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数字化协同治理的类型及其逻辑——以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为例 |
孙宗锋
席嘉诚
|
《电子政务》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18
|
|
2
|
青年研究的理论范式转型及其学科意义 |
吴鲁平
|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14 |
10
|
|
3
|
宗教旅游研究的理论体系与学科视野 |
孙浩然
|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 |
6
|
|
4
|
论西方社会学理论的逻辑 |
谢立中
|
《社会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4
|
|
5
|
科学社会学“实践转向”中的“互构论” |
刘崇俊
|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5
|
|
6
|
从中心论到互构论:构建基于核心概念的劳动关系分析框架 |
孟泉
|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北大核心
|
2018 |
5
|
|
7
|
“技术—社会”研究的理论渊源及其发展——结构论与结构化论的比较分析 |
张茂元
|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4
|
|
8
|
“社会-技术协同”视角下的智慧城市转型研究与中国启示 |
郭杰
汪坤
许吉黎
张虹鸥
叶玉瑶
|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9
|
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析 |
罗晓帅
|
《长治学院学报》
|
2023 |
2
|
|
10
|
社会组织: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的助推器 |
王若婧
|
《农场经济管理》
|
2023 |
1
|
|
11
|
“互构论”视角下信息技术嵌入河长制的有效性分析——以福建省S市Y县“河长制智慧管理平台”为例 |
颜思琳
罗火钱
钟子进
|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21 |
2
|
|
12
|
结构与行动的互构机制分析——再论“社会学方法的准则” |
徐法寅
|
《社会研究方法评论》
|
2022 |
1
|
|
13
|
解读我国大陆流行音乐中的爱情世界——一项基于对(1979-2009)爱情歌词的文本分析 |
郭宏斌
|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5 |
0 |
|
14
|
代理式扩散:新媒体背景下的乡镇治理 |
牛畅
|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
|
2022 |
0 |
|
15
|
社会互构论的提出——对社会学学术传统的审视和快速转型期经验现实的反思 |
郑杭生
杨敏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04
|
|
16
|
社会互构论:全貌概要和精义探微 |
杨敏
郑杭生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79
|
|
17
|
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与中国社会学的坚实进展——以社会运行论、社会转型论、学科本土论和社会互构论为例 |
郑杭生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39
|
|
18
|
超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二元对立——“社会互构论”理论意义浅析 |
谢立中
|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38
|
|
19
|
中国扶贫历程中的个人与社会——社会互构论的诠释理路 |
郑杭生
李棉管
|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0
|
|
20
|
生活方式研究的社会理论基础——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社会理论体系的再诠释 |
王雅林
|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