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三种模式 被引量:81
1
作者 陈瑞华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2-109,共18页
中国现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建立在"刑事优先于民事"的基础上,是一种"先刑后民"的程序模式。该模式造成了附带民事诉讼调解难和附带民事判决执行难,且导致附带民事诉讼违背民事侵权法的一般归责原则。学术界提出... 中国现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建立在"刑事优先于民事"的基础上,是一种"先刑后民"的程序模式。该模式造成了附带民事诉讼调解难和附带民事判决执行难,且导致附带民事诉讼违背民事侵权法的一般归责原则。学术界提出的"刑民分离"模式,尽管具有理论上的正当性,却可能在实施中面临着一系列的制度障碍。司法实践中盛行的"先民后刑"模式承认民事赔偿折抵刑事处罚的合理性,有效地促成了被告方与被害方的和解,解决了被害人的民事赔偿问题,但在理论正当性上面临争议。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中三种程序模式的并存,反映了中国法律制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显示出司法实务界自生自发的改革所具有的生命力,值得我们在推进法制改革的过程中给予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带事诉讼 分离
原文传递
“先刑后民”原则的实践困境及其理论破解 被引量:62
2
作者 万毅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2期19-27,共9页
“先刑后民”原则在我国现实司法中遭遇实践困境,进而在学理上遭到普遍的合理性质疑。为此,需要澄清几个观念上的误区:一则“先刑后民”原则在内涵上包括位阶上和位序上的优先性,二则并非我国所独有,而是一项具有普适性的司法原则;三则... “先刑后民”原则在我国现实司法中遭遇实践困境,进而在学理上遭到普遍的合理性质疑。为此,需要澄清几个观念上的误区:一则“先刑后民”原则在内涵上包括位阶上和位序上的优先性,二则并非我国所独有,而是一项具有普适性的司法原则;三则“先刑后民”原则的价值基础并非旨在彰显“公权优先”的价值理念,而是重在刑、民程序冲突的理性解决。同时,还应当在制度层面上加强对刑事被害人民事权利的保障:一是以程序选择权为基础改造我国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二是加强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程序之间的衔接适用;三是积极构建滥用程序的制裁机制,防止当事人恶意启动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害人 事权利 事附带事诉讼
下载PDF
论刑民交叉案件的审理顺序 被引量:44
3
作者 纪格非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7-160,196,共15页
刑民交叉案件的审理顺序并非由刑、民案件的关联形态决定的,司法解释确立的类型化的思路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反而加剧了实务中的混乱。妥当的解决方案是在《民事诉讼法》关于诉讼中止的规定的框架下,通过精确界定诉讼中止的"... 刑民交叉案件的审理顺序并非由刑、民案件的关联形态决定的,司法解释确立的类型化的思路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反而加剧了实务中的混乱。妥当的解决方案是在《民事诉讼法》关于诉讼中止的规定的框架下,通过精确界定诉讼中止的"必要性",限制"先刑后民"的适用范围。在界定"必要性"时,应当着重考虑刑事判决在民事诉讼中的预决力规则,以及刑、民案件不同的诉讼目的与证据规则,充分尊重民事审判权的独立性与专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 并行 事判决的效力
原文传递
责任聚合下民刑交叉案件的诉讼程序——对“先刑后民”的反思 被引量:33
4
作者 肖建国 宋春龙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1-30,共10页
在责任聚合中,因同一法律事实产生多重结果,行为主体应承担多个部门法规定的责任。民刑责任聚合是责任聚合的突出表现,为"民刑交叉"案件的一部分,但处理民刑责任聚合案件不能简单适用"先刑后民"原则。"先刑后... 在责任聚合中,因同一法律事实产生多重结果,行为主体应承担多个部门法规定的责任。民刑责任聚合是责任聚合的突出表现,为"民刑交叉"案件的一部分,但处理民刑责任聚合案件不能简单适用"先刑后民"原则。"先刑后民"的适用应满足责任主体与行为主体一致、同一法律事实以及刑事程序不以民事程序为前提三个条件。责任主体与行为主体不一致时,则应适用"民刑并存"或"先民后刑"原则,民法中的替代责任、补充责任和连带责任是这一类案件的具体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责任聚合 交叉 替代责任 补充责任
原文传递
刑民交叉案件的概念、类型及处理原则 被引量:27
5
作者 毛立新 《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9-13,共5页
根据刑、民案件法律事实之间的关系,可将刑民交叉案件划分为法律事实竞合型、法律事实牵连型两种。针对两种不同的刑民交叉案件,在程序处理上,应分别适用不同原则:对"法律事实竞合型",应以"先刑后民"为原则,以"... 根据刑、民案件法律事实之间的关系,可将刑民交叉案件划分为法律事实竞合型、法律事实牵连型两种。针对两种不同的刑民交叉案件,在程序处理上,应分别适用不同原则:对"法律事实竞合型",应以"先刑后民"为原则,以"刑民并行"或"先民后刑"为例外;对"法律事实牵连型",应以"刑民并行"为原则,以"先刑后民"或"先民后刑"为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 并行
下载PDF
论“先民后刑”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的构建——兼论《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对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 被引量:26
6
作者 刘少军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39-148,共10页
我国1996年刑事诉讼法确立了"先刑后民"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模式,2012年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对此未作任何变动。此种立法模式不仅在理论上缺乏充分的依据,而且在实践中造成了诸多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从民事赔偿责任优... 我国1996年刑事诉讼法确立了"先刑后民"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模式,2012年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对此未作任何变动。此种立法模式不仅在理论上缺乏充分的依据,而且在实践中造成了诸多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从民事赔偿责任优先、人权保障的原则以及与刑事诉讼其他程序的协调出发,有必要对"先刑后民"的附带民事诉讼程序予以改革,在被告人认罪与确定被告人有罪的前提下,明确民事责任优先于刑事责任,构建一种"先民后刑"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附带事诉讼 事赔偿责任优 人权保障
下载PDF
论刑民交叉及其关涉问题 被引量:23
7
作者 魏东 钟凯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40-49,共10页
刑民交叉,是指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由于特定因素的关联而出现交叉或者并存的现象。以法律事实的个数为"统一标准",可以将刑民交叉总体上分为"多个事实关联型"刑民交叉和"同一事实竞合型"刑民交叉两类。刑... 刑民交叉,是指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由于特定因素的关联而出现交叉或者并存的现象。以法律事实的个数为"统一标准",可以将刑民交叉总体上分为"多个事实关联型"刑民交叉和"同一事实竞合型"刑民交叉两类。刑民交叉案件的既有解决办法是以"先刑后民"为原则、以"刑民并行"和"先民后刑"为补充,但是这种解决办法出现的问题比较突出且反对的声音比较多。因此,刑民交叉问题对策研究期待理论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 类型学研究 理论创新
下载PDF
经济案件中民刑交错问题的解决逻辑 被引量:24
8
作者 王昭武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18,共16页
要解决经济案件中的民刑交错问题,首先,需要明确此类案件的研究对象仅限于民法与刑法存在竞合时,同一事实同时触犯民事法律与刑事法律的情形;其次,需要明确所谓"先刑后民"或者"先民后刑""刑民并行"解决... 要解决经济案件中的民刑交错问题,首先,需要明确此类案件的研究对象仅限于民法与刑法存在竞合时,同一事实同时触犯民事法律与刑事法律的情形;其次,需要明确所谓"先刑后民"或者"先民后刑""刑民并行"解决的只是民刑诉讼程序的协调问题,因而应该区分程序问题与实体问题;再次,实体法上处理此类问题的目的只能是,确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哪些行为只是一般民事违法行为,因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处理民事违法性与刑事违法性之间的关系;最后,在此基础上确定实体法上的问题解决路径是:第一,不得认定不具有民事违法性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第二,不得认定不具有可罚的违法性的民事违法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违法性 事违法性 可罚的违法性
原文传递
对知识产权案件先刑后民模式的反思与完善 被引量:19
9
作者 徐家力 张军强 《中国刑事法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34-144,共11页
知识产权的特殊性会对刑民交叉案件中先刑后民模式的适用产生一定的影响。先刑后民模式无法满足知识产权案件需要先定侵权后定罪的递进逻辑性、需要尽快提供停止侵权救济、尊重人权保护理念的要求,因而引发了一些制度性障碍。但基于先... 知识产权的特殊性会对刑民交叉案件中先刑后民模式的适用产生一定的影响。先刑后民模式无法满足知识产权案件需要先定侵权后定罪的递进逻辑性、需要尽快提供停止侵权救济、尊重人权保护理念的要求,因而引发了一些制度性障碍。但基于先刑后民模式所透射的制度理念及其能带来的程序效率,知识产权案件虽具有一定特殊性仍应坚持先刑后民模式。为克服这些制度性障碍,先刑后民模式需要在三合一审判实质化、明确知识产权案件可以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加强刑事程序与民事程序之间的制度衔接等方面进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 三合一审判
原文传递
重构刑民交叉案件的办理机制 被引量:14
10
作者 于同志 《法律适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3-6,共4页
刑民交叉问题非常复杂,从各地审理的案件情况看,刑民交叉问题普遍地存在于民间借贷、商业交易、金融服务等民商事领域,既涉及到程序问题,又涉及到实体问题,还涉及到涉案财物处置、退赃退赔、损害修复等一系列问题。明确刑事和民事程序... 刑民交叉问题非常复杂,从各地审理的案件情况看,刑民交叉问题普遍地存在于民间借贷、商业交易、金融服务等民商事领域,既涉及到程序问题,又涉及到实体问题,还涉及到涉案财物处置、退赃退赔、损害修复等一系列问题。明确刑事和民事程序的关系与适用顺序,划定民事纠纷与刑事犯罪之间的合理界限,避免办案机关随意介入、插手经济案件,迫切需要实务和理论的进一步总结和提炼。2019年7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研究院和国家检察官学院共同主办第十九期'案例大讲坛',研讨刑民交叉案件的典型案例与办理规则,发布了对处理刑民交叉案件有参考和指导意义的系列典型案例。本期刊发五位专家的现场发言,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案件 事犯罪 最高人法院 事诉讼 事诉讼
原文传递
刑民交叉案件的处理规则与原则 被引量:13
11
作者 汪明亮 《法律适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13-15,共3页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研究院第19期'案例大讲坛'以'刑民交叉纠纷的典型案例与办理规则'为主题进行研讨,意义重大。本人主要就会议研讨的典型案例的处理规则作简要评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刑民交叉案件的处理原则。
关键词 交叉案件 处理原则 实体类 法律适用 处理规则 事附带事诉讼
原文传递
先刑后民原则的异化与扬弃——兼论刑民交叉案件的处理模式 被引量:10
12
作者 赵文艳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80-87,共8页
在同一案件同时涉及刑事与民事两个诉讼时,实践中一直坚持刑事诉讼程序优先。这一原则曾经是解决刑民交叉案件行之有效的方式。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适用这一原则过程中带来一系列负面效应,严重违背了制度设计的初衷。在当前越来越强调关... 在同一案件同时涉及刑事与民事两个诉讼时,实践中一直坚持刑事诉讼程序优先。这一原则曾经是解决刑民交叉案件行之有效的方式。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适用这一原则过程中带来一系列负面效应,严重违背了制度设计的初衷。在当前越来越强调关注人权、关注民生的时代背景下,该原则适用过程中的异化反应给诉讼当事人带来了极大的风险,国家也一再为此承担额外的诉讼成本,应该考虑刑民交叉案件的多元化处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讼程序 交叉
下载PDF
对“先刑后民”原则的几点质疑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虹 《学术探索》 2006年第5期53-55,共3页
“先刑后民”司法处理方式反映了当前司法活动的现状和理念,但尚存在诸多弊端。在“先刑后民”原则的制约下,民商事纠纷案件的原告无法及时起诉获得主动,无法向法院提出诉前保全或诉讼保全的申请;一些刑事案件久侦不破或者久审不决,导... “先刑后民”司法处理方式反映了当前司法活动的现状和理念,但尚存在诸多弊端。在“先刑后民”原则的制约下,民商事纠纷案件的原告无法及时起诉获得主动,无法向法院提出诉前保全或诉讼保全的申请;一些刑事案件久侦不破或者久审不决,导致相应的民事权益无法得到保护等等,因此,摒弃“先刑后民”的传统做法,让刑事、民事诉讼程序相互独立,按照谁先启动谁先进行,同时启动同时进行的原则来处理是司法活动的最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诉讼 事诉讼
下载PDF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价值评析与制度完善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沛谞 《中国刑事法杂志》 CSSCI 2006年第6期59-64,共6页
我国刑事立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确立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以"先刑后民"原则为价值基石,旨在应对"刑民交叉"案件。近年来,因其在司法实践中产生了一些背离实体正义的情形,引致了诸多批判甚或取消的论调。通过对该制... 我国刑事立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确立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以"先刑后民"原则为价值基石,旨在应对"刑民交叉"案件。近年来,因其在司法实践中产生了一些背离实体正义的情形,引致了诸多批判甚或取消的论调。通过对该制度从价值根基到实践范式进行全面解析,宜肯定其基本合理性,同时应从规范立法的角度完善其制度设计,更好的舒放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程序机能,以应对刑事司法实践的现实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 事附带事诉讼
原文传递
“刑民并行”:解决刑民交叉案件的基本原则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利明 《中国刑事法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33,共16页
在处理刑民交叉案件时,不宜将“先刑后民”作为基本原则,该传统办案模式缺乏规范依据,实质上有违法秩序统一性原理,也不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处理刑民交叉案件应采取“刑民并行”原则。根据“刑民并行”原则,违反刑法并不必然导... 在处理刑民交叉案件时,不宜将“先刑后民”作为基本原则,该传统办案模式缺乏规范依据,实质上有违法秩序统一性原理,也不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处理刑民交叉案件应采取“刑民并行”原则。根据“刑民并行”原则,违反刑法并不必然导致合同无效。在判断合同效力时,首先要考虑相关规定的立法目的尤其是强制性规定所要保护的法益,其次要考量通过承担行政责任或者刑事责任能否实现该规定的立法目的。如果行为人已被追究刑事责任,相关规定的规范目的已经实现,就无须再从民法上否定合同效力,否则不利于保护合同当事人特别是无过错的当事人利益,反而会发生违反立法目的的效果,使得相关社会关系遭受更大的损害。在法律事实同一、依赖公权力查明案件事实、刑事处理结果更有利于查明案件事实、证明标准基本相同的特殊情形下,有必要例外地采用“先刑后民”的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 法秩序统一性原理 并行 合同效力
原文传递
环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审理顺序的反思与优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雅妮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42,共9页
环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审理顺序既对生态环境的修复效果有着直接影响,又关涉被告人刑民责任的协同确定,是完善公益诉讼制度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遗憾的是,由于我国立法尚未对此类案件的审理顺序作出明确规定,各地法院在探索过程中... 环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审理顺序既对生态环境的修复效果有着直接影响,又关涉被告人刑民责任的协同确定,是完善公益诉讼制度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遗憾的是,由于我国立法尚未对此类案件的审理顺序作出明确规定,各地法院在探索过程中做法不一,有“先刑后民”的,有“刑民并进”的,严重影响了司法的规范性。为保障实现修复生态环境、协同刑民责任等多元化诉讼目的,人民法院在审理该类案件时,应遵循刑事惩罚与生态环境修复相结合的基本理念,采用“刑—民—刑”为主、“先刑后民”为辅的审理模式,并通过强化判决说理性对“刑—民—刑”模式可能带来的风险进行防范。此外,还应正确看待和解与调解对审理顺序的影响,一旦发现对和解协议或调解协议的公告可能影响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应及时调整审理顺序,先行作出刑事裁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事附带事公益诉讼 审理顺序
下载PDF
论破产程序中刑事追赃优先的非必然性--以A公司破产重整案为视角 被引量:7
17
作者 龙天鸣 吴杰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103-115,共13页
“同一事实,先刑后民”作为民刑交叉问题中一项深入人心的原则,其大体上能够回应司法需求。但是也应当认识到,是否是“同一事实”可能会因为观测角度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结论,这种结论往往囿于形式逻辑,而对解决问题并不能提供终局性的答... “同一事实,先刑后民”作为民刑交叉问题中一项深入人心的原则,其大体上能够回应司法需求。但是也应当认识到,是否是“同一事实”可能会因为观测角度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结论,这种结论往往囿于形式逻辑,而对解决问题并不能提供终局性的答案。应当相对搁置关于“同一事实”与“不同事实”的辨析,进而对“先刑后民”或“刑民并行”的实际效果做全方位的考察。在破产程序中,作为刑事被害人的债权人应当与其他普通债权人享有同一顺位的受偿权。基于对前置法层面合法性与合理性的尊重,刑事程序对此不应予以干扰,因此“刑民并行”的实际效果为优选。除非被害人的财产能够被特定化,否则应当适用上述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一事实 实际效果 统一受偿 并行
下载PDF
试论刑民交叉案件的“先刑后民”审理模式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森 张松 《人民司法》 2012年第5期69-72,共4页
刑民交叉案件,又称刑民交织、刑民互涉案件.是指案件性质既涉及刑事法律关系,又涉及民事法律关系,相互问存在交叉、牵连、影响的案件.或根据同一法律事实所涉及的法律关系,一时难以确定是刑事法律关系还是民事法律关系的案件。而... 刑民交叉案件,又称刑民交织、刑民互涉案件.是指案件性质既涉及刑事法律关系,又涉及民事法律关系,相互问存在交叉、牵连、影响的案件.或根据同一法律事实所涉及的法律关系,一时难以确定是刑事法律关系还是民事法律关系的案件。而“先刑后民”审理模式可以称得上是刑民交叉案件审理的“模式之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案件 审理模式 事法律关系 事法律关系 案件性质 法律事实 案件审理
原文传递
刑民交叉案件审理的司法规则——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双重考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兴良 《中国刑事法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7,共15页
对于刑民交叉案件,应当纠正将先刑后民司法规则绝对化,在对其中的实体法和程序法进行双重考察的基础上解决犯罪认定和程序选择问题。在牵连关系的刑民交叉案件中,应当采取分别审理即刑民并行的司法规则。在排斥关系的刑民交叉案件中,犯... 对于刑民交叉案件,应当纠正将先刑后民司法规则绝对化,在对其中的实体法和程序法进行双重考察的基础上解决犯罪认定和程序选择问题。在牵连关系的刑民交叉案件中,应当采取分别审理即刑民并行的司法规则。在排斥关系的刑民交叉案件中,犯罪的构成排斥民事法律关系的存在,应当采取先刑后民的司法规则。在合同诈骗犯罪中,并不存在真实的合同法律关系。合同诈骗罪成立,合同法律关系即被否定。按照先刑后民的司法规则,如果经过刑事审判,合同诈骗罪成立且被害人损失经由刑事诉讼予以追缴、责令退赔、及时返还的,被害人不能再通过民事诉讼寻求救济;如果经过刑事审判,合同诈骗罪不成立,则可再诉诸民事诉讼。在并存关系刑民交叉案件中,如骗取贷款犯罪案件,行为构成刑事欺诈犯罪,不能否定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性;受到民事欺诈的被害人不受先刑后民规则的限制,无论是在刑事程序启动之前还是之后,都可以提起民事诉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 事诈骗 事欺诈
原文传递
知识产权民刑交叉问题的适用省思与路径优化
20
作者 叶赟葆 曹帅帅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38-44,共7页
囿于部门法间的差异,民刑交叉难办案件所引起的争论屡见不鲜。检视民刑交叉既有面相后,得出知识产权具有不同于常规民刑交叉案件的特性。表现出惯有“先刑后民”处理模式的适用障碍、刑法同知识产权法的法益认知存有偏差以及“合一制”... 囿于部门法间的差异,民刑交叉难办案件所引起的争论屡见不鲜。检视民刑交叉既有面相后,得出知识产权具有不同于常规民刑交叉案件的特性。表现出惯有“先刑后民”处理模式的适用障碍、刑法同知识产权法的法益认知存有偏差以及“合一制”的形式化并未使知识产权在强国战略中得到充分保障,进而产生权利救济的缺憾。对此,一方面要重视先决条件,以类型化视角观察知识产权的不同客体和民刑交叉事实对程序选择的影响,明确民事确权优先和刑事后置的基调。另一方面采用解释论进路,对具体条文中“物质损失”“唯数额论”内涵扩大解释,从立法论角度设计刑事“空白罪状”条款及优化知识产权法院的配置。从而,最终实现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的价值目标和发展效益最佳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 交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