩展到君子修养和普通个体的心性使用层面,"義"成为一个重要的伦理道德性范畴。这种衔接并非巧合,"義"之所以成为阐释《春秋》的核心,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春秋》的文本性质与功能具有"義"的原始发生内涵与指代功能:"義"将"羊"置于"我"之上,它表征出王权的神圣性、仲裁性,以及神灵监督王权的合法性。《春秋》包含了天与时政纲领的依赖关系,以及天与君王及大臣的责任关系。它既能表征出王权的神圣性,又能监督王权的合法性。"神"与"王"的神圣关系、史官记事对"王"的监督功能是"義"和《春秋》内在相通的契合点。历来阐释《春秋》者无不从"義"字着眼,这不是偶然,而是间接地旁证了《春秋》的巫史性和文化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 春秋大义
下载PDF
论《史记》的“超史性”及其成因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右磊 李建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17-20,共4页
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优秀的通史巨著,问世以来,研究者代有其人,史坛巨擘梁启超以其敏锐的眼光,独到的见识,深刻地体察并指出《史记》是中国、乃至世界史学中无与伦比的"超史"巨著。梁启超先生的看法是一个极富价值的理论见... 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优秀的通史巨著,问世以来,研究者代有其人,史坛巨擘梁启超以其敏锐的眼光,独到的见识,深刻地体察并指出《史记》是中国、乃至世界史学中无与伦比的"超史"巨著。梁启超先生的看法是一个极富价值的理论见解,它对我们认识和研究司马迁和《史记》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记》
下载PDF
搞好年鉴彩页三议
17
作者 宗洪青 《江苏地方志》 1999年第2期14-15,共2页
彩页是年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年鉴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手段。彩页质量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年鉴品位的高低。《宜兴年鉴》在宏观经济形势偏紧的情况下,彩页从1996年版的60页增加到1998年的148页,6月即将出版的1999年版已达160多页,且... 彩页是年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年鉴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手段。彩页质量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年鉴品位的高低。《宜兴年鉴》在宏观经济形势偏紧的情况下,彩页从1996年版的60页增加到1998年的148页,6月即将出版的1999年版已达160多页,且质量越来越好。从《宜兴年鉴》彩页的发展变化看,有三点必须引起重视。 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鉴 办公室主任 宏观经济形势 价值 年鉴事业 生存与发展 精神文明建设 发展变化 严格把握
下载PDF
罗伯特·库弗《卡通》中的政治影射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一平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2015年第2期36-39,共4页
美国当代"编史性元小说"作家罗伯特·洛威尔·库弗擅长文本形式的变革与尝试,在短篇小说中其写作的实验性体现得尤其显著,同时也在作品中营造强烈的历史感。小说《卡通》以看似毫无逻辑的写作讲述了一个真人在一个虚幻的卡通... 美国当代"编史性元小说"作家罗伯特·洛威尔·库弗擅长文本形式的变革与尝试,在短篇小说中其写作的实验性体现得尤其显著,同时也在作品中营造强烈的历史感。小说《卡通》以看似毫无逻辑的写作讲述了一个真人在一个虚幻的卡通小镇上一日内的离奇遭遇,但在表现的无秩序之下,充满了对当时美国社会和政治的影射,小说在卡通世界和现实世界的交错中,用过一系列卡通和真实的人物形象,以及人物之间的互动关系,影射了美国的政治现实,表现了扭曲的政治秩序对大众生活的渗透与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伯特·库弗 卡通 元小说 象征
下载PDF
明前“小说”语义源流考论
19
作者 李军均 《中国文学研究辑刊》 2013年第2期41-50,共10页
中国古代小说的研究,常常依违于古代汉语语词的'小说'和作为现代西方文学文类的内涵与外延,从而造成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迷思。事实上,作为现代学科规范的古代小说研究对象,不能以古代汉语语词'小说'语用的内涵与外延来... 中国古代小说的研究,常常依违于古代汉语语词的'小说'和作为现代西方文学文类的内涵与外延,从而造成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迷思。事实上,作为现代学科规范的古代小说研究对象,不能以古代汉语语词'小说'语用的内涵与外延来衡定;同样,如果以西方文学文类之一的小说观念来研究中国古代目录学、民间文学等领域'小说',则又并非真实的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因此,考察明前'小说'语义的源流,厘清中国古代目录学、民间文学等领域的'小说'的内涵与外延,对中国古代小说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考论,本文得出明前'小说'语义可归结为如下三个方面:其一,建立在价值基础上并体现于知识阶层的文言小说观,如目录学与文献学视野下作为'收容队'的小说观念,其外延宽泛,既包括说理的子书,又涵盖叙事的史传,还包括既非说理之子书亦非叙事之史书的杂书;其二,滋生于底层文化、具有一定虚构叙事特质的白话小说观,如宋代说话四家数,此一'小说'的内涵与外延,可视为中国文学性小说的开端;其三,源于民族整体精神的'谐谑'小说观,如邯郸淳的《笑林》、曹丕的'俳说'、侯白的《启颜录》、民间伎艺中的嘲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前小说 书写 书写 俳优
原文传递
清代神仙传集之向史性书写与衰落
20
作者 陈星宇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80-83,共4页
在清代初期,神仙传集的书写就出现了模拟史书编纂思想、格调、笔法进行书写的高峰作品,即徐道《神仙通鉴》。之后清初王建章《历代神仙史》、清末《绘图历代神仙传》都在这一路径上做了微弱的尝试,但这一特征并未形成一种书写潮流。神... 在清代初期,神仙传集的书写就出现了模拟史书编纂思想、格调、笔法进行书写的高峰作品,即徐道《神仙通鉴》。之后清初王建章《历代神仙史》、清末《绘图历代神仙传》都在这一路径上做了微弱的尝试,但这一特征并未形成一种书写潮流。神仙传向类书的转变削弱了向史性书写的力量。以《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为代表的大型丛书已经做出了大量的辑录的例子,宝卷、小说、戏曲等等通俗文学中的神仙故事更进一步降低了神仙故事演化的严肃性,因而徐道《神仙通鉴》虽在清初即树立了仙传向史性书写的高峰,但之后这种书写精神难以为继,逐渐被类书、通俗演绎、口头文学所湮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写 《神仙通鉴》 《历代神仙 《绘图历代神仙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