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魄门亦为五藏使”探讨五脏同调论治魄门功能失调的必要性 被引量:9
1
作者 魏照洲 《四川中医》 2015年第8期36-37,共2页
魄门的启闭有序、糟粕浊气排泄有度,是心、肺、脾、肝、肾五脏生克制化、阴阳对立统一和气机升降出入共同作用的结果。五脏共使魄门,是基于"魄门亦为五藏使"理论而出,而五脏同调论治魄门功能失调的干预策略,能更好地体现祖国... 魄门的启闭有序、糟粕浊气排泄有度,是心、肺、脾、肝、肾五脏生克制化、阴阳对立统一和气机升降出入共同作用的结果。五脏共使魄门,是基于"魄门亦为五藏使"理论而出,而五脏同调论治魄门功能失调的干预策略,能更好地体现祖国医学整体观念和脏象学说的精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魄门 五藏使 五脏同调 临床意义
下载PDF
应用“五脏同调”法论治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 被引量:8
2
作者 张寒放 倪锦玉 +2 位作者 何改丽 杨濛 翟文生 《中医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543-546,共4页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内因于正气不固,外源于外邪侵袭,二者交互影响,导致患儿屡感外邪,邪毒久恋,稍愈复作,形成往复不已之势。本病辨证论治重在联系五脏,不可仅治一脏。辨病需从"五脏一体观"出发,综合考察五脏功能,遣方用药之...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内因于正气不固,外源于外邪侵袭,二者交互影响,导致患儿屡感外邪,邪毒久恋,稍愈复作,形成往复不已之势。本病辨证论治重在联系五脏,不可仅治一脏。辨病需从"五脏一体观"出发,综合考察五脏功能,遣方用药之时需兼顾五脏,最终治疗目标是使五脏调和、相互为用,共同构成严密的机体防御屏障,一则御邪于外,二则感邪易清。治疗时,运用"五脏同调"法。发病初期,外邪犯肺,尚未累及其他脏腑,治以发散表邪、宣肺理气为主;疾病缓解期以固本为主,首先确定患儿以何种脏腑功能失调为主,然后依据脉证分析与之相关脏腑功能的异常情况,在治疗主证的同时,可采用养心阴、温肾阳、疏肝气、补脾肺等综合治疗方法,从整体调节患儿的脏腑功能,最终达到五脏调和、机体阴阳平衡的健康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呼吸道感染 五脏同调 五脏一体观” 发散表邪 宣肺理气 养心阴 温肾阳 疏肝气 补脾肺 儿童
下载PDF
邝卫红运用和法治疗脾胃病经验 被引量:7
3
作者 吴树铎 杨凯钿 曾娟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172-175,共4页
总结邝卫红教授运用"和法"治疗脾胃病经验。邝卫红教授临证善用和法治疗脾胃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调和肝脾,开郁为先;条畅枢机及平调寒热,治中焦以衡;攻补兼施并调气和血,治脾以安五脏。邝卫红教授认为"和法"... 总结邝卫红教授运用"和法"治疗脾胃病经验。邝卫红教授临证善用和法治疗脾胃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调和肝脾,开郁为先;条畅枢机及平调寒热,治中焦以衡;攻补兼施并调气和血,治脾以安五脏。邝卫红教授认为"和法"除了传统的和解少阳、调和肝脾、平调寒热、攻补兼施等方法之外,还应包括五脏同调、调气和血、辛开苦降等多种治法。"和法"通过药物之偏性调整人体阴阳、脏腑、气血等病理偏性,调和阴阳,条畅枢机,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病 和法 调和肝脾 条畅枢机 平调寒热 五脏同调 邝卫红
原文传递
五脏同调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浅议 被引量:6
4
作者 董超 赵进喜 乔会秀 《环球中医药》 CAS 2014年第11期865-866,共2页
基于中医学"整体观"和"五脏藏神"的理论,强调从五脏论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以"五脏同调、侧重不同"为治疗原则,随证选方用药。遣方用药兼顾五脏,选用擅入肝心脾肺肾的效药,辅以清热、化痰、泻火、活血、潜... 基于中医学"整体观"和"五脏藏神"的理论,强调从五脏论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以"五脏同调、侧重不同"为治疗原则,随证选方用药。遣方用药兼顾五脏,选用擅入肝心脾肺肾的效药,辅以清热、化痰、泻火、活血、潜镇,侧重补肾者不忽视调肝与和胃,侧重清心者兼顾疏肝与健脾,侧重凉肝者不忘清肺与清心,侧重清肺者勿忘凉肝与清心;肝不藏魂,侧重调肝;心神不宁,侧重调心;脾不舍意,侧重健脾;肾不主志,侧重补肾;肺不舍魄,侧重清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 五脏藏神 五脏同调 赵进喜
下载PDF
匡建军教授五脏同调治疗内伤性类风湿关节炎经验
5
作者 刘科 华盛 +3 位作者 熊逸啸 汤祖宇 赵浩茗 匡建军(指导)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4年第7期27-29,34,共4页
匡建军教授根据内伤性类风湿关节炎发病规律,总结其病因病机为脏虚邪入、杂合为痹及久痹入里、病损五脏。临床中主张依据脏腑损伤偏颇不同,采用五脏同调综合治疗内伤性类风湿关节炎,补其虚、通其实,标本兼顾、扶正祛邪,使五脏元真通畅,... 匡建军教授根据内伤性类风湿关节炎发病规律,总结其病因病机为脏虚邪入、杂合为痹及久痹入里、病损五脏。临床中主张依据脏腑损伤偏颇不同,采用五脏同调综合治疗内伤性类风湿关节炎,补其虚、通其实,标本兼顾、扶正祛邪,使五脏元真通畅,因正胜而病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内伤性 五脏同调 名医经验 匡建军
下载PDF
刘燕池教授从“五脏同调”治疗高血压病的临证经验 被引量:3
6
作者 郑舒月 牛晓雨 +1 位作者 成西 马淑然 《环球中医药》 CAS 2016年第10期1256-1258,共3页
本文主要介绍并分析刘燕池教授从"五脏同调"治疗高血压病的临证经验。刘教授认为高血压病的主要病变部位在肝,但与肾、脾、心、肺等脏腑密切相关,且相互影响。灵活运用本虚标实和五脏同调的相关理论,通过兼顾五脏和对风、火... 本文主要介绍并分析刘燕池教授从"五脏同调"治疗高血压病的临证经验。刘教授认为高血压病的主要病变部位在肝,但与肾、脾、心、肺等脏腑密切相关,且相互影响。灵活运用本虚标实和五脏同调的相关理论,通过兼顾五脏和对风、火、痰湿、瘀等病理因素并调的方法,可起到综合治疗的效应。同时分析刘教授自拟基本方治疗高血压病的方意及药物的加减规律,为临床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诊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五脏同调 刘燕池 临床经验
下载PDF
“一气周流”理论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的应用探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龙丹 毛晨晗 朱莹 《中国中医急症》 2022年第7期1189-1192,共4页
黄元御“一气周流”理论的核心思想为中土为枢,四象如轮,气机周流不息。本文从“一气周流”角度探讨胃食管反流病的辨治,认为本病的核心病机为中轴运转停滞,肝郁左升不及、肾水上升不利、心火上炎太过、肺滞右降无力、四象升降失常是本... 黄元御“一气周流”理论的核心思想为中土为枢,四象如轮,气机周流不息。本文从“一气周流”角度探讨胃食管反流病的辨治,认为本病的核心病机为中轴运转停滞,肝郁左升不及、肾水上升不利、心火上炎太过、肺滞右降无力、四象升降失常是本病发生发展的关键。故治疗时当整体把握气机的变化,恢复中气斡旋是治疗本病的关键,并结合四象气机的动态变化,灵活运用条达肝气、温肾暖水、清心宁神、肃降肺气诸法,使“一气周流”得以顺利运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一气周流 气机 五脏同调
下载PDF
高继宁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2~3期临证经验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敏继 高继宁 王洋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17期158-161,共4页
高继宁教授强调慢性肾脏病应早期治疗,且越早越好。经过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出"守方、圆机、活法"的治肾要义,以及"以肾为本,五脏同调"的治肾辨证思路。本文通过谨守病机,精准辨证,准确施治;注重从微观论治,中西医并... 高继宁教授强调慢性肾脏病应早期治疗,且越早越好。经过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出"守方、圆机、活法"的治肾要义,以及"以肾为本,五脏同调"的治肾辨证思路。本文通过谨守病机,精准辨证,准确施治;注重从微观论治,中西医并重;中医药多途径联合增效进行总结,并结合临床病案举隅一则对高继宁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2~3期的临证经验及学术思想进行总结探讨。希望立足中医根本,广开思路,提供更多的临证经验与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2~3期 高继宁 五脏同调 内外并治
下载PDF
基于“五脏同调”理论探讨中医食疗调理痰湿体质高血压的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八统 文莺颖 +1 位作者 杨年华 于剑兰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2年第10期1426-1430,共5页
目的探究基于“五脏同调”理论指导的中医食疗调理痰湿体质高血压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永州市零陵区中医医院进行治疗的70例痰湿体质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男18例、女17例... 目的探究基于“五脏同调”理论指导的中医食疗调理痰湿体质高血压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永州市零陵区中医医院进行治疗的70例痰湿体质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59.80±11.96)岁,给予常规临床治疗;治疗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58.20±11.64)岁,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基于“五脏同调”理论指导的中医食疗干预。对两组患者痰湿体质症状、血压、血脂水平及生活质量情况进行比较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干预后,治疗组胸闷腹胀、身体沉重、口黏痰多、舌苔厚腻评分分别为(0.62±0.12)分、(0.52±0.10)分、(0.67±0.13)分、(0.56±0.11)分,均低于对照组(0.71±0.14)分、(0.58±0.12)分、(0.75±0.15)分、(0.64±0.1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治疗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分别为(113.67±12.63)mmHg(1 mmHg=0.133 kPa)、(79.65±8.85)mmHg,均低于对照组(121.54±13.50)mmHg、(84.31±9.37)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治疗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分别为(4.12±0.82)mmol/L、(1.25±0.25)mmol/L、(2.47±0.49)mmol/L,均低于对照组(4.65±0.93)mmol/L、(1.41±0.28)mmol/L、(2.79±0.56)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为(1.82±0.36)mmol/L,高于对照组(1.64±0.33)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治疗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分别为(81.47±9.05)分、(83.61±9.29)分、(84.36±9.37)分、(82.73±9.19)分,均高于对照组(75.52±8.50)分、(76.82±8.54)分、(79.24±8.80)分、(77.19±8.5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五脏同调”理论指导的中医食疗调理对痰湿体质高血压患者有较好作用,患者体质症状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痰湿体质 五脏同调 中医食疗
下载PDF
“五脏同调”理论在改善大肠癌化疗后癌因性疲乏中的应用
10
作者 路洋 韩珊珊 刘寨东 《中医临床研究》 2023年第28期16-20,共5页
随着当今社会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大肠癌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其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术后绝大多数患者会选择化疗治疗。但化疗后易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癌因性疲乏就是其中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影响化疗治疗的顺利进行,从... 随着当今社会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大肠癌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其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术后绝大多数患者会选择化疗治疗。但化疗后易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癌因性疲乏就是其中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影响化疗治疗的顺利进行,从而影响整体疗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刘寨东教授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之间相通相连,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生理功能各有不同,任何一脏功能受损都会对整体产生影响,也会影响机体其他部分的机能。故在临床上治疗大肠癌癌因性疲乏时,除了从大肠自身出发之外,更要着重从肝、心、脾、肺、肾五脏分别与大肠生理、病理及经络上的相互关系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刘寨东教授以中医经典古籍作为依据,认为五脏都对大肠生理及病理机制发挥作用,以“五脏同调”理论为基础,创立了经验方黄芪太子饮,临床应用取得了良好疗效。文章结合案例,介绍刘教授治疗大肠癌化疗后癌因性疲乏经验,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因性疲乏 五脏同调 黄芪太子饮 复方阿胶浆 病案
下载PDF
以中医“五脏同调法”为核心探索内科疾病健康管理新模式
11
作者 田祖云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2年第21期60-62,共3页
目的:以中医“五脏同调法”为核心探索内科疾病健康管理新模式。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研究方法,将2020年3月—2021年12月医院收治的70例内科疾病患者设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一般疾病健康管理模式,观察组... 目的:以中医“五脏同调法”为核心探索内科疾病健康管理新模式。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研究方法,将2020年3月—2021年12月医院收治的70例内科疾病患者设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一般疾病健康管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以中医“五脏同调法”为理论基础,构建中医药专科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管理效果及管理质量。结果:两组干预后的临床诊断指标、临床症状、整体功能、心理健康评分均显著高于本组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临床诊断指标、临床症状、整体功能、心理健康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后(P<0.05)。观察组专业素养、人文理念、技术操作、病房管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的各项管理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脏健康,身体的各个组织和器官都能得到滋养,人体能够保持健康状态。以中医“五脏同调法”为核心制定内科疾病的管理模式,可提升管理质量与管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脏同调 内科疾病 管理模式 心理健康 整体功能
原文传递
马淑然教授从“五脏同调”治疗哮喘的临证经验
12
作者 石珺 王亚娟 《环球中医药》 CAS 2015年第2期204-206,共3页
本文主要介绍并分析马淑然教授从五脏同调治疗哮喘的临证经验。马教授认为哮喘的主要病变部位在肺,但与脾、肾、心和肝等脏腑密切相关,且相互影响。灵活运用本虚标实,五脏相关理论,通过做到五脏兼顾,扶正祛邪(即对风、热、寒、痰湿、郁... 本文主要介绍并分析马淑然教授从五脏同调治疗哮喘的临证经验。马教授认为哮喘的主要病变部位在肺,但与脾、肾、心和肝等脏腑密切相关,且相互影响。灵活运用本虚标实,五脏相关理论,通过做到五脏兼顾,扶正祛邪(即对风、热、寒、痰湿、郁、瘀等病理因素并调),可起到多靶点的治疗效应,临床收效良好。详细分析马教授自拟基本汤方的方意及药物的加减规律,为临床提供新的思路和诊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五脏同调 马淑然 临床经验
下载PDF
基于“五脏同调法”的调脏舒秘方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效果及机制分析 被引量:17
13
作者 范艺缤 王邦林 +2 位作者 魏照洲 吴至久 唐学贵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4-218,共5页
目的分析基于"五脏同调法"的调脏舒秘方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TC)的效果及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9月多中心收治的STC患者61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单盲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聚乙二醇4000散治疗,观察... 目的分析基于"五脏同调法"的调脏舒秘方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TC)的效果及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9月多中心收治的STC患者61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单盲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聚乙二醇4000散治疗,观察组采用调脏舒秘方治疗,比较两组治疗1个疗程后结肠传输试验结果、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分析其血清生长抑素(SS)、胃动素(MTL)、结肠肌间神经丛生长抑素(SOM)、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微管相关蛋白2(MAP-2),并比较两组治疗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1个月便秘主要症状改善程度,记录治疗1个疗程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结肠传输功能试验中72 h肠道内标记物排出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SS水平较对照组低,而MTL、SOM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P、MAP-2水平高于对照组,而VIP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1个月便秘主要症状改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良反应安全性分级均为1~2级。结论基于"五脏同调法"的调脏舒秘方用于治疗STC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结肠传输功能,减轻其焦虑抑郁情绪,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胃肠激素水平、上调SOM与MAP-2水平等有关,且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脏同调 调脏舒秘方 慢传输型便秘 机制
下载PDF
五脏同调法治疗胸腰段骨折后早期腹胀、便秘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4
作者 范小春 王帅 +2 位作者 李建国 范艺缤 李殿忠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0年第4期60-63,共4页
目的观察五脏同调法治疗胸腰段骨折后早期腹胀、便秘疗效。方法选取接受胸腰段骨折手术治疗后的患者122例,根据自愿原则分为聚乙二醇4000散组和五脏同调组各61例,聚乙二醇4000散组采取聚乙二醇4000散治疗,五脏同调组采取五脏同调法治疗... 目的观察五脏同调法治疗胸腰段骨折后早期腹胀、便秘疗效。方法选取接受胸腰段骨折手术治疗后的患者122例,根据自愿原则分为聚乙二醇4000散组和五脏同调组各61例,聚乙二醇4000散组采取聚乙二醇4000散治疗,五脏同调组采取五脏同调法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症状评分、症状改善时间、疼痛程度(NR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五脏同调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聚乙二醇4000散组(P<0.05);两组腹胀、腹痛、排空困难、纳差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聚乙二醇4000散组比较,五脏同调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五脏同调组首次排便时间、首次通气时间、腹胀消失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明显早于聚乙二醇4000散组(P<0.05);两组NRS评分降低,五脏同调组下降幅度大于聚乙二醇4000散组(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五脏同调法治疗胸腰段骨折早期腹胀、便秘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症状,缩短症状改善时间,减轻患者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脏同调 胸腰段骨折 腹胀 便秘
下载PDF
五脏同调法治疗胸腰段骨折早期便秘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勇全 范小春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1年第31期3464-3467,共4页
目的观察五脏同调法治疗胸腰段骨折早期便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南充市中医医院2020年1—6月诊治的120例胸腰段骨折早期便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2组,对照组60例给予聚乙二醇4000散治疗,研究组60例给予五脏同调法组方调脏舒秘... 目的观察五脏同调法治疗胸腰段骨折早期便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南充市中医医院2020年1—6月诊治的120例胸腰段骨折早期便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2组,对照组60例给予聚乙二醇4000散治疗,研究组60例给予五脏同调法组方调脏舒秘方治疗,2组均治疗15 d。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胃肠道功能(72 h标记物排出率)、中医症状(大便干结、排便频率、腹胀腹痛、排便不尽感)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变化,统计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15 d后及结束治疗3个月后72 h标记物排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患者治疗15 d后各项中医症状积分以及SAS评分、SD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有效率为85.0%(51/60),研究组为96.7%(58/60),研究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脏同调法应用于胸腰段骨折早期便秘患者,可有效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明显改善其临床症状,治疗有效率更高,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脏同调 胸腰段骨折 便秘 胃肠功能 中医症状
下载PDF
五脏同调法治疗胸腰段骨折早期便秘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龚超 范小春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1年第3期20-24,共5页
目的探讨五脏同调法治疗胸腰段骨折早期便秘102例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102例胸腰段骨折早期便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两组均给予基础饮食指导,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以聚乙二醇4000散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根... 目的探讨五脏同调法治疗胸腰段骨折早期便秘102例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102例胸腰段骨折早期便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两组均给予基础饮食指导,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以聚乙二醇4000散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根据五脏同调法给予自拟调腑舒秘方治疗。比较两组短期内(1个月)临床疗效及围手术期指标,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康复情况、血清肠道功能指标,并记录两组治疗前、随访3个月后的生活质量变化及随访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短期临床总有效率及疗效均高于对照组,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腹痛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CSS量表评分及一氧化氮(NO)、生长抑素水平、Bristol粪便性状分级(BSFS)、P物质、胃动素、神经降压素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后,两组中文版患者便秘状况评估量表(PACQOL)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五脏同调法给予自拟调腑舒秘方治疗有利于胸腰段骨折早期便秘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同时改善其生活质量,综合提高其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脏同调 胸腰段骨折 便秘 临床疗效 中药 胃肠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