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7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国际合作话语权的提升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弛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59,共10页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历史潮流势不可当。话语权博弈是大国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合作话语权领域却面临一定的困境。从依附论的角度看,国际合作话语权领域仍呈现鲜明的“中...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历史潮流势不可当。话语权博弈是大国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合作话语权领域却面临一定的困境。从依附论的角度看,国际合作话语权领域仍呈现鲜明的“中心外围”的依附结构,“外围”的发展中国家在范式、理论、价值、传播等维度均存在对美西方等“中心”国家的“话语依附”。2013年以来,“一带一路”倡议实现了中国国际合作话语权从理念到行动、从愿景到现实的转化,在提供实践场域、供给理论养分、搭建交流桥梁、壮大传播平台等方面为磨砺和增强中国国际合作话语权提供了有利条件,与此同时,变革国际合作话语体系的不平等格局、提升中国话语权的事业仍任重道远。随着共建“一带一路”进入第二个十年,中国应将国际合作话语权建设作为未来工作的着力点,通过完善理论建设、凸显价值追求、开展话语对接、优化话语传播等路径,着力提升中国国际合作话语权的影响力,助力广大发展中国家摆脱对美西方国家的话语依附,共同为实现新型国际合作积极发声、贡献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国际合作 话语权 依附论 中心外围
下载PDF
中国区域创新系统运行绩效的评价 被引量:3
2
作者 王丰阁 《中国商贸》 2014年第10期169-170,共2页
区域创新系统由知识生产和科技成果转化系统构成。基于随机前沿对中国区域创新系统效率进行测评发现,从整体来看,尽管两个子系统的创新效率都在提高,但效率值较低,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从区域来看,在两个子系统上呈现出不同的中心外围结... 区域创新系统由知识生产和科技成果转化系统构成。基于随机前沿对中国区域创新系统效率进行测评发现,从整体来看,尽管两个子系统的创新效率都在提高,但效率值较低,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从区域来看,在两个子系统上呈现出不同的中心外围结构,二者并未形成良好的互动运行。因此,应依据各地不同的创新资源禀赋,构建多样化的区域创新系统,以提升其运行效率,促进本地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系统 随机前沿 中心外围
下载PDF
城市集聚效应的空间外部性研究——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苏海龙 武占云 +1 位作者 周锐 谭迎辉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48-654,共7页
基于中国地级行政区域数据,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中的空间自相关模型,对城市集聚的空间外部性的强度及其空间分异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城市集聚具有显著的资金外部性和技术外部性,且在目前阶段前者的效应大于后者;城市集聚的... 基于中国地级行政区域数据,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中的空间自相关模型,对城市集聚的空间外部性的强度及其空间分异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城市集聚具有显著的资金外部性和技术外部性,且在目前阶段前者的效应大于后者;城市集聚的外部性效应表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形成了东、中、西的梯度差异格局;此外,中国城市的市场潜能和到大港口的地理距离存在"∽型"关系,这与空间经济学中的城市体系的"中心-外围模式"是一致的.这一实证结果在验证了空间经济学经典理论的同时,对中国的城市体系结构和城市集聚的外部性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性研究,为空间经济学的理论发展提供了实践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集聚 空间外部性 市场潜能 中心外围
下载PDF
增强小城镇聚集功能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岩石 《北京观察》 2021年第1期26-27,共2页
着力引导培育一批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的特色小镇,成为创新创业发展平台和新型城镇化的有力载体。小城镇是构建全市城镇体系,落实首都城市总体规划、承接... 着力引导培育一批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的特色小镇,成为创新创业发展平台和新型城镇化的有力载体。小城镇是构建全市城镇体系,落实首都城市总体规划、承接中心城功能疏解的战略空间,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据调研分析,全市共有182个乡镇,其中74个已全部或部分纳入中心城区或新城规划范围,108个规划为独立发展的小城镇。根据新型城镇化集聚趋势测算,现已列入建制乡镇中心规划区的行政村有1400余个,中心外围能够向乡镇中心聚集的还有750个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城市总体规划 新城规划 中心外围 城镇体系 特色小镇 战略空间 功能疏解
原文传递
淘宝村产业集聚的形成和发展机制研究 被引量:34
5
作者 张宸 周耿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8-117,共10页
本文以在电商平台驱动下由外围地区要素从无到有形成的后发淘宝村产业集聚为研究对象,构建理论模型比较静态地分析其形成和发展机制:(1)电商平台不对称地改变消费者购买中心城市和外围农村商品的交易成本,扩大了农村商品需求,是淘宝村... 本文以在电商平台驱动下由外围地区要素从无到有形成的后发淘宝村产业集聚为研究对象,构建理论模型比较静态地分析其形成和发展机制:(1)电商平台不对称地改变消费者购买中心城市和外围农村商品的交易成本,扩大了农村商品需求,是淘宝村集聚形成的外生驱动条件;(2)外围地区低成本劳动力和特色要素构成淘宝村集聚形成和发展的要素禀赋;(3) Marshall外部性推动淘宝村集聚规模扩大,拥塞效应和外部同业竞争制约着集聚规模上限;(4)电商平台需求侧扩大商品需求、供给侧降低生产成本的二重性所蕴含的产业集聚能力是淘宝村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本文为互联网条件下政府制定积极有效的农村产业集聚政策提供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淘宝村 电商平台 产业集聚 中心外围结构 要素禀赋
原文传递
区位与分工:论统一大市场建设下的县域城镇化 被引量:15
6
作者 陆铭 李鹏飞 《农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28,共11页
在中国城镇化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本文提出了区域发展的“双重中心外围”框架,并在空间一般均衡的视角下探讨不同县城的发展定位,从而明确了城镇化“基于区位的分工”逻辑。在此基础上,本文发现,根据到沿海大港口和中心城市的距离远近,... 在中国城镇化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本文提出了区域发展的“双重中心外围”框架,并在空间一般均衡的视角下探讨不同县城的发展定位,从而明确了城镇化“基于区位的分工”逻辑。在此基础上,本文发现,根据到沿海大港口和中心城市的距离远近,不同县城将逐渐分化为人口流入地和人口流出地,因此,要根据区位条件走向差异化的发展模式,形成有特色可持续的发展路径。面向未来,推进县域城镇化的关键在于进一步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优化建设用地的空间配置,推动建设用地指标和补充耕地指标的跨地区流转。与此同时,要尊重人口流动的客观趋势,强化县城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能力,增强民生福祉,不断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城镇化 统一大市场 “双重中心外围”理论 地理区位条件 人口流动
原文传递
城市蔓延与长江经济带产业升级 被引量:12
7
作者 李强 王琰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9-49,共11页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内河经济带,多年来粗放型经济的发展形成了“重化工围江”的严峻局面,产业升级迫在眉睫。与此同时,以快速城镇化为表象的城市蔓延问题逐渐显露,城市蔓延使得城市空间迅速扩张,产业空间布局也随之发生变化。在此...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内河经济带,多年来粗放型经济的发展形成了“重化工围江”的严峻局面,产业升级迫在眉睫。与此同时,以快速城镇化为表象的城市蔓延问题逐渐显露,城市蔓延使得城市空间迅速扩张,产业空间布局也随之发生变化。在此背景下,城市蔓延能否促进产业升级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文章首先利用中心外围理论、集聚经济以及分工合作理论阐释了城市蔓延影响产业升级的内在机理,利用城市夜间灯光数据构建城市蔓延指数,基于长江经济带2004—2013年104个城市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城市蔓延与长江经济带城市产业升级呈“U”型关系,即短期内城市蔓延显著抑制了长江经济带的产业升级,长期中,在规模经济和分工协作效应的带动下,城市蔓延对长江经济带产业升级具有促进作用。城市蔓延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先正后负,二者存在倒“U”型关系;城市蔓延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先负后正,二者存在“U”型关系。产业升级其他表征方法的稳健性检验进一步表明,城市蔓延与产业升级间存在“U”型关系。最后,文章从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人力资本质量、技术创新等角度提出促进产业升级的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蔓延 产业升级 城市夜间灯光数据 中心外围理论 长江经济带
下载PDF
中心外围理论与“3+5”城市群圈层发展模式设计 被引量:8
8
作者 张亚斌 张敏敏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6-160,共5页
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湖南城市群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转变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是湖南现实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对城市圈层发展的中心外围理论进行了... 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湖南城市群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转变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是湖南现实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对城市圈层发展的中心外围理论进行了简要介绍,对湖南城市群发展的现状、两型社会建设对城市群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及"3+5"城市群圈层发展的模式设计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外围理论 两型社会 “3+5”城市群 圈层发展
下载PDF
高铁开通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
9
作者 孙伟 戴桂林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66-76,共11页
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研究我国高铁开通运行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作用方向、影响机制和异质性效应。理论上,高铁开通运行通过资源再配置、专业化分工和技术溢出效应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创新效率,进而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以高铁开... 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研究我国高铁开通运行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作用方向、影响机制和异质性效应。理论上,高铁开通运行通过资源再配置、专业化分工和技术溢出效应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创新效率,进而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以高铁开通运行构建准自然实验,结合2006—2016年上市公司与海关进出口匹配数据进行经验分析,结果验证了理论预期的准确性。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高铁开通运行对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民营企业、一般贸易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有更大的促进作用。此外,高铁开通运行存在非对称市场整合的“中心外围”效应,即对沿线中心城市内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促进作用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开通运行 企业出口产品质量 准自然实验 中心外围”效应
下载PDF
产业集聚的起源:一个中心外围模型的扩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何青松 臧旭恒 赵宝廷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7-40,共4页
区位因素形成的外生比较优势与集聚因素形成的内生比较优势是共同决定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心外围模型仅考虑了集聚因素对产业集聚的影响,本文则将区位因素也纳入该模型。结论表明,区位优势利于集聚的发生,对区位因素依赖大的产... 区位因素形成的外生比较优势与集聚因素形成的内生比较优势是共同决定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心外围模型仅考虑了集聚因素对产业集聚的影响,本文则将区位因素也纳入该模型。结论表明,区位优势利于集聚的发生,对区位因素依赖大的产业具有更大的集聚倾向,但并非所有具有区位优势的地区都可以形成产业集聚,当集聚因素作用足够大时,失去区位优势的集聚仍可以维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聚 中心外围模型 区位因素 集聚因素
下载PDF
全球金融周期、中心国家货币政策与跨境资本流动——基于中心外围国家结构的解释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嘉伟 《财经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7-41,共15页
长期观察发现,全球金融周期波动、美联储货币政策和全球跨境资本流动相伴而生,三者之间存在较为稳定的内在联系。本文从全球经济金融体系中的中心——外围国家结构入手,基于各国国际分工角色,构建了四部门全球金融周期模型,演绎了全球... 长期观察发现,全球金融周期波动、美联储货币政策和全球跨境资本流动相伴而生,三者之间存在较为稳定的内在联系。本文从全球经济金融体系中的中心——外围国家结构入手,基于各国国际分工角色,构建了四部门全球金融周期模型,演绎了全球金融周期、中心国家货币政策和跨境资本流动的函数关系,发现单位有效劳动平均资本变化引发的全球通货膨胀波动是全球金融周期的成因,并通过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验证了全球金融周期、中心国家货币政策和跨境资本流动的长期均衡关系。根据研究结论建议各国在管理跨境资本流动时,必须要考虑全球金融周期的趋势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金融周期 中心外围理论 跨境资本流动
原文传递
全球金融周期影响、跨境资本流动与宏观审慎管理有效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嘉伟 《金融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5-23,共9页
本文将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政策有效性纳入全球金融周期框架分析,引入全球金融周期指数,对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政策变量进行赋值,通过广义矩估计方法对1990-2020年宏观审慎政策运用较为频繁的典型国家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加... 本文将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政策有效性纳入全球金融周期框架分析,引入全球金融周期指数,对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政策变量进行赋值,通过广义矩估计方法对1990-2020年宏观审慎政策运用较为频繁的典型国家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加入全球金融周期因素前后的参数估计进行了比较。实证结果表明,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政策是有效的,但全球金融周期对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政策效果产生影响,降低了政策工具有效性。各国在实施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时,应充分考虑全球金融周期波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金融周期 中心外围国家 跨境资本流动 宏观审慎管理
原文传递
中国城市规模的工资溢价效应变迁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少华 张天华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19,共9页
大城市的企业是否支付更高的工资,历来是极具争议的问题,产生分歧的一个重要原因可能在于城市规模对劳动者工资产生的外部性发生着动态变化。本文通过匹配《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同时借助中国人口普查分区县数据,系统... 大城市的企业是否支付更高的工资,历来是极具争议的问题,产生分歧的一个重要原因可能在于城市规模对劳动者工资产生的外部性发生着动态变化。本文通过匹配《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同时借助中国人口普查分区县数据,系统估计了2000—2009年间城市规模带来的制造业企业劳动力工资溢价情况。研究发现:(1)中国的大城市存在显著的工资溢价效应,但工资溢价从2000年到2009年呈下降趋势,这一结论在控制了企业劳动者的个体特征、企业的选择效应以及城市规模与劳动力工资之间反向因果关系后仍然成立;(2)城市规模的工资溢价效应呈现从西到东逐渐递减的特征,再次说明中国城市化进程存在发展滞后和户籍制度掣肘等问题;(3)城市规模的工资溢价效应不断下降的两个渠道可能是:城市规模对本市、周边企业的溢出效应不断下降和大城市企业的工资增长速度逐渐变慢。本文的研究结果对理解中国城市化进程以及推动中国城市化发展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模 工资溢价效应 Heckman两步法 中心外围结构 带动效应
下载PDF
经济活动的聚集与扩散分析——新经济地理分析框架的逻辑基础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盛标 张亚斌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8-72,共5页
均衡方法、垄断市场结构、空间参数和要素的流动性等构建了新经济地理分析经济活动聚集与扩散的基础框架,该框架的逻辑起点是规模收益递增和均衡思想。新经济地理认为经济活动的聚集与扩散是由于向心力和离心力的相互消涨以及因果循环... 均衡方法、垄断市场结构、空间参数和要素的流动性等构建了新经济地理分析经济活动聚集与扩散的基础框架,该框架的逻辑起点是规模收益递增和均衡思想。新经济地理认为经济活动的聚集与扩散是由于向心力和离心力的相互消涨以及因果循环累积机制的存在造成的。为了洞见纷繁复杂的经济活动规律,它引进了空间变量,运用DIEC建模技巧,建立了包含这两种力量和机制的中心-外围模型,并由此演绎出了其他的相关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心力 离心力 中心外围模型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心外围论”视角下的国际产品内分工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朱燕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8年第3期65-71,共7页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以跨国公司为主要载体的国际分工和全球价值链逐渐形成,世界体系出现了发达和不发达同时并存的南北格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将世界经济体系分为发达的资本主义"中心"和不发...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以跨国公司为主要载体的国际分工和全球价值链逐渐形成,世界体系出现了发达和不发达同时并存的南北格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将世界经济体系分为发达的资本主义"中心"和不发达的"外围",运用"中心-外围"和"经济剩余"等经济范畴辩证地分析国际分工格局。在马克思主义"中心外围"视角下,国际产品内分工格局中的资本主义中心国家掌握核心技术,占据全球价值链的高附加值环节;而不发达的外围国家只能被动地切入全球价值链的低附加值环节,利润分享不平衡。因此,外围国家必须积极进行技术创新,摆脱依附型发展,更公平地分享利用国际产品内分工优势创造的经济剩余,实现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心外围”理论 经济剩余 国际分工 跨国公司 产品内分工
下载PDF
城市蔓延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部分中部城市面板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孙超英 邹炀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50-62,共13页
土地的高效利用对于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大开发新格局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新经济地理学观点,处于中心外围空间结构下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外围区域的部分中部城市,由于要素边际回报差异,长期处于要素流出的窘境而财... 土地的高效利用对于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大开发新格局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新经济地理学观点,处于中心外围空间结构下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外围区域的部分中部城市,由于要素边际回报差异,长期处于要素流出的窘境而财政状况欠佳。在财政压力与领导干部晋升机制等多重激励下,城市空间不断蔓延扩张,土地利用效率也因此深受影响。本文基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部分中部城市2009-2017年面板数据,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尽管短期内城市空间蔓延所带来的土地相关收益,能够缓解财政压力,但长期内却会令其加剧,使得地方政府陷入土地生财的被动依赖中;城市过度蔓延还削弱了要素集聚所带来的共享、匹配和学习三大微观作用机制,降低了资源配置水平,最终损害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效率 城市蔓延 中心外围结构 部分中部城市
下载PDF
高校网络学习资源利用状况探析——以宁波工程学院为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心亦 张华 金纯纯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107-111,共5页
理想状态下,高校网络学习资源可被百分百使用,而现实中网络学习资源的利用率不高、学习主动性差等高校共性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如何提高网络学习资源的利用率,寻找解决途径,成为高校一大热点问题。高校应通过消灭尾巴、搭桥修路的方式,... 理想状态下,高校网络学习资源可被百分百使用,而现实中网络学习资源的利用率不高、学习主动性差等高校共性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如何提高网络学习资源的利用率,寻找解决途径,成为高校一大热点问题。高校应通过消灭尾巴、搭桥修路的方式,建立网络学习资源链接、利用搜索引擎的关键词策略等,引导大学生利用网络学习资源进行学习,运用文献检索等工具提高网络学习资源的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学习资源 资源利用率 文献检索课程 长尾理论 中心外围模式
下载PDF
“中心外围效应”:加入WTO中国企业面临的挑战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丽萍 徐建华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济南市行政学院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48-51,共4页
加入WTO后 ,中国经济在逐步融入世界经济中的同时 ,跨国公司进入所产生的“中心外围效应”造成人力资本、资金等生产要素由外围企业流向中心企业 ,将对中国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一定威胁。因此 ,中国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发展... 加入WTO后 ,中国经济在逐步融入世界经济中的同时 ,跨国公司进入所产生的“中心外围效应”造成人力资本、资金等生产要素由外围企业流向中心企业 ,将对中国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一定威胁。因此 ,中国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发展必须采取以下对策 :一是期权———人力资源的吸引和留用对策 ;二是供应链———扩大企业规模、拓展融资渠道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外围效应” WTO 中国 企业发展 融资渠道 生产要素 经营管理
下载PDF
论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建设背景下的嘉兴经济发展——基于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对接视角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萍 刘永泉 《嘉兴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51-56,共6页
基于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对接的视角,对比分析其代表城市上海、苏州、嘉兴的经济情况,提出了拓展的"中心-外围"理论,对三个城市样本在1990-2015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了嘉兴经济发展的对策:在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建设... 基于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对接的视角,对比分析其代表城市上海、苏州、嘉兴的经济情况,提出了拓展的"中心-外围"理论,对三个城市样本在1990-2015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了嘉兴经济发展的对策:在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建设背景下,嘉兴应以产业接轨上海为核心,抓住上海产业转移和产业配套的机遇,努力使嘉兴经济社会发展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 上海 拓展的中心外围 城市群 产业对接
下载PDF
迁移成本、税收政策与产业集聚的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宝廷 路卓铭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5-8,共4页
本文在中心外围模型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劳动力迁移成本的构成、成因及其承担方式等,把迁移成本与税收引入模型,并假设劳动力的迁移成本由政府税收承担、政府税收来源于企业商品税,建立政府承担迁移成本的中心外围模型。推导出模型的均衡... 本文在中心外围模型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劳动力迁移成本的构成、成因及其承担方式等,把迁移成本与税收引入模型,并假设劳动力的迁移成本由政府税收承担、政府税收来源于企业商品税,建立政府承担迁移成本的中心外围模型。推导出模型的均衡结果,讨论该均衡的稳定性及其条件,并得出:在政府承担迁移成本的税收政策下,税率越小、运输成本越小,集聚均衡的稳定性越强,越有利于人口与产业的集聚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移成本 税收政策 产业集聚 中心外围模型 稳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