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仁”与“相人偶”——对“仁”字的构形及其原初意义的再考察 被引量:24
1
作者 白奚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50-54,共5页
关键词 形结构 会意 本义 《说文解 用法 礼仪
原文传递
“身心合一”之“仁”与儒家德性伦理──郭店竹简“(身心)”字及儒家仁爱的构成 被引量:17
2
作者 王中江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14,共10页
关键词 爱”思想 身心合一 郭店竹简 儒家 德性伦理 构形
下载PDF
郭店楚简“仁”字三形的构形理据 被引量:16
3
作者 刘宝俊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29-132,共4页
湖北荆门郭店出土的战国楚墓竹简有儒、道两家著述16种,其中“仁”字凡67见,均写成上半为“身”或“千”或“人”、下半为“心”的形体,构形奇特。本文研究郭店楚简“仁”字三形的构形理据。探讨“仁”字上半部三符的关系及其功能;下半... 湖北荆门郭店出土的战国楚墓竹简有儒、道两家著述16种,其中“仁”字凡67见,均写成上半为“身”或“千”或“人”、下半为“心”的形体,构形奇特。本文研究郭店楚简“仁”字三形的构形理据。探讨“仁”字上半部三符的关系及其功能;下半部“心”符的意义和渊源;郭店楚简“心”符“仁”字所体现的文字学和文化学上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店楚简 构形理据
下载PDF
郭店楚简中的“仁”字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余兰兰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3-27,共5页
"仁"是儒家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观念,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重要的哲学意义。郭店楚简的公布,给"仁"字研究提供了新材料,也提出了新问题。十余年来,不断有学者对郭店楚简中的"仁"字进行文字学和文化学层面... "仁"是儒家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观念,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重要的哲学意义。郭店楚简的公布,给"仁"字研究提供了新材料,也提出了新问题。十余年来,不断有学者对郭店楚简中的"仁"字进行文字学和文化学层面的探讨。目前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对"仁"字的字形释读与字数统计;(2)阐释"仁"字古文的构形及其思想文化内涵;(3)探讨"仁"字古文与从人从二的"仁"之间的形义渊源演变关系。郭店楚简中的"仁"字研究,给学界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也促使学界重新认识和评价早期儒家和仁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店楚简 异体 儒家
下载PDF
从“仁”字形体看孔子“仁”之内涵 被引量:2
5
作者 许芃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127-134,共8页
根据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仁"字的形体主要有:■、■、■、■、■、■、■、忎。经过考察,中山王鼎"■"与包山楚简"■"为一系,郭店楚简"■"与"■"、"忎"为另一系。其中,&q... 根据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仁"字的形体主要有:■、■、■、■、■、■、■、忎。经过考察,中山王鼎"■"与包山楚简"■"为一系,郭店楚简"■"与"■"、"忎"为另一系。其中,"■"与"■"可能于南北不同地域同时存在,"■"的出现当早于"■"、"忎";"■"或与"■"、"■"同时存在;"■"一系沿用至今,"■"一系后被废弃。《说文》所收古文"■"、"■"当是"■"略有变形,云梦秦简"■"则是受到包山楚简"■"的影响。"仁"是孔子思想的最高范畴。"■"系其形体再现了"尸祭"的场景,以对祖先、父母之爱,进而传递出"爱人"的思想;"■"系中"■"从身从心,反映了"修身"的理念。"爱人"与"修身"共同构成了孔子"仁"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体 孔子之“ 爱人 修身
下载PDF
《论语》中的“仁”字 被引量:1
6
作者 顾明远 《中国教师》 2018年第8期111-112,共2页
"仁",是孔子培养君子的最高要求,是儒家道德的最高准则。据杨伯峻《论语译注》统计,《论语》全书有104个"仁"字。仁,《说文解字》中解释为"亲也,从人从二……仁者兼爱也,故从二如邻也"。也就是说,两个人在一起,就有互相爱护的关... "仁",是孔子培养君子的最高要求,是儒家道德的最高准则。据杨伯峻《论语译注》统计,《论语》全书有104个"仁"字。仁,《说文解字》中解释为"亲也,从人从二……仁者兼爱也,故从二如邻也"。也就是说,两个人在一起,就有互相爱护的关系。在《论语》中,孔子对"仁"的解释没有统一的说法,泛指高尚的品德。几个学生问他什么叫仁,孔子的回答都不一样。概括起来有几种含义。一是,仁者爱人,爱是仁的核心。"樊迟问仁,子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论语译注》 《说文解 者爱人 儒家道德 孔子 杨伯峻
原文传递
“仁”词考辨
7
作者 程艳 徐海斌 《巢湖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97-99,共3页
本文采取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相结合的方法,证之以前人注疏和文字构形规律,揭示了“仁”字与“仁”词在孔子之前就已出现,孔子“仁”的思想来源于前人,其“述而不作”符合实际情况,于中国思想史研究不无小补。
关键词 ”词 来源
下载PDF
从《〈论语〉十则》看文化视野观照下的文言文教学
8
作者 王林喜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刊)》 2011年第7期62-66,共5页
对于《〈论语)十则》中第八则“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的教学案例,笔者看过不少,大都停留在释译的工具性层面,几无触及内蕴情感的人文性层面。特别是对其中的“仁”字,
关键词 《〈论语〉十则》 文言文教学 文化视野 观照 教学案例 工具性 人文性
原文传递
孔子“师德”思想阐微
9
作者 郭继民 《中国德育》 2010年第2期18-21,共4页
提及孔子思想,人们习惯用“仁”字统摄,具体到其教育思想,亦复如是。固然,若笼统论其教育思想(尤其涉及到的“师德”思想),用“仁”字概括未尝不可。然若仅仅停留在“仁”之层面,则势必因弥盖其生动鲜活的“德性生活”而遮其精... 提及孔子思想,人们习惯用“仁”字统摄,具体到其教育思想,亦复如是。固然,若笼统论其教育思想(尤其涉及到的“师德”思想),用“仁”字概括未尝不可。然若仅仅停留在“仁”之层面,则势必因弥盖其生动鲜活的“德性生活”而遮其精义,亦与后世无补,故当深究细研。今笔者乃采用分解法,层层透析,去挖掘孔子教育生涯中所彰显的“师德”思想,以资于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思想 师德 教育思想 教育生涯 性生活 分解法
原文传递
“依于仁,游于艺”——略谈好教师的境界
10
作者 赵刊 《中国教师》 2010年第8期61-62,共2页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依于仁”,乃教师事业问题。遍读《论语》,“仁”字当先,抽取其中一个释义,“仁者,爱人”,教师内心必须要有仁爱的准则,清清楚楚,不容置疑,定为标准。
关键词 教师 游于艺 《论语》 爱人
原文传递
儒家文化与道德修养
11
作者 白奚 《中国德育》 2017年第1期45-49,共5页
一、“仁者,爱人”:孔子的道德修养学说 “仁”的本义是“亲爱”,“仁,亲也,从人二”。“从人二”说的是“仁”字的构形,表示两个人在一起而发生的人际关系,这里的人际关系首先是两个人之间的亲爱之情,推而为人与人之间的亲爱... 一、“仁者,爱人”:孔子的道德修养学说 “仁”的本义是“亲爱”,“仁,亲也,从人二”。“从人二”说的是“仁”字的构形,表示两个人在一起而发生的人际关系,这里的人际关系首先是两个人之间的亲爱之情,推而为人与人之间的亲爱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修养 儒家文化 人际关系 个人 孔子 爱人
原文传递
孔子论“仁”及其现代价值
12
作者 葛荣晋 《党政干部学刊》 2006年第10期6-8,共3页
孔子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思想家,其以“仁”为核心的仁学思想体系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在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孔子以“仁”为核心的仁学思想仍然具有现代价值。为此,本期专门刊发了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葛荣晋教授为... 孔子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思想家,其以“仁”为核心的仁学思想体系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在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孔子以“仁”为核心的仁学思想仍然具有现代价值。为此,本期专门刊发了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葛荣晋教授为本刊撰写的此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价值 孔子 《诗经》 思想体系 伦理哲学 《尚书》 中国古籍
原文传递
《曹全碑》临写技法讲解(连载·16)
13
作者 翁志飞 《青少年书法(少年版)》 2021年第9期11-13,共3页
“仁”字,左右结构,整体字形宽扁。左边单人旁撇画稍长,较平,竖画直入直出,中间微弯;右边两横呈明显的向背关系,上横下弯,下横上弯,形成张力。两横在字中居于中部偏上。
关键词 临写 《曹全碑》
原文传递
试论孔子“仁”的结构
14
作者 刘景山 孙万智 《北方论丛》 1982年第1期94-97,共4页
孔子的“仁”是最高的道德原则,它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在《论语》里谈到“仁”的有五十八章,“仁”字共一百零五处。对于“仁”,孔子每次的讲解并不完全二致,其含义广泛而多变。由于孔子论“仁”的这种特点,就使后人见仁见智,提出... 孔子的“仁”是最高的道德原则,它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在《论语》里谈到“仁”的有五十八章,“仁”字共一百零五处。对于“仁”,孔子每次的讲解并不完全二致,其含义广泛而多变。由于孔子论“仁”的这种特点,就使后人见仁见智,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解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思想 结构 道德原则 《论语》
下载PDF
《论语》中的“仁”之道
15
作者 陈超 《初中生必读》 2018年第1期26-29,共4页
“仁”字在《论语》中共出现一百多次,它是孔门哲学的最高德行,也是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
关键词 《论语》 儒家文化 德行 哲学 心思
原文传递
孔子的修“仁”方略
16
作者 石卫东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2016年第1期22-23,共2页
高尚品性的形成,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既需要心无旁鹜的恒心“德炼”,也需要一定的方法和策略。儒家学说的核心之一,是“仁”。从构造来看,“仁”字是“二人”,两个人,自然就存在一个“相互”的问题。所以我认为,“仁”最初是用来... 高尚品性的形成,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既需要心无旁鹜的恒心“德炼”,也需要一定的方法和策略。儒家学说的核心之一,是“仁”。从构造来看,“仁”字是“二人”,两个人,自然就存在一个“相互”的问题。所以我认为,“仁”最初是用来协调人际道德关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儒家学说 人际道德
原文传递
假仁假义的谎言害人吃人的本质——从孔府的罪恶看“仁”是什么货色
17
作者 孔德昌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4年第1期56-58,共3页
列宁教导说:“所有一切压迫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都需要有两种社会职能:一种是刽子手的职能,另一种是牧师的职能。”没落奴隶主贵族的代表孔老二,为了达到“复礼”的罪恶目的,大耍反革命两手的花招,一面镇压奴隶和新兴地主... 列宁教导说:“所有一切压迫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都需要有两种社会职能:一种是刽子手的职能,另一种是牧师的职能。”没落奴隶主贵族的代表孔老二,为了达到“复礼”的罪恶目的,大耍反革命两手的花招,一面镇压奴隶和新兴地主阶级,一面高唱“仁者爱人”的“仁爱经”,妄想使奴隶忍受奴隶主的统治。叛徒、卖国贼林彪,也把。复礼”看做悠悠万事中“唯大”的事。他效法孔老二,一手策划反革命政变,一手摇晃“仁”字的破旗,叫嚷“杀身成仁”,唆使死党为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卖命。孔丘和林彪鼓吹的“仁”是什么货色呢?鲁迅在《狂人日记》里,一针见血地指出:“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吃人”,就是对“仁”最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本质 罪恶 反革命政变 孔府 谎言 社会职能 无产阶级专政
下载PDF
先秦时期“仁”的内涵与儒家成己之路演进
18
作者 石学军 朱阿丽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43-49,共7页
先秦时期“仁”字的写法以“■”“[身心]”最具代表性,前者的内涵注重外在容貌形象、天生禀赋以及外在礼仪等;后者注重内在道德修养,尤其是通过心而形成的道德品质。春秋时期的“仁”表现为爱人、利国、守礼、合道等外在举止。孔子之... 先秦时期“仁”字的写法以“■”“[身心]”最具代表性,前者的内涵注重外在容貌形象、天生禀赋以及外在礼仪等;后者注重内在道德修养,尤其是通过心而形成的道德品质。春秋时期的“仁”表现为爱人、利国、守礼、合道等外在举止。孔子之仁有修身兼有爱人之意,即修身重在成就自己的道德修养,爱人重在教化他人。战国时期思孟学派对“仁”的涵义进行了扩展,以孝释仁、由己及人为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涵 孔子 儒家 思孟学派 成己之路
下载PDF
关于“仁字”的论述
19
作者 赵顺平 《今古文创》 2022年第28期44-48,共5页
文字的产生和发展变化是中华文明的一种具体显现。随着中华文明的的发展,文字也经历着字体、字意、读音的各种变迁,现在所使用的汉字就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之上的。儒家提倡的仁是处理人与人关系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它与仁字本身的含... 文字的产生和发展变化是中华文明的一种具体显现。随着中华文明的的发展,文字也经历着字体、字意、读音的各种变迁,现在所使用的汉字就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之上的。儒家提倡的仁是处理人与人关系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它与仁字本身的含义应该有所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化 重生 重复
下载PDF
“仁”字产生于西周初年考
20
作者 张德苏 《黄海学术论坛》 2012年第2期83-92,共10页
'仁'字出现于何时,是儒家思想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所以学者多有探寻。清人阮元遍考早期文献,结论是:'‘仁’字不见于虞夏商《书》及《诗》三颂、《易》卦爻辞之内,似周初有此言而尚无此字。郭沫若先生也曾指出:'仁字... '仁'字出现于何时,是儒家思想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所以学者多有探寻。清人阮元遍考早期文献,结论是:'‘仁’字不见于虞夏商《书》及《诗》三颂、《易》卦爻辞之内,似周初有此言而尚无此字。郭沫若先生也曾指出:'仁字是春秋时代的新名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 爻辞 新名词 儒家思想 问题 文献 学者 清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