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纪录片对外传播的叙事创新:第三方视角 被引量:4
1
作者 孙蕾蕾 《北方传媒研究》 2022年第4期5-9,共5页
全球化背景下,以纪录片、微电影、短视频为代表的视听媒介正在以更加开放、多元的生态面貌,参与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中国文化传播的叙事视角也逐渐从“自我讲述”转向“他者讲述”,“第三方视角”的创新实践为中国故事的对外传播开辟... 全球化背景下,以纪录片、微电影、短视频为代表的视听媒介正在以更加开放、多元的生态面貌,参与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中国文化传播的叙事视角也逐渐从“自我讲述”转向“他者讲述”,“第三方视角”的创新实践为中国故事的对外传播开辟了新路。“他者”的“在场”与“参与”,提升了中国故事的叙事维度,成为传统中国叙事的有益补充,从而使“中国故事”得以在影像层面建构同世界各国合一的“身份认同”与“文化认同”。借助“他者”主体的叙事创新,以纪实影像领域丰富鲜活的实践为契机,我国纪录片的国际化传播也得以在传统叙事体系之外找到新的价值、经验和出发点,继而完成从“对外宣传”到“国际传播”的传播观念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宣 叙事创新 叙事 第三方视角
原文传递
文化间性视域下中国形象数字传播的“他者”叙事
2
作者 周炜婧 《视听》 2024年第10期127-131,共5页
文化间性强调不同文化之间的平等互动,在尊重各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创造出具有包容性和共享性的文化形态。本研究以视频网站YouTube上人气较高的来华旅游外国人账号所发布的Vlog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他们所建构的中国形象及其数字叙事特征,并... 文化间性强调不同文化之间的平等互动,在尊重各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创造出具有包容性和共享性的文化形态。本研究以视频网站YouTube上人气较高的来华旅游外国人账号所发布的Vlog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他们所建构的中国形象及其数字叙事特征,并考察其中呈现出的间性认知和“他者”视角。外国博主充分利用数字叙事的互文性、参与性和扩展性建构了一个经济高速发展、文化多姿多彩、环境优美、百姓安居乐业的中国形象。在此过程中,打造主体共在的场域、创造对话交流的契机、寻找关联共性的交汇均体现出他们身上的间性认知。同时,第一视角的带入、真实在场的解说、共情空间的营造等“他者”视角的叙事策略也给我国的国际传播带来一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间性 中国形象 叙事 数字传播
下载PDF
对外传播中的“他者”叙事与“自我”构建——以《人民日报·海外版》涉美报道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李薇薇 《新闻研究导刊》 2018年第14期55-56,59,共3页
本文对《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年涉美报道进行文本分析和内容分析,考察主流媒体在对外传播中"他者"叙事对"自我"形象的影响。主要发现有:涉美报道数量受国际局势影响,政治主题关注度最高,总体以中立报道倾向... 本文对《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年涉美报道进行文本分析和内容分析,考察主流媒体在对外传播中"他者"叙事对"自我"形象的影响。主要发现有:涉美报道数量受国际局势影响,政治主题关注度最高,总体以中立报道倾向为主,对"他者"美国在政治、经济和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报道,构建出我国热爱和平、反对贸易战和文化自信的大国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传播 ''叙事 '自我'构建
下载PDF
现代游子还乡文学中的“他者”叙事 被引量:2
4
作者 李莉 《宜宾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15-17,共3页
中国现代游子还乡文学虽多以"游子返乡"为开端,叙述者"我"与故乡在文化心理上却呈现出一定的异质化、距离化倾向,表现出明显的他者意识。行为上的"还乡"与意识层面上的"反还乡"在作品中形成鲜... 中国现代游子还乡文学虽多以"游子返乡"为开端,叙述者"我"与故乡在文化心理上却呈现出一定的异质化、距离化倾向,表现出明显的他者意识。行为上的"还乡"与意识层面上的"反还乡"在作品中形成鲜明的对比,传统"游子还乡"结构也因此反向延伸,"还乡——再次离乡"成为小说的叙事中心,转述或多重转述的叙述方式十分普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 游子 叙事
下载PDF
巧用“外嘴”讲述中国故事
5
作者 李想 《新闻战线》 2023年第17期63-64,共2页
中国日报推出系列双语融媒体产品,邀请外籍知华友华人士和跨国公司高管出镜,讲述他们对于疫情后中国经济重启的个人感受、企业故事和未来在华发展战略,立体生动唱响中国经济良好预期和中国社会发展的光明前景。实践证明,“他者”叙事对... 中国日报推出系列双语融媒体产品,邀请外籍知华友华人士和跨国公司高管出镜,讲述他们对于疫情后中国经济重启的个人感受、企业故事和未来在华发展战略,立体生动唱响中国经济良好预期和中国社会发展的光明前景。实践证明,“他者”叙事对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播 叙事 中国日报 中国形象
原文传递
文化语境中的“他者”世界——《花香时节》的女性主义社会学特征
6
作者 万莲子 《理论与创作》 2003年第4期53-56,共4页
关键词 《花香时节》 女性主义社会学 彭诚 小说集 女性主体 意识形态 叙事 人性
下载PDF
竹内亮纪录片中的“他者”叙事及内涵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孟翊 《声屏世界》 2023年第15期90-92,共3页
随着中国国际社会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形象的塑造正在由“自我”书写向“他者”叙事转变。近年日籍导演竹内亮以中国为主题拍摄的纪录片获得海内外观众的广泛关注,是“他者”叙事的典型代表。文章通过分析“他者”叙事在竹内亮纪录片中... 随着中国国际社会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形象的塑造正在由“自我”书写向“他者”叙事转变。近年日籍导演竹内亮以中国为主题拍摄的纪录片获得海内外观众的广泛关注,是“他者”叙事的典型代表。文章通过分析“他者”叙事在竹内亮纪录片中的应用,总结“他者”叙事在纪录片中的作用,为中国利用“他者”叙事实现对外传播提供可行性参考,以塑造全面、客观、真实的中国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内亮 纪录片“叙事 作用
下载PDF
从自我陈述到他者叙事:中国题材纪录片国际传播的困境与契机 被引量:52
8
作者 王鑫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9-123,共5页
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涉及到"自我陈述"和"他者叙事"两个维度。"他者"关于中国的叙事存在着从历史到逻辑的定式,诸如个人叙事的偏见与历史语境的缺席、奇观化的处理方式以及政治归因的叙事框架等,... 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涉及到"自我陈述"和"他者叙事"两个维度。"他者"关于中国的叙事存在着从历史到逻辑的定式,诸如个人叙事的偏见与历史语境的缺席、奇观化的处理方式以及政治归因的叙事框架等,共同制造了理解中国的"盲区"。随着新时代中国对外传播战略的调整,他者叙事也从叙事角度和讲述心态上发生"新变",这为自我陈述提供了新的契机。自我陈述的"入乡"策略,用共通感稀释政治归因和奇观化以及利用"五维价值域"达成文化互通,都是可期的路径和做法。"自我陈述"与"他者叙事"也将在互动中建立中国形象的意义交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 BBC纪录片 中国故事 国际传播
下载PDF
“他者”视域与共情传播下的中国文化走出去——以纪录片《做客中国》为例 被引量:17
9
作者 禹菲 《中国电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2-36,共5页
近期,一部聚焦中国扶贫故事的纪录片《做客中国》在国际上热播,引起了广泛关注。从"自我陈述"到"他者叙事",该纪录片建构了新的国际话语体系,巧妙地让别人"为我们发声",带来了陌生化的效果。从情感维度上... 近期,一部聚焦中国扶贫故事的纪录片《做客中国》在国际上热播,引起了广泛关注。从"自我陈述"到"他者叙事",该纪录片建构了新的国际话语体系,巧妙地让别人"为我们发声",带来了陌生化的效果。从情感维度上看,该片以"共同的情感"消解文化和社会边界,连通"自我"与"他者",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在共情传播中实现文化交流、价值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做客中国》 叙事 共情传播 文化走出去
原文传递
全球史研究中的“他者叙事”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文明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5-51,共7页
全球史考察超越国家界限的历史现象,具有跨文化互动或全球性意义的事件成为重要研究主题,跨文化的"他者叙事"便成为全球史研究必不可少的史料和审视维度。19世纪以前,来自异域文化的"他者叙事"对当事者来说缺乏即... 全球史考察超越国家界限的历史现象,具有跨文化互动或全球性意义的事件成为重要研究主题,跨文化的"他者叙事"便成为全球史研究必不可少的史料和审视维度。19世纪以前,来自异域文化的"他者叙事"对当事者来说缺乏即时性和共时性效果,是一种不在场的无声叙事,但为全球史研究者提供了理解大范围历史关联所需要的视角和史料。19世纪下半叶世界成为一个密切互动的整体,全球性公共空间由此形成。在这种空间中,当事者和观察者具有同时在场性,"他者叙事"也因其共时性而成为一种有声叙事,对当事者的行为产生影响。当将某个历史事件置于一个广阔的公共空间来思考时,"他者叙事"为研究者提供了考察问题的多维向度,并且构成了研究者理解事件发生的跨国公共空间、探究各种因素的关联性、建构事件区域性意义的重要基础,这正是全球史不同于民族国家史的一个重要研究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史 跨文化互动 全球性公共空间 叙事
下载PDF
讲述中国的“他者”之声:《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叙事经验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举玺 贾景裕 《新闻爱好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31,共4页
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事关国家形象塑造和国际话语权争夺。基于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联手新民晚报社制作的百集融媒体产品《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从叙事主体、叙事内容和叙事方式三个层面分析“他者”视角下讲述中国故事的策略... 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事关国家形象塑造和国际话语权争夺。基于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联手新民晚报社制作的百集融媒体产品《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从叙事主体、叙事内容和叙事方式三个层面分析“他者”视角下讲述中国故事的策略运用,进而阐述“他者叙事”在对外传播中发挥的独特价值。同时,对“自我陈述”与“他者叙事”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考,在讲好中国故事过程中要把坚持“自我”立场与正视“他者”角色结合起来,共同形塑国家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 讲好中国故事 《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
下载PDF
身份认同:索尔·贝娄《赫索格》中的叙事伦理 被引量:6
12
作者 徐明莺 李正财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9-112,共4页
文章分析索尔·贝娄小说《赫索格》的自我叙事与他者叙事的伦理维度,指出自我叙事表征主人公建构身份的伦理诉求,他者叙事代表解构身份的外部力量,叙事和解指向主人公身份认同的实现。自我叙事以牺牲真实自我为代价虚构理想自我,以... 文章分析索尔·贝娄小说《赫索格》的自我叙事与他者叙事的伦理维度,指出自我叙事表征主人公建构身份的伦理诉求,他者叙事代表解构身份的外部力量,叙事和解指向主人公身份认同的实现。自我叙事以牺牲真实自我为代价虚构理想自我,以同化他者为代价巩固身份认同,然而他者叙事解构了自我叙事所建构的一切固定的身份。叙事和解意味着赫索格正视真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裂隙,正视他者之存在并回应他者的伦理召唤,指向身份认同的实现。此外,两种叙事之间的张力使读者对于文本和人物的伦理责任随着读者与文本距离的变化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尔·贝娄 《赫索格》 叙事伦理 自我叙事 叙事 身份认同
原文传递
清帝国时期的苗疆叙事考察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中奎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17,共6页
本文通过对清帝国时期苗疆各种类型史料的挖掘、比对,发现苗疆的历史既有我们所看到的外来者的他者叙事,同时也有苗民的本土叙事,苗民的本土叙事保存在苗疆碑刻、历史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以及家谱中,清帝国和苗民之间的叙事还存在... 本文通过对清帝国时期苗疆各种类型史料的挖掘、比对,发现苗疆的历史既有我们所看到的外来者的他者叙事,同时也有苗民的本土叙事,苗民的本土叙事保存在苗疆碑刻、历史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以及家谱中,清帝国和苗民之间的叙事还存在着某些交叉和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疆 叙事 本土叙事 叙事策略 叙事模式
原文传递
提升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对策探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卫明 马晓纯 《国际传播》 2019年第1期44-52,共9页
尽管近些年中国综合国力大幅增长,但是中国的国际话语权还未能与之相匹配,国际传播能力不足已成为中国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内外两方面出发,以破除传播障碍、提升国际话语权、讲好中国故事为目标,为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国际传播能力 话语权 刻板印象 叙事
原文传递
把管理做在故事里:故事型领导的实践与探索
15
作者 严雪霞 《中小学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2-54,共3页
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学校管理方式正经历从经验管理、制度管理到文化治理的深刻转变。故事型领导作为一种新兴的领导理念和管理方式,正逐渐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对学校管理者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结合在不同... 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学校管理方式正经历从经验管理、制度管理到文化治理的深刻转变。故事型领导作为一种新兴的领导理念和管理方式,正逐渐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对学校管理者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结合在不同学校的管理实践,阐述故事型领导的具体实施策略,包括具备分析洞察力,做好教育故事的搜集整理;发挥传播引导力,彰显教育故事的价值意蕴;提升感召凝聚力,营造共创故事的文化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事型领导 学校管理方式 教育故事 叙事 自我叙事
下载PDF
海外社交媒体中在华外国人的他者叙事与中国形象建构——以YouTube视频博主“Blondie in China”为例 被引量:4
16
作者 颜灿威 《现代视听》 2022年第10期84-88,共5页
自媒体的崛起开创了传播的“个人主义时代”,在国际传播场域,在华外国人借助新媒介技术,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的一支重要力量。本文通过线上观察和文本分析的研究方法,以YouTube视频博主“Blondie in China”为考察个案,探究在华外国人影像... 自媒体的崛起开创了传播的“个人主义时代”,在国际传播场域,在华外国人借助新媒介技术,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的一支重要力量。本文通过线上观察和文本分析的研究方法,以YouTube视频博主“Blondie in China”为考察个案,探究在华外国人影像化表达的叙事风格和策略,讨论其为海外受众建构了何种中国形象。凭借他者身份和在华生活经历的特性,视频展现了重体验、跨语境、多主体的叙事特点,塑造了他者对于中国文化多元、城乡互补、人际友好的多维想象。要讲好中国故事,我们不仅要重视民间传播力量,还要选取洽适的文化符号,降低文化折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华外国人 叙事 中国形象 海外社交媒体 YOUTUBE
下载PDF
基于他者叙事视域的纪录片国际传播研究——以系列纪录片《SMILE》为例
17
作者 林箴贺 《东南传播》 2024年第2期85-87,共3页
近年来,中国部分外宣纪录片已实现从“自我表达”到“他者表达”。但其亦存在“内容重宣传、制作思路固化、受众分析浅、跨文化传播核心力不足”等问题。外交部评论系列纪录片《SMILE》“打开一个让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故本文以该系... 近年来,中国部分外宣纪录片已实现从“自我表达”到“他者表达”。但其亦存在“内容重宣传、制作思路固化、受众分析浅、跨文化传播核心力不足”等问题。外交部评论系列纪录片《SMILE》“打开一个让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故本文以该系列为例,从策划、摄制及投放等方面,探讨国际传播中纪录片“他者叙事”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 纪录片 国际传播 制播策略 受众
下载PDF
“他者叙事”视角下中国纪录片对话关系的重构与发展——以竹内亮的中国题材纪录片为例
18
作者 龚小雯 《西部广播电视》 2024年第10期98-102,共5页
本文基于巴赫金对话理论,以日籍在华导演竹内亮的中国题材纪录片为例,探究近年来“他者叙事”型的中国题材纪录片如何重构创作者、观众和被摄者三元主体间的对话关系,认为在传播效果上,对内丰富了中国纪录片的叙事视角,满足了国内受众... 本文基于巴赫金对话理论,以日籍在华导演竹内亮的中国题材纪录片为例,探究近年来“他者叙事”型的中国题材纪录片如何重构创作者、观众和被摄者三元主体间的对话关系,认为在传播效果上,对内丰富了中国纪录片的叙事视角,满足了国内受众对于中国题材纪录片质量不断提升的需求,实现了共情传播;对外在与“自我叙述”式纪录片的互动中建立起中国形象的意义交集。这既有助于传播中国形象,也对“他者叙事”型中国题材纪录片创作起到反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 叙事 对话关系 竹内亮
下载PDF
他者的中国形象建构及海外传播效果研究--基于YouTube账号“歪果仁研究协会”短视频评论文本分析
19
作者 李明月 《科技传播》 2024年第11期158-162,共5页
以YouTube平台视频博主“歪果仁研究协会”为考察对象,利用Python软件爬取短视频评论区的热门英文评论作为样本,综合运用词频分析、情感分析、语义网络图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在华外国人短视频的内容特征及传播效果。从“他者”视角探究... 以YouTube平台视频博主“歪果仁研究协会”为考察对象,利用Python软件爬取短视频评论区的热门英文评论作为样本,综合运用词频分析、情感分析、语义网络图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在华外国人短视频的内容特征及传播效果。从“他者”视角探究自媒体博主如何建构中国形象。研究发现,“歪果仁研究协会”短视频的海外传播存在高低语境间的文化折扣、海外传播运营效果不佳、内容监管力度不足等局限。基于此,研究提出相关优化策略:通过塑造共同的意义空间,构建立体化传播矩阵,加大对短视频内容的监督管理等方式,有效激发外籍短视频博主的长尾生产,持续提升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 中国形象 社交媒体 YOUTUBE 在华外国人
下载PDF
中国国家形象国际传播中的他者叙事策略——以“city不city”爆火为例
20
作者 张毅 桂滢 《新闻前哨》 2024年第22期25-27,共3页
本文以外国自媒体博主的"city不city"流行语为文本,深入探讨中国国家形象国际传播中的他者叙事策略.
关键词 国家形象 国际传播 叙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