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建新时代中国画的写意精神 被引量:4
1
作者 王亚军 《企业观察家》 2018年第10期120-123,共4页
中国画必须坚定自信,坚守中华传统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必须勇于担当,构建新时代中国画的写意精神。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画博大精深,具有独特鲜明的艺术特征和丰富厚重的文化内涵。中国人物画传神写意、山水画营造意境、花鸟... 中国画必须坚定自信,坚守中华传统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必须勇于担当,构建新时代中国画的写意精神。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画博大精深,具有独特鲜明的艺术特征和丰富厚重的文化内涵。中国人物画传神写意、山水画营造意境、花鸟画托物言志,尤其是中国画的写意精神,在东方乃至世界画坛自成体系,别具一格,这是中国画之“根”、中华艺术之“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意精神 中国画 中国人物画 文化立场 文化基因 文化内涵 传神写意 托物言志
原文传递
传神写意——工笔人物画的精髓及表达 被引量:2
2
作者 杨晓艳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9年第5期42-43,共2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携文化的全球化浪潮席卷而来,东西方艺术在交流碰撞中互相交融渗透。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的传统绘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西方绘画的影响。其中工笔人物画由于对素描、油画等西方绘画技法的学习,在造型、设色及...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携文化的全球化浪潮席卷而来,东西方艺术在交流碰撞中互相交融渗透。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的传统绘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西方绘画的影响。其中工笔人物画由于对素描、油画等西方绘画技法的学习,在造型、设色及反映现实生活等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但同时也出现一种倾向,即侧重直观地模拟客观物象,刻意求形似、求全、求细,以至失去匠心意趣,失去韵味。其原因主要在于没有很好地理解中国传统绘画传神写意的精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笔人物画 传神写意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中国传统绘画 西方艺术 全球化浪潮 经济全球化 西方绘画
下载PDF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中国绘画艺术中物我同一的美学思想浅探 被引量:3
3
作者 朱星波 《美术教育研究》 2019年第2期14-15,共2页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著名画家张璪提出的艺术创作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画家在艺术创作和审美心理上都要遵循艺术来源于生活的这一标准法则,只有在感悟"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基础上,通过运用巧妙...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著名画家张璪提出的艺术创作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画家在艺术创作和审美心理上都要遵循艺术来源于生活的这一标准法则,只有在感悟"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基础上,通过运用巧妙的绘画技巧,才能够让作品传神达意。"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一理论成为备受后世画家尊崇的创作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创作 审美特征 传神写意
下载PDF
工笔人物画的“传神写意” 被引量:2
4
作者 钟安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01年第3期53-55,共3页
关键词 工笔人物画 传神写意 意象 审美观念 中国画 造型观念
下载PDF
一语天然万古新 豪华落尽见真淳——意笔的妙用
5
作者 余国良 《写作》 2017年第11期50-53,共4页
意笔讲究传神写意,在写作中有很多种用法,主要的方式有:描写语言,言简意深;勾勒环境,篇外求意;摹状形象,略貌取神。如能此,就能收到以形传神、言简意赅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 传神写意 以形传神 言简意赅
下载PDF
传神写意——从《韩熙载夜宴图》探看顾闳中人物画风格 被引量:1
6
作者 柯立红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7年第9期31-35,共5页
《韩熙载夜宴图》为工笔重彩人物画,是五代人物画家顾闳中的传世之作,现存的五个片段是以长卷的形式,通过相互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活动情节,展现了整个夜宴活动的内容。其构图巧妙,疏密有致;人物造型清雅娟秀,刻画细微;用线缜密,线条圆... 《韩熙载夜宴图》为工笔重彩人物画,是五代人物画家顾闳中的传世之作,现存的五个片段是以长卷的形式,通过相互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活动情节,展现了整个夜宴活动的内容。其构图巧妙,疏密有致;人物造型清雅娟秀,刻画细微;用线缜密,线条圆劲娴熟;设色浓丽沉着,继承了唐代仕女画的传统。作者在人物安排上营造了多种群像组合形态,透出生动和谐的形式美感,同时也显示出画家"传神写意"的高超技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熙载夜宴图》 顾闳中 人物画 传神写意
下载PDF
浅谈戏曲表演艺术--"假戏真做、以假乱真"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林 《黄梅戏艺术》 2019年第2期38-39,共2页
中国戏曲,在中华文化历史长河中,充满着独特的魅力。戏曲艺术的表演特点是载歌载篦,以“唱、做、念、打”(四功)的形式进行表演。其中的“做”,不仅涵盖于演员“手、眼、身、法、步”基本功之中,而且还与以传神写意为特色的虚拟化表演... 中国戏曲,在中华文化历史长河中,充满着独特的魅力。戏曲艺术的表演特点是载歌载篦,以“唱、做、念、打”(四功)的形式进行表演。其中的“做”,不仅涵盖于演员“手、眼、身、法、步”基本功之中,而且还与以传神写意为特色的虚拟化表演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戏曲舞台上的艺术美,是通过"以假乱真"来获得的。戏曲艺术的做功表演就是以虚拟写意化的表现形式,显现其一系列的审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表演艺术 戏曲艺术 中国戏曲 文化历史 表演特点 传神写意 戏曲舞台 审美特征
原文传递
张爱玲建构的汉语视界 被引量:1
8
作者 林莺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81-184,共4页
张爱玲是她的时代语言的先锋和实践者,她用语言的诗性智慧,语言建构的旋律节奏,语言演示的蒙太奇效果和语言的传神写意去勾勒自己语言的理想国,创建符合汉语规律又独树一帜的语言风格。
关键词 张爱玲作品 诗性智慧 旋律节奏 蒙太奇 传神写意
下载PDF
魏晋名士的独特个性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维舟 《文史天地》 2010年第4期56-59,共4页
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中有不少记叙魏晋时期名士的文字,传神写意,十分有趣,如: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安道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 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中有不少记叙魏晋时期名士的文字,传神写意,十分有趣,如: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安道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名士 独特个性 《世说新语》 魏晋时期 传神写意 刘义庆 招隐诗 山阴
原文传递
存形莫大于画
10
作者 徐建融 《国画家》 2013年第2期6-9,共4页
陆机说:"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这是就文章与国画不同的本质规定而言,文章是用辞藻来画物抒情,国画则是用形来传神写意。我们今天把国画、雕塑等称作"造型艺术",以区别于音乐的"听觉艺术",戏剧、电影等的"综合艺术",文... 陆机说:"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这是就文章与国画不同的本质规定而言,文章是用辞藻来画物抒情,国画则是用形来传神写意。我们今天把国画、雕塑等称作"造型艺术",以区别于音乐的"听觉艺术",戏剧、电影等的"综合艺术",文学的"想象艺术",正与陆机的观点相一致。后来,刘勰进而指出:"绘事图色,文辞尽情,色糅而犬马殊形,情交而雅俗异势。熔范所拟,各有司匠,虽无严郛,难得逾越。"意谓国画是用形来造型,而文章则是用文辞来抒情。这是他们各自规定的本质,"虽无严郛,难得逾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型艺术 本质规定 传神写意 听觉艺术 综合艺术 想象艺术 国画 文章
原文传递
中国雕塑审美
11
作者 张欣杰 《雨露风》 2021年第4期85-89,共5页
对中国雕塑进行深度审美是建立在深谙中国古典文化的基础上的。天人合一的古典哲学观和格物致知的古典认识论,使包罗万象的自然物主题进入中国雕塑家的视野。在进行中国雕塑审美时,就必然要重视自然物与人生命气质的交互感应。中国雕塑... 对中国雕塑进行深度审美是建立在深谙中国古典文化的基础上的。天人合一的古典哲学观和格物致知的古典认识论,使包罗万象的自然物主题进入中国雕塑家的视野。在进行中国雕塑审美时,就必然要重视自然物与人生命气质的交互感应。中国雕塑大部分都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而是在群体中产生雕塑审美价值的升华,因此对中国雕塑进行审美,就必须注重雕塑群落与所处环境的意义共生关系。中国雕塑使用简约的方式和“净化了的线条”营造了古典雕塑质朴传神的艺术风格,因此对中国雕塑进行审美,还要注重七传神写意与质朴写实的互相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雕塑审美 人与自然 雕塑群落 传神写意 质朴写实
下载PDF
淮海戏的表演艺术
12
作者 魏红 《剧影月报》 2011年第6期67-68,共2页
淮海戏,江苏省四大地方剧种之一,和全国其他剧种一样,以歌舞演故事,融文学、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元素为一体,注重传神写意,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打门头词”时期,流动性较大,以唱取胜,淮海戏并不太注重舞台表演,演员上场... 淮海戏,江苏省四大地方剧种之一,和全国其他剧种一样,以歌舞演故事,融文学、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元素为一体,注重传神写意,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打门头词”时期,流动性较大,以唱取胜,淮海戏并不太注重舞台表演,演员上场的动作有很大的随意性。到了班组演出时期,才开始讲究表演的程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演艺术 淮海戏 地方剧种 艺术元素 传神写意 人物形象 舞台表演 自身特点
下载PDF
中国工笔人物画的精髓及表达
13
作者 杨晓艳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27-29,共3页
由于受西方绘画的影响,我们的不少工笔人物画刻意求全求细,以致失去匠心意趣、失去神韵。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很好地理解和继承中国传统绘画传神写意的精髓。
关键词 传神写意 意境 神韵
下载PDF
戏曲小品《哎呀呀》的现实意义
14
作者 杨云峰 《当代戏剧》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0-21,共2页
戏曲小品的创作与表演需要创作者除了具备戏曲创作本身对虚拟空间、写意化表演、唱腔板式、行当的配备以及演员“四功”“五法”的知识外,还需创作者对社会人情的深刻洞察。在这个意义上说,戏曲小品的创作表演是一个比话剧小品更为复... 戏曲小品的创作与表演需要创作者除了具备戏曲创作本身对虚拟空间、写意化表演、唱腔板式、行当的配备以及演员“四功”“五法”的知识外,还需创作者对社会人情的深刻洞察。在这个意义上说,戏曲小品的创作表演是一个比话剧小品更为复杂的过程。运用唱做念打,手眼身法步来传达人物感情,最大限度地发挥抒情传神写意的戏曲本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小品 意义 戏曲创作 虚拟空间 话剧小品 传神写意 创作者 表演
原文传递
体物肖形 寄情寓理——名家咏物诗摭拾
15
作者 吴同和 《师道(人文)》 2021年第1期42-44,共3页
咏物诗,实体描摹而外,须熔铸诗人思想情感;如果只是简单写生拍照,没有深刻思想内容,肯定苍白无力。明代文学家、戏曲家屠隆(1544~1605)《论诗文》认为,咏物诗须“体物肖形,传神写意”,“不沾不脱,不即不离”。这就是说,要着重表现事物... 咏物诗,实体描摹而外,须熔铸诗人思想情感;如果只是简单写生拍照,没有深刻思想内容,肯定苍白无力。明代文学家、戏曲家屠隆(1544~1605)《论诗文》认为,咏物诗须“体物肖形,传神写意”,“不沾不脱,不即不离”。这就是说,要着重表现事物的“神韵”,既不能停留在事物的表面,又要切合所咏之物的特点。进一步的要求是,须寄情寓理,有所寄托;或情中有物,或叙中寓理。如此,方可进入刘熙载《艺概》“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之化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概》 咏物诗 戏曲家 体物 刘熙载 传神写意 屠隆 不即不离
下载PDF
苏辙题画诗探析
16
作者 訾希坤 《天中学刊》 2015年第4期100-103,共4页
苏辙对题画诗有自己独到的理解,他的题画诗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题画诗的题材和艺术表现形式。苏辙题画诗能够传神写意,通过诗歌来传达画外之意,重视写意而不重形似;能够通过题画诗抒发自己的情感与人生向往;并且借画寓理,通过题画诗表达... 苏辙对题画诗有自己独到的理解,他的题画诗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题画诗的题材和艺术表现形式。苏辙题画诗能够传神写意,通过诗歌来传达画外之意,重视写意而不重形似;能够通过题画诗抒发自己的情感与人生向往;并且借画寓理,通过题画诗表达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思考,从而发挥题画诗的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辙 题画诗 传神写意 借画寓情 理趣
下载PDF
以“打碎”的方式找回自我——洪烛《花瓶》赏析
17
作者 李汉超 《中学语文》 2020年第20期80-81,共2页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学传统中,咏物诗是诗歌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客观的"物"为集中描写对象,并在描写中抒怀兴感。其特点是托物言志,要求"体物肖形,传神写意""不沾不脱,不即不离"(屠隆语),也就是...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学传统中,咏物诗是诗歌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客观的"物"为集中描写对象,并在描写中抒怀兴感。其特点是托物言志,要求"体物肖形,传神写意""不沾不脱,不即不离"(屠隆语),也就是说要写出较好的咏物篇章,就要做到既紧扣所咏之物的具体特点,又在其中有所寄托,以表达作者的感情和心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描写对象 诗歌领域 咏物 体物 传神写意 屠隆 不即不离 洪烛
下载PDF
简论农业文化与古代文学的民族特征
18
作者 邓乔彬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3-29,共7页
我国古代受农业文化的影响 ,很早就萌生了天人合一观 ,生产对象改造了生产主体 ,也使之变为审美主体 ,使情景交融遍及古代文学的所有样式。在生产劳动中观察自然、气象 ,形成了“有机”自然观 ,导致了阳刚阴柔说及相关的正变说产生 ,方... 我国古代受农业文化的影响 ,很早就萌生了天人合一观 ,生产对象改造了生产主体 ,也使之变为审美主体 ,使情景交融遍及古代文学的所有样式。在生产劳动中观察自然、气象 ,形成了“有机”自然观 ,导致了阳刚阴柔说及相关的正变说产生 ,方法论则使古代文学具有传神写意的特点 ,且体现在文学创作和理论中 ,形式的简约凝练 ,规范性与程式化等 ,是主要的表现。从劳动的主体而言 ,农业社会中氏族组织得到充分发展 ,血缘亲属成为社会基础 ,其生活结构和社会心理生成的伦理核心导致了古代文学以情理和谐、美善相兼为尚 ,祖先崇拜和血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 古代文学 民族特征 中国 “天人合一” 情景交融 阳刚阴柔说 正变观 传神写意 形式 艺术手法 规范性 程式性 情感 道德 尚古意识 传世观念
下载PDF
中西表现美学及其对文艺的影响
19
作者 王烟生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1期52-58,共7页
中西两地文艺的发展经历了相逆的历史进程。中国古代文艺是从表现到再现。宋元以前,以重在表现感受和传神写意的表现艺术占主导地位。除史传文学而外,中国古典诗词、小说、金石艺术、绘画、书法大都是表现艺术。
关键词 古代文艺 中西 中国古典诗词 美学 表现艺术 历史进程 发展经历 传神写意
下载PDF
浅析苏轼诗中的趣味
20
作者 王正义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09年第3期11-12,共2页
苏轼的诗在宋代影响颇大,有些诗句读来确实还颇有趣味,回味无穷。或幽雅清静。富有幽默;或创设新意,饶有情趣;或巧妙构思,显示妙趣;或传神写意。颇具奇趣;或参以名理,追求理趣;或因景生情,融融意趣;或诙谐幽默。饶有风趣。... 苏轼的诗在宋代影响颇大,有些诗句读来确实还颇有趣味,回味无穷。或幽雅清静。富有幽默;或创设新意,饶有情趣;或巧妙构思,显示妙趣;或传神写意。颇具奇趣;或参以名理,追求理趣;或因景生情,融融意趣;或诙谐幽默。饶有风趣。……现撷取部分例句进行分析。以求鉴赏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趣味 苏轼 诙谐幽默 传神写意 情趣 理趣 意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