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仇必和而解: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哲学之维——基于冯友兰对未来世界图景的探赜
1
作者
张昊雷
徐仪明
《系统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14,共6页
冯友兰继承并重新阐释了张载的"对"概念,用对待关系替代之前人们普遍认为的对立关系,并将之做为联结事物的枢纽。这使人们认识到没有事物是孤立存在的,从而在逻辑上把宇宙万物连接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种创造性的转换凸显出了"...
冯友兰继承并重新阐释了张载的"对"概念,用对待关系替代之前人们普遍认为的对立关系,并将之做为联结事物的枢纽。这使人们认识到没有事物是孤立存在的,从而在逻辑上把宇宙万物连接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种创造性的转换凸显出了"对"这一概念中所含蕴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价值追求。同时也彰显了中国哲学的求和精神。它主要包括政治上的求和容异、生态中的宇宙太和、文化上的争鸣和合、外交上的和平共处。这种精神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基础。总而言之,"仇必和而解"是消除对立思维,进而建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仇
必
和而解
仇
必
仇
到底
太和
命运共同体
原文传递
冯友兰“仇必仇到底”的提出及后学者的论争
2
作者
孙军红
《开封大学学报》
2022年第4期32-36,共5页
“仇必仇到底”是冯友兰“推测”出来的,但引发了后学者的论争。主要存在两种观点:第一种认为冯友兰提出“仇必仇到底”的观点源于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一种“误解”,集中于方克立在《全面评价冯友兰》一文中的观点,以及刘奔在《“仇必...
“仇必仇到底”是冯友兰“推测”出来的,但引发了后学者的论争。主要存在两种观点:第一种认为冯友兰提出“仇必仇到底”的观点源于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一种“误解”,集中于方克立在《全面评价冯友兰》一文中的观点,以及刘奔在《“仇必仇到底”究竟是谁家之哲学?》中的观点;另一种则是为“仇必仇到底”观点进行辩护,集中于蔡仲德在《关于冯友兰思想历程的几个问题——答方克立先生》一文中的观点,以及《再论关于冯友兰思想历程的几个问题——答刘奔、郁有学先生》一文中的观点。冯友兰对张载“有反斯有仇”思想予以继承,并且结合马克思的观点,“推测”出结论。用冯友兰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仇必仇到底’的思想,则是要破坏两个对立面所处的那个统一体。”因此,只有“仇必仇到底”,才能“仇必和而解”,这不仅符合张载的辩证法思想,同时也契合马克思主义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
仇
必
仇
到底
”
误解
辩护
论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仇必和而解: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哲学之维——基于冯友兰对未来世界图景的探赜
1
作者
张昊雷
徐仪明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系统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14,共6页
文摘
冯友兰继承并重新阐释了张载的"对"概念,用对待关系替代之前人们普遍认为的对立关系,并将之做为联结事物的枢纽。这使人们认识到没有事物是孤立存在的,从而在逻辑上把宇宙万物连接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种创造性的转换凸显出了"对"这一概念中所含蕴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价值追求。同时也彰显了中国哲学的求和精神。它主要包括政治上的求和容异、生态中的宇宙太和、文化上的争鸣和合、外交上的和平共处。这种精神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基础。总而言之,"仇必和而解"是消除对立思维,进而建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仇
必
和而解
仇
必
仇
到底
太和
命运共同体
Keywords
conflict must be reconciled and resolved
hate to the end
highly harmonious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分类号
B26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冯友兰“仇必仇到底”的提出及后学者的论争
2
作者
孙军红
机构
西安外事学院老子学院国学系
出处
《开封大学学报》
2022年第4期32-36,共5页
文摘
“仇必仇到底”是冯友兰“推测”出来的,但引发了后学者的论争。主要存在两种观点:第一种认为冯友兰提出“仇必仇到底”的观点源于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一种“误解”,集中于方克立在《全面评价冯友兰》一文中的观点,以及刘奔在《“仇必仇到底”究竟是谁家之哲学?》中的观点;另一种则是为“仇必仇到底”观点进行辩护,集中于蔡仲德在《关于冯友兰思想历程的几个问题——答方克立先生》一文中的观点,以及《再论关于冯友兰思想历程的几个问题——答刘奔、郁有学先生》一文中的观点。冯友兰对张载“有反斯有仇”思想予以继承,并且结合马克思的观点,“推测”出结论。用冯友兰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仇必仇到底’的思想,则是要破坏两个对立面所处的那个统一体。”因此,只有“仇必仇到底”,才能“仇必和而解”,这不仅符合张载的辩证法思想,同时也契合马克思主义观点。
关键词
冯友兰
“
仇
必
仇
到底
”
误解
辩护
论争
Keywords
Feng Youlan
“enemy will be enmity to the end”
misunderstanding
defense
argument
分类号
B26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仇必和而解: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哲学之维——基于冯友兰对未来世界图景的探赜
张昊雷
徐仪明
《系统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0
原文传递
2
冯友兰“仇必仇到底”的提出及后学者的论争
孙军红
《开封大学学报》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