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3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考改革: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可为”与“难为” 被引量:41
1
作者 周先进 张睦楚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1-111,共11页
新一轮高考改革已经启动,高考和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联动,已经成为高校人才选择和推动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从本体上来讲,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体系并成为一个必要环节,是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应有之意。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 新一轮高考改革已经启动,高考和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联动,已经成为高校人才选择和推动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从本体上来讲,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体系并成为一个必要环节,是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应有之意。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体系是"可为"的。同时,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体系也有"难为"窘境。针对高考改革,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在"可为"和"难为"二维张力中应有所"立场"。这体现在: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体系,是我国素质教育深化发展的历史必然,旗帜必须鲜明;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体系,必然会经历理论和实践上的"冲突",这是发展中的"正常"现象;面对高考改革,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应积极反省,自我调适,不断走向"理性化";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体系,将是一个复杂、逐步融合,且"前途光明"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改革 综合素质评价 可为 难为
原文传递
职业素养教育:当为、必为、可为 被引量:23
2
作者 王杨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4-18,共5页
近年来,职业素养的缺失日益成为学生生涯可持续发展的短板与瓶颈,也日益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发展。学生职业素养的缺失深刻地折射出高校职业素养教育在主观认识、长效机制、实践创新等方面遭遇的困境和存在的不足,高校需要通过系统规划、... 近年来,职业素养的缺失日益成为学生生涯可持续发展的短板与瓶颈,也日益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发展。学生职业素养的缺失深刻地折射出高校职业素养教育在主观认识、长效机制、实践创新等方面遭遇的困境和存在的不足,高校需要通过系统规划、健全机制、完善体系、打造品牌、搭建平台等更加清晰的思路全面深化职业素养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教育 当为 必为 可为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之可为与不可为 被引量:18
3
作者 林初昇 《热带地理》 2017年第6期755-756,761,共3页
为确保"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从落实层面提出其可为与不可为之我见,不可为者:1)不可夸大政府在其中所能起到的作用,2)不可片面偏袒粤港澳三方中某一方的利益,3)不可舍长远利益而牟眼前利益,4)不可... 为确保"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从落实层面提出其可为与不可为之我见,不可为者:1)不可夸大政府在其中所能起到的作用,2)不可片面偏袒粤港澳三方中某一方的利益,3)不可舍长远利益而牟眼前利益,4)不可弃自然利益而牟人类利益;三地政府可为者:1)可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规划定制目标,2)可为达到既定目标作情景分析并勾划路线图,3)可为达成既定目标创造有利基础和制度环境,4)可为规划和实施创造跨境合作的体制和机制,5)可采取广泛咨询、落实公众参与的决策制度,6)可为地区资源的永续发展公平利用定下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发展规划 可为 可为
下载PDF
我国县域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流动制度:应为、难为与可为 被引量:8
4
作者 王昌善 贺青梅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5-80,86,共7页
缩小县域义务教育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师资差距,改善优质教师资源配置是我国县域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流动制度当下的"应为"追求。我国县域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流动制度"难为"困境主要表现为合法规性缺失、功能目标泛化、... 缩小县域义务教育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师资差距,改善优质教师资源配置是我国县域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流动制度当下的"应为"追求。我国县域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流动制度"难为"困境主要表现为合法规性缺失、功能目标泛化、价值取向偏差、结构要素失全、管理体制障碍、驱动机制乏力、保障政策胁迫与实施效果衰减。走出我国县域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流动制度"难为"困境"可为"的策略主要有确立教师流动制度合法规性、聚焦教师流动制度的功能目标、调整教师流动制度的价值取向、健全教师流动制度的结构要素、创新教师流动制度的管理体制、激活教师流动制度的驱动机制、优化教师流动制度保障政策与提升教师流动制度的实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 教师流动制度 应为 难为 可为
下载PDF
生命教育:可为、难为与何为 被引量:6
5
作者 闫守轩 曾佑来 《教育学术月刊》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10,36,共5页
生命教育在促进青少年认知生命、拓展生存技能、敬畏生命、提升生命价值等方面表现出诸多积极可为之处,但生命教育本身的边界与"内在限度",风险社会的来临,工具化教育理念与实践的规约,生命教育研究与实践的薄弱等,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在促进青少年认知生命、拓展生存技能、敬畏生命、提升生命价值等方面表现出诸多积极可为之处,但生命教育本身的边界与"内在限度",风险社会的来临,工具化教育理念与实践的规约,生命教育研究与实践的薄弱等,生命教育也存在不可为之难。推进社会与教育的公平正义,提高青少年应对风险社会的意识与能力,确立生命化教育理念,加强生命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以有效推进生命教育、彰显其最大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教育 可为 难为 何为
下载PDF
读写结合的可为与边界——以在阅读教学中融入写作为例
6
作者 卢婷婷 《中学语文》 2024年第19期52-56,共5页
近年来,读写结合的研究热度上升,由于阅读和写作心理过程的承接性和构成要素的同步性,读写结合具有可行性。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明确读写结合的可为与边界,从而达到良性的读写结合,摒弃不良的读写结合。以在阅读中融入写作为例,良性... 近年来,读写结合的研究热度上升,由于阅读和写作心理过程的承接性和构成要素的同步性,读写结合具有可行性。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明确读写结合的可为与边界,从而达到良性的读写结合,摒弃不良的读写结合。以在阅读中融入写作为例,良性的读写结合是对阅读过程的延展、对阅读所得的巩固、对写作体验的补足,可以有改写、续写、缩写、扩写、鉴赏评论等形式,但需注意读中写的容量、数量、时机,并适时展开指导;不良的读写结合是模糊不清、主次不分的混合,是流于形式、刻意求新的强加,有打破教学内容、教学规律、教学时间的平衡等一系列弊端,需予以规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 读写结合 可为 边界
下载PDF
职业教育赋能非遗传承:可为、有为与善为
7
作者 冯旭芳 王佳桐 《职教通讯》 2024年第6期32-39,共8页
非遗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遗产,其保护与传承至关重要。职业教育凭借其专业性与实践性强的特点,成为赋能非遗传承的重要力量。职业教育具有专业化的师资力量、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广泛的社会支持等赋能非遗传承的“可为”优势,通过人才... 非遗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遗产,其保护与传承至关重要。职业教育凭借其专业性与实践性强的特点,成为赋能非遗传承的重要力量。职业教育具有专业化的师资力量、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广泛的社会支持等赋能非遗传承的“可为”优势,通过人才培养、产学研创结合、文化传播与影响力等实现赋能非遗传承的“有为”成效。为此,从注重资源分配与整合、提升教学质量与实效性、防范市场与商业化风险、实现教育与传承有效融合、推动国际化与跨文化交流等方面提出“善为”之策,并对职业教育赋能非遗传承的“可为”“有为”与“善为”之间的辨证关系进行分析,以期打造一个既尊重传统又拥抱创新的非遗传承教育生态,为非遗的长远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非遗传承 可为 有为 善为
下载PDF
思政课凸显红色文化育人价值『三为』透视
8
作者 何雨灿 秦专松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4年第3期24-26,共3页
思政课育人目标、价值理念、核心内容与红色文化具有一致性、互洽性与契合性。思政课凸显红色文化育人价值能够增强教学育人感染力、理论说服力和文化穿透力。在教学中,应优化教学内容以增加红色文化育人供给,坚持“学为主体”以提升红... 思政课育人目标、价值理念、核心内容与红色文化具有一致性、互洽性与契合性。思政课凸显红色文化育人价值能够增强教学育人感染力、理论说服力和文化穿透力。在教学中,应优化教学内容以增加红色文化育人供给,坚持“学为主体”以提升红色文化育人成效,改革教学方式以增添红色文化育人活力,推进协同教学以发挥红色文化育人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 红色文化育人价值 何为 可为 实为
下载PDF
“可为”与“有为”——谈初中语文古代山水游记散文教学
9
作者 张擘 《中学生作文指导》 2024年第10期66-69,共4页
在初中语文古代山水游记散文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语用能力,教师要依据其文体特点,探寻教学中的“可为”与“有为”,以此优化教学模式,强化教学效果。文章从两个主要层面进行阐释,一为“可为”,二为“有为”。其中,“可为”... 在初中语文古代山水游记散文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语用能力,教师要依据其文体特点,探寻教学中的“可为”与“有为”,以此优化教学模式,强化教学效果。文章从两个主要层面进行阐释,一为“可为”,二为“有为”。其中,“可为”主要从寻找理论依据、解读教材体系两个方面,分析古代山水游记散文教学的立足点和可行性;“有为”主要从聚焦语言、梳理结构和仿写训练三个维度,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古代山水游记散文 可为 “有为”
下载PDF
论新课改的可为与不可为 被引量:5
10
作者 吴永军 《教育研究与实验》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9-54,共6页
近几年来,人们对新课改的态度毁誉参半。其实,和任何社会改革运动一样,新课改的功能也有其边界,它有许多可为之处,如重建了中国教育文化精神,为我国课程理论及课改理论提供了新元素;但同时也有许多不可为之难,如无法根本解决深层次的教... 近几年来,人们对新课改的态度毁誉参半。其实,和任何社会改革运动一样,新课改的功能也有其边界,它有许多可为之处,如重建了中国教育文化精神,为我国课程理论及课改理论提供了新元素;但同时也有许多不可为之难,如无法根本解决深层次的教育问题,甚少能解决推进过程中的"二律背反"难题等。因此,全面理性地认识新课改的可为与不可为,是后续有效推进新课改的重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课改 可为 可为
下载PDF
“师道尊严”社会认可难为与可为
11
作者 王磊 谢斐 《教学研究》 2023年第4期41-47,共7页
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之一,这是“师道尊严”的应为之实。然而当前诸因素导致“师道尊严”社会认可的难为。通过厘清“师道尊严”社会认可的意义及要件,分析了“师道尊严”社会认可难为的本体性、过程性和社会性原因,进而提出“... 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之一,这是“师道尊严”的应为之实。然而当前诸因素导致“师道尊严”社会认可的难为。通过厘清“师道尊严”社会认可的意义及要件,分析了“师道尊严”社会认可难为的本体性、过程性和社会性原因,进而提出“认证”专业身份、保证社会地位,“彰显”专业身份、保障正当权益,“保养”专业身份、保护职业荣誉等“师道尊严”社会认可的可为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道尊严 社会认可 难为 可为
下载PDF
在“应为”处着力,在“可为”处深耕——读余映潮老师《再别康桥》教学实录
12
作者 陈益林 《语文教学通讯》 2023年第33期36-37,共2页
新课标理念对于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读写兴趣,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融合无疑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但是语文课堂上若只追求表面热闹,就会忽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基础知识的传授、基本技能的训练... 新课标理念对于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读写兴趣,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融合无疑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但是语文课堂上若只追求表面热闹,就会忽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基础知识的传授、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基本素养的提升。以余映潮老师的《再别康桥》教学实录为例,可从“应为”处着力和“可为”处深耕两个方面,矫正当下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跑偏”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课标 课堂教学 应为 可为
下载PDF
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应为与可为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小微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第32期4-5,共2页
本文首先厘清了城乡教育一体化要解决的核心问题,继而从促进城乡教育现代化,实现公平、质量、效能和生态等方面的价值,遏止乡村教育的衰退等方面探讨了其“应为”范围,最后阐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优质学校示范辐射、教师合理流动以及... 本文首先厘清了城乡教育一体化要解决的核心问题,继而从促进城乡教育现代化,实现公平、质量、效能和生态等方面的价值,遏止乡村教育的衰退等方面探讨了其“应为”范围,最后阐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优质学校示范辐射、教师合理流动以及区域治理层面如何加以组织、推进和督导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 教育一体化 应为 可为
下载PDF
高中历史研学旅行的可为与难为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福来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186-189,共4页
研学旅行是校内教育活动的有效补充,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创新形式。高中历史学科的研学旅行既可为也难为,可为是基于研学旅行与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内在契合,难为是基于研学旅行的有效开展存在一定的困难。高中历史学科开展研... 研学旅行是校内教育活动的有效补充,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创新形式。高中历史学科的研学旅行既可为也难为,可为是基于研学旅行与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内在契合,难为是基于研学旅行的有效开展存在一定的困难。高中历史学科开展研学旅行虽然难为,但并非不可为,其有效开展不仅有赖于制度上的顶层设计,也有赖于标准上的顶层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历史 研学旅行 可为 难为
下载PDF
德育领域教育技术应用的可能与可为 被引量:2
15
作者 西广明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9-61,共3页
德育领域教育技术应用的现实显示着技术在德育中的实际价值与可能价值。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有利于提高德育效果。高校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改革传统德育方式,是提高德育技术含量、增强有效性的重要途径。然而,德育与教育技术的特有... 德育领域教育技术应用的现实显示着技术在德育中的实际价值与可能价值。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有利于提高德育效果。高校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改革传统德育方式,是提高德育技术含量、增强有效性的重要途径。然而,德育与教育技术的特有内在边界及其关系决定了德育领域教育技术应用的局限性。在教育技术理论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德育(教育)技术应用的可能、可为以及有限性的命题有着足够的内在张力和讨论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技术 德育 可能 可为 有限性
原文传递
论中国经济伦理精神的塑造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光明 华长慧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9期37-41,共5页
关键词 伦理精神 商品交换 中国经济 生产伦理 经济伦理 商业伦理 交换伦理 工具理性 可为 交换关系
下载PDF
站在孩子社会看孩子——“人性善”养成的社会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沙莲香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2008年第6期1-5,共5页
本文表达两个想法,一个想法是,吾辈大人对于晚辈中以15-25岁为基础年龄段的两代人,要给予理解,还"自由"与"信任"于他们的"天性",这样反而有利于他们成熟,由此,我使用"孩子社会"概念,以示他们... 本文表达两个想法,一个想法是,吾辈大人对于晚辈中以15-25岁为基础年龄段的两代人,要给予理解,还"自由"与"信任"于他们的"天性",这样反而有利于他们成熟,由此,我使用"孩子社会"概念,以示他们应当有自己的社会空间,而"人性善"是孩子养成教育的基础并伴随他们的每一步成长;另一个想法是,吾辈大人社会以前对"人性善"命题有认知盲点,本文花费些微笔墨为"人本善"论证,表明"不忍人"之心和"不忍心"之政是孟子留下的文化资源,当代代传承。时值"汶川地震",我们体证了"人性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善 人性恶 可为 可为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研究在当代的生命力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帆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40-43,共4页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艺理论思潮蜂拥而来,对中国文艺理论产生了巨大冲击。在如此"全球化"浪潮下,如何研究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及其在当代的生存价值如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章以探究中国文艺理论在当今世界的特殊境地为...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艺理论思潮蜂拥而来,对中国文艺理论产生了巨大冲击。在如此"全球化"浪潮下,如何研究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及其在当代的生存价值如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章以探究中国文艺理论在当今世界的特殊境地为导入点,分析了中国文艺理论与西方文艺理论的内在联系,以及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的自有特点及在西方理论思潮影响下的独立、借鉴和包容,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研究者应具备的素质及研究走出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之路的可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艺理论 西方文艺理论 包蕴 可为
下载PDF
破解“钱学森之问”:来自家庭教育的反思与可为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如密 宋立华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52-55,共4页
"钱学森之问"形成原因复杂,家庭作为杰出人才生活的重要基地,为其成长提供原初的环境和持续的动力,在破解"钱学森之问"时,也应该对家庭教育进行反思和可为的尝试。当前,家庭教育目标功利化扼杀了孩子远大的理想和... "钱学森之问"形成原因复杂,家庭作为杰出人才生活的重要基地,为其成长提供原初的环境和持续的动力,在破解"钱学森之问"时,也应该对家庭教育进行反思和可为的尝试。当前,家庭教育目标功利化扼杀了孩子远大的理想和探索求真的欲望,纯考试知识化的家庭教育内容抑制了孩子想象力、兴趣等的发展,伪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与杰出人才的冒出渐行渐远。破解"钱学森之问",家庭教育应坚持顺其自然的原则,有所为,有所不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学森之问 家庭教育 反思 可为
下载PDF
基于时间之矢视角探讨辨病势“可为与不可为”的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梁永辉 陈谦峰 +3 位作者 夏淑洁 王洋 高碧珍 李灿东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2-76,共5页
中医通过辨病势预测疾病发展和演化的趋势,从而掌握治疗的主动权,但当前病势对于“疾不可为”概念的界定及应用尚无直接描述。时间之矢视角下,当前病势研究及应用以可逆性作为理论起点及模型,但缺乏对不可逆性的深入挖掘,进而造成辨病... 中医通过辨病势预测疾病发展和演化的趋势,从而掌握治疗的主动权,但当前病势对于“疾不可为”概念的界定及应用尚无直接描述。时间之矢视角下,当前病势研究及应用以可逆性作为理论起点及模型,但缺乏对不可逆性的深入挖掘,进而造成辨病势在临床应用的局限。在此基础上,综合审度疾病本质及治疗手段,进而辨病势的可为与不可为,对丰富中医理论,深化疾病认识,优化临床决策,避免过度治疗、盲目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病势“可为与不可为”的界定还需要综合中医四诊信息、西医学对疾病的微观认识成果以及临床观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势 时间之矢 可逆 不可逆 可为 可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