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于丹现象”看图书馆如何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服务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小影 《新世纪图书馆》 2007年第4期35-37,19,共4页
论文通过对"于丹现象"及其社会和文化背景的剖析,阐述了图书馆在传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图书馆加强为中华传统文化传承服务的建议。
关键词 于丹现象 图书馆服务 传统文化
下载PDF
于丹现象与经典解读 被引量:2
2
作者 季桂起 《德州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61-66,共6页
"于丹现象"是当下中国的社会、文化在21世纪世界历史运动过程中发展、变动的产物。其特点是一批从以往的学术圈子走出来的学者,借助电视传媒对古代经典进行个人化、通俗化的解读,达到向公众传播传统文化的目的。这一现象反映... "于丹现象"是当下中国的社会、文化在21世纪世界历史运动过程中发展、变动的产物。其特点是一批从以往的学术圈子走出来的学者,借助电视传媒对古代经典进行个人化、通俗化的解读,达到向公众传播传统文化的目的。这一现象反映了当代中国的一个值得重视的文化趋向,这就是传统文化的现代复兴。但于丹式经典解读没有能够起到很好调和学术研究的专业需求与大众接受的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以至在解读方面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需要对古代文化经典的解读,既要有个人化理解,又要遵循必要的学术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丹现象 经典解读 传统文化 文化传播 学术原则
下载PDF
如何实现主流文化对大众文化的引导——“易中天现象”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 被引量:3
3
作者 蒋海升 《政工研究动态》 2008年第9期5-6,共2页
大众传媒要在主流文化和大众文化之间找到一个互融的结合点,使意识形态诉求在民众心中达到最佳效果。
关键词 易中天 思想政治工作 文化工业 媒体从业人员 于丹现象 低俗化 媒介环境 艳照门 道德底线 传播过程
原文传递
关于《百家讲坛》和“于丹现象”的理性思考 被引量:3
4
作者 左雪梅 《现代视听》 2007年第7期17-21,共5页
《百家讲坛》的热播和"于丹现象"的兴起,在我国掀起了一场热烈的争论,大众的热棒和学者们的批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理性思考这场争论,我们应当肯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大众化发展趋势,肯定《百家讲坛》和于丹等人在传统文化大众化... 《百家讲坛》的热播和"于丹现象"的兴起,在我国掀起了一场热烈的争论,大众的热棒和学者们的批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理性思考这场争论,我们应当肯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大众化发展趋势,肯定《百家讲坛》和于丹等人在传统文化大众化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我们应当把争论的焦点集中在如何提高节目质量,以促进大众传媒以更好地形式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而不是一味批判指责以至否定他们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丹现象 大众传媒 传统文化 大众化
下载PDF
引领社会阅读:政府与图书馆责无旁贷——兼对“于丹现象”进行理性审视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桂兰 赵宣 《山东图书馆季刊》 2008年第2期66-70,共5页
通过对"于丹现象"的理性剖析和深层反思,说明阅读,尤其是经典阅读,应该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针对国民阅读率的持续滑坡,详尽阐述了政府和图书馆所各自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同时,文章认为,引领社会阅读不仅同图书馆服务的宗旨... 通过对"于丹现象"的理性剖析和深层反思,说明阅读,尤其是经典阅读,应该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针对国民阅读率的持续滑坡,详尽阐述了政府和图书馆所各自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同时,文章认为,引领社会阅读不仅同图书馆服务的宗旨是统一的,而且还关系到图书馆良好形象的重塑以及图书馆事业的兴衰荣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丹现象 阅读 政府 图书馆
下载PDF
从媒介技术角度解读“于丹现象”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勇 《现代视听》 2008年第3期64-66,共3页
"于丹现象"是当前学术界争论的热门话题,从不同角度可以有不同的解读。从媒介技术角度来看,于丹解读《论语》受到观众热捧,与其说是于丹的成功,不如说是电视霸权的胜利。"于丹现象"是电视对传统文化资源、印刷文化... "于丹现象"是当前学术界争论的热门话题,从不同角度可以有不同的解读。从媒介技术角度来看,于丹解读《论语》受到观众热捧,与其说是于丹的成功,不如说是电视霸权的胜利。"于丹现象"是电视对传统文化资源、印刷文化领域的一次成功"收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丹现象 媒介技术 传统文化
下载PDF
谁动了传统文化的奶酪?——易中天、于丹现象纵横谈
7
作者 肖柏 《时事报告(大学生版)》 2006年第4X期30-31,共2页
从“品三国”到“谈论语”,从电视讲坛到热销书……一种文化现象透视出不同的文明进步观念1月12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和北京语言大学等机构发布了“2006年中国报纸、广播、电视十大流行语”。在文化类中,“于丹”、“易中天”... 从“品三国”到“谈论语”,从电视讲坛到热销书……一种文化现象透视出不同的文明进步观念1月12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和北京语言大学等机构发布了“2006年中国报纸、广播、电视十大流行语”。在文化类中,“于丹”、“易中天”赫然在列。教授人气赛过明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丹现象 传统文化 易中天
原文传递
“郢书燕说”的当代还魂——于丹现象的认识与启示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松来 曾瑾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77-81,共5页
通过分析于丹在《〈庄子〉心得》一书中的心语及"郢书燕说"式的错误,认为该书在本质上并没有真正解读出《庄子》的要义,其实质只是一部用经典作为点缀的畅销书,书中所论只不过是于丹个人在现代生活中总结出来的人生心得。至... 通过分析于丹在《〈庄子〉心得》一书中的心语及"郢书燕说"式的错误,认为该书在本质上并没有真正解读出《庄子》的要义,其实质只是一部用经典作为点缀的畅销书,书中所论只不过是于丹个人在现代生活中总结出来的人生心得。至于于丹的个人心得之所以能够引发巨大的社会反响,则主要是当下中国社会的"国学热"与大众传媒及商业运作方式相互联姻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丹现象 庄子 误读 国学热
下载PDF
“学术明星”如何传播经典
9
作者 余靖静 《检察风云》 2007年第8期66-67,共2页
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开讲《〈论语〉心得》、《〈庄子〉心得》而受到热烈追捧的女教授于丹,3月初遭到了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知名大学的几位博士、硕士等(下依媒体统称“十博士”)的联名抵制,一时间,网上网下争议四起,“于丹V... 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开讲《〈论语〉心得》、《〈庄子〉心得》而受到热烈追捧的女教授于丹,3月初遭到了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知名大学的几位博士、硕士等(下依媒体统称“十博士”)的联名抵制,一时间,网上网下争议四起,“于丹VS十博士”事件由此被称作是“2007年中国文化界第一公案”。3月12日,这桩公案又有了续篇——来自重庆几所大学的十位博士联名发表为于丹“维权”的声明。于丹是否讲解经典的合适人选?其打破严谨之风、以轻松姿态讲解经典著作的做法,是混淆视听,还是泽被大众之举?反观之前白先勇打造“青春版”《牡丹亭》等一系列文化事件,争议无不聚焦于“意在光大传统、却被批评为歪曲传统”,那么,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播,究竟该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丹 博士 经典 学术明星 北京大学 葛晓音 经典著作 于丹现象 声明 学术普及 百家讲坛
原文传递
文情近况两题 被引量:1
10
作者 文波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2-96,共5页
  "底层写作"引起探究  在文学创作中,反映社会底层人们的生存状况的作品,一直是当代文学中的重要构成.这一写作倾向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表现为以何申、谈歌、关仁山为代表的河北"三架马车"的"现实...   "底层写作"引起探究  在文学创作中,反映社会底层人们的生存状况的作品,一直是当代文学中的重要构成.这一写作倾向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表现为以何申、谈歌、关仁山为代表的河北"三架马车"的"现实主义冲击波"写作,以刘醒龙的《凤凰琴》、《分享艰难》为代表的为平民英雄造影的写作;在进入新世纪之后,则以陈桂棣、春桃的《中国农民调查报告》,曹征路的《那儿》,陈应松的《马嘶岭血案》,刘庆邦的《神木》,以及"打工诗歌"等为代表,构成了更为突出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层写作 《论语》 庄子 纯文学 底层文学 文学界 于丹现象 左翼文学 文学叙事 知识分子 南方文坛
原文传递
大众传媒时代经典的普及与开发——关于于丹现象的反思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泽泉 《济宁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5-10,共6页
对于丹现象应当进行反思。首先应对于丹解读经典的方式提出质疑,在大众传媒时代,经典的普及与传播活动,应当坚持批判继承的立场。其次于丹现象从属于当代经典热现象,对这一现象应进行症候式阅读。最后从学者与大众传媒的关系看,对知识... 对于丹现象应当进行反思。首先应对于丹解读经典的方式提出质疑,在大众传媒时代,经典的普及与传播活动,应当坚持批判继承的立场。其次于丹现象从属于当代经典热现象,对这一现象应进行症候式阅读。最后从学者与大众传媒的关系看,对知识分子的公共角色与公共责任问题应当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丹现象 经典普及 经典热 大众传媒 知识分子
下载PDF
大众论语下的资本争夺与文学场特征——从布尔迪厄理论看于丹现象 被引量:1
12
作者 许姗姗 闫星烨 闫红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8年第6期142-146,共5页
本文借助布尔迪厄的场域、资本等相关理论,来探讨于丹现象背后有关社会分层、资本争夺、传媒等文化隐喻。
关键词 于丹现象 文学场 传媒 资本争夺
下载PDF
风光背后潜伏的危机——聚焦“学术明星现象”
13
作者 周思明 《长江文艺评论》 2019年第2期52-58,共7页
一新世纪之初,一位名叫于丹的北师大女教授曾风靡全国。她在央视的讲座知名度可与因《品三国》扬名的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相抗衡,据说于丹的《〈论语〉心得》专题讲座曾一度仅次于新闻联播的收视率。然而,于丹后来出国讲学闹了笑话,上课... 一新世纪之初,一位名叫于丹的北师大女教授曾风靡全国。她在央视的讲座知名度可与因《品三国》扬名的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相抗衡,据说于丹的《〈论语〉心得》专题讲座曾一度仅次于新闻联播的收视率。然而,于丹后来出国讲学闹了笑话,上课被轰下了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教授 于丹现象 中国诗词 当代诗词 诗词作品
下载PDF
于丹现象的启示
14
作者 夏莺 《管理观察》 2009年第5X期144-145,共2页
于丹现象既是史学传播的大众化的必然,也对史学传播大众化有着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 于丹现象 传统文化 史学传播大众化
下载PDF
解读于丹现象
15
作者 钱理群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3年第6期8-9,共2页
于丹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论语》引起了中外媒体的广泛关往。值得注意的是知识界、学界的反应。随着讨论的深入,就有人指出:“干丹的要害不在知识,而在思想。”(吴迪《笑谈于丹》,《中国方域》,2007年第2期)也就是说,... 于丹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论语》引起了中外媒体的广泛关往。值得注意的是知识界、学界的反应。随着讨论的深入,就有人指出:“干丹的要害不在知识,而在思想。”(吴迪《笑谈于丹》,《中国方域》,2007年第2期)也就是说,于丹通过她对《论话》的讲解,要向中国的普通观众、读者普及什么样的思想、观念,而这样的思想灌输在当今中国的现实中又会起到什么作用,这才是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丹现象 《中国方域》 解读 《百家讲坛》 中央电视台 2007年 《论语》 知识界
原文传递
自我说服的实现——“于丹现象”受众的修辞学解读
16
作者 王银燕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68-70,共3页
"于丹现象"反映了当代中国值得重视的一个文化倾向,即传统文化的复兴。虽然,于丹在解读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但"于丹现象"仍然有着庞大的受众。这一现象的背后,无疑隐藏着其他的说服手段,其中之... "于丹现象"反映了当代中国值得重视的一个文化倾向,即传统文化的复兴。虽然,于丹在解读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但"于丹现象"仍然有着庞大的受众。这一现象的背后,无疑隐藏着其他的说服手段,其中之一则是受众的自我说服。他们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知晓于丹教授本人及其讲座内容,进而自我构筑于丹本人及其理论甚至《百家讲坛》节目的修辞权威,并通过自我接收于丹的修辞暗示,促成自我的思维论辩,最终完成修辞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丹现象 受众思维 自我说服
下载PDF
“于丹现象”浅析
17
作者 杨群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133-137,共5页
"于丹现象"是一个新起的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评议。文章着重从它产生的历史背景、社会根基、争议焦点、与主流意识的关系等方面,用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思想加以阐述,以期对新时期如何看待新起的文化... "于丹现象"是一个新起的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评议。文章着重从它产生的历史背景、社会根基、争议焦点、与主流意识的关系等方面,用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思想加以阐述,以期对新时期如何看待新起的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如何更有效地传承和普及中华文化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丹现象 马克思主义 文艺思想
下载PDF
现代性文化批判的别样呈现:“于丹现象”
18
作者 杨亚玲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8年第12期202-203,207,共3页
作为一种"观念游戏","现代性文化"观念内蕴着"理性"向"合理性"转化的症候。作为一种"大众文化","现代性文化"开启了大众或公众基于"合理性问难"的文化批判向度... 作为一种"观念游戏","现代性文化"观念内蕴着"理性"向"合理性"转化的症候。作为一种"大众文化","现代性文化"开启了大众或公众基于"合理性问难"的文化批判向度。立足于"现代性文化"批判的视阈,"于丹现象"毋宁说是对"现代性文化"批判的别样呈现。它的"粉墨登场"是中国社会现代化发展到这个特殊阶段的必然要求,是文化中国站在民族文化更新的角度对现代中国民众特别是80后、90后一代的"普遍理性启蒙"。中国"现代性文化"的当代呈现,一方面需要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学派或现代群体的生成置换;另一方面,现代传媒与高科技是当代文化再创造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应用开发资源。加速人自身的现代化成为中国现代化的关键,而加快中国现代性文化的自觉呈现却是关键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现代性 于丹现象
下载PDF
“于丹现象”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
19
作者 刘更生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0年第10期155-157,共3页
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用一种崭新的方式解读《论语》,作出了新的阐释,与许多观众产生了共鸣,成为一个全国瞩目的文化现象。分析"于丹现象",审视我们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理念和实践,启示我们... 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用一种崭新的方式解读《论语》,作出了新的阐释,与许多观众产生了共鸣,成为一个全国瞩目的文化现象。分析"于丹现象",审视我们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理念和实践,启示我们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必须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构建中国特色的德育模式: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灌输原则,坚定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方向;必须广泛运用信息技术,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必须尊重受教育者思想现状,构建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丹现象 思想政治工作 启示
下载PDF
“于丹现象”与新时期妇女发展的文化解读
20
作者 周艳希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2009年第2期51-53,共3页
于丹作为新时期女性的杰出代表,她的成功对我们研究妇女发展问题有不少启发。主动接受文化,是新时期实现妇女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特色传承文化,是新时期实现妇女发展的重要环节;积极营造文化,是新时期实现妇女发展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 于丹现象 文化 妇女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