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邵雍的快乐诗学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海鸥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6-31,共6页
以往对邵雍诗学的研究,多从理学角度着眼。该文所论“快乐诗学”,是对邵雍诗学与哲学的新阐释。邵雍的快乐哲学富于人文内涵,他以闲居、读书、饮酒、作诗为快乐生存的四大雅好,而“以物观物”则是他获取生命快感的思维秘诀。他提出“自... 以往对邵雍诗学的研究,多从理学角度着眼。该文所论“快乐诗学”,是对邵雍诗学与哲学的新阐释。邵雍的快乐哲学富于人文内涵,他以闲居、读书、饮酒、作诗为快乐生存的四大雅好,而“以物观物”则是他获取生命快感的思维秘诀。他提出“自乐”和“乐时与万物之自得”两种诗意生存境界,实则是诗人在与时运、与万物、与诗的关系中如何体验和表达快乐的问题。他还总结出快乐诗学的三“有”四“不”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邵雍 快乐诗学
下载PDF
王国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新论 被引量:8
2
作者 柯汉琳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4期61-68,135-136,共10页
本文从中国古代哲学关于宇宙、人生“有”“无”境界的学说和“以我观物”、“以物观物”的本义入手,对土国维的两种境界说作出新的解释,认为“有我之境”乃超越“小我”之儒家境界,“无我之境”乃超越“大我”之道家境界;“以我观物”... 本文从中国古代哲学关于宇宙、人生“有”“无”境界的学说和“以我观物”、“以物观物”的本义入手,对土国维的两种境界说作出新的解释,认为“有我之境”乃超越“小我”之儒家境界,“无我之境”乃超越“大我”之道家境界;“以我观物”是以一巳之情现物,仍末忘我,“以物观物”是以万物之理现物,即以“道心”观物,是为忘我大达,高于前者,因而,“无我之境”高于“有我之境”。王氏推崇“无我之境”,实为道家“贵无”思想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我之境 无我之境
下载PDF
宋代绘画的"写实"画风研究——以北宋的宫廷花鸟画为例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红宇 《美术大观》 2004年第1期28-29,共2页
宋代绘画是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它所反映的广泛的现实生活内容,在古代绘画史上是极为突出的。运用多彩的优美的艺术形式,创造了很多艺术表现手法,这些和当时社会都有着密切联系。 宋代的绘画,大多数受宋代理学的影响。我认... 宋代绘画是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它所反映的广泛的现实生活内容,在古代绘画史上是极为突出的。运用多彩的优美的艺术形式,创造了很多艺术表现手法,这些和当时社会都有着密切联系。 宋代的绘画,大多数受宋代理学的影响。我认为以儒学仁义之道为根本的"理"是不以我们个人的情感好恶为转移的,也不是以天地万物的存在为转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绘画 “写实” 北宋 绘画艺术 宫廷绘画 艺术表现手法 风格特征 “理”
下载PDF
叶维廉对道家美学的现代阐释 被引量:8
4
作者 闫月珍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10,共7页
叶维廉对道家美学的现代阐释包括三个方面:一、以“以物观物”概括中国诗学的美感经验及其中国美学的风范;二、以“直觉”阐释道家美学,却与康德分道扬镳,倾向于经验主义一派;三、以道家对“自然”自生自律自化的运作反思西方现代工业... 叶维廉对道家美学的现代阐释包括三个方面:一、以“以物观物”概括中国诗学的美感经验及其中国美学的风范;二、以“直觉”阐释道家美学,却与康德分道扬镳,倾向于经验主义一派;三、以道家对“自然”自生自律自化的运作反思西方现代工业文明困境的出路。叶维廉强调对道家精神的现代回归,期望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有益于现代生活的理念,有其理论意义。但我们要进一步反思道家美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进程中道家美学所扮演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维廉 道家美学 直觉
下载PDF
对王国维“隔”与“不隔”的美学认识 被引量:6
5
作者 孙维城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51-56,共6页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多次谈到“隔”与“不隔”,而什么是“隔”,什么是“不隔”呢?王氏说:“语语都在目前,便是不隔。”这一说明是描述性的,而不是定义性的。在王国维也许是受到词话这一体例的限制,而我们如果仅仅就此立论,不深入理...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多次谈到“隔”与“不隔”,而什么是“隔”,什么是“不隔”呢?王氏说:“语语都在目前,便是不隔。”这一说明是描述性的,而不是定义性的。在王国维也许是受到词话这一体例的限制,而我们如果仅仅就此立论,不深入理解“隔”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人间词话》 描述性 美学 艺术境界 客体 叔本华 语言
下载PDF
“本体书写”与“以物观物”的互释 被引量:8
6
作者 唐伟胜 《中国文学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0-120,158,共12页
近20年来,西方学界兴起的“思辨实在论”和“面向物的哲学”大大丰富了之前的“物质文化”研究范式,成为“物转向”的新动力。但国内对于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物质文化”范式,相对忽略了在西方已经备受关注的“本体书写”层面。存在于... 近20年来,西方学界兴起的“思辨实在论”和“面向物的哲学”大大丰富了之前的“物质文化”研究范式,成为“物转向”的新动力。但国内对于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物质文化”范式,相对忽略了在西方已经备受关注的“本体书写”层面。存在于“关联”思想之外的物本体有四种书写策略,即数学公式、罗列、暗指、主体性,它们可产生多种写作效果,服务于不同修辞意图。中国的思想传统也对物本体进行了思考,“以物观物”可被视为本体书写的中国方案。比较西方的“本体书写”和中国的“以物观物”之间的异同,可以互相阐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向 本体 本体书写
原文传递
“感物”与“观物”──兼论山水诗的产生 被引量:5
7
作者 蒲友俊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50-56,共7页
关于诗歌产生的本源,先秦以来多从“感物“说,但到了王国维则只讲“观物”而不讲“感物”。本文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并由此切入,对“感物”和“观物”的理论内涵作了具体的分析、探讨,指出前者仅仅是关于审美表现形式的概... 关于诗歌产生的本源,先秦以来多从“感物“说,但到了王国维则只讲“观物”而不讲“感物”。本文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并由此切入,对“感物”和“观物”的理论内涵作了具体的分析、探讨,指出前者仅仅是关于审美表现形式的概念,后者则是关于审美表现对象及其与主体“物我同一”的理论,进而由此论述了中国古代山水诗产生的真正源头或契机不在儒家的“感物”,而在道家的“观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诗 老庄哲学
下载PDF
邵雍“观物”说的“因物转心”论
8
作者 彭战果 李昕桐 《哲学动态》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5-35,共11页
邵雍的“观物”说有如实认识事物的一面,又有心性修养的一面。如实认识事物体现为以“能观之心”观“所观之物”,从而获得“物中之理”。这一过程既包含对“能观之心”静定能力进行训练的环节,又包含在此基础上依靠具体的观物之法“窥... 邵雍的“观物”说有如实认识事物的一面,又有心性修养的一面。如实认识事物体现为以“能观之心”观“所观之物”,从而获得“物中之理”。这一过程既包含对“能观之心”静定能力进行训练的环节,又包含在此基础上依靠具体的观物之法“窥开物理”的环节。“观物”的心性修养功夫体现为以“所观之理”返照“能观之心”,因物理而转人心。这一过程既有因“观物”之乐而解“情累”之缠的一面,又有依物理“照破人情”的一面。“观物”说不遵从“以事训物”的传统,不将“物”视为与心相关的“事”,赋予“物”独立的意义;而是从“物”出发,以之为心性修养的根据,展现出“因物转心”白的特征。这一理路上承《周易》“观象”说,又与“格物”说有着内在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心 象养德
原文传递
两汉:中国古代自然审美之自觉期——以汉赋为中心 被引量:6
9
作者 薛富兴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31,共13页
两汉辞赋中以各类自然现象为主题的物赋体现出审美意识之自觉。首先,辞赋家建立起包括天文、地理、植物、动物与无机物在内的自然审美对象系统;其次,各类自然现象成为辞赋家正面、独立的审美对象;再次,辞赋家自然审美欣赏的趣味与眼光... 两汉辞赋中以各类自然现象为主题的物赋体现出审美意识之自觉。首先,辞赋家建立起包括天文、地理、植物、动物与无机物在内的自然审美对象系统;其次,各类自然现象成为辞赋家正面、独立的审美对象;再次,辞赋家自然审美欣赏的趣味与眼光由粗转精,崇尚细腻、完善地呈现自然的内外特性;最后,辞赋家拓展出静观与游观、特写与全景相结合的自然审美视野,分为以我观物与以物观物两种路径。汉赋的核心理论内涵是独立、客观地呈现各类自然对象的格物意识与格物趣味,它所表达的正面格物、细腻写物的理念是中国古代美学对象化审美观照的普遍性趣味的最早表现,此趣味后呈现于宋元花鸟画、山水画与明清戏剧、小说中。汉赋最早表达了对象化观照精神指导下的格物与写物之趣,这是它在中国美学史上的主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赋 审美视野 审美 中国古代美学 自然审美
原文传递
山水·写生·灵性·境界
10
作者 姚鸣京 《书画艺术》 2024年第3期30-37,F0003,共9页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物我照应,物我皆忘。作画、创作、写生、描绘皆有境界,讲意境,立品味,竖格调,谈的是道修...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物我照应,物我皆忘。作画、创作、写生、描绘皆有境界,讲意境,立品味,竖格调,谈的是道修实证,务唯心法。传统法脉,传承古今,绝对离不开“谢赫六法”,董其昌言“谢赫六法”后五法皆会后天学得,唯有第一法“气韵生动”,天骨带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间词话》 无我之境 有我之境 气韵生动 王国维 董其昌
下载PDF
辨“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被引量:5
11
作者 佛雏 《文艺理论研究》 1980年第1期83-89,共7页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诗词境界区别为两大类:“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这种区分,关系到诗词意境中主客体内在联系的不同方式,创作过程的不同特征。
关键词 无我之境 有我之境 审美静 无意志 不同方式 主客体 境界 欲望
下载PDF
“以物观物”流变勾勒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社教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7-70,共4页
本文通过对“以物观物”的流变进行勾勒 ,指出了这一命题由“天人合一”走向“天人两分”,由回归“天道”走向贴近“人心”,由一个哲学命题逐渐演变为一个审美命题 。
关键词 流变 哲学命题 审美命题 天人合一 天人两分
下载PDF
以物观物:恰当自然审美的基本原则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希言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96-109,共14页
“以物观物”就是摒除一己之私心与偏见,按照物之固有属性与客观规律来观照物。起初,它是作为一种认识方法或一种修养境界被提出的;后来,由于其本身的直观性,便自然而然进入审美领域,尤其是自然审美领域。作为一种自然审美方法,“以物... “以物观物”就是摒除一己之私心与偏见,按照物之固有属性与客观规律来观照物。起初,它是作为一种认识方法或一种修养境界被提出的;后来,由于其本身的直观性,便自然而然进入审美领域,尤其是自然审美领域。作为一种自然审美方法,“以物观物”就是如其本然地欣赏自然,使自然真实无妄、圆满无碍地呈现出来,具体表现为直接、客观、细致、深入四大特征。对照西方环境美学为恰当自然审美设置的标准,“以物观物”既满足认识自然、理解自然的认知需要,又符合尊重自然、关怀自然的伦理要求,因而是一种恰当的自然审美方式。这种方式虽然是在中国本土语境下提出的,但具有普通适用的价值,因而可以作为恰当审美的基本原则进入自然美学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审美 恰当性 环境美学
下载PDF
与古为徒 与古为新 与古相悦
14
作者 高世名 《中国画画刊》 2023年第2期62-63,共2页
两宋绘画,万象森然,丘壑谨严,其状物之精当,意境之高妙,令后世叹服。邵雍《观物内篇》中说“以物观物,性也;以我观物,情也”。宋代理学倡导“格物致知”,不独以我格物,而且以物格我。宋人作画首重指事造形,妙在写物穷情,其画意本乎实境... 两宋绘画,万象森然,丘壑谨严,其状物之精当,意境之高妙,令后世叹服。邵雍《观物内篇》中说“以物观物,性也;以我观物,情也”。宋代理学倡导“格物致知”,不独以我格物,而且以物格我。宋人作画首重指事造形,妙在写物穷情,其画意本乎实境,笔致发自情性,一旦笔墨做到澄湛精微,则兴象意境皆在其中,所谓意与境会,兴与情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象 实境 画意 与古为新 宋代理学 致知
下载PDF
中国山水诗英译中的“以物观物”与“以我观物”——以王维《鹿柴》英译为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贾玉嘉 刘华文 《外国语文研究》 2018年第6期61-69,共9页
本文以中国传统哲学和美学中关于"以物观物"与"以我观物"方式的区分为依据,以已有的对中国山水诗创作和翻译中的观物方式的认识为参照,以王维《鹿柴》的各种英译为实例,对中国山水诗英译中的不同的观物方式及其审... 本文以中国传统哲学和美学中关于"以物观物"与"以我观物"方式的区分为依据,以已有的对中国山水诗创作和翻译中的观物方式的认识为参照,以王维《鹿柴》的各种英译为实例,对中国山水诗英译中的不同的观物方式及其审美效果予以探讨。认为,中国山水诗英译中,有些译者主要采用或强或弱的"以物观物"的方式理解和转换原诗,使译诗保留甚至超越了原诗的诗性和神韵,能对拥有东方文化情怀的读者产生理想的审美效果;有些译者则主要采用或强或弱的"以我观物"的方式翻译原诗,使译诗偏离甚至破坏了原诗的诗性和神韵,能对一般西方读者产生较好的审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翻译 中国山水诗英译 方式
下载PDF
观:作为中国古典美学审美范畴的意义存在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艳艳 《兰州学刊》 2004年第6期274-276,共3页
“观”在整个中国审美文化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仰观俯察”、“无往不复”的游目是它的观照方式,“以物观物”、主客融通、物我不二是它的思想根基,由此其贯穿于整个中国古典的审美文化与艺术创作之中。这样的审美观照方式构成着中国传... “观”在整个中国审美文化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仰观俯察”、“无往不复”的游目是它的观照方式,“以物观物”、主客融通、物我不二是它的思想根基,由此其贯穿于整个中国古典的审美文化与艺术创作之中。这样的审美观照方式构成着中国传统文化体认宇宙生命和进行审美表达的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目 游心
下载PDF
公文写作的“无我之境”
17
作者 杨哲 《秘书工作》 2023年第4期42-43,共2页
以“无我”之心取材,主动吸取一切信息;以“无我”之意观感,全面融入应用情境;以“无我”之境明心,积极升华人生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将文学艺术境界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无我之境”是“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 以“无我”之心取材,主动吸取一切信息;以“无我”之意观感,全面融入应用情境;以“无我”之境明心,积极升华人生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将文学艺术境界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无我之境”是“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的超然物外的境界。公文写作具有较强的受命性、被动性、代言性,要求作者必须隐藏自我、超越本我、主动无我,在“无我之境”中探寻写作规律、汲取智慧力量、提升人生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我之境 《人间词话》 人生境界 公文写作 写作规律 智慧力量 有我之境
原文传递
"以物观物":文本解读另一视角
18
作者 周沃野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23年第12期63-65,共3页
中学语文教材选文中"以物观物"的思想,可以启发语文教师从"以物观物"这一思想内涵切入教学,将其能动地运用于日常教学,如此,对学生文本解读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更能推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 中学语文 教材选文 文本解读
下载PDF
以物观物:剪辑好坏需要剪辑师自身的完整度 被引量:4
19
作者 廖庆松 韩佳政 +1 位作者 郐颖波 王颖飞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5-80,共6页
韩佳政(以下简称“韩”):廖老师,您好!请先谈一下((刺客聂隐娘》(以下简称((聂隐娘》)的创作?《聂隐娘》的前期准备长达七年?廖庆松(以下简称“廖”):时间很长。侯孝贤导演(以下简称侯导)每一次都说“我下个月就拍、... 韩佳政(以下简称“韩”):廖老师,您好!请先谈一下((刺客聂隐娘》(以下简称((聂隐娘》)的创作?《聂隐娘》的前期准备长达七年?廖庆松(以下简称“廖”):时间很长。侯孝贤导演(以下简称侯导)每一次都说“我下个月就拍、明年就拍”,五六年前,我就说得2013年才能拍这部片子,但侯导每次都说,“你不要乱讲,我下个月就要拍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辑 《聂隐娘》 前期准备 简称 导演
原文传递
谈王国维“无我之境”的哲学意蕴 被引量:4
20
作者 姜春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86-89,共4页
没有中国传统哲学三教合流的融通,没有西学思潮和知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无我之境”一说就不可能产生。王国维视“以物观物”为“无我之境”的最大特征,通向“无我之境”的必由之路,那么“无我之境”就必然是充满丰富哲学意蕴的审... 没有中国传统哲学三教合流的融通,没有西学思潮和知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无我之境”一说就不可能产生。王国维视“以物观物”为“无我之境”的最大特征,通向“无我之境”的必由之路,那么“无我之境”就必然是充满丰富哲学意蕴的审美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无我之境 哲学意蕴 《人间词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