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时代的媒介记忆:转向与挑战 被引量:20
1
作者 吴世文 杜莉华 罗一凡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11,共3页
媒介记忆在数字时代的个体化转向要求我们检视它何以形塑集体记忆与书写公共历史。从公众史学的角度观照媒介记忆,公众应当以"公共理性"为约束来践行"公共历史学家"的责任,谨防权力与商业的双重干扰。
关键词 媒介记忆 集体记忆 假肢记忆 个体化转向 公共史学
下载PDF
美国媒介记忆研究综述 被引量:11
2
作者 庄玮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1-47,共7页
近20年来,美国人文学者从文化研究视角出发,围绕着"犹太大屠杀"等创伤性历史事件的媒体表征问题提出了多个"媒介记忆"理论,探讨了文学、摄影、电影及其他各类媒介和"记忆"之间的关系。本文旨在介绍三个... 近20年来,美国人文学者从文化研究视角出发,围绕着"犹太大屠杀"等创伤性历史事件的媒体表征问题提出了多个"媒介记忆"理论,探讨了文学、摄影、电影及其他各类媒介和"记忆"之间的关系。本文旨在介绍三个相关理论("多向度记忆"、"假肢记忆"和"后记忆"),并指出上述理论对于国内开展"南京大屠杀""抗日战争"和"二战时期犹太人流亡上海"等重大苦难历史事件媒介记忆研究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媒介记忆 多向度记忆 假肢记忆 记忆
下载PDF
个体与共同体的联结:集体记忆传播和共享的中观层次与关键议程 被引量:8
3
作者 刘于思 潘鹤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9-63,共15页
当前考察集体记忆的理论视角和方法进路呈现出“重文化、轻交往”的趋势,人际讲叙、家庭叙事、社区传播等集体记忆产生与流通的中观层次尚未得到充分的关注。本文以数字联结传播环境下的新记忆生态作为分析框架,结合情绪的社会分享理论... 当前考察集体记忆的理论视角和方法进路呈现出“重文化、轻交往”的趋势,人际讲叙、家庭叙事、社区传播等集体记忆产生与流通的中观层次尚未得到充分的关注。本文以数字联结传播环境下的新记忆生态作为分析框架,结合情绪的社会分享理论和“假肢记忆”概念,主张考察社会技术、记忆主体和行动者参与记忆重建的多元实践,以个体记忆为基点,通过家庭记忆、社区记忆的人际和群体传播,缝合个体记忆到集体记忆之间的理论缝隙,为勾连微观层次和宏观层次的集体记忆研究提供可能的理论资源和未来议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忆生态 家庭记忆 社区记忆 情绪的社会分享 假肢记忆
原文传递
中国现实主义游戏对集体记忆的形塑研究——基于“假肢记忆”理论的思考
4
作者 代紫庭 《艺术科技》 2024年第15期92-94,共3页
目的:作为一种新的记忆形式,“假肢记忆”是由现代传播技术支撑的媒介化记忆,其生成与当代大众文化的兴起和发展密不可分。游戏作为一种媒介,其中现实主义题材的运用在形塑集体记忆方面呈现出新的特点。文章旨在探讨中国现实主义游戏如... 目的:作为一种新的记忆形式,“假肢记忆”是由现代传播技术支撑的媒介化记忆,其生成与当代大众文化的兴起和发展密不可分。游戏作为一种媒介,其中现实主义题材的运用在形塑集体记忆方面呈现出新的特点。文章旨在探讨中国现实主义游戏如何通过“假肢记忆”理论塑造玩家的集体记忆,分析现实主义游戏在形塑集体记忆中所发挥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参与式观察和回忆文本收集等方法,通过对《中国式家长》《完美的一天》《大多数》三款游戏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游戏化身、场景设计和规则制定如何呈现中国社会的关键历史节点和社会符号。结果:玩家通过游戏化身进入“记忆通道”,在游戏互动中实现个体自传式记忆与社会集体记忆的连通。结果表明,游戏作为一种媒介,能够有效激发玩家的集体记忆,玩家在游戏中的化身认同和协作式记忆实践,促进了集体记忆的建构和修正。结论:中国现实主义游戏通过特定的叙事和设计,不仅重现了历史场景,还加深了玩家对特定社会文化的记忆,从而在数字时代为集体记忆的形塑提供了新的平台和途径。这一发现对理解数字媒介如何影响集体记忆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集体记忆如何影响媒介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考,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游戏 假肢记忆 集体记忆
下载PDF
论大众文化时代的“假肢记忆” 被引量:4
5
作者 陶东风 吕鹤颖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9-96,112,共9页
作为一种新的记忆形式,“假肢记忆”是由现代传播技术支撑的媒介化记忆,其生成与当代大众文化的兴起与发展密不可分。假肢记忆极大地挑战了本质主义的记忆理论,超越了生物学的有机记忆、私有记忆观念。假肢记忆尽管是一种被大众传播所... 作为一种新的记忆形式,“假肢记忆”是由现代传播技术支撑的媒介化记忆,其生成与当代大众文化的兴起与发展密不可分。假肢记忆极大地挑战了本质主义的记忆理论,超越了生物学的有机记忆、私有记忆观念。假肢记忆尽管是一种被大众传播所中介的记忆,但却依然建立于身体化的、感性的经验之上,具有激发人的同感、激励人的行动的能力,对人的主体性和身份认同产生深刻影响。假肢记忆也拓展了阿伦特、哈贝马斯等的“公共领域”概念,使得公共领域的建构摆脱了对共享物理空间和共同体生活的依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肢记忆 大众文化 身份政治
下载PDF
元宇宙会改变人类的记忆实践吗?——探索元宇宙与记忆研究的交织领域
6
作者 刘博 邓建国 《媒介批评》 2022年第2期37-50,共14页
将元宇宙视作一种“元元媒介”,自然就架起了通往记忆研究的桥梁.我们对元宇宙的研究不能固守对其概念的争论,而应该将目光转向对其本体论与价值论的探索,将元宇宙与人类记忆实践相结合正是一次有力的推进.本文聚焦元宇宙与记忆的关联,... 将元宇宙视作一种“元元媒介”,自然就架起了通往记忆研究的桥梁.我们对元宇宙的研究不能固守对其概念的争论,而应该将目光转向对其本体论与价值论的探索,将元宇宙与人类记忆实践相结合正是一次有力的推进.本文聚焦元宇宙与记忆的关联,探索元宇宙如何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表征并影响现实世界,由此实现其创新扩散.文中指出,元宇宙重塑媒介形态与记忆实践方式,对“后记忆”“假肢记忆”等媒介记忆相关理论产生了潜在影响.未来,“空间的生产”将是元宇宙与记忆研究的重要切入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元元媒介” 虚拟型媒介 “后记忆 假肢记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