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方苞的古文“义法”与科举世风 |
罗军凤
|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9
|
|
2
|
古文和诗歌的会通与分野——桐城派谭艺经验之新检讨 |
梅运生
|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6 |
5
|
|
3
|
论方苞的“义法”说 |
赵建章
|
《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1 |
3
|
|
4
|
林纾与桐城派 |
王济民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5
|
|
5
|
清季国文教育中的古文门类 |
陆胤
|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5
|
|
6
|
说桐城派之“神” |
许结
|
《江淮论坛》
|
1987 |
3
|
|
7
|
清代文学骈、散之争与阮元“文言”说 |
冯乾
|
《古典文献研究》
CSSCI
|
2008 |
4
|
|
8
|
论刘大櫆与桐城派 |
吴孟复
|
《江淮论坛》
|
1983 |
3
|
|
9
|
论方苞的史书“义法” |
叶建华
|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
1990 |
4
|
|
10
|
论桐城派 |
方铭
吕美生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63 |
3
|
|
11
|
“明分”与“义法”:荀子政治秩序之教化精神 |
曾筱琪
|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2
|
从尺牍交往看张裕钊与吴汝纶对桐城义法的因袭与突破 |
卢坡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4
|
|
13
|
理学与桐城派 |
马积高
|
《中国文学研究》
|
1993 |
2
|
|
14
|
《桐城文学渊源考》作家缺名考补 |
汪祚民
|
《古籍研究》
CSSCI
|
2013 |
4
|
|
15
|
史学批评与“望溪学问”王国的形成 |
王思豪
谢婉仪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24 |
0 |
|
16
|
刘大櫆在桐城派中地位的再认识 |
何天杰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9 |
2
|
|
17
|
桐城派"文气"理论述评 |
第环宁
|
《丝绸之路》
|
2004 |
0 |
|
18
|
论方苞的“义法”说 |
王镇远
|
《江淮论坛》
|
1984 |
2
|
|
19
|
日藏稀见八股文集《一隅集》考论 |
陈维昭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3
|
|
20
|
方苞古文理论的破与立——桐城“义法说”形成的文学史背景分析 |
石雷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