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语》“不亦……乎”之“亦”作用商榷
被引量:1
- 1
-
-
作者
韩琳
张爱萍
-
机构
山西职工二轻学院
介休一中
-
出处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1年第2期26-27,共2页
-
文摘
反问句式“不亦……乎”之“亦”字 ,历来有两种解释 ,一为情态副词“也”字 ,一为音节衬字 ,这两种理解均使反问语气缓和。一般“不亦……乎”句式反问气势较强 ,“亦”字起加强语气的作用。
-
关键词
《论语》
作用
句式
"不亦……乎"
"亦"字
反问语气
虚词
-
Keywords
Analects of Confucius
“Yi”
Discussion
-
分类号
H141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亦步亦趋——释“亦”
- 2
-
-
作者
朱英贵
-
机构
四川省"中华文化城市传承普及基地"
-
出处
《文史杂志》
2019年第3期93-97,共5页
-
文摘
有一个成语叫“亦步亦趋”,其中“步”就是两腿交互向前稳健而行的意思,而“趋”则是向前小步快行的意思。这个成语来源于《庄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这其中的三个“亦”字相当于副词“也”,但“也”并不是“亦”字的造字本义。
-
关键词
副词“也”
“亦”字
“趋”
成语
意思
本义
-
分类号
H136.3
[语言文字—汉语]
H141
-
-
题名《诗经·邶风·柏舟》诗旨及“亦汎其流”句浅析
- 3
-
-
作者
脱彩琴
-
机构
山东省曲阜市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出处
《华夏文化》
2019年第4期32-34,共3页
-
文摘
《诗经·邶风·柏舟》诗旨的探讨有多家不同的说法,对“亦汎其流”中的“亦”字的解释也一直没有定论。本文就这两个问题进行讨论,力图在各家论述和出土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诗经·邶风·柏舟》诗旨和“亦汎其流”句有更加准确的解读。
-
关键词
柏舟
诗旨
邶风
“亦”字
-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说文解字》从“口”诸字归部理据探索
被引量:8
- 4
-
-
作者
刘忠华
-
机构
陕西理工大学文学院
-
出处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56-62,共7页
-
文摘
《说文》多义符合体字的归部受该书部首系统尤其是部内字编排原则的制约。以《说文》"口"作义符的字为例,"口"与其他义符构成的合体字或者归入口部、或者据另外一个义符归部,基本原则是"以类相从"。个别字因为归部两可而在两部重出。有特殊原因而不能按照"以类相从"的原则进行归部的例外字,采用"据形系联"的办法,取其某个义符归部。
-
关键词
《说文解字》
从"口"字
多形形声字
合体会意字
亦声字
归部
-
分类号
H121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说文解字》中的“亦声”研究
被引量:5
- 5
-
-
作者
吴东平
-
机构
孝感学院学报编辑部
-
出处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45-148,共4页
-
文摘
“亦声”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会意兼形声”或“形声兼会意”。“亦声”就是意兼声 ,是一种既不同于会意又不同于形声的特殊结构。声兼意不同于“亦声”,最好将它称之为“亦意”
-
关键词
《说文解字》
许慎
声符
形符
亦声字
"亦意"
会意字
汉字
形声字
-
Keywords
Xu Shen
Yisheng
idea and phone
phone and idea
-
分类号
H12
[语言文字—汉语]
H161
-
-
题名表达声符字本义的亦声字及声符字意义的分化
被引量:5
- 6
-
-
作者
杜恒联
-
机构
南京大学中文系
-
出处
《语言科学》
2007年第2期91-99,共9页
-
文摘
亦声字是一种特殊的形声字,它的声符既表音又表意。亦声字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亦声字的本义和声符字的本义重合,这个亦声字实际上是声符字的累加意符的后起字;一类是亦声字表达声符字的引申义。文章讨论第一类亦声字。一个字除了表示本义外,常常表示它的引申义或假借义,一身兼职过多,于是在这个字上累加意符构成亦声字来表示这个字的本义。有时候,一个字常常作为声符和其他字构成形声字,字的本义变得模糊,于是为这个字累加意符构成亦声字表示这个字的本义,原字一般不再单独使用。还有一种情况是一个字累加意符构成亦声字,这个字和后起的亦声字成了部分用法相同的异体字。
-
关键词
亦声字
累加意符
意义分化
-
Keywords
Yi Sheng Zi original character division of meaning
-
分类号
H122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说文》取义符归部的亦声字归部理据探究
- 7
-
-
作者
贾筋茹
-
机构
陕西理工大学人文学院
-
出处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95-99,105,共6页
-
文摘
参构字符都是《说文》部首的75个亦声字,理论上有两种及以上的归部可能,在入部时要作部首选择。实际上它们统一据义符归部,这一结果不是随意性所致,而是受归部意图和归部原则的支配。它们和一起归部的一组字意义联系紧密:或字义相同,或有共同的字义特点,或者一起构成某个事件、某种状态。由此可见,亦声字遵循的归部原则是“以类相从”,即将字义联系密切且有共同参构义符的一组字加以类聚,归于一部。
-
关键词
《说文解字》
亦声字
归部原则
以类相从
-
分类号
H122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说文》会意字中的“亦声字”考
被引量:3
- 8
-
-
作者
王作新
-
机构
三峡大学文学院
-
出处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98-201,共4页
-
文摘
"亦声字"是汉字体系中具有重要认识价值的一种结构类型。《说文》明确标释的亦声字212个并不是《说文》小篆体系中亦声字的全部。前代学者,特别是清代学者,对《说文》会意字中的亦声字已有认识,但未能予以全面揭示。亦声字是"层累"的结果,它基本上是以示源性构件加注表意形符构成的复合汉字。《说文》的内部系联及其与古文字的比较考察表明,《说文》标释的848个会意字中有亦声字175个。
-
关键词
说文解字
会意字
亦声字
考察
-
Keywords
Shuo Wen Jie Zi
associative compound
Yi-sheng character
probe and examine
-
分类号
H161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浅谈《说文解字》中的亦声字
被引量:2
- 9
-
-
作者
吕菲
-
机构
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出处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19-121,共3页
-
文摘
亦声字分为会意兼形声字和形声兼会意字,前者亦声偏旁间是平等组合的关系,后者则有分化孳乳的关系。大部分亦声字都属于形声兼会意的类型,这种类型的亦声字亦声偏旁意义之间存在着同义、引申义与本义、区别字与假借字这三种关系。亦声字承载着丰富的信息,对探索语源和揭示声义关系都有着重要意义,"右文说"对声义关系的探索在许慎的"亦声说"里已经萌芽。
-
关键词
说文解字
亦声字
语源
声义关系
-
分类号
H122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小学识字教学中汉字文化阐释的原则
被引量:1
- 10
-
-
作者
郑道静
-
机构
合肥市杏林小学
-
出处
《教育文汇》
2019年第4期23-24,共2页
-
基金
安徽省教育厅2017年度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重点项目“‘互联网+’时代《编辑与校对实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2017jyxm0561)的阶段成果
-
文摘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首要的是采取科学教学方法,引导小学生按照汉字构成规律识字。汉字是'形、音、义'结合体,有着自身规律,教师应该注重展现文字发展的脉络,带领学生识其形、知其音、解其意,真正奠定学生学习古文的基础。
-
关键词
小学识字教学
形声字
会意字
字形讹变
字形分析
亦声字
文化阐释
-
分类号
G623.22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说文》“句”声字探微
被引量:1
- 11
-
-
作者
刘恒友
-
机构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长治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58-60,共3页
-
文摘
《说文》"句"声字的不同归部,充分体现了许慎对汉字构形规律的把握。重新审视《说文》以"句"为构字部件的字的归属问题会发现:《说文》的例字归部不仅"据形系联",更要结合"以义为主"的原则;亦声字当是汉字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过渡性文字。
-
关键词
说文
“句”声字
亦声字
以义为主
过渡性文字
-
分类号
H121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说文》“亦声字”读若探求
被引量:1
- 12
-
-
作者
沈林
-
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出处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5期49-51,共3页
-
-
关键词
亦声字
《段注》
《说文解字》
标音
古代汉语
读者字
-
分类号
H161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声符累增现象初探
被引量:1
- 13
-
-
作者
孟广道
-
机构
呼伦贝尔学院中文系
-
出处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0-13,共4页
-
文摘
在“C从B得声·B从A得声”的系列中,C或属从A派生,即当从A得声,但从B得声便构成声符累增现象。本文对该现象中传统订为形声字而实属亦声宇的问题作了探原性的简析。
-
关键词
声符
形声字
异体字
汉字
派生词
-
Keywords
the phonetic element
pronunciating
pictophonetic character
Yisheng Zi(亦声字)
deriving
-
分类号
H122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颜师古《汉书注》训诂术语“某,亦某字”探析
被引量:1
- 14
-
-
作者
韦利锋
胡继明
-
机构
西南大学文学院
重庆三峡学院
-
出处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99-102,共4页
-
基金
胡继明主持"重庆市教委科研资助项目"<颜师古〈汉书注〉语言研究>(2007年)成果之一
-
文摘
文章通过对颜师古《汉书注》的考察,发现训诂术语"某,亦某字"的使用情况比较复杂。经过细致研究,认为"某,亦某字"这一术语主要用来说明异体字、假借字、古今字等,有时也可以表注音,说明同源词等。
-
关键词
颜师古
《汉书注》
训诂术语
某
亦某字
-
Keywords
Yan Shigu
Hanshu Zhu
exegesis term
"mou, yi mou zi"
-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说文》重文亦声字考察——兼论亦声字的构成方式
被引量:1
- 15
-
-
作者
王作新
-
机构
三峡大学文学院
-
出处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66-69,共4页
-
文摘
"亦声字"是汉字体系中具有重要认识价值的结构类型之一。亦声字概念肇端于《说文》,但《说文》未能对小篆体系的亦声字进行穷尽性的标注说明。以《说文》所录"重文"为考察对象,认定"重文"中的亦声字54个,归纳《说文》亦声字的构成方式:静态分析可得两种,即加注偏旁和改换偏旁;动态分析可概括为一种,即加注形旁;具体包括:独体字加注形符、会意字加注形符、形声字加注形符。
-
关键词
说文解字
重文
亦声字
构成方式
-
分类号
H028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六书“转注”探赜
- 16
-
-
作者
马秀月
孔德琴
-
机构
淮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
-
出处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90-95,共6页
-
基金
安徽省重点教学研究项目“古代汉语文化观照教学方法研究”(2020jyxm1745)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出土文献《论语》研究”(sk2016A0849)。
-
文摘
“六书”是古人总结的六种造字方法,“转注”是“六书”之一种。东汉许慎给“六书”下了定义后,关于“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的定义皆无争议,但是对“转注”的争议不断。原因主要在于许慎对于“转注”除了定义中举了“考”“老”两个例字,《说文解字》正文中没有一个字分析为转注。文章在总结前人关于转注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许慎的八字定义以及所举例字,阐述了许慎转注的涵义,并提出了对许慎转注定义的质疑以及个人的转注观。文章认为转注是根据义类确立一个首字为字根,创造同义或者意义相通的新字就拿这个字根作为基础,添加新的部件,这种造字方法就叫转注;转注字就是亦声字。
-
关键词
六书
转注
造字方法
亦声字
-
Keywords
Liushu
Zhuanzhu
the method of creating Chinese words
Yisheng characters
-
分类号
H109.2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拼切表音汉字初探
- 17
-
-
作者
孟广道
-
机构
呼伦贝尔学院
-
出处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2期35-38,共4页
-
文摘
合体字中具有分别表示声与韵的构件 ,可由汉字部件拼切表音的现象 ,辨释字词的音义生成。
-
关键词
汉字
表音部件
拼切表音
合体字
会义合音
因类声转
亦声字
形声字
-
Keywords
Chinese character
component
assemblage, relevance and phonography
-
分类号
H122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说文解字》亦声部首研究
- 18
-
-
作者
韩淑文
-
机构
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
-
出处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99-103,共5页
-
文摘
《说文解字》亦声部首存在的关键在于部内统摄部首亦声字。为证明其存在的科学性,以部首与部内字形义相依为根本出发点,参照部首有所属字及部内字之间以类相从原则,发现亦声部首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必然类亦声部首,即部首亦声字必须归亦声部首的情况;一种是非必然类亦声部首,即部首亦声字可归它部却仍归亦声部首情况。
-
关键词
《说文解字》
亦声部首
部首亦声字
形义相依
以类相从
-
分类号
H122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亦声字”探析
- 19
-
-
作者
韩淑文
-
机构
陕西理工学院
-
出处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88-91,共4页
-
文摘
“亦声”首见于《说文解字》,至今学界对“亦声字”没有达成一致看法。就“亦声字”产生的两种途径即合体会意和加注意符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汉字的造字目的与造字结果并非一对一的关系,应同时关注动态的造字过程和静态的结构类型;“亦声字”产生的根本原因是造字目的与造字结果不一致;“亦声字”的存在是科学的,是符合许慎真实意图的。
-
关键词
《说文解字》
亦声字
会意字
形声字
造字目的
造字结果
-
Keywords
Shuo Wen Jie Zi
Yi-sheng Chinese characters
associative compounds
pictophonetic characters
the purpose of creation
the result of character-creating
-
分类号
H021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说文解字》亦声字误为形声字例析
- 20
-
-
作者
李宁
郭抒远
-
机构
北方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出处
《文教资料》
2019年第4期3-4,共2页
-
基金
2018北方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
项目名称:<说文解字>未释之亦声字研究(YCX18004)
-
文摘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明确标示出217个亦声字,但《说文解字》中的标示仍不全面。我们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亦声字的定义及特点,找出《说文解字》中标释为形声字实则为亦声字的字共七十九个。本文从中选取部分例字分析论证,考证其实则为亦声字,并根据母文与该字的关系将这些例字分为两类:一为亦声字表示母文本义,一为亦声字表示母文引申义。
-
关键词
《说文解字》
亦声字
形声字
-
分类号
H122
[语言文字—汉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