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媒介化:共识、分野与中国语境下的研究路径 被引量:9
1
作者 孙婧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75-90,共16页
本文对“媒介化”研究的基本共识——媒介的“去本质化”进行探讨,并以此为起点,对三种研究视角的分野——制度主义视角、社会建构视角、技术/物质视角进行梳理与分析。三者之间的根本分歧在于对“媒介是什么”的不同解答。制度主义视角... 本文对“媒介化”研究的基本共识——媒介的“去本质化”进行探讨,并以此为起点,对三种研究视角的分野——制度主义视角、社会建构视角、技术/物质视角进行梳理与分析。三者之间的根本分歧在于对“媒介是什么”的不同解答。制度主义视角下,媒介被视为独立或半独立的社会制度,媒介化即媒介制度性地“他律”着其他社会机构或系统的过程;社会建构视角下,媒介是一种能够改变交流模式的情境,媒介化即人类通过媒介嵌入日常生活世界与建构现实的过程;在技术/物质视角下,媒介是一种基础设施,媒介化可以被视为一场运动,通过这场运动,媒介技术及相关技艺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实践与空间都变成要在物理/物质层面去适应媒介的存在。本文认为,中国语境下的媒介化研究可遵循两条主要路径:一是围绕三种视角的交叉融合本土化研究;二是围绕媒介化的研究困境与学术启发进行辩证性的考察,以期寻找我国传播学研究的主体性,积极回应传播学中的“中国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 本质 制度主义 社会建构 物质性 媒介技术
原文传递
职业社会学的新发展:迈向更具包容性的概念与理论框架 被引量:1
2
作者 简逸伦 肖索未 《社会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3-225,M0007,共24页
职业社会学对我们理解现代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全球社会经济的变迁,职业社会学研究出现了危机,暴露出其基于英美社会的预设所带来的一系列局限。在此背景下,学者们重新发展了职业社会学的研究范式,“去本质化”地理解职业的概念,反... 职业社会学对我们理解现代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全球社会经济的变迁,职业社会学研究出现了危机,暴露出其基于英美社会的预设所带来的一系列局限。在此背景下,学者们重新发展了职业社会学的研究范式,“去本质化”地理解职业的概念,反思关于职业的抽象知识和自主性预设,并以更为关系性、情境化的方式理解职业,使职业社会学重新获得了对社会现实的解释力,也更加适用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现实。在此过程中,职业社会学的经验研究也进一步扩展。本文系统梳理了职业社会学这一系列的新发展,进而讨论其对于中国相关研究的意义与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社会学 本质 知识工作 组织研究
原文传递
从“去实践化”、“去本质化”到“去美学化”--关于后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之后的思考 被引量:2
3
作者 潘知常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1-89,96,共10页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当代中国美学经历了从"去实践化"到"去本质化"再到"去美学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相对于实践美学乃至新实践美学、实践存在论美学,后实践美学的脱胎换骨最为成功。而在后实践美学之后,...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当代中国美学经历了从"去实践化"到"去本质化"再到"去美学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相对于实践美学乃至新实践美学、实践存在论美学,后实践美学的脱胎换骨最为成功。而在后实践美学之后,美学则面临着从"美学"到"后美学"的根本转换,"美学的重建"与"非美学的思想"是当代中国美学所面临的全新的历史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实践美学 实践 本质 美学
原文传递
由“是女人”向“生成女人”的跨越——一种女性主体的欲望化和去本质化思考 被引量:3
4
作者 程党根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6-61,共6页
"生成"(becoming)是德勒兹用来区分分子(molecular)和克分子实体(molar entity)、少数主义者(minoritarian)和多数主义者(majoritarian),横越和重新调整克分子的"统一性"的一个概念;"生成女人"(be-coming... "生成"(becoming)是德勒兹用来区分分子(molecular)和克分子实体(molar entity)、少数主义者(minoritarian)和多数主义者(majoritarian),横越和重新调整克分子的"统一性"的一个概念;"生成女人"(be-coming-woman)则是他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一个后现代女性主体概念。德勒兹所说的生成的女人,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女人,也不是现代女性主义哲学话语中的女性主体,因为它们都是"是女人"(being-woman),是克分子实体。"生成女人"由"柔韧的分割线"和"逃逸线"构成,它逃离男人和女人这两个克分子实体,拒不承认、认同或者仿效作为克分子实体的"是女人"。"生成女人"作为新的后女性主体,确立的不是某种如男性主体那样的实体式的主体,而是一个主体化过程。它从两个方面实现了女性主体观突破:一是使女性主体欲望化和身体化,二是使身体、性别身份去本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勒兹 生成女人 是女人 后女性主体 欲望 本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