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广州英语”与19世纪中叶以前的中西交往 |
吴义雄
|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48
|
|
2
|
近代汉语共同语的构成特点及其发展 |
张玉来
|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13
|
|
3
|
汉语的“哈”与英语的Eh |
原苏荣
|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4
|
|
4
|
清末文字改革家论语言统一 |
李宇明
|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5
|
|
5
|
现代汉语方言词研究综述 |
颜峰
|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4
|
|
6
|
西洋传教士的汉语拼音所反映的明代官话音系 |
金薰镐
舟人
|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5
|
|
7
|
新加坡语言政策对英语和华语交流的影响 |
黄明
|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8
|
|
8
|
海峡两岸语言融合的历时考察 |
刁晏斌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0
|
|
9
|
语体变异与语言规范及词典编纂——以标题语言为例 |
尹世超
|
《修辞学习》
北大核心
|
2005 |
6
|
|
10
|
有关我国语言地位规划的一些思考 |
侯敏
|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8
|
|
11
|
历史书面文献音系“存雅求正”的性质与汉语语音史研究 |
张玉来
高龙奎
耿军
孙志波
|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7
|
|
12
|
两岸四地公文语体、语汇的差异 |
柴俊星
|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
2001 |
6
|
|
13
|
论重庆方言中的古入声字演变 |
金小梅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7
|
|
14
|
试述莫言小说的语言特点——主要以《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为例 |
李秀林
|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
2012 |
6
|
|
15
|
民族地区推普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背景审度、内涵确证和实践路径--基于共同富裕的目标指向 |
刘义兵
吴桐
|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5
|
|
16
|
专用语词汇和共同语词汇的相互影响——以德语计算机专业词汇为例 |
赵亘
朱建华
|
《中国科技术语》
|
2009 |
6
|
|
17
|
试论“红楼梦语言”形成的社会文化因素 |
于平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9 |
4
|
|
18
|
民国时期官方确定汉民族共同语标准音的历史回顾与思考 |
于锦恩
|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5
|
|
19
|
方言成分在文学作品中的出现方式及相关问题——以当代江西作家作品为考察对象 |
李胜梅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4 |
5
|
|
20
|
国家意识维度下的语言观念 |
戴竹君
|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