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3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疑问词“何”的功能渗透 被引量:10
1
作者 石锓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89-95,共7页
论疑问词“何”的功能渗透石锓学者们在对魏晋时期语言材料进行调查时发现:“所、缘、等、如、若、那、为”①几个词在这一时期有表疑问的功能。它们表疑问的用法在上古汉语里未出现,在近代汉语中逐渐消失。通过调查与分析,我们进一... 论疑问词“何”的功能渗透石锓学者们在对魏晋时期语言材料进行调查时发现:“所、缘、等、如、若、那、为”①几个词在这一时期有表疑问的功能。它们表疑问的用法在上古汉语里未出现,在近代汉语中逐渐消失。通过调查与分析,我们进一步发现它们都与疑问词“何”有着某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问词 魏晋时期 疑问用法 《六度集经》 《世说新语》 以……为 ……为 《左传》 副词性
下载PDF
论异文在训诂中的作用 被引量:9
2
作者 边星灿 《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3期135-140,共6页
异文本是版本学、校勘学的研究对象,致力训诂的学者也研究异文,于是就有了异文印证。笔者有鉴于异文印证的不科学性,自拟“异文引导”一词。异文印证和异文引导是借助异文材料来进行训诂的两种方法。一、异文(一)何谓异文?异文既... 异文本是版本学、校勘学的研究对象,致力训诂的学者也研究异文,于是就有了异文印证。笔者有鉴于异文印证的不科学性,自拟“异文引导”一词。异文印证和异文引导是借助异文材料来进行训诂的两种方法。一、异文(一)何谓异文?异文既是文字学的术语,又是版本学、校勘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晚” 《诗词曲语辞汇释》 反诘副词 “不” 《琵琶记》 思维过程 限制条件 “无” 训诂
下载PDF
论上古汉语的重音转移与宾语后置 被引量:12
3
作者 冯利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79-93,共15页
关键词 句法位置 否定句 上古汉语 “之” SOV型 宾语 否定词 音转 道德矛盾
下载PDF
甲骨文“何”“此”用为代词考论 被引量:12
4
作者 陈年福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01-406,共6页
由具体辞例可以证明,在甲骨文中,"何"很可能已用为疑问代词,"此"肯定已用为指示代词。甲骨文指示代词"兹"主要用作定语、宾语,"此"主要用作主语,两者用法上的区别与其在传世文献中的用法大体... 由具体辞例可以证明,在甲骨文中,"何"很可能已用为疑问代词,"此"肯定已用为指示代词。甲骨文指示代词"兹"主要用作定语、宾语,"此"主要用作主语,两者用法上的区别与其在传世文献中的用法大体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 “此” 疑问代词 指示代词
原文传递
《论衡》中的代词 被引量:5
5
作者 黄孔葵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4期61-70,共10页
本文全面地考察了《论衡》中的代词,并与先秦的代词系统进行了比较,发现《论衡》几乎保留了先秦代词的所有用法,只是有些用法仅作为古语保存在书面语中了;同时也发现《论衡》中产生了一些新的用法,只是这些新的语法现象尚处在萌芽阶段,... 本文全面地考察了《论衡》中的代词,并与先秦的代词系统进行了比较,发现《论衡》几乎保留了先秦代词的所有用法,只是有些用法仅作为古语保存在书面语中了;同时也发现《论衡》中产生了一些新的用法,只是这些新的语法现象尚处在萌芽阶段,这反映了汉语从上古向中古过渡时期的语法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衡》 宾语 “其” 主语 疑问代词 定语 第三人称代词 “之” 指示代词
下载PDF
从《世说新语》看疑问代词“何”及“何”字结构的运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彭茗玮 《池州师专学报》 2000年第2期88-90,共3页
文章以疑问代词“何”及“何”字结构的运用入手,认为疑问代词“何”在句子中可作宾语、定语;“何”用于副词“尝、乃、不、必”前构成“何尝”等结构,表示反问的语气;“何”用在助动词“可是……”前,构成“何可”等结构,用在介词“以... 文章以疑问代词“何”及“何”字结构的运用入手,认为疑问代词“何”在句子中可作宾语、定语;“何”用于副词“尝、乃、不、必”前构成“何尝”等结构,表示反问的语气;“何”用在助动词“可是……”前,构成“何可”等结构,用在介词“以为……”等前构成“何以……”等结构,并探讨了“何”同“如似……”等构成某种特殊意义的固定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说新语》 疑问代词 "" ""字结构 古汉语语法
下载PDF
文言虚词源流初探 被引量:4
7
作者 周绪全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2期112-115,共4页
文言虚词源流初探周绪全文言虚词在古代汉语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学习古代汉语时,非下苦功掌握文言虚词不可。文言虚词具有虚而活的特点:所谓“虚”,就是其词性和意义均不及实词那样具体、实在;所谓“活”,就是用法灵活、多变。... 文言虚词源流初探周绪全文言虚词在古代汉语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学习古代汉语时,非下苦功掌握文言虚词不可。文言虚词具有虚而活的特点:所谓“虚”,就是其词性和意义均不及实词那样具体、实在;所谓“活”,就是用法灵活、多变。这就造成了虚词比实词更加纷繁复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言虚词 指示代词 “之” 第三人称代词 语气词 《说文解字》 不及物动词 “那” 《史记·项羽本纪》
下载PDF
秦简“法律答问”问句类别 被引量:6
8
作者 高一勇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85-89,共5页
文物出版社1978年出版的《睡虎地秦墓竹简》(平装本),收录了湖北云梦睡虎地十一号墓出土的除“日书”两种以外的八种秦简文句。这批秦简,不光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而且也为语言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材料。本文拟就“法律答问”中的问句及其... 文物出版社1978年出版的《睡虎地秦墓竹简》(平装本),收录了湖北云梦睡虎地十一号墓出土的除“日书”两种以外的八种秦简文句。这批秦简,不光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而且也为语言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材料。本文拟就“法律答问”中的问句及其特点等作简要分析。 分析现代汉语时,通常根据问句的结构,把问句分成四种:是非问、反复问、选择问、特指问。这样的分析,同样适用于古代文献语言中的问句。“法律答问”中的问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答问 选择问 反复问 句类 “可” 《睡虎地秦墓竹简》 特指问 问号 疑问代词
下载PDF
试论何有·何P之有 被引量:7
9
作者 张闻玉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30-33,共4页
试论何有·何P之有张闻玉论“何”疑问词何,或作状语动词放在动词前(“夫子何哂由也”);或作宾语放在动词前(“孟尝君曰:客何好?”)——这就是疑问句里的“疑问代词宾语必须放在动词前面”的成规,从句型上看,或作状语,... 试论何有·何P之有张闻玉论“何”疑问词何,或作状语动词放在动词前(“夫子何哂由也”);或作宾语放在动词前(“孟尝君曰:客何好?”)——这就是疑问句里的“疑问代词宾语必须放在动词前面”的成规,从句型上看,或作状语,或作宾语,位置都在动词前面,这就给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汉语》 “有” 杨伯峻 《助字辨略》 句式 宾语 《左传》 疑问句 《春秋左传注》
下载PDF
《论语》特指式反问句初探 被引量:2
10
作者 宋晓蓉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44-51,共8页
《论语》特指式反问句初探宋晓蓉疑问代词是构成特指式问句不可缺少的因素,是区分特指式问句与非特指式问句的形式标志。前者有疑问代词,后者则没有疑问代词。特指问句又分为特指式疑问句和特指式反问句,特指式疑问句是指对事情的某... 《论语》特指式反问句初探宋晓蓉疑问代词是构成特指式问句不可缺少的因素,是区分特指式问句与非特指式问句的形式标志。前者有疑问代词,后者则没有疑问代词。特指问句又分为特指式疑问句和特指式反问句,特指式疑问句是指对事情的某一部分有疑问,在问匈中用疑问代词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问句 特指式疑问句 疑问代词 《论语》 动作行为 动词谓语 必要性 “焉” “孰”
下载PDF
论“何……之V”式句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先华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1-19,共9页
本文讨论“何……之V”式句的语法结构。“何……之V”式句指的是类似“姜氏何反之有”(《左传·隐公元年》)这样的句子。近年来,不少学者提出句中的“何”是副词作状语的看法,迄今未见商榷文章。笔者认为,“何”是代词作定... 本文讨论“何……之V”式句的语法结构。“何……之V”式句指的是类似“姜氏何反之有”(《左传·隐公元年》)这样的句子。近年来,不少学者提出句中的“何”是副词作状语的看法,迄今未见商榷文章。笔者认为,“何”是代词作定语,“姜氏何厌之有”只应理解为“姜氏有何厌”,而不能理解为“姜氏何有厌”。论述分为三个部分:一、指出认为“何”是副词作状语的理由难以成立。二、指出认为“何”是副词作状语将会遇到的困难。三、说明“何……之V”式与“何V……”式是汉语史上两种不同的句式,各有自己的作用与发展,语法结构上存在不容忽视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问句 语法结构 疑问代词 现代汉语 互相转换 逻辑性 宾语前置 上古汉语 疑问副词
下载PDF
“何……之有”解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儒 《语文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60-61,共2页
“何……之有”解张儒“何……之有”是一种宾语提前的句式。“……”是前置宾语。这种句式在先秦古籍中习见,仅《左传》就有41例。根据“何”的语法地位和作用,可分为两种类型:A.“何”作状语,询问原因,可译为“为什么”。例... “何……之有”解张儒“何……之有”是一种宾语提前的句式。“……”是前置宾语。这种句式在先秦古籍中习见,仅《左传》就有41例。根据“何”的语法地位和作用,可分为两种类型:A.“何”作状语,询问原因,可译为“为什么”。例如:(1)我姬姓也,何戎之有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示代词 前置宾语 “之” 《春秋左传注》 《古代汉语》 现代汉语 句式 “有” 结构助词
原文传递
《庄子》中的疑问代词“何”“谁”“孰”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春萍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41-43,共3页
《庄子》中疑问代词使用十分丰富。“何”及“何”字结构的用法及分布;“谁”“孰”在使用频率、指称义、功能组合、表达语气等方面的异同,战国时期某些方言中“谁”“孰”在语法功能上存在着互补关系。
关键词 庄子
下载PDF
《春秋繁露》中的疑问代词“何”“谁”“孰”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华 《太原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32-36,共5页
《春秋繁露》疑问代词“何”和“何”字结构,以及“谁”、“孰”的使用都表现出与同时代的《史记》中的使用有不同的特点,其更多的保留了先秦汉语疑问代词的特点。这是汉语语法在同一时期发展的不平衡性的体现。
关键词 《春秋繁露》 不平衡性
下载PDF
海南琼文话“偌ua^(33)”“夥ua^(33)”本字考释 被引量:1
15
作者 邓小琴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46-50,共5页
海南琼文话中表数量疑问词"多少"的"偌ua33多"或"夥ua33多"是高频词,"偌"、"夥"的本字应为"何",是古汉语虚词在闽南方言琼文话中的保留。其与"多"组合成"... 海南琼文话中表数量疑问词"多少"的"偌ua33多"或"夥ua33多"是高频词,"偌"、"夥"的本字应为"何",是古汉语虚词在闽南方言琼文话中的保留。其与"多"组合成"何多",具有与广州话"几多"、潮汕话"若多"一致的句法功能分布和语法化轨迹,为"结构相同,虚词不同"是汉语方言在语法方面的特征提供了理论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琼文话
下载PDF
“何”的用法及其语法化过程 被引量:2
16
作者 楚艳芳 《德州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30-32,45,共4页
分析"何"的各种用法及其语法化过程。根据文献用例,"何"具有疑问代词和程度副词两种词性,重新分析是其语法化的重要机制,句法环境是其语法化的前提。
关键词 代词 副词 语法化
下载PDF
《搜神记》疑问代词“何”及其“何”字结构考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秀芳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S1期80-81,112,共3页
《搜神记》中的疑问代词“何”仍居疑问代词之首,且出现了较多的凝固形式。本文试从疑问代词“何”及“何”字结构的运用入手,看其究竟有哪些用法。
关键词 ”字结构 用法
下载PDF
“何P之V”补说 被引量:3
18
作者 孙良明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2-13,共2页
“何P之V”补说孙良明《古汉语研究》1996年第3期载张闻玉先生《试论何有·何P之有》文,说“阿P之有”是“何P之V”(P代名词性成分)的一种,并引刘淇《助字辨略》,说“将‘何’理解为状语,释为‘岂’”;其所引之... “何P之V”补说孙良明《古汉语研究》1996年第3期载张闻玉先生《试论何有·何P之有》文,说“阿P之有”是“何P之V”(P代名词性成分)的一种,并引刘淇《助字辨略》,说“将‘何’理解为状语,释为‘岂’”;其所引之例如“姜氏何厌之有”“其何继之有”“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字辨略》 反诘问 《孟子章句》 吕氏春秋 古籍整理研究 中国语言学 句法结构 山东师范大学 句式
下载PDF
《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06年总目录 被引量:4
19
《外语艺术教育研究》 2006年第4期95-96,共2页
关键词 教育研究 功能语言学 唐代书法 黄国文 《古诗十九首》 小学英语教学 塞特 北宋诗 词汇学习策略
原文传递
《水浒传》与《红楼梦》的特指问句 被引量:2
20
作者 萧红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1998年第4期42-44,共3页
《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成书的一部白话小说,基本反映当时北方口语的面貌。考察书中的特指问句,并与成书于清代中叶,反映北京口语的《红楼梦》①中的特指问句比较,可以帮助我们对北方方言口语中特指问句在元明以及后来的发展状况有个... 《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成书的一部白话小说,基本反映当时北方口语的面貌。考察书中的特指问句,并与成书于清代中叶,反映北京口语的《红楼梦》①中的特指问句比较,可以帮助我们对北方方言口语中特指问句在元明以及后来的发展状况有个粗略的了解。特指问句是用疑问代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浒传》 疑问代词 特指问句 《红楼梦》 使用频率 询问方式 宾语 定语 疑问语气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