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段迎喜“升脾”学术思想探微 被引量:10
1
作者 赵军 师建平 段迎喜 《河南中医》 2020年第3期344-347,共4页
脾胃之气的充足和清气的正常升发对人体生命活动具有决定意义,饮食、劳倦、情志、外感对脾胃的损伤往往影响中焦脾胃清阳的生成及升发,脾胃病以本虚为主,多由虚致实,虚实兼有,病机关键为升降失常,脾气不升。肝对人体气机具有升宣调畅作... 脾胃之气的充足和清气的正常升发对人体生命活动具有决定意义,饮食、劳倦、情志、外感对脾胃的损伤往往影响中焦脾胃清阳的生成及升发,脾胃病以本虚为主,多由虚致实,虚实兼有,病机关键为升降失常,脾气不升。肝对人体气机具有升宣调畅作用,脾气的升清有赖于肝气升发促进。在补中益气的同时,要补肝益气。同时,肾精气充盈,元气方能充沛,肾阳又主气化,肾精不封、肾气不固者必致肾气下陷。治疗须温肾壮阳、升阳举陷。脾胃中气不足,气机郁滞而化火,并脾之清气下流而生泄泻,相火乘其土位更加耗伤中焦清阳之气。段老师特别注重脾气生长、升发,只有清阳升发,脾气上升,元气才能充沛,阴火才会收敛潜藏。治疗时运用辛甘之药以补益中气,借升阳风药以助肝胆之用,补其中而升其阳,升浮变通,使生长之气健旺。段老师善于运用甘温之品,温补中气,升发清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不 清” 降失常 气机 阳宣散 胃病 段迎喜
下载PDF
李东垣升脾阳诸法运用钩玄 被引量:14
2
作者 唐汉庆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881-1883,共3页
著名医家李东垣著《脾胃论》,发展了《内经》有关脾阳以及升降论说内容,重视脾阳升发和生长的特性,认为只有脾阳升发,清气、谷气才能上升,元气才能充沛,内外邪才不致为患或虽病也易治疗。对脾胃损伤,补脾升阳益气法为根本治疗大法。重... 著名医家李东垣著《脾胃论》,发展了《内经》有关脾阳以及升降论说内容,重视脾阳升发和生长的特性,认为只有脾阳升发,清气、谷气才能上升,元气才能充沛,内外邪才不致为患或虽病也易治疗。对脾胃损伤,补脾升阳益气法为根本治疗大法。重视升发阳气在脾胃病治疗中的作用,东垣创立了升脾阳法和系列升发脾阳的有效方剂。升脾阳法的用药特点是升发、辛散之药应用较多以达到升举清阳、通畅气机的目的。东垣升脾阳诸法应用广泛,各法代表方历经检验,是治疗脾胃病的良方。升脾阳法为临床治疗脾胃病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思维方法,对其精微之处值得探究和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东垣 阳法 运用
下载PDF
黄穗平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经验 被引量:13
3
作者 胡学军 李玉玲 +1 位作者 钟子劭 黄穗平(指导)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749-751,共3页
总结黄穗平教授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学术思想和辨治方法。黄教授认为本病多由饮食不节、七情所伤、气机内郁、素体亏虚所致;脾胃虚弱为本,气滞、血瘀、湿阻、食积、痰结、火郁为标;治疗以通为要,以降为顺,以调理脾胃升降为法,治疗关键在... 总结黄穗平教授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学术思想和辨治方法。黄教授认为本病多由饮食不节、七情所伤、气机内郁、素体亏虚所致;脾胃虚弱为本,气滞、血瘀、湿阻、食积、痰结、火郁为标;治疗以通为要,以降为顺,以调理脾胃升降为法,治疗关键在于升脾降胃、健脾理气;寒热错杂者,治以辛开苦降;肝脾相关,活用柴胡汤疏肝理气、开郁散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胃肠病 降胃 理气 辛开苦降 黄穗平
原文传递
从五脏气机升降论治便秘 被引量:7
4
作者 范艳艳 季光(指导) 《江苏中医药》 CAS 2010年第2期27-28,共2页
《内经》云:“魄门为五脏使”,笔者侍诊季光老师.常见他在传统治法上结合五脏气机的升降来论治便秘,多收事半功倍效果,兹阐述并举验案如下:
关键词 便秘 肝降肺 降胃 交通心肾
下载PDF
升脾疏肝法治疗胃下垂的体会 被引量:5
5
作者 胡珂 《江西中医药》 2002年第6期52-53,共2页
关键词 疏肝法 治疗 胃下垂 中医药疗法 病因 病机 辨证论治
下载PDF
基于升脾行血法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病瘙痒症刍议 被引量:1
6
作者 杜凡凡 徒康宛 +2 位作者 周敏 汤勤 徐淑凡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836-839,共4页
胆汁淤积性肝病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肝病,是由肝内、肝外各种原因引起的胆汁生成、分泌和排泄障碍的一系列肝胆系统疾病。瘙痒是胆汁淤积性肝病除了身黄、目黄之外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
关键词 肝内胆汁淤积 瘙痒 自拟方 行血法
下载PDF
治胆石症勿忘脾胃 被引量:4
7
作者 杨晓婷 刘文生 张志友 《湖南中医杂志》 2020年第8期114-115,共2页
论述胆石症的概念、现代医学及中医学对胆石症的认识及其临床表现,分析脾胃在此病发病中的重要性。提出在治疗胆石症时应以脾胃辨证为主,也可通过健脾助运、升脾降胃、扶脾益胃、调和肝脾等方法兼顾脾胃,以达治病求本的目的。
关键词 胆石症 胃论治 失和 降胃
原文传递
升脾阳与养胃阴之我见 被引量:4
8
作者 吴海淮 敖继华 《四川中医》 2010年第11期34-36,共3页
脾与胃在中医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素问.玉机真藏论》称脾为"中央土,以灌四傍",《素问.五藏别论》又说:"胃者,水谷之海,六府之源也。"故称脾胃为"后天之本"。脾与胃,向为医家所重视。在当今各类饮食易... 脾与胃在中医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素问.玉机真藏论》称脾为"中央土,以灌四傍",《素问.五藏别论》又说:"胃者,水谷之海,六府之源也。"故称脾胃为"后天之本"。脾与胃,向为医家所重视。在当今各类饮食易受到污染、各类工种易致饮食不节的环境之下,脾胃疾患更是成为临床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故尤其应重视脾胃病的治疗。本文从中医理论基础上多方面分析各类胃病的病因病机,并结合数十载的临床经验,总结出升脾阳与养胃阴在中医脾胃病的治疗中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病 养胃阴
下载PDF
基于升脾润燥浅谈针灸调节肠道菌群治疗干燥综合征相关干眼病
9
作者 邓雯 哈国栋 蔡定均(指导) 《光明中医》 2024年第11期2301-2304,共4页
干燥综合征相关干眼病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研究发现,部分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可以不同程度改善其病理症状,而肠道菌群又与脾胃功能密切相关。同时,针灸作为传统治疗方法,对干预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及肠道菌群失衡都有较好的疗... 干燥综合征相关干眼病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研究发现,部分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可以不同程度改善其病理症状,而肠道菌群又与脾胃功能密切相关。同时,针灸作为传统治疗方法,对干预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及肠道菌群失衡都有较好的疗效。因此,此文浅析针灸基于“升脾润燥”治则调摄肠道菌群,提高中焦运转、升举精微向上以防治干燥综合征相关干眼病的可行性,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干眼病 肠道菌群 润燥 针灸疗法 综述
下载PDF
基于升阳补土论治溃疡性结肠炎思路探讨
10
作者 王礼蓉 杨丽 李忠卓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10期90-93,共4页
溃疡性结肠炎(UC)为一种难治且易复发疾病。中医学可归属于“泻”“痢”的范畴,脾土虚弱为根,病位在大肠。腹部为三阴交会之地,肝、脾、肾三脏相互关联,一脏不调可发下利,如只调一脏则邪气易流连,病难治愈。以升法为主的思路,探讨升阳... 溃疡性结肠炎(UC)为一种难治且易复发疾病。中医学可归属于“泻”“痢”的范畴,脾土虚弱为根,病位在大肠。腹部为三阴交会之地,肝、脾、肾三脏相互关联,一脏不调可发下利,如只调一脏则邪气易流连,病难治愈。以升法为主的思路,探讨升阳补土辨治肝郁脾肾虚“泻”“痢”,治疗主要分为三点,分别是升发脾阳,恢复脾气之升清;升发肝木,益气升提;温升肾阳,恢复肾阳之蒸腾作用,使脾土健运、中州复常而疾病自去。相较现代医学常规药物对症治疗,中医重视肝、脾、肾三脏功能的恢复。具有标本兼顾且长期使用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前景广阔,故探讨其辨治思路及临床用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发肝木 温补肾阳
下载PDF
升脾降胃法治疗小儿厌食症临床体会 被引量:4
11
作者 许志荣 《中医儿科杂志》 2017年第1期53-55,共3页
根据脾升胃降的中医理论,着重于恢复脾升胃降的功能,运用升脾降胃法治疗小儿厌食症取得显著疗效,并附验案2则以验证。
关键词 厌食症 小儿 降胃法 体会
原文传递
“升脾方”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免疫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房志科 马新蕾 +1 位作者 何景儿 董明国 《江苏中医药》 CAS 2016年第7期40-41,共2页
目的:观察升脾方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6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予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剂,治疗组予升脾方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12周后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血清免疫球蛋白Ig A、Ig ... 目的:观察升脾方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6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予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剂,治疗组予升脾方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12周后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血清免疫球蛋白Ig A、Ig G、Ig M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后CD4+、Ig A、Ig G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P<0.05),CD8+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升脾方可以调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T细胞亚群 血清免疫球蛋白
下载PDF
升脾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凤敏 董明国 胡庆昌 《新中医》 CAS 2013年第6期34-36,共3页
目的:观察升脾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方法:将58例F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采用常规西医对症治疗,治疗组加用升脾法(升脾汤配合艾灸)治疗,疗程为3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中医症状积分、尼平消化不良指数(NDI)、健... 目的:观察升脾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方法:将58例F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采用常规西医对症治疗,治疗组加用升脾法(升脾汤配合艾灸)治疗,疗程为3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中医症状积分、尼平消化不良指数(NDI)、健康调查简易量表(SF-36量表)改善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上腹痛、上腹烧灼感、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等临床症状积分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症状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10%,对照组为72.41%,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55%,对照组为75.86%,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SF-36量表积分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前后对患者各安全性指标的检测显示,未有患者出现肝肾功能损害或三大常规异常。结论:升脾法治疗FD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FD) 尼平消化不良指数(NDI) 健康调查简易量表(SF-36量表)
原文传递
升脾法对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症状的观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马新蕾 房志科 董明国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第11期37-39,共3页
目的:观察升脾法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论证升脾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性,为临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的有效方法和新的诊治思路。方法:将2011年3月-2013年3月期间东莞中医院消化科专科门诊及消化科病房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 目的:观察升脾法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论证升脾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性,为临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的有效方法和新的诊治思路。方法:将2011年3月-2013年3月期间东莞中医院消化科专科门诊及消化科病房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观察组用升脾法(升脾方)治疗,对照组用美沙拉嗪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在治疗结束后,观察组在腹痛、大便不尽及大便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0.63%和对照组的78.13%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升脾方在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上能更好地改善的患者的病情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临床症状
下载PDF
升脾颗粒中柚皮苷和新橙皮苷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2
15
作者 沈震亚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7年第12期161-162,共2页
目的:建立升脾颗粒中柚皮苷和新橙皮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测定,色谱条件为色谱柱:Dikma Diamonsil 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22∶78);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83nm,柱温... 目的:建立升脾颗粒中柚皮苷和新橙皮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测定,色谱条件为色谱柱:Dikma Diamonsil 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22∶78);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83nm,柱温:30℃。结果:柚皮苷在浓度12.024~150.3μg/ml、新橙皮苷在浓度12.828~160.35μg/ml范围内,其进样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柚皮苷和新橙皮苷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90%(RSD=1.63%)和101.10%(RSD=1.89%)。结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升脾颗粒中柚皮苷和新橙皮苷含量,方法准确可行,适用于该制剂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 HPLC 柚皮苷 新橙皮苷 含量测定
下载PDF
胡珂教授运用升脾降胃法治疗不寐的临床经验探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曾丽莉 孙骏 +1 位作者 胡珂 洪婷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1年第4期514-517,共4页
不寐历代医家多从"心"论治,胡珂教授临床诊疗中发现很多失眠患者常伴随有脾胃症状,而在治疗调脾胃的同时,睡眠得到极大改善。本文总结胡珂教授临证应用"升脾降胃法"诊疗不寐的经验研究,探讨脾胃升降失常导致不寐的... 不寐历代医家多从"心"论治,胡珂教授临床诊疗中发现很多失眠患者常伴随有脾胃症状,而在治疗调脾胃的同时,睡眠得到极大改善。本文总结胡珂教授临证应用"升脾降胃法"诊疗不寐的经验研究,探讨脾胃升降失常导致不寐的机理,以求完善不寐的治疗之法,开拓不寐的临床诊治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寐 降胃法 半夏泻心汤
下载PDF
西医结合中医升脾法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新蕾 梁丹红 +1 位作者 袁瑞兴 卢晓敏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年第15期107-108,共2页
目的:探讨升脾法对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9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治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两组患者均采取西药治疗,观察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升脾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 目的:探讨升脾法对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9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治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两组患者均采取西药治疗,观察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升脾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评分变化及生活质量评分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腹泻、脓血便、腹痛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升脾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临床上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从“调脾胃安五脏”角度出发探析自拟升脾降胃汤对睡眠障碍患者神经内分泌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响 理萍 牛蕊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第7期1130-1132,共3页
目的:探究对睡眠障碍患者从“调脾胃安五脏”角度出发探析自拟升脾降胃汤对其细胞因子水平及神经内分泌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8年7月—2020年9月收治的103例睡眠障碍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给予... 目的:探究对睡眠障碍患者从“调脾胃安五脏”角度出发探析自拟升脾降胃汤对其细胞因子水平及神经内分泌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8年7月—2020年9月收治的103例睡眠障碍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给予甜梦口服液,观察组52例联合基于“调脾胃安五脏”理论升脾降胃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内分泌水平、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白细胞介素-10(IL-10)、干扰素-α(IFN-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调脾胃安五脏”理论升脾降胃法治疗睡眠障碍患者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改善神经内分泌水平和细胞因子水平,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安五脏 降胃法 睡眠障碍 内分泌
下载PDF
李垚教授升脾固肾法治疗功能性腹泻经验
19
作者 罗布金模 许珂 +2 位作者 王璐 王兴才 李垚 《光明中医》 2023年第6期1049-1051,共3页
此文介绍李垚教授运用“升脾固肾”法在临床上治疗功能性腹泻的经验。李教授认为功能性腹泻作为一种长期反复腹泻的病症,其病因本在脾,根在肾,论治此病时应脾肾兼顾,不可缺其一。临床上李教授常用升脾固肾法治疗功能性腹泻,用药特点以... 此文介绍李垚教授运用“升脾固肾”法在临床上治疗功能性腹泻的经验。李教授认为功能性腹泻作为一种长期反复腹泻的病症,其病因本在脾,根在肾,论治此病时应脾肾兼顾,不可缺其一。临床上李教授常用升脾固肾法治疗功能性腹泻,用药特点以升清燥湿、温阳泻水为主,同时辅以温肝疏木,调畅中气,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特将其整理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泄泻 固肾法 功能性腹泻 名医经验 李垚
下载PDF
美沙拉嗪联合升脾法对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20
作者 梁丹红 王家华 黄换桂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第7期140-142,共3页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联合升脾法对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本院确诊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4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拉嗪组和吡啶组,每组32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升脾法常规治疗,吡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联合升脾法对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本院确诊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4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拉嗪组和吡啶组,每组32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升脾法常规治疗,吡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1 g柳氮磺吡啶治疗,拉嗪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1 g美沙拉嗪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拉嗪组和吡啶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50%、34.3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拉嗪组和吡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3.75%、71.8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沙拉嗪联合升脾法治疗可有效减少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以及提高临床疗效,有利于加快患者治疗后身体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沙拉嗪 溃疡性结肠炎 柳氮磺吡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