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化俗”之超克——鲁迅《起死》的叙事渊源与主旨辨析 |
祝宇红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6
|
|
2
|
为己、成人与化民成俗——先秦儒家为学目的论 |
霍艳云
肖群忠
|
《齐鲁学刊》
CSSCI
|
2021 |
3
|
|
3
|
敦伦化俗,运世造命——明末“异端”学者颜钧的儒学化俗实践及其讲学活动 |
马晓英
|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3
|
|
4
|
成人、齐家与化俗:家礼教化功能探析 |
王钧林
王法强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5
|
周以诗乐化俗 |
杨赛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6
|
明初士人的修谱睦族热潮再探——基于黄灵庚新编《宋濂全集》的讨论 |
曾龙生
|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
2019 |
1
|
|
7
|
乐以化俗:中国传统乐教的教化意蕴分析 |
张锦波
|
《文存阅刊》
|
2023 |
0 |
|
8
|
语言神话的终结——王朔作品中的调侃及其美学功能 |
王一川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12
|
|
9
|
唐宋词雅化问题之重新检讨 |
李定广
陈学祖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8 |
12
|
|
10
|
家礼与国礼之间:《朱子家礼》的时代意义探析 |
王美华
|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0
|
|
11
|
《太上感应篇》:宗教文本与社会互动的典范 |
段玉明
|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9
|
|
12
|
再谈“京味小说派”──兼评《化俗为雅的艺术─京味小说特征论》 |
许自强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
1995 |
5
|
|
13
|
王充“雅俗”美学思想的现代解读 |
李天道
|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
2
|
|
14
|
以礼化俗视野中的理学道统世界——以管志道、刘宗周的家礼实践为例 |
陈畅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4
|
|
15
|
朱自清雅俗一元化的语言艺术初探 |
宋连生
|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1 |
1
|
|
16
|
刘勰雅俗论的美学意义 |
李天道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2
|
|
17
|
明清溺毙子女现象分析 |
柏桦
周囿杉
|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
CAS
|
2014 |
3
|
|
18
|
试论朱子的礼俗观——以《家礼·昏礼》为例 |
王志俊
|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2019 |
2
|
|
19
|
“道”之法意 |
杜文忠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2
|
|
20
|
化俗为雅的艺术风格——五论“京味小说”的艺术特征 |
吕智敏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
1993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