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中共一大到三大期间统战政策形成的考察 被引量:3
1
作者 吴敏娜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8期54-60,共7页
在中共一大,新生的中国共产党表明了不与任何政党合作的态度。在进一步的实践斗争中在列宁和第三国际(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帮助下,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中国社会的特殊性,在中共二大提出了与国民党党外合作,建立联合战线的纲领,党的统战... 在中共一大,新生的中国共产党表明了不与任何政党合作的态度。在进一步的实践斗争中在列宁和第三国际(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帮助下,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中国社会的特殊性,在中共二大提出了与国民党党外合作,建立联合战线的纲领,党的统战政策初步形成。之后,中共实现了从党外联合国民党到党内合作国民党的转变,在中共三大上制定了革命统一战线的政策方针,形成了革命统战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外合作 党内合作 统战政策
下载PDF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及破裂原因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章玉丽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33-35,共3页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形成和分裂对中国革命的局面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文从从几个方面重新分析国共合作形成和分裂的原因。
关键词 国共合作 党内合作 党外合作
原文传递
对首次国共合作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孟庆春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27-129,共3页
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由"党外合作"向"党内合作"转变的标志不是中共西湖会议,应是1923年的中共三大;"党内合作"形式有利于中国革命的发展,但并非是革命发展的惟一原因;首次国共合作两党关系的发展是有规律... 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由"党外合作"向"党内合作"转变的标志不是中共西湖会议,应是1923年的中共三大;"党内合作"形式有利于中国革命的发展,但并非是革命发展的惟一原因;首次国共合作两党关系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主次地位的变化,决定了国共关系的发展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共两党关系 国共合作形式 党外合作 “党内合作
下载PDF
中共从党外合作到党内合作的转变及原因 被引量:1
4
作者 钟汝贤 何静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80-82,共3页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采取何种方式同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进行合作,建立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经历了党外合作到党内合作的转变,其转变的原因:革命斗争的需要;孙中山坚持党内合作;共产国际及其代表马林的主张。
关键词 国共合作 党外合作 党内合作 马林
下载PDF
论孙中山的思想转变与共产国际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蒋春玲 《四川党史》 1997年第5期15-17,共3页
论孙中山的思想转变与共产国际的关系蒋春玲一孙中山晚年的思想转变除当时革命大趋势,孙中山的主观方面的革命要求等因素外,一个关键性动因是列宁、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理论指导。辛亥革命以来,孙中山曾先后领导了二次革命、三次革... 论孙中山的思想转变与共产国际的关系蒋春玲一孙中山晚年的思想转变除当时革命大趋势,孙中山的主观方面的革命要求等因素外,一个关键性动因是列宁、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理论指导。辛亥革命以来,孙中山曾先后领导了二次革命、三次革命(护国之役)和两次护法之役,又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共产国际 思想转变 国民党 第一次国共合作 中国共产 新三民主义 三大政策 党外合作 苏维埃政府
下载PDF
第二次国共合作研究概况
6
作者 何仲山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1996年第3期29-30,共2页
第二次国共合作研究概况中共中央党校何仲山中国史学界自80年代以来,对国共两党关系史的研究日益深入,硕果累累。其中对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研究成绩尤为显著,可以说已经把有关第二次国共合作的问题基本上搞清楚了。在以下一些关键性... 第二次国共合作研究概况中共中央党校何仲山中国史学界自80年代以来,对国共两党关系史的研究日益深入,硕果累累。其中对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研究成绩尤为显著,可以说已经把有关第二次国共合作的问题基本上搞清楚了。在以下一些关键性的问题上取得共识:(一)肯定了共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次国共合作 研究概况 国共两党 合法地位 党外合作 国民政府 共产党 国民党 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 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原文传递
中国共产党在西湖会议上具有党内联合的思想准备和理论准备 被引量:1
7
作者 盂庆春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91-92,共2页
有些党史、革命史书籍和讲义,在介绍1922年8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的讨论决定与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组织形式的西湖会议时,过于突出共产国际和马林的作用。一些外国学者在讲到这次会议时也有这种说法。我们并不否定共产国际和马林在中国共产... 有些党史、革命史书籍和讲义,在介绍1922年8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的讨论决定与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组织形式的西湖会议时,过于突出共产国际和马林的作用。一些外国学者在讲到这次会议时也有这种说法。我们并不否定共产国际和马林在中国共产党将党外合作改变为切实可行的党内合作方面所起的作用。但如果因此而完全否定中国共产党当时具有党内联合的思想准备和理论准备,认为共产国际及其代表马林的政治主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是不恰当的。笔者认为,只有实事求是地对这个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才能透过复杂的现象得出本质性的认识。 (一)李大钊、陈独秀等共产党人在西湖会议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共产国际 理论准备 国民党 思想准备 陈独秀 马林 统一战线 党外合作 会议
下载PDF
两次国共合作形式比较新论
8
作者 陶用舒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1995年第3期56-60,共5页
关键词 国民党 共产党员 统一战线 党内合作 资产阶级 国共合作形式 党外合作 无产阶级 毛泽东 抗日战争时期
下载PDF
第二次国共合作形式辨析
9
作者 邰凤琳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1期66-71,共6页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式是个错综复杂的问题。通过对当时双方合作各方面情况的分析,可以发现这次合作体现在党、政、军三方面的形式并不相同,具体可概括为党外合作、“一国两制”和军内合作,虽都经历过曲折,但仍不失为一次成功的合作...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式是个错综复杂的问题。通过对当时双方合作各方面情况的分析,可以发现这次合作体现在党、政、军三方面的形式并不相同,具体可概括为党外合作、“一国两制”和军内合作,虽都经历过曲折,但仍不失为一次成功的合作。这为当前党中央倡导的用“一国两制”方式实现祖国统一积累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次国共合作 党外合作 军内合作 一国两制
下载PDF
国共由党内结盟到党外合作——季诺维也夫主张述评
10
作者 袁南生 向阳辉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1990年第4期102-107,116,共7页
文章认为,季诺维也夫的下述观点:在中国大革命形势急转直下的情况下,不能固守党内结盟,必须由党内结盟转为党外合作,比较符合当时中国革命的实际,体现了革命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因此,其主张应当予以肯定。
关键词 党内结盟 党外合作 季诺维也夫
下载PDF
最早提出国共“内合作”者是共产国际吗
11
作者 刘军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1999年第12期58-58,共1页
关键词 共产国际 “党内合作 孙中山 第一次国共合作 党外合作 共产党员 中国共产 国民党 联合战线 共产国际代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