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5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灰空间在建筑中的表现及运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刘溪 施勇 陆晓东 《山西建筑》 2006年第8期45-46,共2页
阐述了“灰空间”这一概念,介绍了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亭、廊等“灰空间”,探讨了“灰空间”的处理手法以及对现代建筑的意义,通过实例分析了“灰空间”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以更好地利用“灰空间”。
关键词 灰空间 建筑 设计
下载PDF
汉魏六朝志怪小说中的亭故事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剑国 张玉莲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1-61,共11页
汉魏六朝志怪小说中有一些以亭为背景的故事,形成一种特殊的亭结构叙事模式。亭结构基本上具备三个要素:亭、人(宿客)、鬼(包括精怪)。主要有两种类型:女鬼报冤和人鬼较量。事故事根植于汉代亭制度,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文化信息,表现出鲜... 汉魏六朝志怪小说中有一些以亭为背景的故事,形成一种特殊的亭结构叙事模式。亭结构基本上具备三个要素:亭、人(宿客)、鬼(包括精怪)。主要有两种类型:女鬼报冤和人鬼较量。事故事根植于汉代亭制度,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文化信息,表现出鲜明的正邪观念,并呈现出恐怖神秘以及幽默诙谐的美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六朝志怪小说 故事 结构
下载PDF
汉代的亭与邮 被引量:13
3
作者 吴荣曾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54-57,共4页
学界对汉代的亭、邮的认识存在分歧 ,笔者根据近年一些新资料认为 :(1)汉代的亭并不隶属于乡 ,其性质是禁盗贼 ,和掌管民政的乡里不同 ,和乡是平行关系 ;(2 )邮在西汉时是地方上的文书传送体系中的一种机构 ,东汉人以为西汉时邮被置取... 学界对汉代的亭、邮的认识存在分歧 ,笔者根据近年一些新资料认为 :(1)汉代的亭并不隶属于乡 ,其性质是禁盗贼 ,和掌管民政的乡里不同 ,和乡是平行关系 ;(2 )邮在西汉时是地方上的文书传送体系中的一种机构 ,东汉人以为西汉时邮被置取代是没有根据的 ;(3 )汉代的驿 ,主要指传送文书、信件的驿马 ,驿成为驿站当在汉以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驿 驿骑
下载PDF
“京”、“亭”考辨 被引量:12
4
作者 赵平安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7-92,169,共6页
本文从已经确认的战国简帛文字"京"的一种异体出发,系联战国陶文、货币中的两组"京"字的写法,认为都应该释为"京"。第一组作■、■之形,"京"是韩国地名;第二组作■、■之形,"京"表... 本文从已经确认的战国简帛文字"京"的一种异体出发,系联战国陶文、货币中的两组"京"字的写法,认为都应该释为"京"。第一组作■、■之形,"京"是韩国地名;第二组作■、■之形,"京"表示粮仓。"京"的构形即像粮仓之形。"京"和"亭"是两个不同的字,秦系亭从高省丁声,六国文字从3丁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 战国文字 简帛 货币 陶文
原文传递
结“亭”组景的旷奥理论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滨谊 赵彦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7-23,共7页
回顾唐亭"袭古增妙""结亭组景"的先锋实践,总结其模式,再认识柳宗元旷奥思想中"游之适"的内涵、要素、目标与价值追求,从"形适"与"意适"2个层面,提炼概括出时空节奏体验的"环-... 回顾唐亭"袭古增妙""结亭组景"的先锋实践,总结其模式,再认识柳宗元旷奥思想中"游之适"的内涵、要素、目标与价值追求,从"形适"与"意适"2个层面,提炼概括出时空节奏体验的"环-中"旷奥原型--"凌阻峭"与"抵丘垤"的2类空间感受。研究发现:秉承"游所之往""风景求中"的价值取向,借助空间形态与序列组织调节游-息节奏、实现意境塑造,正是风景旷奥思想的"初心"。在与后来的造园组景、直至今天的绿水青山美之间,旷奥追求虽有间断但初心未变,对此"亭"功不可没。"亭"作为园林组景基本要素逐渐转化为中国园林典型的文化意象符号,作为实现风景旷奥初心的"结亭组景",逐渐成为中国风景园林建筑的主题母语,开启了中国风景园林感受序列的新天地。进一步以上海松江方塔园与湖北2019园博园灵犀园为例分析探讨了旷奥理论结"亭"组景结合现代条件的运用思路与方法,以期不忘初心,与古为新,弘扬优秀的中华风景园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旷奥 组景 风景园林感应
下载PDF
中国古建“亭”的发展演变浅析 被引量:9
6
作者 张渝新 《四川文物》 2002年第3期50-56,共7页
“亭”的起源应追溯到殷商时代苑囿中的“台”和军事上的城防“台” ,当时的“台”有很大一部分都在方台上建“观榭”。这种建筑 ,在宫苑中的一支在战国秦汉时期达到了高潮 ,而军事上的一支则与司法邮驿系统相结合 ,保留了“亭燧”烽火... “亭”的起源应追溯到殷商时代苑囿中的“台”和军事上的城防“台” ,当时的“台”有很大一部分都在方台上建“观榭”。这种建筑 ,在宫苑中的一支在战国秦汉时期达到了高潮 ,而军事上的一支则与司法邮驿系统相结合 ,保留了“亭燧”烽火台和城防台的建筑特征 ,成为“亭”这个机构的建筑标志。东汉时期传入中国的佛教 ,又借用了“亭”或台楼这种建筑形式作为最初的中国式佛塔 ,以后才发展出楼阁式、密檐式等多种佛塔。唐代文化对“亭”的描写 ,使我们从多方面了解唐“亭”的功能和内部设施 ,知道了“亭”是怎样从驿馆演变为园林的 ,并进而了解到作为真正的有顶无墙的小型建筑物亭子 ,不是出现在盛唐 ,而是迟至北宋时期才成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榭 佛塔 驿馆 园林
下载PDF
建筑小品在居住环境景观中的应用——以北京部分居住小区为例 被引量:9
7
作者 靳超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3期62-68,共7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对生活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居民小区的建设,尤其是小区的环境景观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在小区环境景观设计与营造中,建筑小品自然是其中的主要角色,发挥着非常重要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对生活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居民小区的建设,尤其是小区的环境景观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在小区环境景观设计与营造中,建筑小品自然是其中的主要角色,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结合北京部分居住小区实际案例,从小区内的公共用房、亭、廊架、桥和景墙等5个主要种类对建筑小品在居住小区环境景观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对目前居住小区建筑小品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小区建筑小品的建造理念和发展方向以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提出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小品 居住小区 廊架
下载PDF
敦煌悬泉汉简所见的“亭” 被引量:9
8
作者 张俊民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0年第1期10-21,共12页
从敦煌汉代悬泉置遗址出土的近1.8万枚简牍资料所见的"亭名"、"亭长"和亭来看,其中"亭"可以分三种:边塞候望之亭、行政治安之亭和邮驿之亭。部分亭存在的时间很短,有兴替之变。以"亭"为中心研... 从敦煌汉代悬泉置遗址出土的近1.8万枚简牍资料所见的"亭名"、"亭长"和亭来看,其中"亭"可以分三种:边塞候望之亭、行政治安之亭和邮驿之亭。部分亭存在的时间很短,有兴替之变。以"亭"为中心研究悬泉汉简文书,揭示西汉之时相关的社会信息,特别是效谷县的邮驿道里和邮驿系统之结构。"置"、"骑置"和"亭"构成了效谷县的邮驿系统和文书传递线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悬泉汉简 邮驿史
下载PDF
亭旁植物的配置与意境创造 被引量:4
9
作者 覃力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47-47,49,共2页
中国人建亭讲究立意,旨在创造一种感人的环境气氛。而这种环境气氛的创造,往往在很大的程度上依赖于周围植物的配置。 在园林中建亭,不论置于何处,都必须翼以花木而不使之孤立。花木的“姿”、“色”、“香”、“品”,不但使亭更添风韵... 中国人建亭讲究立意,旨在创造一种感人的环境气氛。而这种环境气氛的创造,往往在很大的程度上依赖于周围植物的配置。 在园林中建亭,不论置于何处,都必须翼以花木而不使之孤立。花木的“姿”、“色”、“香”、“品”,不但使亭更添风韵,有时还作为建亭构景的主题,借花木而间接地抒发某种情感和意趣。 由于受文人画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配置 园林艺术 庭园建筑物
下载PDF
汉代道制政区的起源 被引量:8
10
作者 苏家寅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8-59,共12页
道在汉代是与县并列的一类地方政区,自两《汉书》以来,多以县"有蛮夷曰道"来解释其设立的初衷与存在的意义。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之上,通过对这一观点的辨析可知,道自出现以来即于内部行政架构、层级以及职能上与县无别,因此不... 道在汉代是与县并列的一类地方政区,自两《汉书》以来,多以县"有蛮夷曰道"来解释其设立的初衷与存在的意义。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之上,通过对这一观点的辨析可知,道自出现以来即于内部行政架构、层级以及职能上与县无别,因此不宜将之理解为是因民族区域管理问题而设的专门政区。再考虑到其在地理分布上多偏居于西南一隅且终两汉之世数量基本保持稳定等情况,笔者推测,道制政区的起源可能与战国晚期秦对于西南地区的经略,尤其是在此过程中的交通建设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 民族区域管理
原文传递
浅谈中国园林中亭的设计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昊 陈飞平 《四川建筑》 2005年第6期6-7,共2页
亭,是指园林绿地中精致细巧的小型建筑物。通过亭的历史的描述,分析出亭具有建筑艺术、环境艺术和文化艺术,最后分别从亭的位子选择、设计构思、深入设计等多方面阐述亭的设计要点。
关键词 建筑 历史 艺术 设计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文学文本中亭意象的审美意蕴 被引量:6
12
作者 黄仲山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6-160,共5页
古代文学文本中借助大量意象的组合来造境抒情,其中亭意象是意象群落中审美意蕴较为丰富的一种。亭意象的审美意蕴可以在造型、色彩、景观和意境方面体现出来。通过对古代文学文本中亭意象审美意蕴的研究,可以从中体验中国传统审美文化... 古代文学文本中借助大量意象的组合来造境抒情,其中亭意象是意象群落中审美意蕴较为丰富的一种。亭意象的审美意蕴可以在造型、色彩、景观和意境方面体现出来。通过对古代文学文本中亭意象审美意蕴的研究,可以从中体验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特征和精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 审美意蕴
下载PDF
基于文字与文献研究的“亭”风景审美探源
13
作者 吴静子 冯倩瑶 赵大鹏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70-278,共9页
“亭”作为中国古代典型的风景建筑,它的发展与演变体现出中国古代风景审美的精髓与特质,并反映出中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种审美理念从萌芽到质变再到巅峰发展的完整过程。文章通过统计分析先秦至宋代文献中与“亭”相关的文字、语... “亭”作为中国古代典型的风景建筑,它的发展与演变体现出中国古代风景审美的精髓与特质,并反映出中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种审美理念从萌芽到质变再到巅峰发展的完整过程。文章通过统计分析先秦至宋代文献中与“亭”相关的文字、语词与词义,发现“亭”自魏晋时期开始体现出风景建筑的特征,隋唐至宋代发展更为兴盛。通过研究以揭示蕴含于其中的风景审美内容与风景审美方式,以期更深刻地认识中国古代的风景审美理念,为实践中国古代风景审美文化的现代化转译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词 风景审美 风景建筑
下载PDF
关于汉代“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义军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5-79,共5页
本文认为汉代的亭可分为边疆亭与内郡亭两大类,内郡亭又可分为都市之亭与乡野之亭。亭有多种职能,但其基本职能是治安。根据分布地域的不同,亭的职能有所偏重。《汉书·百官公卿表》中的“十里一亭”和“十亭一乡”主要是针对乡野... 本文认为汉代的亭可分为边疆亭与内郡亭两大类,内郡亭又可分为都市之亭与乡野之亭。亭有多种职能,但其基本职能是治安。根据分布地域的不同,亭的职能有所偏重。《汉书·百官公卿表》中的“十里一亭”和“十亭一乡”主要是针对乡野之亭做出的概述。前者强调亭舍间的距离,在社会实际中基本得到了体现;后者强调一乡之内亭部的分布密度,它往往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从统属关系看,亭长属于县的官吏编制,同时接受郡都尉的管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组织 汉代 官制 管辖范围 中国
原文传递
低技建造背景下的“葡萄架”到“亭”之变迁
15
作者 伍正辉 《建筑技艺(中英文)》 2024年第5期115-117,共3页
通过将两个“葡萄架”改造为“亭”的设计与建造实践,依日常生活需求和行为方式提出设计意象,以低技建造的方式将屋顶、披檐、栈道、飘台、凸窗等构件“应合”于“葡萄架”,使其获得“亭”的意义,形成符合诗意栖居的意义整体。低技建造... 通过将两个“葡萄架”改造为“亭”的设计与建造实践,依日常生活需求和行为方式提出设计意象,以低技建造的方式将屋顶、披檐、栈道、飘台、凸窗等构件“应合”于“葡萄架”,使其获得“亭”的意义,形成符合诗意栖居的意义整体。低技建造未必追求建造工艺的精确性,而是建造目的的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造 应合 低技建造 精确性
下载PDF
张家山汉简所见的亭及其吏员——秦汉亭制研究之三 被引量:6
16
作者 高荣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7-71,共5页
秦汉的亭除了逐捕盗贼和供客止宿外,还具有关卡和邮驿组织的职能;亭长是在战国、秦时亭尉、校长的基础上逐渐演变而来的。秦时校长实即乡亭之长;汉初以后,都亭、乡亭之长均称亭长,校长则成了陵园令长之属吏。亭父身份为吏,与亭卒求盗不... 秦汉的亭除了逐捕盗贼和供客止宿外,还具有关卡和邮驿组织的职能;亭长是在战国、秦时亭尉、校长的基础上逐渐演变而来的。秦时校长实即乡亭之长;汉初以后,都亭、乡亭之长均称亭长,校长则成了陵园令长之属吏。亭父身份为吏,与亭卒求盗不同,或即亭长的别称。亭长的地位在汉代(特别是东汉)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 《二年律令》 《奏谳书》
下载PDF
“亭”考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渝新 《中国园林》 2002年第3期76-79,共4页
以研讨中国建筑发展史的角度,从历代文学记载中来探究中国园林的标志性建筑——“亭”的起源以及它的形制的形式演变和发展。从四个部分的讨论,得出亭的起源可追溯到殷商时代的“台”,战国、秦汉时成为亭,东汉受佛教的影响,建造成佛塔,... 以研讨中国建筑发展史的角度,从历代文学记载中来探究中国园林的标志性建筑——“亭”的起源以及它的形制的形式演变和发展。从四个部分的讨论,得出亭的起源可追溯到殷商时代的“台”,战国、秦汉时成为亭,东汉受佛教的影响,建造成佛塔,通过丰富的史料使读者直观地了解从汉末到唐代“亭”的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建筑史 标志性建筑 形式演变
下载PDF
“空”的迷思——反“纯粹虚空”下的虚实相生关系思考
18
作者 项阳 王墨泽 《城市建筑》 2023年第1期190-194,共5页
西方文明使得现代审美具有“纯粹”“清晰”“明亮”的“一元”倾向,现代主义建筑如是。然而,对现代主义的反思和对东方传统的重构让人们开始意识到“二元”与“矛盾”思维中蕴含的设计智慧。本文对建筑中最主要的二元关系——实体与虚... 西方文明使得现代审美具有“纯粹”“清晰”“明亮”的“一元”倾向,现代主义建筑如是。然而,对现代主义的反思和对东方传统的重构让人们开始意识到“二元”与“矛盾”思维中蕴含的设计智慧。本文对建筑中最主要的二元关系——实体与虚空(虚实)关系进行讨论,针对建筑中“纯粹虚空”的空间现象,通过案例举例探讨“实体”再次介入“虚空”的可能性,以及“虚实二元”关系给空间带来的丰富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矛盾性与复杂性 纯粹 虚实相生 异化的 结构体 饰物
下载PDF
壶纳天地:亭子作为“场所”的意义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溪 《建筑师》 2014年第5期21-31,共11页
本文运用现象学的一些观念以及文人诗画中的庄子哲学,试图诠释亭子作为一种世界之内的存在的场所意义。亭子不以被看为目的,它提供了一个看世界的场所。内部的虚空是它作为一个场所实现的方式。在对虚空的容纳中,它以一个完整的独立面... 本文运用现象学的一些观念以及文人诗画中的庄子哲学,试图诠释亭子作为一种世界之内的存在的场所意义。亭子不以被看为目的,它提供了一个看世界的场所。内部的虚空是它作为一个场所实现的方式。在对虚空的容纳中,它以一个完整的独立面貌呈现出来。它自身通过聚集着空间的位置,持留着此在者的时间,它吸引着人的驻足,而任何在亭子中驻足的人,都是此地的一位客人。他作为一个客人的在场,达成了自我与亭子之间自由世界的建立,从而得以再次栖居。最终,大地在这种栖居的意义上,显露了自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 场所 庄子
下载PDF
中国园林中的建筑艺术——亭堂廊 被引量:4
20
作者 马承艳 《建材与装饰》 2016年第31期57-58,共2页
中国园林建筑中的亭、堂、廊,虽然只是园林建筑类型中的一部分,但却代表着中国园林中从小到大,从主到次的建筑风格,由此也可以看出中国园林建筑在园林中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 园林 园林建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