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7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被引量:147
1
作者 欧阳军喜 崔春雪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15,共5页
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必须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资源,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是培育社会... 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必须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资源,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统文化 儒学 文化复兴
原文传递
当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建构的有效途径 被引量:99
2
作者 孔德永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1-99,共9页
从古代社会到现代社会,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经历了从儒学到马克思主义的变迁过程。目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构面临各种复杂环境的挑战,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建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儒学与马克思主义二者在中国先后居于主导意识形态的地位,它... 从古代社会到现代社会,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经历了从儒学到马克思主义的变迁过程。目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构面临各种复杂环境的挑战,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建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儒学与马克思主义二者在中国先后居于主导意识形态的地位,它们之间存在一种内在联系,进行主流意识形态的整合与认同建构必须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与儒学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从意识形态的人文关怀、传播方式与队伍建设等方面借鉴儒学认同的经验。其中,主流意识形态的人文关怀具有根本性,而改善民生、努力实现社会公正和增强党的信任就构成了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建构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儒学 马克思主义 认同
原文传递
中国文化的时代差异和地区差异 被引量:73
3
作者 谭其骧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2期4-13,共10页
大约在本世纪一十年代中期五四运动前夕起,中国思想界掀起了一场持续达十多年之久的关于中西文化(或作东西文化)比较的论争,比较两种文化的差异,阐述其特点,并评议其高下优劣。这场论争名为中西或东西文化的比较,实质上并没有比较中西... 大约在本世纪一十年代中期五四运动前夕起,中国思想界掀起了一场持续达十多年之久的关于中西文化(或作东西文化)比较的论争,比较两种文化的差异,阐述其特点,并评议其高下优劣。这场论争名为中西或东西文化的比较,实质上并没有比较中西文化发展的全过程,只是比较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和西方资本主义的文化。也就是说,主要不是中西或东西的对比,而是封建社会文化与资本主义社会文化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王朝 中国封建社会 儒学 儒家思想 中国文化 儒家学说 思想文化 汉武帝 汉族文化 理学
下载PDF
论儒学的人文精神及其现代意义 被引量:48
4
作者 洪修平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4-72,共9页
本文通过对儒学人文精神的形成、发展及其特点的分析 ,探讨了儒学在 2 0世纪大起大落的原因及其在现代社会的意义与价值。作者认为 ,从总体上看 ,宗法伦理是儒学理论的主干 ,而人则是其出发点与核心 ,对人的重视与对人伦关系的强调是儒... 本文通过对儒学人文精神的形成、发展及其特点的分析 ,探讨了儒学在 2 0世纪大起大落的原因及其在现代社会的意义与价值。作者认为 ,从总体上看 ,宗法伦理是儒学理论的主干 ,而人则是其出发点与核心 ,对人的重视与对人伦关系的强调是儒家人生哲学的两重性格 ;随着封建国家专制集权的加强 ,儒家伦理异化为束缚人并阻碍人之实现的外在权威 ,本质上成为统治者的意志 ,这是孔子儒学的悲剧 ,但从汉代儒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和宋明理学的分析中仍可看到儒家人文精神的顽强表现 ;通过对 2 0世纪儒学起落的观照 ,说明只有打破封建桎梏 ,才能真正结束儒学的悲剧 ,使其人文精神在现代社会发挥积极作用 ,而儒学的人文精神在当前也需要与科学、民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人文精神 现代意义 伦理
原文传递
儒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中国现代化 被引量:53
5
作者 郭齐勇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6-62,共7页
儒家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不断中国化的社会文化土壤或背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有两个思想根源,一个是马克思主义,一个是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儒家文化。今天我们要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也离不开调动传统文化资源,特别是儒学传统。... 儒家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不断中国化的社会文化土壤或背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有两个思想根源,一个是马克思主义,一个是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儒家文化。今天我们要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也离不开调动传统文化资源,特别是儒学传统。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化发展之最为紧迫的课题,一是经济与社会的科学、全面、可持续地发展;二是政治与社会改革,构建公平、正义、和谐的社会;三是中国主体性的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念,包括荣辱观的建构与整饬吏治。在这三方面的建设中,中国智慧及儒家文化资源都可以起非常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现代化 文化认同 伦理共识
原文传递
明代地方庙学中的乡贤祠与名宦祠 被引量:47
6
作者 赵克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8-123,共6页
明代的乡贤祠、名宦祠在继承前朝之制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二祠得以全面普及化和制度化,并与庙学紧密结合。乡贤祠与名宦祠是由国家、地方与民间三者共同构建,虽然出现冒滥之弊,但不能因此而否定祭祀乡贤、名宦具有崇德报功、教化民众的社... 明代的乡贤祠、名宦祠在继承前朝之制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二祠得以全面普及化和制度化,并与庙学紧密结合。乡贤祠与名宦祠是由国家、地方与民间三者共同构建,虽然出现冒滥之弊,但不能因此而否定祭祀乡贤、名宦具有崇德报功、教化民众的社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地方庙学 乡贤祠 名宦祠 教化功能 儒学 孔庙
原文传递
论儒学的现代性 被引量:45
7
作者 黄玉顺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5-135,共11页
目前学界、包括儒学界充斥着对儒学的种种误读,其中之一就是将儒学与现代性对立起来,以至用所谓"儒家传统"来抗拒现代文明价值。其实,儒学本然地蕴涵着现代性。儒学的现代性不仅源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而且基于儒学自身的基... 目前学界、包括儒学界充斥着对儒学的种种误读,其中之一就是将儒学与现代性对立起来,以至用所谓"儒家传统"来抗拒现代文明价值。其实,儒学本然地蕴涵着现代性。儒学的现代性不仅源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而且基于儒学自身的基本原理,即"仁→义→礼"的理论建构。这个原理要求根据正义原则(义),包括超越差等之爱而追求一体之仁的正当性原则、顺应特定时代的基本生活方式的适宜性原则,来"损益"即变革社会规范及其制度(礼)。因此,在现代性的生活方式下,儒学原理要求儒学自身现代化。儒学的现代化进程,就是儒学的现代性的展开过程。儒学的现代化已经不仅是一种理论设想,而是一种历史事实;但同时,这个历史进程尚未结束,而且往往误入迷途而陷入原教旨主义,这是值得高度警惕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现代性 儒学原理 中国社会现代转型 儒学现代化
下载PDF
关于人性问题的新探索——儒家人性理论与基督教人性理论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8
8
作者 俞吾金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9-53,59,共6页
本文分别对儒学和基督教的人性理论进行了批评性考察 :性善论作为儒学的主导性的人性理论 ,其优点是立意较高 ,充分肯定了人身上具有的、可向高尚的道德发展的潜在因素 ,有利于理想人格的培养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的形成 ;其缺点是必... 本文分别对儒学和基督教的人性理论进行了批评性考察 :性善论作为儒学的主导性的人性理论 ,其优点是立意较高 ,充分肯定了人身上具有的、可向高尚的道德发展的潜在因素 ,有利于理想人格的培养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的形成 ;其缺点是必然忽视作为外在强制法律的重要性 ,也必然会在政治上忽视权力制衡的必要性 ,从而给民主政治的发生、发展造成了文化心理上的障碍。以“原罪说”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性恶论作为基督教的人性理论 ,其优点是倾向于对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对政治上的权力制衡的重视 ,其缺点是对人性完全失望 ,从而导致道德和宗教的衰微、人际关系的冷漠。本文认为 ,人性是人的自然属性 ,善恶则是文化概念 ,所以人性不可以言善恶。如果把人性与善恶联系起来 ,或者会导致对人性的盲目崇拜 ,或者会导致对人性的彻底失望。只有人的社会本质可以言善恶。应当确立新的人性理论来超越传统的人性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基督教 人性本善 人性本恶 人的社会本质
下载PDF
论道家在中国哲学史上的主干地位——兼论道、儒、墨、法多元互补 被引量:39
9
作者 陈鼓应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00-107,共8页
目前学界流行的一种说法:孔子是中国哲学的创始人,儒家是中国哲学史的主干。这个观点,盖基于汉武帝以后“独尊儒术”之现象,沿袭近两千年封建经学的习惯,似是而实非。它主要是从政治伦理的观点出发,而削弱了哲学的其它更主要组成部分—... 目前学界流行的一种说法:孔子是中国哲学的创始人,儒家是中国哲学史的主干。这个观点,盖基于汉武帝以后“独尊儒术”之现象,沿袭近两千年封建经学的习惯,似是而实非。它主要是从政治伦理的观点出发,而削弱了哲学的其它更主要组成部分——如形上学、知识论及方法论等,这就将哲学史狭义化,因而造成严重的偏颇。如果抛开历史的和学派的成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思想 儒家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 黄老之学 中国哲学史 创始人 发展史 思想体系 儒学 淮南子
原文传递
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政治社会化机制 被引量:35
10
作者 金太军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49-61,共13页
本文从政治社会化的角度,系统考察和分析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传播和延续的五大机制,即以儒学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机制,排斥异端邪说的强抑制机制,以注经为主线的损益机制,以吏为师的政治教化机制,以儒家为中心的儒道佛互补机制。本文... 本文从政治社会化的角度,系统考察和分析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传播和延续的五大机制,即以儒学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机制,排斥异端邪说的强抑制机制,以注经为主线的损益机制,以吏为师的政治教化机制,以儒家为中心的儒道佛互补机制。本文认为,正是凭借着这套政治社会化机制,它得以传播、弥散于社会政治生活的各个领域,并连绵不息地传延下去,逐渐凝结、沉积为稳定、持久、牢固的民族政治思维和政治心理,成为人们共同遵行的政治规范、价值观念和政治生活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文化 儒学 中国
原文传递
历史的积极性质:“中国方案”出场的文化基因探析 被引量:42
11
作者 张雄 朱璐 徐德忠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21,204,共19页
"中国方案"的出场绝非表象和偶然,是世界历史恒与变的结果,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遍精神不朽性"的当代显现。传统儒学只有在承载现代性体验、遭遇和转换之后才能真正地发现它内在的历史灵性。几百年来,西方现代... "中国方案"的出场绝非表象和偶然,是世界历史恒与变的结果,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遍精神不朽性"的当代显现。传统儒学只有在承载现代性体验、遭遇和转换之后才能真正地发现它内在的历史灵性。几百年来,西方现代性发展模式已逐渐暴露出其历史局限性。如何融入现代性、扬弃现代性,需要三对范畴的生态整合:"零和—和合"、"同情—良知"、"理性利己—义以生利",全面而又充分体现融中华文化之精粹与西方文化之优长为一体的哲学境界,或可为精准把握"中国方案"出场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性提供有价值的认知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的积极性质 历史的灵性 现代性遭遇 儒学
原文传递
关于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关系的三点看法 被引量:40
12
作者 方克立 《高校理论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33-36,共4页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已经从理论和实践上找到了一条解决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关系问题的正确途径。不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都从包括儒学在内的传统文化中吸取了不少思想资源作为古为今用的支援意识。不过这里...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已经从理论和实践上找到了一条解决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关系问题的正确途径。不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都从包括儒学在内的传统文化中吸取了不少思想资源作为古为今用的支援意识。不过这里有一个重要前提,即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的一元主导地位越明确、越巩固,就越能以开放的胸襟吸收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精华为我所用,综合创新,与时俱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儒学 主导意识 支援意识
原文传递
论徽商“贾而好儒”的特色 被引量:40
13
作者 张海鹏 唐力行 《中国史研究》 1984年第4期57-70,80,共15页
明清时期的徽州,是一个“以贾代耕”、商人足迹“几遍禹(宇)内”的经济活跃之区①;又是一个人才辈出、“虽十家村落,亦有讽诵之声”的文风昌盛之地②。因之,徽州商帮的一个重要特色是:“贾而好儒”。这既促进了徽州的儒学之盛,... 明清时期的徽州,是一个“以贾代耕”、商人足迹“几遍禹(宇)内”的经济活跃之区①;又是一个人才辈出、“虽十家村落,亦有讽诵之声”的文风昌盛之地②。因之,徽州商帮的一个重要特色是:“贾而好儒”。这既促进了徽州的儒学之盛,而儒学对徽商从事商业经营又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拟对徽州商帮与徽州儒学的相互作用,进行粗略的探讨,不妥处,敬希史学界同志不吝指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而好儒 徽商 明清时期 人才辈出 商业经营 相互作用 徽州 儒学
原文传递
形而上学的奠基问题——儒学视域中的海德格尔及其所解释的康德哲学 被引量:40
14
作者 黄玉顺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6-45,共10页
通过双重透视,亦即通过海德格尔视域对康德的透视,儒学视域对康德、海德格尔的透视,来探索哲学中的一个根本问题:形而上学的奠基问题。海德格尔所谓的形而上学奠基指的是为传统存在论哲学奠基,具有两层含义:奠基不仅为形而上学提供新的... 通过双重透视,亦即通过海德格尔视域对康德的透视,儒学视域对康德、海德格尔的透视,来探索哲学中的一个根本问题:形而上学的奠基问题。海德格尔所谓的形而上学奠基指的是为传统存在论哲学奠基,具有两层含义:奠基不仅为形而上学提供新的基础,而且这个新基础将决定形而上学本身的重建。根据这个观念,海德格尔批判地继承了康德的形而上学奠基工作。儒家哲学的重建也有自己的形而上学奠基问题,但是儒学的奠基既不同于康德,也不同于海德格尔的思路。它不是康德式的理性奠基,而是由情感来奠基;但它也不是海德格尔式的"烦"的情绪奠基,而是由"爱"的情感来奠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形而上学 康德哲学 海德格尔 奠基问题
下载PDF
儒学与生活:民族性与现代性问题——作为儒学复兴的一种探索的生活儒学 被引量:37
15
作者 黄玉顺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4-19,共6页
当前儒学复兴运动的缘由,乃是当代中国寻求自己的现代性诉求的民族性表达的必然结果。因此,必须既要反对自由主义西化派的无视民族性的倾向,也要反对儒家原教旨主义的无视现代性的倾向。儒学复兴的进路,在哲学上主要在于儒学与现象学的... 当前儒学复兴运动的缘由,乃是当代中国寻求自己的现代性诉求的民族性表达的必然结果。因此,必须既要反对自由主义西化派的无视民族性的倾向,也要反对儒家原教旨主义的无视现代性的倾向。儒学复兴的进路,在哲学上主要在于儒学与现象学的比较,在这种平等对话中寻求一种当代共通的思想视域。生活儒学的构想作为儒学复兴的一种尝试,就是在存在本身、亦即生活本身的大本大源上,建构儒家思想的当代形态:重建儒家形而上学、形而下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生活 民族性 现代性 生活儒学
下载PDF
王安石在北宋儒家学派中的地位——附说理学家的开山祖问题 被引量:32
16
作者 邓广铭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25-30,128-129,共8页
北宋一代,是儒家学者们的觉醒时期,当时绝大部分的儒学家们,都在努力于振兴儒学,要使儒家学派的地位重新居于佛道两家之上,改变长期以来佛道两家的声势都凌驾于儒家之上的那种状态.但其中的一些人,仍像唐代的韩愈、李翱那样,只是拘守着... 北宋一代,是儒家学者们的觉醒时期,当时绝大部分的儒学家们,都在努力于振兴儒学,要使儒家学派的地位重新居于佛道两家之上,改变长期以来佛道两家的声势都凌驾于儒家之上的那种状态.但其中的一些人,仍像唐代的韩愈、李翱那样,只是拘守着儒家旧有的思想壁垒,作为反对佛老的基地.由于不可能扩大其阵地,遂也不可能扩大其战果,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所幸绝大多数学者是并不如此的. 尽管在《宋元学案》中并不曾给予应有的学术地位,但是,我们却必须注意到,从北宋前期直到南宋后期,渊源于澶州的一个晁氏家族,先后绵延不断地出现了一些著名的学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石 儒家学派 理学家 儒家学说 北宋前期 学术地位 南宋后期 学术取向 儒学 诸子百家
原文传递
略论儒学的和谐观念 被引量:29
17
作者 汤一介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78-81,共4页
儒学的“太和”观念,亦即“普遍和谐”的观念,它包含了: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即社会生活的和谐)以及人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等四个方面。这一“普遍和谐”
关键词 和谐观 普遍和谐 “天道” 人与自然的和谐 “太和” 儒家 天人合 儒学 人类社会 安身立命
下载PDF
“和”──儒学的最高境界 被引量:28
18
作者 张文 《中国哲学史》 1997年第4期8-12,共5页
关键词 儒学 “中庸” “中和” 孔子 人与社会 社会系统 论语 赞天地之化育 “中” 最高境界
下载PDF
人伦与位育:潘光旦先生的社会学思想及其儒学基础 被引量:37
19
作者 周飞舟 《社会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18,共16页
本文通过对潘光旦先生文集的梳理和研究,指出其社会学思想体系以研究自然与社会关系的“天人之际”为基础,以研究政治和教育问题的时政文章为应用,其核心内容是研究个人与社会关系的“人伦之际”的社会学。潘先生的社会学思想的特点有三... 本文通过对潘光旦先生文集的梳理和研究,指出其社会学思想体系以研究自然与社会关系的“天人之际”为基础,以研究政治和教育问题的时政文章为应用,其核心内容是研究个人与社会关系的“人伦之际”的社会学。潘先生的社会学思想的特点有三:一是强调社会的“自然”基础,即“位”的重要性。二是强调“人化的社会学”,即社会学的理论、方法、应用的核心都应该是“人”,因而强调了“育”的重要性。二者合二为一而为“位育”,表现为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均衡与协调。三是其核心的人伦与位育思想基础是中国的传统儒学,其社会学思想可以视为传统儒学系统而完整的社会学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光旦 人伦 位育 儒学
原文传递
当代新儒家对儒学宗教性问题的反思 被引量:27
20
作者 郭齐勇 《中国哲学史》 CSSCI 1999年第1期40-53,61,共15页
关键词 宗教性 当代新儒家 宗教哲学 儒家思想 宗教精神 儒学 唐君毅 道德实践 基督教 刘述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