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车上书”考证补(二) 被引量:20
1
作者 茅海建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5-147,共63页
关键词 公车上 清朝后期 政治局势 戊戌变法 中国 历史研究
原文传递
《公车上书记》刊销真相——戊戌变法史考论之二 被引量:7
2
作者 汪叔子 王凡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0年第4期99-106,共8页
专文详论某本书的刊印销售,是否小题大做?否也。只因《公车上书记》(以下简称《公车记》)此书刊销,非同一般。若按照史界历来盛行的说法:此书于1895年6月印出后,即“销数万部”,影响迅速扩展到全国,士子们辗转传抄,一时间“天下墨争磨”... 专文详论某本书的刊印销售,是否小题大做?否也。只因《公车上书记》(以下简称《公车记》)此书刊销,非同一般。若按照史界历来盛行的说法:此书于1895年6月印出后,即“销数万部”,影响迅速扩展到全国,士子们辗转传抄,一时间“天下墨争磨”,于是康有为才众望所归,康氏变法主张才成为全国性的思潮与运动。岂非戊戌变法史乃至整个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史、政治改革史至关紧要的一大关键?众多研究者的鸿文巨著,也正倚靠这所谓的《公车记》畅销盛况,来作为其展卷开篇、立论有据的强硬支柱。可谁知晓:这根貌似坚牢不摧的“史实”支柱,竟然不过是个“伪劣产品”,经不了几下摇晃便会倒下砸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党 公车上 戊戌变法 石印 史考 大减价 梁启超 爱国激情
下载PDF
康有为与公车上书——读《“公车上书”考证补》献疑(一) 被引量:7
3
作者 房德邻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6-132,共17页
茅海建先生的《“公车上书”考证补》认为公车上书是由翁同(龠禾)等政治高层发动和文廷式等京官策动、组织的,而康有为、梁启超为参加者。本文对此深为怀疑,因为茅先生的立论多以周边史料为支撑,仅为推测;对于一些史料发生误读,所得结... 茅海建先生的《“公车上书”考证补》认为公车上书是由翁同(龠禾)等政治高层发动和文廷式等京官策动、组织的,而康有为、梁启超为参加者。本文对此深为怀疑,因为茅先生的立论多以周边史料为支撑,仅为推测;对于一些史料发生误读,所得结论难以成立;某些分析违背逻辑一致性原则,其结论有预设之嫌疑;在论证《康南海自编年谱》说“谎话”时,未对反证材料一一辨析,其结论有片面性。本文认为公车上书不是由政治高层和京官发动、策动、组织的,而是由举人自发进行的,其中康有为起了重要作用,他是领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车上 康有为 马关条约 翁同稣 文廷式
原文传递
史料的主观解读与史家的价值判断——复房德邻先生兼答贾小叶先生 被引量:6
4
作者 茅海建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1-107,共17页
本文是对房德邻先生、贾小叶先生论文的回复。其中引用了总理衙门章京上书、刘大鹏日记以及"康有为自写年谱手稿本"等材料,并解读《直报》的报道,进一步说明本文作者在《"公车上车"考证补》中的论点。本文还指出了... 本文是对房德邻先生、贾小叶先生论文的回复。其中引用了总理衙门章京上书、刘大鹏日记以及"康有为自写年谱手稿本"等材料,并解读《直报》的报道,进一步说明本文作者在《"公车上车"考证补》中的论点。本文还指出了史料解读的主观性及史家对史学的应取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车上 康有为 刘大鹏 《我史》《直报》
原文传递
松筠庵的前世今生
5
作者 李扬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9-71,共3页
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外大街的达智桥胡同12号,有座松筠庵,初为明代嘉靖年间进士、兵部员外郎杨继盛在北京的居所。杨继盛因仗义执言且反抗权贵而被斩于北京西市。清初一些士人为纪念他将其故居改建为松筠庵,乾隆年间又在此基础上建祠堂,... 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外大街的达智桥胡同12号,有座松筠庵,初为明代嘉靖年间进士、兵部员外郎杨继盛在北京的居所。杨继盛因仗义执言且反抗权贵而被斩于北京西市。清初一些士人为纪念他将其故居改建为松筠庵,乾隆年间又在此基础上建祠堂,称杨椒山祠。晚清时期康有为发动著名的“公车上书”,成为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的重要事件,而松筠庵正是“公车上书”集会的聚点。一座松筠庵几乎见证了明清北京政治文化的历史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继盛 公车上 嘉靖年间 北京市西城区 维新派 前世今生 晚清时期 杨椒山
下载PDF
烟波风景总生愁——黄遵宪《上黄鹤楼》的家国痛史
6
作者 巢彦婷 《高中生之友》 2024年第14期28-29,共2页
光绪二十年(1894年),清军在甲午战争中战败,震动中外。黄遵宪结束外交生涯,回国任江宁洋务局总办,但并未受张之洞重视。次年4月17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条约中包括割让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给日本,朝野群情激愤... 光绪二十年(1894年),清军在甲午战争中战败,震动中外。黄遵宪结束外交生涯,回国任江宁洋务局总办,但并未受张之洞重视。次年4月17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条约中包括割让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给日本,朝野群情激愤,康有为等人发起“公车上书”。黄遵宪曾出使各国,熟知国际事务,此时也联络湖南巡抚陈宝箴,请其代奏保台湾之策。6月,黄遵宪在湖北办理教案(中国人民在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过程中,与天主教、基督教新教发生冲突而酿成的案件)期间,正与友人同游黄鹤楼遗址(黄鹤楼曾于1884年为大火焚毁),“忽闻台湾溃弃之报”。黄遵宪内心极为愤懑,无法继续游览,不久便自汉口返回江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绪二十年 湖南巡抚 公车上 黄鹤楼 陈宝箴 帝国主义侵略 《马关条约》 黄遵宪
原文传递
变局、挑战与诉求——基于西泠印社公共关系特征的研究
7
作者 张丹韫 《西泠艺丛》 2024年第6期79-84,共6页
公共关系是一种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经营管理艺术。——王乐夫一、绪论:结社——作为公共关系行动者的角色西泠印社的建立作为组织形态存在并非一次孤立的事件,而是中国近现代政治格局、社会形态、文化演进所催生的产物,是晚清民国变... 公共关系是一种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经营管理艺术。——王乐夫一、绪论:结社——作为公共关系行动者的角色西泠印社的建立作为组织形态存在并非一次孤立的事件,而是中国近现代政治格局、社会形态、文化演进所催生的产物,是晚清民国变法与新政背景下的传统文人结社的转型。“一者是《马关条约》的刺激,二者是公车上书的影响,导致官僚改革、士人组社与庶民问政的风尚与倾向。”[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人结社 西泠印社 公共关系 《马关条约》 晚清民国 公车上 文化演进 中国近现代
原文传递
李端棻:贵州近代人才崛起的“推手”
8
作者 赵青 钟庆 《贵阳文史》 2024年第1期34-39,共6页
李端棻曾作一联,表达自己期待贵州人才崛起的愿望:“我犹未免为乡人,甫邀恩命释回,莫补前惩,敢谓藐堪表示?师不必贤于弟子,所愿英才崛起,突超先辈,庶几垂老赌文明。”他一生历经时代巨变,始终心系桑梓,竭力扶助乡邦,培育人才:在殿试之前... 李端棻曾作一联,表达自己期待贵州人才崛起的愿望:“我犹未免为乡人,甫邀恩命释回,莫补前惩,敢谓藐堪表示?师不必贤于弟子,所愿英才崛起,突超先辈,庶几垂老赌文明。”他一生历经时代巨变,始终心系桑梓,竭力扶助乡邦,培育人才:在殿试之前,他为贵州学子们进行考前辅导,使贵州破天荒地出现了历史上第一个文状元赵以炯,成为贵州教育史上具有标志性的事件,把贵州教育往前推进了一大步;在公车上书期间,他激励贵州举人们积极支持参与这一重大事件,贵州参加公车上书的举人人数位居全国第一,贵州直接参与国家变革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史 公车上 考前辅导 时代巨变 培育人才 李端棻 贵州教育 赵以炯
下载PDF
骆成骧:清代四川唯一状元
9
作者 刘德元 《巴蜀史志》 2024年第1期42-46,共5页
公元1895年5月12日,也就是中国甲午战败、中日《马关条约》(4月17日)签订后第25天、“公车上书”(5月2日)后第10天,这一天,对于中国历史、四川历史而言,从某种意义上说,应该是可以留下一笔的一天。这一天的清晨,282名表情肃穆且略显紧... 公元1895年5月12日,也就是中国甲午战败、中日《马关条约》(4月17日)签订后第25天、“公车上书”(5月2日)后第10天,这一天,对于中国历史、四川历史而言,从某种意义上说,应该是可以留下一笔的一天。这一天的清晨,282名表情肃穆且略显紧张的男子,由专人带领,从紫禁城的中左门进入保和殿,然后经过点名、散卷、赞律、行礼等一系列的仪式礼节后,屏气凝神,蓄势待发地准备参加一场考试。这282个人不是普通人,他们有个共同的称号,叫“贡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关条约》 公车上 保和殿 骆成骧
下载PDF
刘古愚与《时务斋随录》 被引量:4
10
作者 梁经旭 《今传媒》 1995年第4期45-46,共2页
刘古愚与《时务斋随录》梁经旭《时务斋随录》是陕西近代著名爱国教育家刘古愚先生在1895年~1898年间创办的一种期刊,也是陕西近代最早的一种学报。中国新闻史应当有它的地位。1895年4月,清政府因甲午战败,与日本签订... 刘古愚与《时务斋随录》梁经旭《时务斋随录》是陕西近代著名爱国教育家刘古愚先生在1895年~1898年间创办的一种期刊,也是陕西近代最早的一种学报。中国新闻史应当有它的地位。1895年4月,清政府因甲午战败,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消息传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古愚 陕西近代 中国新闻史 味经 康有为 《神州日报》 公车上 戊戌变法 新闻史研究 报馆
下载PDF
北京会馆与戊戌维新——从城市历史的角度看戊戌维新 被引量:5
11
作者 白思奇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09-113,共5页
戊戌维新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人们通常从中国国家历史的角度来评价戊戌维新的重要意义,然而从另外一个角度——“城市历史的角度”来看,戊戌维新也有其重要的地方历史意义。由于维新运动的起源和主要过程与北京城紧密相联... 戊戌维新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人们通常从中国国家历史的角度来评价戊戌维新的重要意义,然而从另外一个角度——“城市历史的角度”来看,戊戌维新也有其重要的地方历史意义。由于维新运动的起源和主要过程与北京城紧密相联,而且具有北京地方特色的会馆组织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戌维新 维新运动 城市历史 政治性 康有为 工商会馆 戊戌变法 特殊性 梁启超 公车上
下载PDF
戊戌变法的前因后果
12
作者 岳贤勇 《中学政史地(初中适用)》 2023年第9期68-72,共5页
【内容概述】甲午中日战争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地赔款,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剧。《马关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加剧。为救亡图存,谋求制度的变革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1895年,康有为、... 【内容概述】甲午中日战争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地赔款,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剧。《马关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加剧。为救亡图存,谋求制度的变革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1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这次上书虽以失败告终,但却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车上 割地赔款 《马关条约》 戊戌变法 甲午中日战争 光绪帝 半殖民地化 变法维新
下载PDF
从戊戌变法看晚清贵州知识分子的变革意识 被引量:1
13
作者 林建曾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5期99-102,共4页
关键词 知识分子 贵州 戊戌变法时期 西方文化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公车上 儒家思想 咸同年间 黎庶昌 康有为
下载PDF
品味楹联背后的故事,纪念梁启超诞辰150周年--献身甘作万矢的,著论求为百世师
14
作者 付冰冰 《人民周刊》 2023年第4期80-83,共4页
140年前,广东省新会县的一艘赶考船上,一名不足10岁的少年略微思考,以一副即兴五言楹联为餐桌上的咸鱼正了名、翻了身,却无法阻止他所处时代的晚清巨轮滑向帝国的黄昏。他是“公车上书”的主角之一,是《少年中国说》的作者。他一生为晚... 140年前,广东省新会县的一艘赶考船上,一名不足10岁的少年略微思考,以一副即兴五言楹联为餐桌上的咸鱼正了名、翻了身,却无法阻止他所处时代的晚清巨轮滑向帝国的黄昏。他是“公车上书”的主角之一,是《少年中国说》的作者。他一生为晚清和民国披荆斩棘,力求挽救东方巨轮之将倾。历史的滔天浪花里,他在浮沉中呼喊,却成也“改良”,憾也“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年中国说》 五言 公车上 所处时代 楹联 梁启超
下载PDF
《大马扁》:一部失败之作 被引量:3
15
作者 魏文哲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36-243,共8页
关键词 康有为 谭嗣同 袁世凯 《新学伪经考》 维新变法 公车上 伪君子 梁启超 维新派 反面形象
下载PDF
甲午战后《公车上书记》刊行过程考订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海荣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1-137,共7页
1895年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虽以流产告结,康梁师徒却不失时机,趁着《马关条约》签订后依旧高涨的舆论氛围,与上海商人合作,借助新式报刊媒介,以最快速度和灵活方式,集中宣传公车上书行动并突出康有为所发挥的领导作用。随... 1895年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虽以流产告结,康梁师徒却不失时机,趁着《马关条约》签订后依旧高涨的舆论氛围,与上海商人合作,借助新式报刊媒介,以最快速度和灵活方式,集中宣传公车上书行动并突出康有为所发挥的领导作用。随着变法活动的展开,康梁很快终止与沪上媒介的合作,自主开办报社和书局,实现了政治宣传策略的新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车上 康有为 《上清帝第二 公车上记》
下载PDF
从爱国走向维新:刘光第思想发展轨迹 被引量:3
17
作者 宋兴华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2期94-100,共7页
从爱国走向维新:刘光第思想发展轨迹宋兴华刘光第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戊戌六君子”之一。他作为一个正直清廉的土大夫,在特殊历史条件下步入中国近代改革的历程,最后为维新变法献出了生命,年仅三十九岁。对于这位爱国维新人物,... 从爱国走向维新:刘光第思想发展轨迹宋兴华刘光第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戊戌六君子”之一。他作为一个正直清廉的土大夫,在特殊历史条件下步入中国近代改革的历程,最后为维新变法献出了生命,年仅三十九岁。对于这位爱国维新人物,史学界的评价并不一致。以往有一种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光第 维新变法 中国近代史 六君子 维新思想 保国会 公车上 上清帝第五 中国近代历史 《时务报》
下载PDF
甲午战争与贵州知识阶层的觉醒 被引量:3
18
作者 熊宗仁 《贵州文史丛刊》 1994年第5期1-6,共6页
关键词 知识阶层 维新变法 公车上 光绪皇帝 保国会 《马关条约》 经世学堂 维新运动 维新思想 中国近代社会
下载PDF
从张鹏一日记看康有为“盗经”风波 被引量:3
19
作者 罗宏才 《文博》 1995年第3期56-58,67,共4页
张鹏一(1867—1944),字扶万,号一翁,富平县董南堡人,陕西近代著名学者.早年以学优入咸阳味经书院,为关学大师刘古愚之得意门生.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乡试中丁酉科举人,翌年赴北京会试,得以与康有为相识,曾参与“公车上书”及保国会题名... 张鹏一(1867—1944),字扶万,号一翁,富平县董南堡人,陕西近代著名学者.早年以学优入咸阳味经书院,为关学大师刘古愚之得意门生.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乡试中丁酉科举人,翌年赴北京会试,得以与康有为相识,曾参与“公车上书”及保国会题名.自此师从康有为,为康之及门弟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日记 佛教 定慧 卧龙 公车上 南海 陕西近代 佛经 味经
下载PDF
李端棻举才 被引量:3
20
作者 史继忠 《文史天地》 1998年第4期45-49,共5页
关键词 梁启超 李端棻 康有为 谭嗣同 维新派 光绪皇帝 公车上 熊希龄 唐才常 时务学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