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安大简《仲尼曰》的性质与编纂 被引量:7
1
作者 陈民镇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8-72,共15页
新出安大简《仲尼曰》提供了一种新的先秦孔子语录辑本,可为认识孔子思想的内涵、孔子言论的流传以及《论语》《礼记》《孔丛子》诸书的形成提供重要线索。《仲尼曰》应是一种儒家典籍的摘编本,并经过摘编者的改编。由于《仲尼曰》出现... 新出安大简《仲尼曰》提供了一种新的先秦孔子语录辑本,可为认识孔子思想的内涵、孔子言论的流传以及《论语》《礼记》《孔丛子》诸书的形成提供重要线索。《仲尼曰》应是一种儒家典籍的摘编本,并经过摘编者的改编。由于《仲尼曰》出现了一些儒家后学的思想观念,表明《仲尼曰》文本的形成相对较迟,且一些语句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孔子之言。《仲尼曰》的摘编者在内容和形式上有自身的偏好,如侧重“言”与“行”、“善”与“不善”、“慎独”等主题,并有意追求内容的前后对比与齐整的句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大简 仲尼 《论语》 儒家
原文传递
论安大简《仲尼曰》的思想主旨及其“慎独”思想 被引量:1
2
作者 袁青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119,159,共9页
安大简《仲尼曰》为孔子正语,文末标明“孔子之正语也”是为了与假托孔子的言论相区别,《仲尼曰》是《论语》结集前的孔子语录,可能是《论语》的来源材料之一。《仲尼曰》认为统治者也必须修身而成为君子,故其主旨是如何成为君子,偏重... 安大简《仲尼曰》为孔子正语,文末标明“孔子之正语也”是为了与假托孔子的言论相区别,《仲尼曰》是《论语》结集前的孔子语录,可能是《论语》的来源材料之一。《仲尼曰》认为统治者也必须修身而成为君子,故其主旨是如何成为君子,偏重的是修身,主要涉及慎言慎行等一系列成为君子的工夫。《仲尼曰》和《中庸》中的“慎独”当释为独处时要慎言慎行,与《大学》中释为“诚其意”的“慎独”含义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大简 仲尼 慎独
原文传递
安大简《仲尼曰》与《论语》的形成 被引量:1
3
作者 余建平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0-130,159,160,共13页
安大简《仲尼曰》的部分章节与今本《论语》存在同源关系,更多章节则或与传世文献相异,或不见于传世文献,《孟子》所引孔子言论亦是如此。可见,由于孔子弟子各有所记,在战国时期形成了多种“孔子语录”汇编本,其中多数在流传中亡佚,部... 安大简《仲尼曰》的部分章节与今本《论语》存在同源关系,更多章节则或与传世文献相异,或不见于传世文献,《孟子》所引孔子言论亦是如此。可见,由于孔子弟子各有所记,在战国时期形成了多种“孔子语录”汇编本,其中多数在流传中亡佚,部分散落在《礼记》等儒家文献中。《论语》的早期传本源于“孔子语录”汇编本,并在汉代武、昭、宣时期逐渐经典化,形成多种抄本。汉代后期,张禹所传“张侯《论》”逐渐淘汰其他抄本,成为今本《论语》的主要源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大简 仲尼 《论语》 古书形成 张侯《论》
原文传递
安大简《仲尼曰》文本、主题与性质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代生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33-39,共7页
安大简《仲尼曰》是一篇以修身为仁、谨言慎行、亲善任贤、求为君子为主题的孔子语录文献。行文多以“君子—小人”“善—不善”“仁—不仁”等对比的方式呈现,凸显孔子对古圣时贤及弟子的评价,为凝练主题,强调文本整齐性、简洁性,该篇... 安大简《仲尼曰》是一篇以修身为仁、谨言慎行、亲善任贤、求为君子为主题的孔子语录文献。行文多以“君子—小人”“善—不善”“仁—不仁”等对比的方式呈现,凸显孔子对古圣时贤及弟子的评价,为凝练主题,强调文本整齐性、简洁性,该篇应对来源文献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删减。因此可以将《仲尼曰》看作是一篇围绕孔子言论进行的主题文献摘引,这也说明其成书时间不会太早。该篇内容多可与传世文献比照,对解决《论语》研究中的一些争议问题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仲尼 《论语》 君子 主题摘引
下载PDF
王家嘴楚简《孔子曰》初探 被引量:3
5
作者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6-142,共17页
湖北省荆州市王家嘴古墓群所发掘的《孔子曰》篇,乃几篇相属的战国时代孔子语录竹简文本,与《论语》性质相类且章节与之多相同或相近。估计原来约有330枝简,近日乃公布了其中约不到十分之一的内容。本文针对今已公布的章节,分析其与《... 湖北省荆州市王家嘴古墓群所发掘的《孔子曰》篇,乃几篇相属的战国时代孔子语录竹简文本,与《论语》性质相类且章节与之多相同或相近。估计原来约有330枝简,近日乃公布了其中约不到十分之一的内容。本文针对今已公布的章节,分析其与《论语》相应章节的异同且探讨其所带来的意义,接着乃归纳出一些初步的结论,以便开始分析《孔子曰》此套竹书的性质,及进一步了解其对《论语》一书的形成问题能够提供何种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家嘴楚简 《孔子 《论语》 孔子语录 仲尼
原文传递
孔子为己治人思想细绎——以《仲尼曰》重读《论语》“古之学者为己”章
6
作者 郭云鹏 方朝晖 《中国文化与管理》 2024年第2期25-34,256,共11页
《论语》“古之学者为己”一章,历来存在争论,有关异说可总括为三种。新出文献安大简《仲尼曰》作“古之学者自为”,可证“为”字当训为“治”,“自为”“为己”即修身。结合孔子对子路“使子羔为费宰”的批评,可知孔子主张“为己”先... 《论语》“古之学者为己”一章,历来存在争论,有关异说可总括为三种。新出文献安大简《仲尼曰》作“古之学者自为”,可证“为”字当训为“治”,“自为”“为己”即修身。结合孔子对子路“使子羔为费宰”的批评,可知孔子主张“为己”先于“治人”。这一发现可以贯通《论语》中其他相关诸章的理解,进而认清孔子为己治人思想的基本结构:治人本于治己,安人高于治人,始终遵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孔子对“仁”的基本主张亦蕴含其中,而“慎独”实即为己之学的切实功夫。孔子为己治人思想上承西周德位观念,并在孔门后学手中得到不同向度和不同程度的继承、发展与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己 治人 孔子 《论语》 仲尼
下载PDF
历代对孔子称管仲“如其仁”的解读——从安大简《仲尼曰》“管仲善”看
7
作者 乐爱国 《船山学刊》 2024年第2期64-75,共12页
自孔子肯定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的功业并称之“如其仁”,但又批评管仲之“器小”“不知礼”之后,历代儒家对管仲的评价各有不同,大致有三:其一,孟子、荀子以及董仲舒对管仲多有批评,忽视孔子称管仲“如其仁”;其二,汉唐至北... 自孔子肯定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的功业并称之“如其仁”,但又批评管仲之“器小”“不知礼”之后,历代儒家对管仲的评价各有不同,大致有三:其一,孟子、荀子以及董仲舒对管仲多有批评,忽视孔子称管仲“如其仁”;其二,汉唐至北宋时期儒家学者大都称管仲为“仁”,或同时又认为管仲有“器小”“不知礼”的欠缺;其三,程朱一脉以及后来儒家学者大都称管仲有“仁之功”,虽并非“仁人”,但与之密切相关。新出土的安大简《仲尼曰》明确讲“管仲善”,印证了《论语》中孔子称管仲“如其仁”以及后世多数儒家的解读。然而今有学者主要依据孟子轻视管仲的功业并言“以力假仁者霸”,认为孔子称管仲“如其仁”实指孟子所反对的“以力假仁”,而孔子批评管仲“不知礼”蕴含着管仲“不知仁”之意,明显有过度贬低管仲之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管仲 如其仁 仲尼
下载PDF
论先秦儒家“慎独”的三种形态——以安大简《仲尼曰》的出土为契机
8
作者 袁青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13,共9页
先秦儒家的“慎独”包含三种形态:其一,安大简《仲尼曰》和《中庸》的“慎独”是指闲居在家时的慎言慎行;其二,简帛《五行》和《礼记·礼器》的“慎独”是遵从心本体而舍弃外在形式;其三,《大学》和《荀子》的“慎独”是“诚其心”... 先秦儒家的“慎独”包含三种形态:其一,安大简《仲尼曰》和《中庸》的“慎独”是指闲居在家时的慎言慎行;其二,简帛《五行》和《礼记·礼器》的“慎独”是遵从心本体而舍弃外在形式;其三,《大学》和《荀子》的“慎独”是“诚其心”。后两者的含义又可归纳为“慎其心”,只是两者对“心”的看法不一,前者认为心是德行之本,是至善无恶的,因此需要遵从本心,而后者认为“心”容易不正而倒向恶,故而需要“诚其心”。“慎独”含义的变迁反映了“心”在儒家思想中的逐步凸显。在孔子、子思之后,“慎独”由一种外在的修养工夫朝着两种面向发展:一种是《大学》和《荀子》的偏向于内心的修养工夫,另一种是思孟学派的顺从心本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儒家 慎独 安大简 仲尼
下载PDF
孔子制语:安大简“仲尼之耑语”新说
9
作者 杨泽生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1-176,共6页
安大简《仲尼曰》末句“仲尼之耑■也,僕快周恒”的文字释读有很大分歧,尤其是“耑■”二字,有“端语”“论语”“短语”“彖语”“转语”“颛语”“颛顼”“諯逆”“端诉”“耑诉”“短谏”“短识”“微语”等十几种不同意见。根据传... 安大简《仲尼曰》末句“仲尼之耑■也,僕快周恒”的文字释读有很大分歧,尤其是“耑■”二字,有“端语”“论语”“短语”“彖语”“转语”“颛语”“颛顼”“諯逆”“端诉”“耑诉”“短谏”“短识”“微语”等十几种不同意见。根据传世文献“耑”声之字与“制”相通以及“屰”和“语”的基本声符“五”音义相近,联系《大戴礼记》的篇名“曾子制言”,“耑■”应该释读为“制语”,篇名《仲尼曰》可称作《仲尼制语》或《孔子制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大简 仲尼 曾子制言 孔子制语 《论语》
下载PDF
安大简《仲尼曰》佚文所见孔子思想管窥
10
作者 周翔 《语文学刊》 2024年第3期38-42,共5页
新见《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二)·仲尼曰》篇为战国楚文字抄本的孔子语录,其中一些未见于传世文献的佚文反映了孔子思想中关于客观世界及处事之道、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等方面内容,呈现了孔子思想的更多侧面,是对孔子乃至儒家思想的... 新见《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二)·仲尼曰》篇为战国楚文字抄本的孔子语录,其中一些未见于传世文献的佚文反映了孔子思想中关于客观世界及处事之道、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等方面内容,呈现了孔子思想的更多侧面,是对孔子乃至儒家思想的又一次补充。对当下时代仍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大简(二) 仲尼 佚文 孔子思想
下载PDF
安大简《仲尼曰》异文的语法学考察
11
作者 吴昌昊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5-68,共4页
对安大简《仲尼曰》与相关传世本的若干异文进行考察,发现《仲尼曰》在句类上以感叹句和疑问句为主,使用“乎”较为频繁。在句型上,常使用并列复句,尤其是表示对举关系的并列复句,这种复句对比鲜明,说理性更强;同时,发现无判断系词的判... 对安大简《仲尼曰》与相关传世本的若干异文进行考察,发现《仲尼曰》在句类上以感叹句和疑问句为主,使用“乎”较为频繁。在句型上,常使用并列复句,尤其是表示对举关系的并列复句,这种复句对比鲜明,说理性更强;同时,发现无判断系词的判断句自上古汉语时期就已开始使用,由“主语+名词性谓语”构成,是早期判断句的主要形式。在用词上,简本部分语录与传世本差异较大。本文综合整理者的意见及学界研究现状提出自己的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大简 仲尼 语法
下载PDF
安大简《仲尼曰》与“君子慎独”再探讨
12
作者 梁涛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51,共10页
最近公布的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仲尼曰》论及慎独,明确肯定慎独是指谨慎于“人之所不闻与人之所不见”,表明慎独的“独”确有独居独处之意,与简帛《五行》强调“能为一”、《大学》主张“诚其意”的慎独有所不同,说明慎独的含义经历了... 最近公布的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仲尼曰》论及慎独,明确肯定慎独是指谨慎于“人之所不闻与人之所不见”,表明慎独的“独”确有独居独处之意,与简帛《五行》强调“能为一”、《大学》主张“诚其意”的慎独有所不同,说明慎独的含义经历了从谨慎于独处的原初意到谨慎于内心的引申意的变化。而之所以出现这种变化,是因为谨慎于独居独处,要靠道德自律,靠内在的道德自觉。这样慎独必然要从强调谨慎独居时的行为向重视内在意志、意念转化。由于先秦两汉的学者既在原初意,也在引申意,以及引申兼原初意上使用慎独,这样就造成慎独语意的复杂情况。郑玄、朱熹对慎独的注释都有不准确、不完善的地方。对于慎独的理解和研究,要从马王堆时代的“不同”说、郭店时代的“相同”说,走向安大简时代的“发展”说,从发展、演变的角度对慎独的语意做出分析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大简 仲尼 慎独 郑玄 朱熹
原文传递
出土文献中所见的孔子“慎独论”——以《仲尼曰》《孔子诗论》为中心
13
作者 王振辉 《原道》 2024年第1期3-21,共19页
安大简《仲尼曰》有两则有关“慎独”的语录,证明孔子很可能是“慎独论”的提出者。上博简《孔子诗论》中的“《燕燕》之情,以其独也”也是孔子“慎独论”的文献之一。从训释的角度看,“慎”指谨慎,“独”指具有个体性、内在性、本真性... 安大简《仲尼曰》有两则有关“慎独”的语录,证明孔子很可能是“慎独论”的提出者。上博简《孔子诗论》中的“《燕燕》之情,以其独也”也是孔子“慎独论”的文献之一。从训释的角度看,“慎”指谨慎,“独”指具有个体性、内在性、本真性、主宰性的道德心灵。“慎独”便是敬慎其心,保持道德情感的真实和道德自我的自觉,使道德心灵主宰身体行为而达到“独而无对”的状态。孔子是在礼乐论或仁礼关系的视域下提倡“慎独论”的,将“独”作为礼乐实践的心灵基础。孔子的“慎独论”有继往开来的思想史意义:一方面将周人政治性的“慎其德”转化为道德性的“慎其独”,完成了思想突破;另一方面又深刻影响了《五行》《中庸》《大学》《礼器》以及《荀子》等先秦文献中的“慎独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慎独 孔子 仲尼 《孔子诗论》 安大简
原文传递
安大战国简《仲尼曰》续探
14
作者 顾史考 《出土文献》 CSSCI 2024年第4期70-87,172,共19页
《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二)》的《仲尼曰》,是一篇基本完整的战国儒家竹书,共由二十五小章组成,几乎每章皆冠以“仲尼曰”三字,内容多与《论语》及《缁衣》《中庸》《大学》等文献中的章节相应而相对简略,另有部分内容未见传世。笔者针... 《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二)》的《仲尼曰》,是一篇基本完整的战国儒家竹书,共由二十五小章组成,几乎每章皆冠以“仲尼曰”三字,内容多与《论语》及《缁衣》《中庸》《大学》等文献中的章节相应而相对简略,另有部分内容未见传世。笔者针对《仲尼曰》前半篇的章节先前已发表一文,试分析各章各句与传世文献相应章句的异同,以便进一步探讨此篇出土文献的性质,以及其能给战国时代孔门文献发展史带来的信息与意义。本文接于该文之后,续以对《仲尼曰》后半篇的分析,回顾整篇的情况并对前所得出的结论加以回思和重新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仲尼 《论语》 孔子语录 《缁衣》 《中庸》 《大学》 安大竹简
下载PDF
从安大简《仲尼曰》谈孔子语录类文本的相关问题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翔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3-81,共9页
新见《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二)·仲尼曰》是战国楚文字抄本的孔子语录,将其与《论语》《礼记》等传世文献对读,呈现简本文字详于传世材料、简本文字略于传世材料、简本与传世材料内容相近而文字表述不同、简本内容为传世材料未见之... 新见《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二)·仲尼曰》是战国楚文字抄本的孔子语录,将其与《论语》《礼记》等传世文献对读,呈现简本文字详于传世材料、简本文字略于传世材料、简本与传世材料内容相近而文字表述不同、简本内容为传世材料未见之佚文、简本与传世材料文字内容基本一致五类情况。这些异同对于从不同侧面认识孔子及儒家学派,讨论其经典文献的形成与流传,吸收其中的思想精华有诸多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大简 仲尼 文本对读 孔子语录
原文传递
安大简《仲尼曰》所见孔子思想类型浅议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翔 郑玉茹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22年第4期6-12,共7页
《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二)·仲尼曰》篇内容为二十余条孔子语录,其思想类型包括对社会现实的看法、谈立身处世与个人修养、对历史与政治的思考、对人价值取向的讨论四类。这些内容的文本选择反映了抄写者重视个人修养与自我提升、... 《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二)·仲尼曰》篇内容为二十余条孔子语录,其思想类型包括对社会现实的看法、谈立身处世与个人修养、对历史与政治的思考、对人价值取向的讨论四类。这些内容的文本选择反映了抄写者重视个人修养与自我提升、强调个人对国家社会的责任、坚持原则与辨证思考等取向,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楚地知识精英对儒家思想文化的学习与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大简 仲尼 孔子思想 类型
原文传递
安大简《仲尼曰》简背文字书写者考辨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世庆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1-77,共7页
安大简《仲尼曰》共有整简13支,记载孔子言论25条。除此之外,简13还有对孔子言论的总体评价“仆快周恒”4字,意为孔子的言论“朴实智慧,无处不达到最高境界”。安大简《仲尼曰》简12背面有“寡人……玉帛”18个字,简8、简7背面有“豫”... 安大简《仲尼曰》共有整简13支,记载孔子言论25条。除此之外,简13还有对孔子言论的总体评价“仆快周恒”4字,意为孔子的言论“朴实智慧,无处不达到最高境界”。安大简《仲尼曰》简12背面有“寡人……玉帛”18个字,简8、简7背面有“豫”“人人人人人”6个字,安大简整理者认为这些字是“抄写者练习写的字,与正文内容无关”。实际上这些字可能是战国早期某位熟稔使用楚文字的诸侯王批阅《仲尼曰》所写的文字。该诸侯王对孔子万分景仰,称赞孔子为“善豫之人”,称赞孔子的“教令实在是太伟大了”,要求下属将《仲尼曰》作为诸侯会盟、国使交往时的珍贵礼品,使之发扬光大。这一发现对于研究《论语》成书和流传有着重要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大简 仲尼 寡人 公文批阅 书写特征
下载PDF
安大简《仲尼曰》“老讫”浅析
18
作者 勒静宜 《汉字文化》 2023年第S01期1-3,共3页
《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二)》收录了《仲尼曰》和《曹沫之陈》两篇文献。其中,《仲尼曰》有部分内容可以与今本《论语》对照,但也有大量内容不见于传世文献。简8-9的内容,整理者读为“管仲善,善哉,老讫”。本文读作“管仲善言哉,老竭”... 《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二)》收录了《仲尼曰》和《曹沫之陈》两篇文献。其中,《仲尼曰》有部分内容可以与今本《论语》对照,但也有大量内容不见于传世文献。简8-9的内容,整理者读为“管仲善,善哉,老讫”。本文读作“管仲善言哉,老竭”。意思是管仲善于劝谏君主,一直到老都尽心竭力。“竭”在古书中还有败亡的意思,此处的“老竭”或许还可以引申指管仲年老时劝谏之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大简 仲尼 老讫
原文传递
安大简《仲尼曰》所见孔子言行观——兼与传世文献互证
19
作者 魏逸暄 《北方论丛》 2023年第2期28-34,共7页
新出安大简《仲尼曰》作为战国写本,是研究孔子思想的新材料。本文重点探讨《仲尼曰》所见孔子言行观,对论及言行关系的简文加以解析,并指出《仲尼曰》所见孔子言行观的三个方面:主张言不过行,要求少言慎言,并强调慎言与“仁”的关联。... 新出安大简《仲尼曰》作为战国写本,是研究孔子思想的新材料。本文重点探讨《仲尼曰》所见孔子言行观,对论及言行关系的简文加以解析,并指出《仲尼曰》所见孔子言行观的三个方面:主张言不过行,要求少言慎言,并强调慎言与“仁”的关联。在战国竹书本与传世文献相对读的过程中,不仅能够窥见儒家思想的传承性与复杂性,同时能够对《论语》等传世文献的成书、流传以及儒家思想的演变有更为深入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大简 仲尼 孔子 言行观 《论语》
下载PDF
《左传》“君子曰”探微
20
作者 白玉玮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6-10,共5页
"君子曰"是《左传》中的一种史实评论模式,它有4种不同形式:"君子曰""君子谓""君子是以"和"君子以为"。此外,《左传》还出现了"仲尼曰"这种特殊的评论模式,其在风格和立... "君子曰"是《左传》中的一种史实评论模式,它有4种不同形式:"君子曰""君子谓""君子是以"和"君子以为"。此外,《左传》还出现了"仲尼曰"这种特殊的评论模式,其在风格和立意上均与"君子曰"相一致,实则为特殊形式的"君子曰"。左丘明借"君子曰"从解经、预言、品人及论政4方面阐述了圣人"惩恶而劝善"的修经之旨,亦传达出自己维护传统儒家价值观的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君子 仲尼 孔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