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董桥与翻译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小均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7-11,共5页
香港散文名家董桥对翻译有着精妙的论述。其翻译简洁、典雅、忠实 ,颇得钱钟书先生“化”境说之神韵。其对翻译的严谨态度也不啻为今天借鉴与学习的榜样。
关键词 翻译 董桥 钱钟书
下载PDF
“钓王”李维新
2
作者 苏雷 《中国钓鱼》 1997年第12期6-7,共2页
在“日晖杯”第三届“钓王杯·钓鲫高手赛”(决赛)中,来自广州市的运动员李维新,在手臂扭伤,开局并不占优的情况下,顽强拚搏,一争到底,最后勇夺“钓王”金杯。赛后,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李维新得‘钓王’,是众望所归,我们服气!”
关键词 维新 手臂扭伤 运动员 重大比赛 意志坚强的人 台湾省 比赛中 广州市 技术动作
原文传递
于慎行、冯琦文学思想略论
3
作者 张秉国 陈件辉 《管子学刊》 CSSCI 2010年第2期116-120,共5页
作为万历年间山左诗坛的领袖人物,于慎行和冯琦在文学观念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一致性:在对复古派的批判方面,有破有立,以"神情"、"情真"、"化"等以矫七子之弊;而这些主张的提出,又对公安派具有先驱者的意义。
关键词 “神情” 尚情贵真
下载PDF
姜派小生中的佼佼者──于万增
4
作者 刘淑兰 《中国京剧》 1998年第3期22-23,共2页
姜派小生中的佼佼者──于万增刘淑兰不久前,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了由黄定先生编订、张正治先生记谱的《姜妙香唱腔选集》,这是京剧界中的一件大喜事。姜妙香先生一生为人谦虚诚笃,传艺倾囊,门墙桃李不下四十余人,如今再传弟子中又... 姜派小生中的佼佼者──于万增刘淑兰不久前,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了由黄定先生编订、张正治先生记谱的《姜妙香唱腔选集》,这是京剧界中的一件大喜事。姜妙香先生一生为人谦虚诚笃,传艺倾囊,门墙桃李不下四十余人,如今再传弟子中又出露了一个佼佼者──于万增。于万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门关 表演艺术 艺术特色 《乐府传声》 唱腔艺术 字正腔圆 潜气内转 人物性格 徐大椿
原文传递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之思 被引量:21
5
作者 沈壮海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13,共10页
乐谱与乐手/融于教/学校之"教"与社会之"教"/"融"是什么状态/涵于制/"魂"与"制"/"依制而行"/"转化入制"/国家治理体系/价值评估制度/行于众/人人都是"筑堤... 乐谱与乐手/融于教/学校之"教"与社会之"教"/"融"是什么状态/涵于制/"魂"与"制"/"依制而行"/"转化入制"/国家治理体系/价值评估制度/行于众/人人都是"筑堤人"/行于细和实/行于乡邦和异域/"君子为政,以正己为先"/乐学、勇言、修己、实行、常思/化于境/国有所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融于教 涵于制 行于众
下载PDF
王国维论词之“力争第一义”与艺术哲化之境创造
6
作者 邓菀莛 《山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7-114,共8页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手稿中称:“余自谓才不若古人,但于力争第一义处,古人亦不如我用意耳。”这则词话在刊行时被删去,但“力争第一义”的中心意思仍保存其中,也体现在《人间词》及其序文中,是王国维所倡境界说的最高目标和理论内核。...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手稿中称:“余自谓才不若古人,但于力争第一义处,古人亦不如我用意耳。”这则词话在刊行时被删去,但“力争第一义”的中心意思仍保存其中,也体现在《人间词》及其序文中,是王国维所倡境界说的最高目标和理论内核。从立意探原和意涵分析、创造示例和路径选择等角度,探寻王国维论词之“力争第一义”,考察其中对艺术哲化之境的创造与对天下万世之真理、人类共有之感情的书写,既可为深入考察境界说提供借鉴,又可丰富艺术创造最高境界的审美取向与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争第一义” 王国维 界说
原文传递
徐祯卿吴中时期诗歌的意象系统与感伤化诗境 被引量:1
7
作者 崔秀霞 《德州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11-16,共6页
徐祯卿吴中时期诗歌以"情深"为主要特征,"愁"和"感伤"等类似的词语,大致可做为这一时期诗歌情感的一种最醒目的标识,诗人以物化主题为介质叙写着个人化的生命形态,体验着浓郁的人生悲凉,其诗中涌动的&qu... 徐祯卿吴中时期诗歌以"情深"为主要特征,"愁"和"感伤"等类似的词语,大致可做为这一时期诗歌情感的一种最醒目的标识,诗人以物化主题为介质叙写着个人化的生命形态,体验着浓郁的人生悲凉,其诗中涌动的"愁绪"及对意象系统的选择形成一种感伤化的诗境。徐祯卿诗歌中有着一系列特征鲜明、质性相对统一的意象系统,这对其诗歌之"情"的呈现,作品之"韵"与"境"的生成等都是至为关键的要素,其对意象的选择与组合既有着地域性因素,又与其对自身价值、处境和命运的体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祯卿 深情 感伤 意象特征
下载PDF
禅宗及禅诗与文人画“心化之境”缘起寻踪 被引量:1
8
作者 龚著剑 《前沿》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0-32,共3页
禅宗的"禅观自然"的方式和"明心见性"的参悟过程,是抽离人为界定的自然界概念,还"空性"自然纯粹物质本真。它非逻辑的思维特性及独特的世界观,给予文人画家打破所谓严格法度的桎梏,放怀自由创作之心,营... 禅宗的"禅观自然"的方式和"明心见性"的参悟过程,是抽离人为界定的自然界概念,还"空性"自然纯粹物质本真。它非逻辑的思维特性及独特的世界观,给予文人画家打破所谓严格法度的桎梏,放怀自由创作之心,营造画中意出尘外的"心化之境"以理念上的支撑。禅诗中对自然界证"空"的描述,并同诗人的超越情怀,转化为文人画中的"心化"意境。"心化之境"缘起于禅宗思想和禅诗空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宗 禅诗 文人画 “心 缘起
原文传递
核心素养下小学作文由“形”化“境”教学策略
9
作者 朱彩虹 《中学生作文指导》 2021年第47期0098-0100,共3页
写作是学生运用学习过的语言知识、 遣词造句技巧来描述人或事物、 表达个人情感和价值取向的过程, 写作能力的高低往往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体现。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 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调整作文教学策略, 坚持由 “形” 化 “境” 理念,... 写作是学生运用学习过的语言知识、 遣词造句技巧来描述人或事物、 表达个人情感和价值取向的过程, 写作能力的高低往往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体现。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 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调整作文教学策略, 坚持由 “形” 化 “境” 理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 创设良好的写作环境, 从而不断激活他们的思维, 推动其写作能力的发展。 对此, 本文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 结合核心素养理念分析了作文由 “形” 化 “境” 的教学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小学作文 由“形” 教学策略
下载PDF
核心素养下小学作文由“形”化“境”教学策略初探
10
作者 陈亚屏 《前卫》 2021年第32期46-48,共3页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养成良好的学科核心素养,并形成基础的学习能力,为学生长久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新课程标准通过强化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得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得以有效落实,全面提升学生综合学习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养成良好的学科核心素养,并形成基础的学习能力,为学生长久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新课程标准通过强化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得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得以有效落实,全面提升学生综合学习能力.作文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重点之一,同样也是学科核心素养下重要的学习素养,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对作文由“形”化“境”进行深入研究,帮助学生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感受作文意境,以此来达到提高学生作文写作能力的目的.本文主要围绕核心素养下小学作文由“形”化“境”教学策略展开相关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作文教学 由“形” 展开策略
下载PDF
难"《庄子序》非郭象所作"说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耀南 《华中国学》 2015年第1期175-189,共15页
王利器先生据《宋会安辑稿》的一条记载否定《庄子序》为郭象所作。王晓毅先生和黄圣平先生分别在《文史》和《中国哲学史》上撰文,或将史料与学理相结合,或专就学理分析以证《庄子序》非郭象所作,二文启发笔者良多。然就已有的史料否... 王利器先生据《宋会安辑稿》的一条记载否定《庄子序》为郭象所作。王晓毅先生和黄圣平先生分别在《文史》和《中国哲学史》上撰文,或将史料与学理相结合,或专就学理分析以证《庄子序》非郭象所作,二文启发笔者良多。然就已有的史料否定《庄子序》为郭象所作,其根据殊不充分;就学理而言,《庄子序》与郭象的《庄子注》并未存在二文所指出的那些矛盾。故此郭象是为《庄子序》的作者,这一点依然无法否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于玄冥之
原文传递
诗歌用典的意义
12
作者 李小宁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2018年第5期44-45,共2页
诗人用典, 几为平常.用典往往能使诗的表达曲隐委婉, 新雅别致, 意蕴深厚, 含蓄隽永, 意趣盎然, 回味无穷.用典的最高境界是 “羚羊挂角, 无迹可求”.化典成境, 借典抒情, 意空趣灵, 情深意远.翻典出新, 虚实相生,诗人往往通过典故的启... 诗人用典, 几为平常.用典往往能使诗的表达曲隐委婉, 新雅别致, 意蕴深厚, 含蓄隽永, 意趣盎然, 回味无穷.用典的最高境界是 “羚羊挂角, 无迹可求”.化典成境, 借典抒情, 意空趣灵, 情深意远.翻典出新, 虚实相生,诗人往往通过典故的启示, 来激活欣赏者联想、 想象的心理活动, 从而重现艺术创造的审美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用典 典成 翻典出新 艺术重创
下载PDF
化象为境——马建茂古镇系列油画风景赏析
13
作者 刘夙凯 《戏剧之家》 2019年第33期112-112,共1页
“化象为境”“寓情于景”是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的最高追求,一幅优秀的绘画作品,之所以能够使观者触景生情,流连忘返,产生共鸣,离不开意境的表达。马建茂古镇系列油画风景,作者以独特的视角,精湛的技艺,表现江南古镇,历经沧桑岁月洗礼之... “化象为境”“寓情于景”是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的最高追求,一幅优秀的绘画作品,之所以能够使观者触景生情,流连忘返,产生共鸣,离不开意境的表达。马建茂古镇系列油画风景,作者以独特的视角,精湛的技艺,表现江南古镇,历经沧桑岁月洗礼之后,重新焕发出的古韵逸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为 油画风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