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态喻”略说
1
作者 吴振华 李玉芬 《学语文》 2002年第3期46-46,共1页
吴伯箫《记一辆纺车》有这么一句:“摇动的车轮,旋转的锭子,争着发出嗡嗡嘤嘤的声音,像演奏弦乐,像轻轻地唱歌。’有人(如人教版教学参考书初中语文第四册)认为这个比喻的本体是“嗡嗡嘤嘤的声音”,喻体是“弦乐”和“歌声”。这种理解... 吴伯箫《记一辆纺车》有这么一句:“摇动的车轮,旋转的锭子,争着发出嗡嗡嘤嘤的声音,像演奏弦乐,像轻轻地唱歌。’有人(如人教版教学参考书初中语文第四册)认为这个比喻的本体是“嗡嗡嘤嘤的声音”,喻体是“弦乐”和“歌声”。这种理解也符合通常人们对比喻的认识,“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朱熹《诗集传》),即,一物比一物。但只要我们稍微留心一下,就会注意到这种解释是有问题的。因为作者是说纺线这动作像演奏弦乐,像轻轻地唱歌,所以,本体应该是“(人用手)摇动的车轮,旋转的锭子,争着发出嗡嗡嘤嘤的声音”,这是一个由人摇车、车发声的两个过程联合起来的纺线动作;喻体应该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 语文教学 动态 方法 本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