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珊娜·穆迪日记》中“再生”原型的建构与象征——基于原型理论的分析
1
作者 刘婷 廉运杰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90-95,共6页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诗歌集《苏珊娜·穆迪日记》逆向采用荣格原型理论构造的“集体无意识—原型—原始意象”完美逻辑结构,回顾加拿大拓荒期间,加拿大先祖穆迪夫人摆脱身份错乱感、实现“再生”的经历,完成穆迪夫人“再生”...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诗歌集《苏珊娜·穆迪日记》逆向采用荣格原型理论构造的“集体无意识—原型—原始意象”完美逻辑结构,回顾加拿大拓荒期间,加拿大先祖穆迪夫人摆脱身份错乱感、实现“再生”的经历,完成穆迪夫人“再生”原始意象的构建;剖析穆迪夫人“再生”原始意象的激活与穆迪夫人“再生”原型的显现过程,实现“再生”原型的建构;展现“再生”原型所象征的加拿大拓荒先祖选择回归旷野、构建加拿大独特文化的加拿大式坚守精神,促成“再生”原型背后加拿大民族集体无意识在加拿大人心中的回归。这一逻辑结构的逆向运用,使加拿大人民感受到了祖先遗传下来的强大精神指引,有利于加拿大人民重新审视自我,拾获精神遗产,构建民族身份归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珊娜·穆迪日记》 再生原型 原始意象 集体无意识 坚守精神 荣格原型理论
下载PDF
再生原型主题的现代阐释──小说《爸爸爸》《女女女》的二元意象探寻 被引量:6
2
作者 岳建景 《蒲峪学刊》 1994年第2期36-40,共5页
再生原型主题的现代阐释──小说《爸爸爸》《女女女》的二元意象探寻岳建景寻根小说以营造独特的生命原生意象,意在探索传统文化信仰的现代价值,从人物到故事,从物象到本质,从情感到判断,从经验到想象,都无一例外地以现代人的文... 再生原型主题的现代阐释──小说《爸爸爸》《女女女》的二元意象探寻岳建景寻根小说以营造独特的生命原生意象,意在探索传统文化信仰的现代价值,从人物到故事,从物象到本质,从情感到判断,从经验到想象,都无一例外地以现代人的文学阐释目光,在颇具远古原生状态的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原型 现代阐释 原型意象 小说 生命形态 个体生命 生命意象 女性形象 鸡头 象征
下载PDF
中国现代神话题材文学中的神话原型
3
作者 吴新平 《华夏文化论坛》 CSSCI 2012年第2期143-151,共9页
中国现代作家从中外古老的神话传说、奇幻的民间故事以及神圣的宗教神话中撷取题材,创作了一大批神话题材文学作品,使许多古老的神话原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特定的社会环境下衍生出新的意蕴,其中以拯救原型、再生原型、复仇原型和追寻... 中国现代作家从中外古老的神话传说、奇幻的民间故事以及神圣的宗教神话中撷取题材,创作了一大批神话题材文学作品,使许多古老的神话原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特定的社会环境下衍生出新的意蕴,其中以拯救原型、再生原型、复仇原型和追寻原型得到了现代作家们最多的关注与表现。中国现代神话题材文学创作是现代作家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变相地参与现实的表现与结果。这些神话题材文学作品以古老的神话原型为载体,在神话的世界中隐喻地表达了创作主体对现实世界的体悟与评判,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题材文学 拯救原型 再生原型 复仇原型 追寻原型
原文传递
《牡丹亭》的双重文化题旨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海鸥 《殷都学刊》 1993年第1X期76-79,共4页
所谓《牡丹亭》的双重文化题旨,一是未来指向的:揭示封建时代闺阁少女的青春苦闷和反封建的情爱文明意识觉醒;二是原始指向的:对人类自然性爱的崇拜和张扬。以往的研究注意前者而忽略了后者,这或许是由于对性爱问题的自觉或不自觉的回... 所谓《牡丹亭》的双重文化题旨,一是未来指向的:揭示封建时代闺阁少女的青春苦闷和反封建的情爱文明意识觉醒;二是原始指向的:对人类自然性爱的崇拜和张扬。以往的研究注意前者而忽略了后者,这或许是由于对性爱问题的自觉或不自觉的回避吧。其实正是二者的圆满融合才构成了《牡丹亭》人性丰满的文化题旨。汤显祖在剧本中通过“情至”论的直接宣扬并借助梦幻原型模式、死亡——再生原型模式展示了这双重文化题旨。 汤显祖认为情是高于生和死的生命第一要义。为了情,“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文化 《牡丹亭》 汤显祖 杜丽娘 至情 文化指向 再生原型 反现实 灵魂不死 “情至”论
下载PDF
盛满黑暗的光明——浅析“五四”文学作品中的死亡—再生原型
5
作者 韩媛媛 《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 2005年第1期13-14,共2页
关键词 “五四”文学 再生原型 《凤凰涅般木》 《女神之再生 狂人 个性解放 “五四”时期 光明
下载PDF
论五四文学作品中的死亡—再生原型
6
作者 陈强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44-47,共4页
五四时期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求新求变的时代,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启蒙的时代,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个中西方文化碰撞的时代。在这个打破黑暗、渴望光明的时代,涌现出了一大批思想上的激进者,涌现出了"摩罗诗人"般的思想的先觉者,... 五四时期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求新求变的时代,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启蒙的时代,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个中西方文化碰撞的时代。在这个打破黑暗、渴望光明的时代,涌现出了一大批思想上的激进者,涌现出了"摩罗诗人"般的思想的先觉者,作品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死亡—再生原型。文章运用荣格集体无意识理论,采用原型批评的方法,对五四时期文学作品中出现的死亡—再生原型进行了具体分析,从新的角度阐释其价值内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文学作品 荣格 集体无意识 原始意象 死亡—再生原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