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传事以尽,尚质而无斫凿;委本从圣,求真勿令有失——道安“五失本、三不易”说源流考及现代诠释
被引量:
11
1
作者
祝朝伟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2-116,共5页
以道安“五失本、三不易”的翻译思想为中心,详细地讨论该学说提出的史实根源、哲学源起以及道安本人的宗教思想和政治抱负方面的原因,并分析“五失本、三不易”思想中所反映出的道安的翻译文质观、文体观和语言文化观。
关键词
道安
“
五
失
本
、
三不
易
”
文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易”并非“不容易”——对释道安“三不易”的误释及其辨正
被引量:
4
2
作者
王向远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1-51,共11页
东晋释道安的"五失本、三不易"中的"三不易"之"不易",一直被训释为"不容易"。而从文字训诂及道安一以贯之的翻译思想来看,"不易"之"易"宜作"轻易"解,"不易...
东晋释道安的"五失本、三不易"中的"三不易"之"不易",一直被训释为"不容易"。而从文字训诂及道安一以贯之的翻译思想来看,"不易"之"易"宜作"轻易"解,"不易"宜作"不变"解。"不易"并非"不容易",而是不变、"不轻易"或"勿轻易"之谓。"三不易"是为了规避"五失本"而对译者提出的三条"勿轻易而为",概言之:勿轻易以古适今、勿轻易以浅代深,勿轻易臆度原典。可视为翻译的"三戒"。假若将"不易"解释为"不容易",便会把"三不易"当做三条"不容易"做而又要努力去做的事,这不仅不符合"五失本"与"三不易"之间的逻辑关系,而且完全颠倒了道安的原意。正确训释和理解"三不易",对于中国传统译学理论的阐发和当代中国翻译理论及翻译文学的学科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译论
道安
“
五
失
本
、
三不
易
”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道安之“五失本,三不易”翻译观
被引量:
1
3
作者
黄静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10期144-145,共2页
详细阐述道安最具代表性的"五失本,三不易"的翻译主张,并对道安身处的社会历史背景作出了分析,同时基于对其所处历史大环境的分析以及前人翻译经验的总结,进一步阐明道安"五失本、三不易"翻译观的内涵以及对我们的...
详细阐述道安最具代表性的"五失本,三不易"的翻译主张,并对道安身处的社会历史背景作出了分析,同时基于对其所处历史大环境的分析以及前人翻译经验的总结,进一步阐明道安"五失本、三不易"翻译观的内涵以及对我们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安
“
五
失
本
、
三不
易
”
文与质
质与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五失本三不易”的语言哲学阐释
被引量:
5
4
作者
赵巍
李琳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2年第2期19-21,35,共4页
重意轻言、重质轻文一直是先秦语言哲学的主流,对佛经翻译理论有深远的影响。道安的"五失本三不易"传达了"形式即内容意"的语言哲学,即通过追求语言形式忠实来追求意义内容忠实,实际上反映了佛经翻译对意义的终极追...
重意轻言、重质轻文一直是先秦语言哲学的主流,对佛经翻译理论有深远的影响。道安的"五失本三不易"传达了"形式即内容意"的语言哲学,即通过追求语言形式忠实来追求意义内容忠实,实际上反映了佛经翻译对意义的终极追求,和传统语言哲学一脉相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五
失
本
三不
易
”
道安
名与实
言与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道安“五失本”与“三不易”的佛经翻译理论论析
被引量:
1
5
作者
库瑜珂
库在强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18-23,共6页
佛经翻译是中国翻译事业的开端,南北朝时期的佛学家道安,一生致力于传扬佛经,他总结其佛经翻译的经验,提出了“五失本”与“三不易”的翻译理论。“三不易”是对影响佛经翻译的语境、读者和译者等三个方面因素的比较全面的观照,具有开...
佛经翻译是中国翻译事业的开端,南北朝时期的佛学家道安,一生致力于传扬佛经,他总结其佛经翻译的经验,提出了“五失本”与“三不易”的翻译理论。“三不易”是对影响佛经翻译的语境、读者和译者等三个方面因素的比较全面的观照,具有开创性和启示意义,后世在道安的基础上还有所发展。“五失本”是对翻译实践中如何处理梵华两种语言转换的探究,但道安对其中的文与质、繁与简等问题也没有表明明确的态度和提出解决的方法,这是其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经翻译
道安
“
五
失
本
”与“
三不
易
”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道安“五失本三不易”翻译观的再思考
6
作者
谢碧原
《神州》
2014年第9期31-31,共1页
“五失本三不易”的观点是由东晋时代杰出的佛教学者道安提出来的,其对日后的佛经翻译以及翻译理论的发展影响甚大。本文阐释了道安在“五失本三不易”中所体现的翻译观,在肯定道安“开宗明义吾国翻译术”及在译论上的杰出贡献的同时,...
“五失本三不易”的观点是由东晋时代杰出的佛教学者道安提出来的,其对日后的佛经翻译以及翻译理论的发展影响甚大。本文阐释了道安在“五失本三不易”中所体现的翻译观,在肯定道安“开宗明义吾国翻译术”及在译论上的杰出贡献的同时,提出其翻译观所存在的一些不足,并倡导译者应从现当代社会的实情出发,以辩证的思维看待前人的翻译理论,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选取不同的翻译策略,从而创作出优质的译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五
失
本
三不
易
”翻译观
不足
启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传事以尽,尚质而无斫凿;委本从圣,求真勿令有失——道安“五失本、三不易”说源流考及现代诠释
被引量:
11
1
作者
祝朝伟
机构
四川外语学院教务处
出处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2-116,共5页
文摘
以道安“五失本、三不易”的翻译思想为中心,详细地讨论该学说提出的史实根源、哲学源起以及道安本人的宗教思想和政治抱负方面的原因,并分析“五失本、三不易”思想中所反映出的道安的翻译文质观、文体观和语言文化观。
关键词
道安
“
五
失
本
、
三不
易
”
文质
Keywords
Dao An
"Five Losses and Three Difficulties"
"wen" and "zhi"
分类号
H315.9 [语言文字—英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易”并非“不容易”——对释道安“三不易”的误释及其辨正
被引量:
4
2
作者
王向远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1-51,共11页
文摘
东晋释道安的"五失本、三不易"中的"三不易"之"不易",一直被训释为"不容易"。而从文字训诂及道安一以贯之的翻译思想来看,"不易"之"易"宜作"轻易"解,"不易"宜作"不变"解。"不易"并非"不容易",而是不变、"不轻易"或"勿轻易"之谓。"三不易"是为了规避"五失本"而对译者提出的三条"勿轻易而为",概言之:勿轻易以古适今、勿轻易以浅代深,勿轻易臆度原典。可视为翻译的"三戒"。假若将"不易"解释为"不容易",便会把"三不易"当做三条"不容易"做而又要努力去做的事,这不仅不符合"五失本"与"三不易"之间的逻辑关系,而且完全颠倒了道安的原意。正确训释和理解"三不易",对于中国传统译学理论的阐发和当代中国翻译理论及翻译文学的学科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中国古代译论
道安
“
五
失
本
、
三不
易
”
Keywords
translation theory in ancient China
Dao-an and his translation principle
分类号
J046 [艺术—艺术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道安之“五失本,三不易”翻译观
被引量:
1
3
作者
黄静
机构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外语系
出处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10期144-145,共2页
文摘
详细阐述道安最具代表性的"五失本,三不易"的翻译主张,并对道安身处的社会历史背景作出了分析,同时基于对其所处历史大环境的分析以及前人翻译经验的总结,进一步阐明道安"五失本、三不易"翻译观的内涵以及对我们的启示。
关键词
道安
“
五
失
本
、
三不
易
”
文与质
质与量
Keywords
Dao An
"Five losses and three difficulties"
"wen"and "zhi"
quality and quantity
分类号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五失本三不易”的语言哲学阐释
被引量:
5
4
作者
赵巍
李琳
机构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翻译学院
西安外国语大学基础教学部
出处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2年第2期19-21,35,共4页
基金
山东大学青年自主创新项目“中国传统译论的社会学阐释”(1020501311001)的研究成果
西安市科技局科技计划软科学研究项目“西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及旅游开发研究--西安历史文化遗产的旅游推介研究”(编号HJ1110(2))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重意轻言、重质轻文一直是先秦语言哲学的主流,对佛经翻译理论有深远的影响。道安的"五失本三不易"传达了"形式即内容意"的语言哲学,即通过追求语言形式忠实来追求意义内容忠实,实际上反映了佛经翻译对意义的终极追求,和传统语言哲学一脉相承。
关键词
“
五
失
本
三不
易
”
道安
名与实
言与意
Keywords
Wushibensanbuyi (five cases of losing the source and three difficuhies of translating Buddhist sutras)
Dao An
name and object
word and meaning
分类号
H030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道安“五失本”与“三不易”的佛经翻译理论论析
被引量:
1
5
作者
库瑜珂
库在强
机构
熊猫园语言学习中心
黄冈师范学院科技处
出处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18-23,共6页
文摘
佛经翻译是中国翻译事业的开端,南北朝时期的佛学家道安,一生致力于传扬佛经,他总结其佛经翻译的经验,提出了“五失本”与“三不易”的翻译理论。“三不易”是对影响佛经翻译的语境、读者和译者等三个方面因素的比较全面的观照,具有开创性和启示意义,后世在道安的基础上还有所发展。“五失本”是对翻译实践中如何处理梵华两种语言转换的探究,但道安对其中的文与质、繁与简等问题也没有表明明确的态度和提出解决的方法,这是其局限性。
关键词
佛经翻译
道安
“
五
失
本
”与“
三不
易
”
分类号
H159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道安“五失本三不易”翻译观的再思考
6
作者
谢碧原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学院
出处
《神州》
2014年第9期31-31,共1页
文摘
“五失本三不易”的观点是由东晋时代杰出的佛教学者道安提出来的,其对日后的佛经翻译以及翻译理论的发展影响甚大。本文阐释了道安在“五失本三不易”中所体现的翻译观,在肯定道安“开宗明义吾国翻译术”及在译论上的杰出贡献的同时,提出其翻译观所存在的一些不足,并倡导译者应从现当代社会的实情出发,以辩证的思维看待前人的翻译理论,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选取不同的翻译策略,从而创作出优质的译品。
关键词
“
五
失
本
三不
易
”翻译观
不足
启示
分类号
I [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传事以尽,尚质而无斫凿;委本从圣,求真勿令有失——道安“五失本、三不易”说源流考及现代诠释
祝朝伟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不易”并非“不容易”——对释道安“三不易”的误释及其辨正
王向远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道安之“五失本,三不易”翻译观
黄静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五失本三不易”的语言哲学阐释
赵巍
李琳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2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道安“五失本”与“三不易”的佛经翻译理论论析
库瑜珂
库在强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2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对道安“五失本三不易”翻译观的再思考
谢碧原
《神州》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