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儒家“仁”“礼”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杨玲凤 《汉字文化》 2022年第10期190-192,共3页
儒家思想是我国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历经几千年而不衰败,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它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渗入到每一个人的思想中,可以净化或启迪人们的思想,特别是大学生这个群体。此外,儒家思想还蕴藏着更博大而精深的智慧,其... 儒家思想是我国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历经几千年而不衰败,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它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渗入到每一个人的思想中,可以净化或启迪人们的思想,特别是大学生这个群体。此外,儒家思想还蕴藏着更博大而精深的智慧,其中的“仁”“礼”思想比较凸显。在当代,汲取“仁”“礼”思想中与时俱进的精华部分,有益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促于提高个人的道德素养和高尚情操。同时,其价值意蕴对推进德育工作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思想 ”“思想 大学生 德育 当代价值
原文传递
中国儒家“仁、礼”思想与霍布斯的自然法观 被引量:1
2
作者 袁小松 《教育文化论坛》 2010年第3期48-50,共3页
"仁、礼"思想是中国儒学的主要思想,霍布斯在其自然法的理论成果中,多处透露出与中国儒家所倡导的"仁礼"观点的相似性。通过对中国儒家"仁、礼"思想与霍布斯自然观之比较,认为霍布斯在语言表述和思想内容... "仁、礼"思想是中国儒学的主要思想,霍布斯在其自然法的理论成果中,多处透露出与中国儒家所倡导的"仁礼"观点的相似性。通过对中国儒家"仁、礼"思想与霍布斯自然观之比较,认为霍布斯在语言表述和思想内容中,所表现出的"仁礼"思想较之中国儒家思想而更具有理性成分和进步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儒家 思想 霍布斯 自然法观 比较 理性成分和进步因子
下载PDF
《护理礼仪》课程中仁礼教学模式的构建 被引量:1
3
作者 皮慧敏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2年第2期76-79,共4页
孔子仁礼思想所蕴含的人文理念是礼仪教学应该把握的深刻内涵。文章通过更新教育理念、充实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以及综合评价手段,构建植根于我国传统文化背景的《护理礼仪》教育模式,以期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关键词 《护理仪》 孔子 思想 教育模式
下载PDF
儒家仁礼思想与护理人文素质教育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梁萍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3年第11期188-189,共2页
总结了儒家仁礼思想与护理人文素质教育的关系,主要从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和人文精神5个方面阐述了仁礼思想与护理人文素质教育的关系。认为应将儒家的仁礼思想与现代护理人文素质教育接轨,构建富有特色的、符合我国文化背景... 总结了儒家仁礼思想与护理人文素质教育的关系,主要从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和人文精神5个方面阐述了仁礼思想与护理人文素质教育的关系。认为应将儒家的仁礼思想与现代护理人文素质教育接轨,构建富有特色的、符合我国文化背景的护理人文素质教育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思想 护理 人文素质
下载PDF
人类学视野中的儒家思想
5
作者 徐杰舜 《百色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22-28,共7页
在当代人的眼中,如何解读国学,尤其是其核心内容——儒家思想的呢?说实在的,自西学东渐以来,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解读,那么人类学是如何解读儒家思想的呢?文章从人类学的理论出发,对儒家的天命思想、人性思想、仁礼思想进行了解读。
关键词 人类学视野 儒家思想 天命思想 人性思想 思想
下载PDF
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与制度的当代遗痕
6
作者 白改连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48-49,51,共3页
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与制度指向的不仅仅是封建社会落后的历史烙印,而是汲取了中华民族智慧的丰富遗产。对于当今社会治理模式、思路、想法等诸多方面均有益处,特别是在一些诸如经济实现基础、政治组织形式、思想形成本源的话题中,频现我... 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与制度指向的不仅仅是封建社会落后的历史烙印,而是汲取了中华民族智慧的丰富遗产。对于当今社会治理模式、思路、想法等诸多方面均有益处,特别是在一些诸如经济实现基础、政治组织形式、思想形成本源的话题中,频现我国传统政治思想与制度的影子,它将是我们不断延续中华文明优秀传统的指北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参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向分权 文官选任 思想 土地税赋
下载PDF
再观孔子的仁与礼之关系的思想特点
7
作者 刘升 《商情》 2008年第1期3-3,共1页
本文分三部分从不同角度介绍孔子的仁与礼,目的是通过介绍,使我们对我国古代的伟大哲学思想有进一步的理解,通过对仁与礼的学习,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促进我们自身的发展。
关键词 孔子 思想 思想特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