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0篇文章
< 1 2 8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沈从文谈自己的创作——对一些有关问题的回答 被引量:50
1
作者 凌宇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0年第4期315-320,共6页
去年年初,我开始比较全面地接触沈从文先生的作品。为此,我拟定了二十余个问题,蒙沈先生十分热情地对每个问题都用笔做了简要的回答。为了有助于沈从文创作的研究,现依原样将我所提的问题和沈先生的回答抄录如下。
关键词 沈从文创作 沈从文先生 《边城》 下层人民 从文小说习作选 现代文学 废名 八骏图 凌叔华 乡村生活
下载PDF
论我国观光农业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33
2
作者 曹艳英 马润花 徐民英 《福建地理》 2004年第3期21-24,共4页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我国观光农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满足了人们回归自然、体验乡村生活的需求。但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问题 ,主要表现为宏观调控欠缺 ,开发经营者认识存在误区 ,在景点建设和项目开发上缺乏科学规划 ,产业规模小 ,产品单...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我国观光农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满足了人们回归自然、体验乡村生活的需求。但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问题 ,主要表现为宏观调控欠缺 ,开发经营者认识存在误区 ,在景点建设和项目开发上缺乏科学规划 ,产业规模小 ,产品单一 ,规模效益差 ,管理经营体制不健全等。本文阐述了以上问题 ,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光农业 乡村生活 宏观调控 开发 经营 景点建设
下载PDF
国外乡村旅游管理者与经营者角色定位之启示 被引量:24
3
作者 刘军萍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10,共3页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国外发展 经营者 管理者 田园风光 文化气息 都市居民 乡村生活 原汁原味 乡村
下载PDF
一种崭新的农业理念——农业美学 被引量:23
4
作者 陈望衡 《湖南社会科学》 2004年第3期7-9,共3页
农业美学是上个世纪末期提出的 ,它的提出是对工业社会以来生态环境破坏、人性异化的一种对抗。农业的美 ,主要表现在农产品的美、农业劳作的美、乡村生活情调的美 ,总称农业景观。中国古代有着丰富的农业美学思想 ,但是它为中国传统文... 农业美学是上个世纪末期提出的 ,它的提出是对工业社会以来生态环境破坏、人性异化的一种对抗。农业的美 ,主要表现在农产品的美、农业劳作的美、乡村生活情调的美 ,总称农业景观。中国古代有着丰富的农业美学思想 ,但是它为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道家文化所浸透 ,体现浓郁的出世思想 ,对抗世俗社会的人性异化。农业美学的核心是构建现代农业景观。现代农业景观的建设有四个原则 :自然性原则 ,生产性原则 ,审美性原则 ,生态性原则。其中生态性是最为重要的。中国现代农业景观的建设在遵循四原则外 ,还要尽量体现出民族文化的特色。农业美学是一种崭新的农业观念。它的提出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美学 农业理念 农产品 农业劳作 乡村生活 农业景观 自然性原则 生产性原则 审美性原则 生态性原则
下载PDF
重建乡村生活 实现乡村振兴 被引量:27
5
作者 王晓毅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共4页
中国农村改革发展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阶段,聚焦城乡融合发展,是对"统筹城乡发展"、"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战略升级与更新,对既往的农村研究来说,需要理念认识与操作逻辑的同步更新与升级。如何开拓研究视野、摆脱... 中国农村改革发展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阶段,聚焦城乡融合发展,是对"统筹城乡发展"、"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战略升级与更新,对既往的农村研究来说,需要理念认识与操作逻辑的同步更新与升级。如何开拓研究视野、摆脱思想桎梏、避免路径依赖,是当前认识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本次笔谈特邀农村研究领域的鸿儒硕学对乡村振兴各抒己见:王晓毅研究员将乡村生活的重建视为乡村振兴的手段与目的,通过制度、文化、产业、社会服务多方面的重建来塑造人们想留下、能留下的具有生活气息的乡村。于建嵘教授强调在乡村振兴中县级政府为乡村提供公共服务、争取政策和发展资源、构建有文化认同的共同体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陈文胜研究员则强调乡村振兴需要遵循市场规律,保障下乡要素的市场权利,构建现代乡村制度框架和治理结构,发挥市场对乡村振兴的积极推动作用。刘强处长指出乡村振兴必须通过提高农民收入、完善农地法制、健全村级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来夯实"三农"基础。吴理财教授主张乡村振兴应该着力于乡村的社会建设,打造乡村社会共同体,铸造有公共性、人情味的乡村之魂。邓磊教授认为人的振兴是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核心,要通过政策优惠、产业发展、生态建设来聚集对乡村振兴有推动力的人,以增强乡村的发展活力。总而言之,乡村振兴需要通过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产业振兴、农民增收,通过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实现有效的制度供给与公共服务供给,通过重建乡村社会提升乡村的凝聚力与吸引力,最终打造有前景的农业、安居乐业的农村,使农民成为有尊严的职业。只有乡村的人振兴,乡村才能振兴。正确认识乡村振兴,唯有秉轴持钧,才能恰中肯綮,故特组织本次笔谈,研精覃思,采摭群言,以飨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生活 乡村振兴 20世纪90年代 农村居民 城市化水平 留守老人 留守儿童 留守妇女
下载PDF
乡村振兴与乡村生活重建 被引量:19
6
作者 王晓毅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1-56,共6页
乡村衰落是一个全球的现象,衰落的原因在于工业化以后的城乡分工,乡村被定义为农业生产的空间,产业的单一和社会生活的缺乏排挤了乡村居民,造成乡村的空心化。乡村振兴需要重建乡村生活。乡村生活重建首先需要有居民居住在乡村,但不能... 乡村衰落是一个全球的现象,衰落的原因在于工业化以后的城乡分工,乡村被定义为农业生产的空间,产业的单一和社会生活的缺乏排挤了乡村居民,造成乡村的空心化。乡村振兴需要重建乡村生活。乡村生活重建首先需要有居民居住在乡村,但不能通过人为地设置障碍来阻止乡村人口外流,只能通过加强城乡融合,建立城乡之间的人口双向流动机制,让乡村成为乡村居民而非单纯农民的生活空间;其次,乡村生活是乡村的社会生活,单纯的农业产业发展不足以实现乡村振兴,乡村振兴需要找回乡村社会;第三,乡村生活是乡村的,因此要避免复制城市生活。近年来出台的针对三农的政策,需要在重建乡村生活的视角下,重新加以审视,避免农业兴而乡村衰的政策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生活 城乡分工
下载PDF
“中国生活”与“中国心灵”的探索者——读《一句顶一万句》 被引量:17
7
作者 梁鸿 《扬子江(评论)》 2010年第1期54-60,共7页
为"我故乡的人们"立传早在1992年,刘震云便发表声明,"故乡在我脑子里的整体印象,是黑压压的一片繁重和杂乱。从目前来讲,我对故乡的感情是拒绝多于接受。……在我的小说中,有大约三分之一与故乡有关。
关键词 刘震云 故乡 知识分子 小说 孤独 心灵 乡村生活 生活方式 中国文化 民族精神
下载PDF
范·根纳普及其《通过仪礼》 被引量:16
8
作者 岳永逸 《民俗研究》 CSSCI 2008年第1期5-12,共8页
一 1936年,在《民俗学与通俗读物》一文中,民俗学家、民族学家杨垄博士曾这样介绍法国民俗学家汪继乃波氏民俗学的定义:“民俗学是一门综合的科学,是特别以乡下人与乡村生活以及工业与都市环境内所遗留的乡村生活之遗迹为对象的”... 一 1936年,在《民俗学与通俗读物》一文中,民俗学家、民族学家杨垄博士曾这样介绍法国民俗学家汪继乃波氏民俗学的定义:“民俗学是一门综合的科学,是特别以乡下人与乡村生活以及工业与都市环境内所遗留的乡村生活之遗迹为对象的”(杨垫,1936:7)。同年,杨成志在其文章中也提到民俗学的这个定义,并指明该定义说明了民俗学的“目的不仅限于历史,却在其直接的研究”之内涵(193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学家 仪礼 乡村生活 通俗读物 民族学家 定义 乡下人 杨成志
原文传递
大地守夜人——张炜论 被引量:14
9
作者 张新颖 《上海文学》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73-78,共6页
一一连几个晚上,写下上面这样一个题目之后,就再也写不出一个字。本来是因为要说的话一遍遍在心里翻滚,要像作家本人那样“激切地理解和欣悦地相告”,可是真开始动笔,却感到有一种什么东西在阻塞着表达。这不免令人懊恼。后来我慢慢明白... 一一连几个晚上,写下上面这样一个题目之后,就再也写不出一个字。本来是因为要说的话一遍遍在心里翻滚,要像作家本人那样“激切地理解和欣悦地相告”,可是真开始动笔,却感到有一种什么东西在阻塞着表达。这不免令人懊恼。后来我慢慢明白,我无力先清除掉这阻塞再作表达,我必须在对阻塞的克服过程中完成表达。这会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呢?我说不准,但我非常明确的是,推动我来做这件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守夜人 一遍遍 芦青河告诉我 《古船》 中短篇小说 小说形式 当代文学 美妙雨夜 乡村生活 这个世界
原文传递
新农村住宅的传承、转变与创新——映秀镇二台山安居房规划和建筑设计的探索和思考 被引量:16
10
作者 姚栋 苗壮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7-111,共5页
针对当前新农村住宅建设的三方面挑战:现代生活与传统文化的交融、集约用地与乡村生活的平衡、避免"千村一面"的现象,通过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二台山居住小区的规划与建筑设计,尝试对上述问题提出解决途径。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村镇民居 重建 地域性 乡村生活
原文传递
乡村文化与乡村振兴——基于一种文化转型人类学的路径观察与社会实践 被引量:14
11
作者 赵旭东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30-43,共14页
中国乡村何以衰落又何以振兴的问题是理解当下乡村转型的关键。在生计、社会与文化之外要附加上人这一要素,因为,有人才会有乡村的存续和发展。乡村振兴需要一种使其发生转化的“嫁接隐喻”和“化学反应隐喻”。乡村自身的发展及其并接... 中国乡村何以衰落又何以振兴的问题是理解当下乡村转型的关键。在生计、社会与文化之外要附加上人这一要素,因为,有人才会有乡村的存续和发展。乡村振兴需要一种使其发生转化的“嫁接隐喻”和“化学反应隐喻”。乡村自身的发展及其并接到世界总体性发展中去的那一共有历程值得关注。村民在当下有一种他们自己的乡村文化选择,对此应保持一种理解的心态,承认他们自身文化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以此来反观我们自身。乡村振兴要与时俱进地注意到乡村农民群体和基层组织的不同利益相关者在这个过程之中所发生的一种新的接触、合作与转变,以及由此而带动的一种乡村文化转型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文化 乡村转型 文化转型 乡村生活
下载PDF
近代华北的农业特点与生活周期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建革 《中国农史》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6-55,共10页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农业程序与乡村生活的关系。一种作物的技术程序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这种系统具有长期的稳定性 ,是长期对环境适应的结果。华北的农村劳动力需求有双峰型特点 ,这种特点对华北农村生活周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不但影...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农业程序与乡村生活的关系。一种作物的技术程序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这种系统具有长期的稳定性 ,是长期对环境适应的结果。华北的农村劳动力需求有双峰型特点 ,这种特点对华北农村生活周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不但影响了劳动力市场 ,也影响到畜牧业和营养的周期 ,近代乡村生活的许多方面也是受这种双峰型曲线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华北地区 农村生活周期 农业程序 乡村生活 农村劳动力市场 双峰型曲线
下载PDF
乡村生态景观设计探究——以南京石塘村为例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李雪艳 吴言 时潇潇 《装饰》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30-131,共2页
本文以南京市江宁区石塘村为例,对我国乡村生态景观设计进行探究。作者对乡村生态景观的设计思路进行了从理念到方法的剖析,提出乡村生态景观设计应同时顺应自然和人文生态,在保护乡村生物多样性、涵养水土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乡土材料和... 本文以南京市江宁区石塘村为例,对我国乡村生态景观设计进行探究。作者对乡村生态景观的设计思路进行了从理念到方法的剖析,提出乡村生态景观设计应同时顺应自然和人文生态,在保护乡村生物多样性、涵养水土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乡土材料和乡土植物,并且对乡村景观设计的社会影响进行了思考,认为现代乡村的景观设计不仅要具有吸引游客的因素,更要充分考虑其对乡村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景观设计 生态景观 乡村旅游 乡村生活
原文传递
论中国古代经济史中的市场问题 被引量:11
14
作者 程念祺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0-28,共19页
关键词 财政市场 中国古代 中国经济史 乡村生活 特许制度 《史记·货殖列传》 国家财政 赋税征收 货币 专利制度
下载PDF
乡土电影中的现代性表达——简论1979年以来乡土电影的民间形态的影像言说 被引量:8
15
作者 蔡盈洲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3-96,共4页
关键词 乡土 农村题材 言说 乡村生活 独特 民间 现代性 中国电影 影片 城市电影
原文传递
大地上的喜剧──《乡村温柔》与刘玉堂新乡村小说的意义诠释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清华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9-25,共7页
关键词 乡村小说 意义诠释 乡村生活 喜剧色彩 第三种叙事 民间文化 喜剧性 语言 意识形态 政治话语
下载PDF
弘扬乡村旅游文化 深挖民俗文化内涵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建伟 《经济论坛》 2007年第16期68-69,共2页
乡村旅游是指以各种类型的乡村为背景,以乡村文化、乡村生活和乡村风光为旅游吸引物而进行的兼有观光、休闲、体验性质的旅游活动。目前,国内乡村旅游的产品体系模式主要包括观光型乡村旅游;以康体疗养和健身娱乐为主题的康乐型乡村... 乡村旅游是指以各种类型的乡村为背景,以乡村文化、乡村生活和乡村风光为旅游吸引物而进行的兼有观光、休闲、体验性质的旅游活动。目前,国内乡村旅游的产品体系模式主要包括观光型乡村旅游;以康体疗养和健身娱乐为主题的康乐型乡村旅游;以乡村民俗、乡村民族风情以及传统文化观光为主题的乡村旅游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文化内涵 旅游文化 民俗 旅游吸引物 观光型 乡村文化 乡村生活
下载PDF
文学本土化的深层探索者——论周立波的文学成就及文学史意义 被引量:11
18
作者 贺仲明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88-193,共6页
脱胎于西方文学和中国古典文学的新文学欲实现充分的成熟和独立,必须经历本土化的蜕变过程。由于多方面原因的限制,乡土文学的本土化过程一直比较艰难和缓慢。以独特的生活和文学经历为基础,周立波对文学本土化进行了深层的探索,他深入... 脱胎于西方文学和中国古典文学的新文学欲实现充分的成熟和独立,必须经历本土化的蜕变过程。由于多方面原因的限制,乡土文学的本土化过程一直比较艰难和缓慢。以独特的生活和文学经历为基础,周立波对文学本土化进行了深层的探索,他深入乡村生活寻找文学细节、人物和语言,并将古典和西方文学艺术与本土生活进行了自然的融合。尽管其创作留有缺陷,但却多层面地描画了乡村世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周立波的文学成就应该得到更积极的评价,他的本土化探索也具有突出的文学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立波 文学成就 文学史意义 乡村生活 《山乡巨变》 乡村世界 深层文化 小说形式 质朴自然 《暴风骤雨》
原文传递
“反行为”与乡村生活的经验世界——从《人民公社时期中国农民“反行为”调查》一书说开去 被引量:11
19
作者 满永 《开放时代》 CSSCI 2008年第3期166-174,共9页
政治动员一直被认为是共产党革命的一个重要特征,斯考切波甚至将中国革命直接称之为一场"大众动员型革命"。无疑,政治动员确是共产党革命成功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但乡村普遍"反行为"现象的发现,使得人们很有必要... 政治动员一直被认为是共产党革命的一个重要特征,斯考切波甚至将中国革命直接称之为一场"大众动员型革命"。无疑,政治动员确是共产党革命成功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但乡村普遍"反行为"现象的发现,使得人们很有必要去重新思考政治动员的效能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生活 行为 中国农民 人民公社 经验世界 中国革命 书说 政治动员
原文传递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文化测量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书磊 《文学自由谈》 CSSCI 1989年第3期58-63,共6页
1.今天读来,《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其实是一个写给城市人看的浪漫故事。它写了荒原和冒险,写了荒原冒险中的爱和死。无边的荒原和城市中拥挤的建筑、神秘的冒险和城市人机械的起居都形成一种强反差,因而这类故事永远对城市读者具有魁... 1.今天读来,《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其实是一个写给城市人看的浪漫故事。它写了荒原和冒险,写了荒原冒险中的爱和死。无边的荒原和城市中拥挤的建筑、神秘的冒险和城市人机械的起居都形成一种强反差,因而这类故事永远对城市读者具有魁力。这种阅读唤醒了城市人对遥远蛮荒的向往,唤醒了人对自己生命故乡隐隐的记忆,人们本能地感到喜悦和满足。这可能是梁晓声这篇小说当时受到特别喜爱的心理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晓声 乡村生活 同代人 讲述方式 文学格局 人物形象 力大无穷 摩尔人 阅读作品 世界名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