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化协同治理的类型及其逻辑——以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为例 被引量:18
1
作者 孙宗锋 席嘉诚 《电子政务》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5-105,共11页
数字化协同治理不仅仅是技术的简单应用,还蕴含着技术与组织的互动过程。技术赋能水平由技术调适度与组织适应度共同决定,结合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构建了数字化协同治理议题下技术与组织的互构分析框架。基于技术调适度与组织适应度... 数字化协同治理不仅仅是技术的简单应用,还蕴含着技术与组织的互动过程。技术赋能水平由技术调适度与组织适应度共同决定,结合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构建了数字化协同治理议题下技术与组织的互构分析框架。基于技术调适度与组织适应度进行类型学分析,提出了“赋能失败”“组织牵制”“技术局限”与“互构融合”四种类型,对当前我国“跨省通办”的实践模式加以解读。研究发现,技术赋能实现数字化协同治理看似是复杂的技术问题,实则是以组织适应为核心的协同难题。数字化协同治理的关键在于组织自身结构的调整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治理 数字政府 跨省通办 数字化协同
原文传递
青年研究的理论范式转型及其学科意义 被引量:10
2
作者 吴鲁平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26,共7页
要全面提升中国青年研究的学术水平,必须不断拓展青年研究的学术视野,增强青年研究的理论自觉。从研究所采用的理论范式看,青年研究经历了从现代化理论范式到后现代化理论范式的转变,目前正在向新型现代性或互构论范式转变。未来的青年... 要全面提升中国青年研究的学术水平,必须不断拓展青年研究的学术视野,增强青年研究的理论自觉。从研究所采用的理论范式看,青年研究经历了从现代化理论范式到后现代化理论范式的转变,目前正在向新型现代性或互构论范式转变。未来的青年研究应自觉地以互构论这类既具世界眼光又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处于快速转型社会中的中国青年进行经验实证研究,来检验、丰富、完善和发展已有学科的理论和知识,从而增强青年研究与已有学科间的学术对话能力以及青年研究依据青年的特性来建构新的学科知识的能力。上述两种能力都有明显增强之日,就是建构独立的青年学学科体系时机成熟之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研究 青年发展 现代化理 后现代化理
下载PDF
宗教旅游研究的理论体系与学科视野 被引量:6
3
作者 孙浩然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48-54,共7页
宗教旅游是旅游型宗教活动与宗教型旅游活动的综合,是宗教信仰旅游与宗教文化旅游交叉互渗的产物。宗教旅游研究应整合宗教学、旅游学、社会学、经济学等相关理论形成"大旅游视野"。从构建学科研究体系的高度,对宗教旅游的概... 宗教旅游是旅游型宗教活动与宗教型旅游活动的综合,是宗教信仰旅游与宗教文化旅游交叉互渗的产物。宗教旅游研究应整合宗教学、旅游学、社会学、经济学等相关理论形成"大旅游视野"。从构建学科研究体系的高度,对宗教旅游的概念、特征、类型、功能、开发思路、具体措施等方面进行理论提炼,最终将形成宗教旅游的"转型论、运行论、互构论、本土论"。我们应推动优秀宗教文化与健康旅游活动的有机结合,积极引导宗教旅游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旅游 大旅游视野 转型 运行
下载PDF
论西方社会学理论的逻辑 被引量:4
4
作者 谢立中 《社会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35,共21页
社会学是一门多范式的学科,对众多西方社会学理论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梳理对于社会学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社会学理论研究者在这方面已经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这些成果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如果我们将西方社会... 社会学是一门多范式的学科,对众多西方社会学理论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梳理对于社会学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社会学理论研究者在这方面已经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这些成果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如果我们将西方社会学理论视为一个由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和非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两大阵营共同组成的领域,那么我们就可以建构出一个由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两大理论阵营以及结构论、建构论、互构论和复构论四种理论类型交叉构成的西方社会学理论分类模式,该模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迄今为止西方社会学各种理论之间的逻辑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理 逻辑
原文传递
科学社会学“实践转向”中的“互构论” 被引量:5
5
作者 刘崇俊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7-94,共8页
在引入一般社会学中的社会生成论、以便同时打开科学与社会两个黑箱之时,科学实践社会学呈现了"科学与社会协同演化"的"互构论"图景。鉴于此,科学实践社会学实现了从认识论向本体论的转向,也就是它不再关注科学是... 在引入一般社会学中的社会生成论、以便同时打开科学与社会两个黑箱之时,科学实践社会学呈现了"科学与社会协同演化"的"互构论"图景。鉴于此,科学实践社会学实现了从认识论向本体论的转向,也就是它不再关注科学是否如实表征了社会,而是聚焦于科学与社会秩序共同生产、直至运作出恰切的社会技术系统的实践过程。科学实践社会学研究中的"本体论政治",将启发社会(科)学找回活生生的"自然",从而将运作中的世界视作为一个纷繁复杂、不断重构的社会技术系统,最终从"社会-物质"的视角来重新审视世界的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社会学 实践转向 本体政治 社会技术系统
原文传递
从中心论到互构论:构建基于核心概念的劳动关系分析框架 被引量:5
6
作者 孟泉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4-142,共9页
我国劳动关系基础理论研究一直以来未能突破对西方经典理论的梳理与反思,抑或将其他学科理论与劳动关系的经典理论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鲜有从破立思维角度入手,对现有的理论重新进行反思且提出更加适应劳动关系变化规律的理论。本文旨... 我国劳动关系基础理论研究一直以来未能突破对西方经典理论的梳理与反思,抑或将其他学科理论与劳动关系的经典理论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鲜有从破立思维角度入手,对现有的理论重新进行反思且提出更加适应劳动关系变化规律的理论。本文旨在通过对西方经典理论的再思考重新挖掘经典理论中所谓"中心论"的价值,并基于此,从回归劳动关系核心概念的视角建构以互构论为基础的劳动关系分析框架。这一理论框架的建构更加适用于分析我国较为复杂、多变的劳动关系问题与现象。同时,本文也为我国在劳动关系基础理论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思考与发展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 规则 行为 劳动关系形态
原文传递
“技术—社会”研究的理论渊源及其发展——结构论与结构化论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张茂元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3-128,共6页
社会学理论中的结构论和结构化论在社会结构界定、行动与结构的关系等方面都呈现对立态势;但它们都在"技术—社会"关系研究中有着深远影响,甚至导致了技术决定论和技术的社会建构论的分野。从"技术—社会"关系研究... 社会学理论中的结构论和结构化论在社会结构界定、行动与结构的关系等方面都呈现对立态势;但它们都在"技术—社会"关系研究中有着深远影响,甚至导致了技术决定论和技术的社会建构论的分野。从"技术—社会"关系研究的最新进展来看,结构化论愈发占据主导地位,为"技术—社会"互构论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框架和概念基础,显著加强了后者的理论性和系统性。不过,过于简化的"行动—结构"二分法,也弱化了其现实解释力。因此,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行动—结构""技术—社会"的关系链条和作用机制,就显得越发重要。而从近期的研究进展来看,以技术红利分配为媒介和主线来充实、发展、完善"技术—社会"关系研究,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红利
下载PDF
“社会-技术协同”视角下的智慧城市转型研究与中国启示
8
作者 郭杰 汪坤 +2 位作者 许吉黎 张虹鸥 叶玉瑶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511-2522,共12页
智慧城市转型成为新时期学术界和城市管理者最为关心的重要议题。然而,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存在一种“技术决定论”或“知识(社会)决定论”二元对立的倾向,缺乏对智慧城市转型过程中技术-社会互构关系的探讨。鉴于此,本文采用社会-技术... 智慧城市转型成为新时期学术界和城市管理者最为关心的重要议题。然而,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存在一种“技术决定论”或“知识(社会)决定论”二元对立的倾向,缺乏对智慧城市转型过程中技术-社会互构关系的探讨。鉴于此,本文采用社会-技术互构视角和“社会-技术系统”思想,对技术创新与社会关系重组的共生性展开讨论,旨在揭示作为社会-技术系统的智慧城市,如何在社会组织、治理机制和技术创新的同步演进下发生渐进转型。研究通过采用“社会-技术系统”的多层级分析方法,从微观利基、中观体制、宏观景域3个层面提出“社会-技术协同”的分析思路,以期为中国智慧城市转型研究提供理论与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城市 社会-技术系统 多层分析方法
原文传递
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罗晓帅 《长治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86-90,共5页
文章基于互构论和优势视角,在阐明当代大学生心理过程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着重针对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就心理健康方面的互动状况加以分析,进而探讨了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辅导员 心理咨询
下载PDF
社会组织: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的助推器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若婧 《农场经济管理》 2023年第8期48-51,共4页
社区是国家行政力量的末梢,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人们生活的空间共同体。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是提升国家治理效能至关重要的一步,而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不可忽视的一点是要培育和提升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从而激发居民由被动管... 社区是国家行政力量的末梢,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人们生活的空间共同体。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是提升国家治理效能至关重要的一步,而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不可忽视的一点是要培育和提升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从而激发居民由被动管理转为主动参加的态度转变。而社会组织在逐步嵌入社区治理网络之中,在培育居民对于社区的幸福感与获得感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社会组织与党政部门、居民等主体通过“网络-互构”的行动逻辑,来实现社区治理共同体的建构,而社会组织在其中发挥的“助推器”作用也得以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组织 社区治理共同体 多元共治理
下载PDF
“互构论”视角下信息技术嵌入河长制的有效性分析——以福建省S市Y县“河长制智慧管理平台”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颜思琳 罗火钱 钟子进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1-98,共8页
河湖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议题。为实现从“九龙治水”到“一龙治水”的突破,河长制应运而生,信息技术的嵌入更为河长制的稳步运行添砖加瓦。在“互构论”视角下,S市Y县“河长制智慧管理平台”因外源定制性,为组织成员一体化管理、组织... 河湖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议题。为实现从“九龙治水”到“一龙治水”的突破,河长制应运而生,信息技术的嵌入更为河长制的稳步运行添砖加瓦。在“互构论”视角下,S市Y县“河长制智慧管理平台”因外源定制性,为组织成员一体化管理、组织信息链互通、部门协同参与提供了渠道,起到了提升组织政策有效性,实现组织目标的作用。然而,组织也在潜移默化地形塑信息技术,令政策有效性的提升效果大打折扣。在信息技术嵌入组织的基础建设阶段,存在管理盲区、联动困境、数据缺口等技术边界,阻碍技术和组织的健康互构。因此,信息技术嵌入河长制不是一个简单的“随插即用”,而是一个渐进过程,应着重建设以信息技术为导向的官僚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组织 河长制
下载PDF
结构与行动的互构机制分析——再论“社会学方法的准则”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法寅 《社会研究方法评论》 2022年第1期65-88,共24页
社会与个人、结构与行动之间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学方法论的根本问题,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会学的研究问题、理论发展、方法选择和学科地位。为了确定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从而确立社会学的学科地位,涂尔干和韦伯分别针对社会结构和社会行动提出... 社会与个人、结构与行动之间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学方法论的根本问题,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会学的研究问题、理论发展、方法选择和学科地位。为了确定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从而确立社会学的学科地位,涂尔干和韦伯分别针对社会结构和社会行动提出了不同的社会学方法准则;但是,他们也都持有“结构—行动”二元论,虽然没有系统地考察结构与行动之间的关系机制。针对客观结构主义和主观建构主义两种决定论的不足,吉登斯和布尔迪厄更加关注结构与行动之间的关系机制;但是,由于关心的问题是结构再生产,走向了“结构—行动”一元论,不能解释结构变迁问题。为了更好地解释结构再生产和结构变迁的性质和发生机制,我们需要重回“结构—行动”二元论的本体论立场,并重构“结构—行动”一元论对结构和行动之间关系机制的分析,从而建立“结构—行动”互构论,强调结构的多样性和结构变迁的绝对性,具体说明行动者的能动性及其对结构变迁和结构再生产的影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结 社会行动 二元 一元
下载PDF
解读我国大陆流行音乐中的爱情世界——一项基于对(1979-2009)爱情歌词的文本分析
13
作者 郭宏斌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71-75,80,共6页
文章通过对1979年至2009年我国大陆地区流行爱情歌曲的歌词进行文本解读,分析了歌曲所呈现出的爱情主题、社会价值与性别关系等。研究发现,我国大陆流行爱情歌曲所呈现的是一个感情丰富、充满矛盾与压抑、既承续传统又挑战固有价值的爱... 文章通过对1979年至2009年我国大陆地区流行爱情歌曲的歌词进行文本解读,分析了歌曲所呈现出的爱情主题、社会价值与性别关系等。研究发现,我国大陆流行爱情歌曲所呈现的是一个感情丰富、充满矛盾与压抑、既承续传统又挑战固有价值的爱情世界。现实生活的不确定性使得爱情歌曲习惯性沉溺于对分手与别离的感伤情怀表述。男女之间的性别关系与求爱模式在延续传统的基础上亦出现了诸多可能,这些都在不同层面上改变着民众对爱情的想象与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音乐 爱情歌词 求爱模式 量化内容分析 社会变迁
下载PDF
代理式扩散:新媒体背景下的乡镇治理
14
作者 牛畅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 2022年第1期82-99,203,共19页
新媒体正在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重塑着乡镇治理的“新形态”和“新需求”。然而,既有研究对新媒体与乡镇治理的互动关系关注不足。本文基于研究团队在北京乡镇地区为期十年的田野调查,尝试从技术与组织互构的思路出发,在新媒体... 新媒体正在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重塑着乡镇治理的“新形态”和“新需求”。然而,既有研究对新媒体与乡镇治理的互动关系关注不足。本文基于研究团队在北京乡镇地区为期十年的田野调查,尝试从技术与组织互构的思路出发,在新媒体工具和情境的功能层面,探讨新媒体背景下乡镇治理的转型特征和实践趋向。研究发现,新媒体通过技术介入的方式,在治理形式、参与和结构层面展开多重赋能,形塑乡镇治理转型的多维特征。电子化政务、内驱型行动和代理人格局,共同形构了新媒体背景下乡镇治理的代理式扩散特征。最后,研究突出基层视野和个体视角对于探究乡镇治理特征的价值,推究“技术二次赋能”与“组织适新”的关系,并提出后续拓展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镇治理 新媒体 技术与组织
原文传递
社会互构论的提出——对社会学学术传统的审视和快速转型期经验现实的反思 被引量:104
15
作者 郑杭生 杨敏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1-32,共12页
 本文对旧式现代性的危机和新型现代性的崛起,及其对社会学理论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并对社会学的分裂传统和当代建构主义社会学的重建努力做了清理和评述。在对当代中国社会快速转型期的社会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正在经历的重大变化...  本文对旧式现代性的危机和新型现代性的崛起,及其对社会学理论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并对社会学的分裂传统和当代建构主义社会学的重建努力做了清理和评述。在对当代中国社会快速转型期的社会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正在经历的重大变化的研究基础上,本文正式提出了社会互构论———一种关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社会学基本理论,并对这一理论做了概括性的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 社会学 学术传统 个人 自然 社会 中国 社会转型 现代性
原文传递
社会互构论:全貌概要和精义探微 被引量:79
16
作者 杨敏 郑杭生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2-107,共6页
"社会互构论"以现代性之全球化与本土社会转型为背景性视域,着力理解和阐释多元社会行动主体间的相互型塑、同构共生关系。"社会互构论"认为,"社会互构"体现了现时代社会现象及过程中蕴涵的根本性和实质... "社会互构论"以现代性之全球化与本土社会转型为背景性视域,着力理解和阐释多元社会行动主体间的相互型塑、同构共生关系。"社会互构论"认为,"社会互构"体现了现时代社会现象及过程中蕴涵的根本性和实质性的关系机制,"我们身处于社会互构的时代"。通过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这一主题,"社会互构论"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索,对当代中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给予了具体思考。"社会互构论"主张,社会学理论具有内在的实践性和价值性,真正的社会学必是且只能是实践的社会学。当代中国社会实践领域发生的结构性巨变,为中国社会学理论提供了宽阔视野、重大题材和现实养料。这也决定了"社会互构论"是一个仍在继续发展和丰富的社会学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社会 社会
下载PDF
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与中国社会学的坚实进展——以社会运行论、社会转型论、学科本土论和社会互构论为例 被引量:39
17
作者 郑杭生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6-52,共7页
纵观中国社会学发展的轨迹,我们可以看到它经历了一个曲折进程———自觉不自觉地处理着与中国社会现实、与中国学术传统,尤其是中国历来的社会思想、与外国社会学和社会思想的关系以及中国特色问题———在本土化与国际化的结合中体现... 纵观中国社会学发展的轨迹,我们可以看到它经历了一个曲折进程———自觉不自觉地处理着与中国社会现实、与中国学术传统,尤其是中国历来的社会思想、与外国社会学和社会思想的关系以及中国特色问题———在本土化与国际化的结合中体现自己的特色,实现自己的创新。为了能展示这一特点,本文想通过以下四个在中国社会学界有一定代表性的理论来加以证实,即社会运行论、社会转型论、学科本土论和社会互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 社会运行 社会转型 学科本土 社会
下载PDF
超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二元对立——“社会互构论”理论意义浅析 被引量:38
18
作者 谢立中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23,242,共11页
郑杭生教授等人倡导的"社会互构论"将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理解为一种"互构共变"的关系,试图通过对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这种"互构共变"关系来理解和诠释现代社会的各种现象,超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二元对立。无... 郑杭生教授等人倡导的"社会互构论"将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理解为一种"互构共变"的关系,试图通过对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这种"互构共变"关系来理解和诠释现代社会的各种现象,超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二元对立。无论是从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史还是世界社会学发展史来看,这样一种社会学理论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杭生 社会学理 社会
原文传递
中国扶贫历程中的个人与社会——社会互构论的诠释理路 被引量:30
19
作者 郑杭生 李棉管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10,共6页
与社会学基础理论存在二元对立一样,作为社会学分支学科之一的贫困理论研究也呈现出个体主义范式与社会结构范式的二元对立。与此对应,中国扶贫实践也明显分野为个体主义扶贫范式和社会结构扶贫范式,这两种范式分别代表了中国扶贫历程... 与社会学基础理论存在二元对立一样,作为社会学分支学科之一的贫困理论研究也呈现出个体主义范式与社会结构范式的二元对立。与此对应,中国扶贫实践也明显分野为个体主义扶贫范式和社会结构扶贫范式,这两种范式分别代表了中国扶贫历程的两个阶段。以社会互构论为理论原则,中国扶贫应该更强调个人与社会的双重参与、多元互动和制度之间的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 个体主义范式 社会结范式 社会
原文传递
生活方式研究的社会理论基础——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社会理论体系的再诠释 被引量:24
20
作者 王雅林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14,共7页
生活方式成为我们时代的重要课题源于生活、生活世界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因此,要提高生活方式研究的理论自觉,必须对生活在社会整体系统中的地位有正确的认识。传统的社会学理论没有给我们提供相关的理论资源,真正给我们留下重要... 生活方式成为我们时代的重要课题源于生活、生活世界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因此,要提高生活方式研究的理论自觉,必须对生活在社会整体系统中的地位有正确的认识。传统的社会学理论没有给我们提供相关的理论资源,真正给我们留下重要理论遗产的是马克思的社会理论,但长期以来对之存在许多误读和曲解,需要我们重释和重构。在马克思经典话语所阐发的历史唯物主义社会理论体系中,有一个被人们忽略了的具有统领地位的“生活的生产”结构层次,规定了生活、“生活世界”在社会发展中的本源性地位。我们对社会发展的研究应消解“生产本位论”的研究范式,进行“生活/生产互构论”的重构,从而深刻揭示生活方式的功能和地位。生活方式研究在社会学理论体系的改造和创新中将发挥重要建构作用,同时在这种建构中也将提升生活方式研究的学科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方式 马克思社会理的“两个结层次” “生活/生产 生活方式研究的学科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