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2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共情传播 被引量:244
1
作者 赵建国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7-52,共6页
共情传播就是共同或相似情绪、情感的形成过程和传递、扩散过程。共情传播与共识传播是传播活动的双翼。出现相互对抗的情感共同体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非常棘手和危险。能够激起群体共情的情境和大规模的身体共在是产生强烈群发共情的两... 共情传播就是共同或相似情绪、情感的形成过程和传递、扩散过程。共情传播与共识传播是传播活动的双翼。出现相互对抗的情感共同体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非常棘手和危险。能够激起群体共情的情境和大规模的身体共在是产生强烈群发共情的两个必备条件。中国抗击新冠疫情能够取得决定性胜利,共情传播的成功实践是重要经验。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过程一直伴随着对立共情传播,对抗性共情最终导致暴力冲突。对于"后真相"和对抗性共情,我们切不可掉以轻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情传播 对抗性共情 新冠疫情 身体共在
下载PDF
共情传播的量度: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报道的共振与纠偏 被引量:98
2
作者 刘海明 宋婷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21,31,共12页
在网络传播视野下,公众的情感表达更为显性,在社交媒体平台的活跃度和议题参与度明显增强。情感作为新闻舆论的重要元素,对社会议题、网络舆论的生成和演变以及延展出的社会问题有着较大影响。共情传播始终贯穿于新闻舆论的传播过程,涉... 在网络传播视野下,公众的情感表达更为显性,在社交媒体平台的活跃度和议题参与度明显增强。情感作为新闻舆论的重要元素,对社会议题、网络舆论的生成和演变以及延展出的社会问题有着较大影响。共情传播始终贯穿于新闻舆论的传播过程,涉及国内外政治、社会和文化建构等方面的共情应用与量度把控。共情传播的量度失衡在"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表现得非常突出,媒体、公众与社会治理部门有关疫情的情感传播互为影响。媒体与社会治理部门在新闻舆论引导中的共情善用是缓和舆论冲突之道。要达到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报道的情感共振,需要熟悉特殊环境下普遍的社会心态和公共诉求,本着积极协调原则在新闻舆论的碰撞中不断纠偏,调适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报道共情的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公共卫生事件 情感共振 共情传播 网络舆论 社会心态
原文传递
论跨文化共情传播——基于国际互助抗疫的探索 被引量:78
3
作者 李成家 彭祝斌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5-69,共5页
在国际互助抗疫中,一种特别的互动景观——跨文化共情传播取得了良好效果,主要表现为传播活动中的信息内容获得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受众的同向解读与情感共鸣。跨文化共情传播在推动国家之间的交流合作、增进民间友谊、促进民心相通、助力... 在国际互助抗疫中,一种特别的互动景观——跨文化共情传播取得了良好效果,主要表现为传播活动中的信息内容获得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受众的同向解读与情感共鸣。跨文化共情传播在推动国家之间的交流合作、增进民间友谊、促进民心相通、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具有独特价值,其动力源于人类的情感本能、理性引导与社交需求。在人类已成为命运共同体的当今世界,各国可从理念更新、内容取舍、媒介选择、互惠行动等方面将跨文化共情传播付诸实践,力求"他者"的共情回应与行动反馈,从而共同推动人类社会的向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情 共情传播 跨文化传播 文化间性
下载PDF
共情传播视角下可爱中国形象塑造的路径探析 被引量:55
4
作者 赵新利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9-74,共6页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塑造可爱的中国形象,为国家形象塑造指明了新方向。革命志士、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提出"可爱中国"重要论断,可爱中国形象有着丰富的内涵。塑造与传播可爱中国形象有重大现实意义,具体体现在国际局势与国...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塑造可爱的中国形象,为国家形象塑造指明了新方向。革命志士、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提出"可爱中国"重要论断,可爱中国形象有着丰富的内涵。塑造与传播可爱中国形象有重大现实意义,具体体现在国际局势与国际斗争、国家叙事与共情传播、传播形态和受众环境等方面的迫切需求。塑造与传播可爱中国形象,要注重梳理可爱中国形象资源;加强共情传播;注重动员社会力量和国际力量;强化创意与技术的重要作用;破除"唯数字论""唯成就论""唯短期效果论",改进国家形象塑造的评价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情传播 国家叙事 可爱中国 中国形象 国际传播
下载PDF
论纪录片“他塑”中国形象的共情叙事与共情传播--基于奥斯卡最佳纪录片《美国工厂》的分析 被引量:43
5
作者 邵鹏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6-119,共4页
《美国工厂》"讲好"了一个中国工厂在美国创业改革的故事。导演通过聚焦人物"群像",客观平衡把握素材,对人物群体中的文化差异、冲突及调和的戏剧性设计与处理,使得情绪共情和认知共情达到融合统一,体现了高超的共... 《美国工厂》"讲好"了一个中国工厂在美国创业改革的故事。导演通过聚焦人物"群像",客观平衡把握素材,对人物群体中的文化差异、冲突及调和的戏剧性设计与处理,使得情绪共情和认知共情达到融合统一,体现了高超的共情传播技巧。中国在对外传播中要实现跨文化、跨民族的突破阻隔、直抵人心的传播效果,就要充分调动受众的情绪张力,通过四种路径用共情叙事、用事实说话,讲究传播技巧和把握叙事规则。这不仅是中国纪录片也是中国媒体走向国际舞台进行共情传播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情叙事 共情传播 纪录片 《美国工厂》 对外传播
下载PDF
国家形象的跨文化共情传播:北京冬奥会国际传播策略及效果分析 被引量:37
6
作者 钟新 蒋贤成 王雅墨 《新闻与写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5-34,共10页
步入平台化国际传播时代,国家形象的多维性与受众认知的复杂性成为国家形象传播面临的现实挑战。本文梳理了国家形象与跨文化共情传播的理论脉络与发生机制,指出更加注重受众特性、更加诉诸情感共鸣的跨文化共情传播可成为国家形象建设... 步入平台化国际传播时代,国家形象的多维性与受众认知的复杂性成为国家形象传播面临的现实挑战。本文梳理了国家形象与跨文化共情传播的理论脉络与发生机制,指出更加注重受众特性、更加诉诸情感共鸣的跨文化共情传播可成为国家形象建设的破局之道。为具体阐述国家形象的跨文化共情传播模式,本文基于北京冬(残)奥会期间的国际传播实践展开研究,发现北京冬(残)奥会的传播者主要采取了面向多元主体构画多维形象、唤醒共享情感凝聚主客共识、借力新颖表达增进互动趣味、深化内涵促成认知共情等传播策略,在国际受众的共情反馈与互动中形成了新的共享性文化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情传播 跨文化传播 国家形象 北京冬奥会
原文传递
主流媒体从叙事到融情的共情传播策略研究——以《人民日报》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为例 被引量:36
7
作者 黎藜 吴嘉恩 《传媒观察》 CSSCI 2021年第8期35-41,共7页
文章以共情传播为视角,从报道议题、叙事结构以及表达方式三个层面对《人民日报》疫情的报道进行分析,发现情感话语作为一种激活受众的共情因子与提升传播效果的策略在《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的报道实践中被频繁使用,发挥了正面的舆论... 文章以共情传播为视角,从报道议题、叙事结构以及表达方式三个层面对《人民日报》疫情的报道进行分析,发现情感话语作为一种激活受众的共情因子与提升传播效果的策略在《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的报道实践中被频繁使用,发挥了正面的舆论引导作用,同时情感性的故事呈现延拓了共情的深度与广度,撒播了展望未来的积极情感。促进共情的情感话语作为工具性要素在实践层面不断地与新媒体的传播特征和现状进行调和,体现主流媒体在正确把握传播规律的基础上,实现了与疫情特殊客观现实的动态调适,从而发挥了宣传效能。在理念层面,"情感性"的新闻实践为重新设想专业理念提供了基础,即"情感性"可被纳入新闻价值的要素当中,成为可能的新闻选择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情传播 新闻生产 疫情报道 新闻价值
原文传递
从软实力到“暖实力”:中国国际传播理念创新的话语、维度与愿景 被引量:28
8
作者 沈悦 金圣钧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2-75,共14页
国际传播理论与生俱来的文化帝国主义烙印在当前全球传播生态变迁和波谲云诡的国际局势中逐渐式微。由于缺少共情话语与观念生产的能力,加之“中国威胁”话语建构日趋复杂,我国国际传播策略与效果层面的短板尚未克服。“暖实力”的提出... 国际传播理论与生俱来的文化帝国主义烙印在当前全球传播生态变迁和波谲云诡的国际局势中逐渐式微。由于缺少共情话语与观念生产的能力,加之“中国威胁”话语建构日趋复杂,我国国际传播策略与效果层面的短板尚未克服。“暖实力”的提出,有利于探寻突破西方话语霸权和符号体系的方法,打造既本土化又彰显中国善意的共通话语、符号和叙事范式,亦是在全球传播语境中建构中国标识性话语的新探索。全球信息传播所遭遇的传播折扣因素、“暖实力”的价值升维要素、“暖实力”编码/解码、中国形象建构以及国际话语权提升的宏观技术路线,构成了中国“暖实力”的国际传播框架。以战略传播理念构筑“暖实力”国际传播内核,以新技术赋能“暖实力”国际传播效能提升,以中国善意聚合“暖实力”国际传播内在动力,以“对话人格”形塑“暖实力”国际传播行动框架,有望成为中国“暖实力”国际传播的可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实力 软实力 国际传播 共情传播 跨文化传播 话语权
原文传递
观察类真人秀的共情效应及其触发机制 被引量:28
9
作者 赵瑜 沈心怡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2-97,共6页
共情是理解和分享他人的感受并对他人的处境作出适当反应的能力。在观察类真人秀节目的审美过程中,共情效应是节目文本与受众之间经由情感和认知的共同作用,产生的良性互动。综合心理学、美学和传播学的研究,共情效应的激发有着近似&qu... 共情是理解和分享他人的感受并对他人的处境作出适当反应的能力。在观察类真人秀节目的审美过程中,共情效应是节目文本与受众之间经由情感和认知的共同作用,产生的良性互动。综合心理学、美学和传播学的研究,共情效应的激发有着近似"俄罗斯套娃"般的叠加效应,心理和审美机制下的"由物及我"和"由我及物"触发和调节着受众的观看方式和情绪指向;共情传播机制下的效应扩散,让受众同时作为"文本性主体"和"社会性主体"产生更加综合的认知判断和情感反应。观察类真人秀案例研究显示,为了增强节目与受众的共情能力,原生态写作基础上的真、新、近,吻合社会情感结构和个体生活经验的意向和观念表达,是与受众建立起牢固情感连接的基本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察类真人秀 共情传播 审美共情
下载PDF
奥运会中的跨文化共情传播与实践创新路径——对2022年北京冬奥会传播的思考 被引量:27
10
作者 周榕 吕诗俊 张德胜 《新闻与写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0-104,共5页
即将到来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是中国在晦暗难明的复杂国际环境下彰显国家形象、谋求与世界各国沟通对话的契机和舞台.面对冬奥传播的跨文化困境,共情传播成为一种破局的进路。本研究在分析2022年北京冬奥会传播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的基础... 即将到来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是中国在晦暗难明的复杂国际环境下彰显国家形象、谋求与世界各国沟通对话的契机和舞台.面对冬奥传播的跨文化困境,共情传播成为一种破局的进路。本研究在分析2022年北京冬奥会传播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的基础上,立足于媒介的内容生产,阐明冬奥会共情传播的触发机制,提出我国媒体冬奥会跨文化共情传播的实践创新路径,以期通过冬奥会媒体报道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传播 共情传播 北京冬奥会
原文传递
社交媒体平台中的共情传播: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新路径 被引量:25
11
作者 许向东 林秋彤 《对外传播》 CSSCI 2023年第2期13-16,共4页
共情传播是通过情绪的感染性特征来实现情感共鸣、内容共通,从而弥合国际传播中的文化鸿沟。而社交媒体具有广泛的普及使用率、社交可供性等特征,这就为共情传播提供了平台,成为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新思路。针对共情传播,可以从强化视觉... 共情传播是通过情绪的感染性特征来实现情感共鸣、内容共通,从而弥合国际传播中的文化鸿沟。而社交媒体具有广泛的普及使用率、社交可供性等特征,这就为共情传播提供了平台,成为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新思路。针对共情传播,可以从强化视觉语言、转换选题、联合海外博主的角度,提出做好社交媒体共情传播的具体实践方式,以期纾解既往国际传播在实践中的某些困境,从而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情传播 社交媒体 中国形象
下载PDF
国际传播中的共情:理论、策略与省思 被引量:18
12
作者 杨奇光 左潇 《对外传播》 CSSCI 2023年第6期35-39,共5页
作为社会“黏合剂”的“共情”勾连起情感共鸣与社会认知的一般性过程,“共情”成为国际传播研究中的重要理论资源并指导国际传播的具体实践。如果仅仅将共情理解为一种技巧或者能力,则窄化和弱化了共情自身的理论张力。作为策略的共情... 作为社会“黏合剂”的“共情”勾连起情感共鸣与社会认知的一般性过程,“共情”成为国际传播研究中的重要理论资源并指导国际传播的具体实践。如果仅仅将共情理解为一种技巧或者能力,则窄化和弱化了共情自身的理论张力。作为策略的共情传播具体可通过基于符码系统的多模态数字化叙事、基于文化适应的转文化以及多元主体协同构建共情矩阵等方式增益国际传播效能。对于共情的省思旨在规避国际传播中可能出现的共情失调和实践偏差,从而避免因信息过载、计算宣传以及沟通结构所引发的情感消耗和共情坍塌。面向全球交往的国际传播应进一步把控共情传播的合理边界,从自我中心主义(自我逻辑)转向以沟通和对话为基础的关系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情 共情传播 国际传播 共情失调
下载PDF
民族互嵌与共情传播——一个文化社会心理学的视角 被引量:21
13
作者 李玲 《文化与传播》 2019年第3期30-35,共6页
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作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当代的新发展,分为物质空间和精神文化两个层面,民族互嵌从物质到精神,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结合我国部分民族互嵌的实践案例,以心理学的“共情”理论为出发点寻找质变的... 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作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当代的新发展,分为物质空间和精神文化两个层面,民族互嵌从物质到精神,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结合我国部分民族互嵌的实践案例,以心理学的“共情”理论为出发点寻找质变的实现路径,可以从三个方向着手:微观层面以整合策略提升共情能力、中观层面的去类别化平衡心理收支,以及宏观层面的交互性叙事促进文化混搭共生。精神文化层面的互嵌需要个体在多元文化中寻找平衡或者共生的落脚点,而新媒体场景时代的到来,正好通过跨时空、个性化、交互性等方式提供了新文化共生的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互嵌 文化心理学 共情传播
下载PDF
国家形象的共情传播及其引发机制 被引量:19
14
作者 崔维维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1期58-64,共7页
共情传播与国家形象关系密切,良好的国家形象可以凝聚民心,激发民众对国家的热爱和忠诚。同时,共情传播也为破解国家形象存在的困境与障碍提供了情感支撑。但两者之间存在矛盾,共情极化、共情超限、“反共情”都会影响国家形象的传播与... 共情传播与国家形象关系密切,良好的国家形象可以凝聚民心,激发民众对国家的热爱和忠诚。同时,共情传播也为破解国家形象存在的困境与障碍提供了情感支撑。但两者之间存在矛盾,共情极化、共情超限、“反共情”都会影响国家形象的传播与构建。社交媒体发展,为破解两者矛盾带来渠道和技术支持。通过共情融入国家形象传播平台建设、精准共情营造有利于国家形象的舆论环境、共情议题提升国家形象议程设置能力三个途径提升国家形象与共情传播的有机结合,塑造文明大国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形象 共情传播 社交媒体
下载PDF
意义、情感与认同:疫情纪录片的生命叙事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张卓 李晨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0-186,共7页
后疫情时代,影像媒介在故事建构和文本叙事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媒介叙事也深刻影响着受众的情感和观念。以新冠疫情题材纪录片为例,可以将其视为一种生命叙事实践,聚焦疫情故事的讲述如何建构意义、传递情感和社会认同。生命叙事实践作为... 后疫情时代,影像媒介在故事建构和文本叙事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媒介叙事也深刻影响着受众的情感和观念。以新冠疫情题材纪录片为例,可以将其视为一种生命叙事实践,聚焦疫情故事的讲述如何建构意义、传递情感和社会认同。生命叙事实践作为一种“表现性话语”,通过个体叙事积极地进行自我主体意识的表达和意义建构,在意义相通的共情场域中唤醒和联结情感记忆,并在情感创伤的“外化”过程中获得心理疗愈。同时,该实践在共情传播过程中以情感话语和“去他者化”话语分别构建价值认同和身份认同,促进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社会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叙事 共情传播 人类命运共同体 认同 疫情纪录片
下载PDF
文以情传: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共情传播机制 被引量:11
16
作者 谢清果 韦俊全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6-92,100,共8页
中国文化类综艺节目在文化主体性觉醒与影视新技术赋能的双重加持下,不断实现着自身审美之塑新与言说之飞跃。文化类综艺节目“大爆”与“出圈”,不仅得益于视听方式、文化内容的创新,更在于其通过表层视听展演触达到受众深层情感与心理... 中国文化类综艺节目在文化主体性觉醒与影视新技术赋能的双重加持下,不断实现着自身审美之塑新与言说之飞跃。文化类综艺节目“大爆”与“出圈”,不仅得益于视听方式、文化内容的创新,更在于其通过表层视听展演触达到受众深层情感与心理,实现社会的情感同频共振。同时,共情传播标示着人类传播学从以往聚焦客观理性逐渐关注到人的情感本位。鉴于此,亟待从共情传播的视角,透过对文化类综艺节目共情传播现象及其内在机制的探析,深入去探讨文化类综艺何以披文入情、以情动人,以期思索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创作与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情机制 情感传播 共情传播 文化类综艺节目 中华文化传播
下载PDF
外籍在华人士外宣合作与共情传播策略——对《南京抗疫现场》系列纪录片创作的思考 被引量:17
17
作者 吴志远 江潞潞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9-83,共5页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以后,在国际传播中往往容易陷入对外交流和宣传的"他者化"困境。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依靠外籍在华人士的发声和传播,中国的防疫举措和经验在国外社交媒体上得到了有效的传播,赢得了一定的国际好...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以后,在国际传播中往往容易陷入对外交流和宣传的"他者化"困境。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依靠外籍在华人士的发声和传播,中国的防疫举措和经验在国外社交媒体上得到了有效的传播,赢得了一定的国际好评。通过访谈《南京抗疫现场》纪录片的日本导演竹内亮,本文总结了讲好"我的中国故事"这一外宣合作共情传播模式,分析认为共情传播应把握"恻隐之心""慰藉之情""关切之义""鼓舞之力"四个传播层次。同时结合访谈调研,针对目前尚存在的对外传播盲区,即:文化认知差异、生活传统误会、意识观念成见和传播渠道错位,进一步分析了未来外宣合作共情传播可展开的基本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情 共情传播 对外宣传 竹内亮 南京抗疫现场
下载PDF
“他者”视域与共情传播下的中国文化走出去——以纪录片《做客中国》为例 被引量:17
18
作者 禹菲 《中国电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2-36,共5页
近期,一部聚焦中国扶贫故事的纪录片《做客中国》在国际上热播,引起了广泛关注。从"自我陈述"到"他者叙事",该纪录片建构了新的国际话语体系,巧妙地让别人"为我们发声",带来了陌生化的效果。从情感维度上... 近期,一部聚焦中国扶贫故事的纪录片《做客中国》在国际上热播,引起了广泛关注。从"自我陈述"到"他者叙事",该纪录片建构了新的国际话语体系,巧妙地让别人"为我们发声",带来了陌生化的效果。从情感维度上看,该片以"共同的情感"消解文化和社会边界,连通"自我"与"他者",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在共情传播中实现文化交流、价值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做客中国》 他者叙事 共情传播 文化走出去
原文传递
共情叙事与互动仪式:新主流电影的共情传播策略探析 被引量:14
19
作者 刘春霖 郑冬芳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32-37,共6页
新主流电影对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有效传播和中国电影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厘清“共情传播”的概念和形成机制的基础上分析新主流电影的共情传播策略。分析发现,新主流电影通过真情实感的人物呈现、艺术真实的场景再现和普适... 新主流电影对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有效传播和中国电影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厘清“共情传播”的概念和形成机制的基础上分析新主流电影的共情传播策略。分析发现,新主流电影通过真情实感的人物呈现、艺术真实的场景再现和普适有效的叙事逻辑营造出深度写实的叙事情境唤醒了观众的强烈共情。其后,宣发团队通过创建虚拟互动场域,持续设置互动话题,提供多维情感刺激,以及巧借国家仪式力量成功构建了网络互动仪式,促成观众共同或相似的情绪、情感被快速大规模地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主流电影 共情传播 共情叙事 互动仪式
下载PDF
提升中国国际传播中的共情力 被引量:13
20
作者 吴飞 王舒婷 陈海华 《对外传播》 CSSCI 2023年第6期12-16,共5页
共情源于对他人情感状况的认知和理解,并产生替代性的情感反应,可以通过自下而上的自动模仿机制或自上而下的观点采择机制产生作用。在国际传播中,唤醒受众共情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供了有效路径。通过深入了解中国文化、... 共情源于对他人情感状况的认知和理解,并产生替代性的情感反应,可以通过自下而上的自动模仿机制或自上而下的观点采择机制产生作用。在国际传播中,唤醒受众共情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供了有效路径。通过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运用多模态传播手段,聚焦个体命运,弘扬传统文化价值,反映时代特色,注重细节描述等方式方法,生动鲜活的中国故事,架起不同文化间互相尊重、理解和交流的桥梁,在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同时,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播 共情 共情传播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