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体西用” 被引量:38
1
作者 陈旭麓 《历史研究》 1982年第5期39-55,共17页
"中体西用"这个词,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节略语,是一个有深刻时代烙印的命题。它包含两对范畴,一是"中西",一是"体用"。中与西是欧风美雨东来之后产生的对待之词,不单是区域名称,而有着不... "中体西用"这个词,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节略语,是一个有深刻时代烙印的命题。它包含两对范畴,一是"中西",一是"体用"。中与西是欧风美雨东来之后产生的对待之词,不单是区域名称,而有着不同生活和不同文化的丰富内涵;"体"与"用"运用的面很广,涉及的范围常因论旨而异,是一对古老的哲学范畴,和另一对更古老的哲学范畴"道"与"器"常发生联系。怎样运用它们,有唯物和唯心之别。本来中学有中学的"体用",西学有西学的"体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用 西学 洋务派 中学 维新变法 洋务运动 封建主义 早期改良派 中西文化 十九世纪
原文传递
中国现代化视角下的儒家义务论伦理 被引量:16
2
作者 陈嘉明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40-54,共15页
国家的现代化是以形成某种现代性为指向的,而不单纯是经济上的增长与技术上的进步。这意味着现代化的过程需要且实际上是以某些现代性的观念为引导,或者说是以它们作为所追求的目标。而构成这些现代性观念的深层,无疑是哲学与伦理的... 国家的现代化是以形成某种现代性为指向的,而不单纯是经济上的增长与技术上的进步。这意味着现代化的过程需要且实际上是以某些现代性的观念为引导,或者说是以它们作为所追求的目标。而构成这些现代性观念的深层,无疑是哲学与伦理的观念,这就无怪乎在中国现代化的发端时期,缺乏一些现代观念要素(如自由、民主、权利等)的传统伦理构成了现代化的思想障碍。传统伦理与现代化欲求间的冲突,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争论下展开,其实质是要“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①其中关涉的核心问题是,传统儒家伦理是否能够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提供文化的支持作用。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相关争论也不断变换着主题与内容。在当代,学者们关注的一个焦点,是在现代社会中儒家伦理能否被作为中国现代化的思想资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化进程 传统儒家伦理 传统伦理 义务论 现代性观念 现代化过程 现代观念 中学
原文传递
中体西用:转型社会的文化模式 被引量:7
3
作者 谢放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3期1-8,共8页
中体西用:转型社会的文化模式谢放“中体西用”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作为转型社会的一种文化模式,是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冲突的产物。海内外学术界对这一文化模式作了不少研究,新论迭出。不过,“中体西用”的嬗变和内涵尚须作进... 中体西用:转型社会的文化模式谢放“中体西用”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作为转型社会的一种文化模式,是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冲突的产物。海内外学术界对这一文化模式作了不少研究,新论迭出。不过,“中体西用”的嬗变和内涵尚须作进一步的探讨。本文认为必须将时人的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用” 文化模式 转型社会 张之洞 西学 甲午战争 郑观应 中学 中西文化 新式学堂
下载PDF
概述四川尊经书院的刻书 被引量:8
4
作者 黄海明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4期102-110,共9页
尊经书院和锦江书院一样,是清末四川的两大官办最高学府。它所从事的刻书活动在四川近代文化、教育和出版史上都有显著的作用和影响。本文就尊经书院的刻书情况作一概述。 一 尊经书院的刻书经过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 尊经书院和锦江书院一样,是清末四川的两大官办最高学府。它所从事的刻书活动在四川近代文化、教育和出版史上都有显著的作用和影响。本文就尊经书院的刻书情况作一概述。 一 尊经书院的刻书经过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受到帝国主义侵略。洋务派兴起之后,主张学习西方的工业技术以自强御侮,在文化教育上,则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认为改良教育、变法文化是中国富强的一条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尊经书院 四川 中学 西学用” 帝国主义侵略 文化教育 自强御侮 改良教育 洋务派 近代文化 鸦片战争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人体育认知的轨迹 从“师夷长技”到“民力富强之本” 被引量:6
5
作者 熊晓正 曹夺 林登辕 《体育文化导刊》 1997年第2期18-21,14,共5页
20世纪中国人体育认知的轨迹从“师夷长技”到“民力富强之本”熊晓正,曹夺,林登辕鸦片战争的惨败,极大地震憾了素以“治国平天下”为使命的土大夫阶层。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知识分子,被炮舰的震憾抛离了“华夏中心”的传统思... 20世纪中国人体育认知的轨迹从“师夷长技”到“民力富强之本”熊晓正,曹夺,林登辕鸦片战争的惨败,极大地震憾了素以“治国平天下”为使命的土大夫阶层。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知识分子,被炮舰的震憾抛离了“华夏中心”的传统思想体系,“睁眼看世界”,提出了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夷长技以制夷 富强之本 育认知 洋务派 20世纪 洋务运动 中学 西学 郑观应 向西方学习
下载PDF
中国史学的学脉:吕思勉与钱宾四 被引量:4
6
作者 罗义俊 《历史教学问题》 1998年第1期17-18,共2页
二十世纪的中国史学 大体有两大说史系统。一是顺着说,也就是顺着中国历史自身发展的逻辑说中国历史,究明真相,进矣哉,阐明其自有之文化动源。一是横入说,即以西方的种种工场、主义、思想、观点,横插进来,说中国历史。其胜义,或可提供... 二十世纪的中国史学 大体有两大说史系统。一是顺着说,也就是顺着中国历史自身发展的逻辑说中国历史,究明真相,进矣哉,阐明其自有之文化动源。一是横入说,即以西方的种种工场、主义、思想、观点,横插进来,说中国历史。其胜义,或可提供一种诠解。其劣义,则在套解、图解。 说史的史家,可谓如林似云。而评说这些如林似云的史学人物,我这里介绍两付眼光。一付是香港中文大学许冠三的《新史学九十年1900——》。许是胡适弟子殷海光的学生,许书可说是新文化运动的眼光,或“中国自由主义”的眼光。推崇许书者甚众,我看有些问题。其书虽标榜“超越宗派门户,力求录实传信”,列史家六派十六人,不仅他自己“当仁不让”,而且连没有一本正式史著的逻辑学家殷海光只因是他的老师也专列一节,可史学著作等身的吕思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史学 吕思勉 秦汉史 中国历史 学脉 殷海光 历史文献 中学 西学用” 史学文献 香港中文大学
原文传递
陈寅恪思想的几点探讨 被引量:7
7
作者 傅璇琮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2期52-67,18,共17页
陈寅恪是一位史学家,但是他的成就的意义和影响并不限于历史学界。如果我们要探讨中国近现代的文化思想史,要研究自清末特别自“五四”以后,一部分上层知识界人士怎样企求将传统的治学格局与西方近代文明相结合,以开拓一条新的学术途径... 陈寅恪是一位史学家,但是他的成就的意义和影响并不限于历史学界。如果我们要探讨中国近现代的文化思想史,要研究自清末特别自“五四”以后,一部分上层知识界人士怎样企求将传统的治学格局与西方近代文明相结合,以开拓一条新的学术途径,希望建立一种新的思维模式,那末,陈寅恪无疑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代表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之洞 陈寅恪 王国维 陈三立 中学 西学用” 西用 哲学社会科学版 历史学 文化史 曾国藩
原文传递
在历史拐弯处相遇
8
作者 沉洲 《文史天地》 2024年第8期20-23,共4页
巧遇一个机缘,我去了黔滇桂三省区交界的贵州安龙县,参加研讨在当地或出生、或成长、或为官过的古人话题。不期然,在故纸堆里与晚清四大中兴名臣之一的张之洞猝然相遇我所生活的福州城市中心,有一片闻名遐迩的三坊七巷,一片不大的街巷... 巧遇一个机缘,我去了黔滇桂三省区交界的贵州安龙县,参加研讨在当地或出生、或成长、或为官过的古人话题。不期然,在故纸堆里与晚清四大中兴名臣之一的张之洞猝然相遇我所生活的福州城市中心,有一片闻名遐迩的三坊七巷,一片不大的街巷里浓缩了中国半部近代史。开眼向世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清末,留名青史的角色们你方唱罢我登场。张之洞这个名字于我如雷贯耳。然,“英雄”不知出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 西学 中兴名臣 张之洞 三坊七巷 贵州安龙 近代史 相遇
原文传递
梁启超美育思想中的儒学根基
9
作者 宋修玲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42-49,共8页
梁启超美育思想的核心是“新民”人格的培育,其美育实践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德育方面,梁启超对以私德为主的中华传统道德进行批判,博采诸儒道德修养之道,以此滋养国民心性。趣味教育方面,梁启超站在宋明理学家的肩膀上深化“趣味”一... 梁启超美育思想的核心是“新民”人格的培育,其美育实践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德育方面,梁启超对以私德为主的中华传统道德进行批判,博采诸儒道德修养之道,以此滋养国民心性。趣味教育方面,梁启超站在宋明理学家的肩膀上深化“趣味”一词的内涵,继承并发展儒家心性修养境界“孔颜之乐”。情感教育方面,梁启超将个体生命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指出教人做到“仁者不忧”是情感教育的最高目标。诗教方面,梁启超批判继承儒家“诗言志”传统和“诗缘情”思想,在实践中注重发挥“诗乐”一体价值。梁启超的美育思想是中华传统审美理念向现代美育理论的重要过渡,其本质还是以中学为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美育思想 儒学根基 中学
下载PDF
《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之批评 被引量:2
10
作者 夏中义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5-32,共8页
在王学整体研究方面,叶嘉莹《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的思路,恰同周锡山《王国维美学思想研究》相背:周氏是高扬王氏美学为“体系”,叶氏则力图证明王氏无体系可言.
关键词 中国文学批评 王国维 王氏 叶氏 美学观念 境界说 中西融汇 《红楼梦》 中学 西学用”
下载PDF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演变 被引量:5
11
作者 汤奇学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1期67-74,共8页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不象史著中流行的说法那样,是张之洞发明首创,其实,它是十九世纪后期一个广泛流行的口号.也有人用道器、本末、主辅代替"体用"二字,或以旧学、新学、圣学、洋学分别代替"中学"与"西学...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不象史著中流行的说法那样,是张之洞发明首创,其实,它是十九世纪后期一个广泛流行的口号.也有人用道器、本末、主辅代替"体用"二字,或以旧学、新学、圣学、洋学分别代替"中学"与"西学"来表述这一思想.这一口号从模糊地提出到形成为一种相当完整的思想体系,经历了一个相当复杂而曲折的历史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用 洋务派 中学 西学 先进知识分子 学习西方 资产阶级改良派 康有 资产阶级改革 李鸿章
下载PDF
再论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 被引量:2
12
作者 何继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55-56,共2页
关键词 “中西用”论 洋务派 西学 洋务思想家 中学 早期维新思想 向西方学习 封建主义意识形态 思想理论 中法战争
下载PDF
论洋务派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 被引量:4
13
作者 史全生 《历史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86-93,104,共9页
关键词 洋务派 中学 西学用” 洋务运动 向西方学习 学习西方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 《劝学篇》 李鸿章 张之洞 地主阶级顽固派
下载PDF
“中体西用”论平议 被引量:3
14
作者 皮明庥 《江汉论坛》 1982年第12期61-67,共7页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论(简称中体西用论)是上世纪六十至九十年代的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封建地主阶级当权派中部分具有某些变革要求的洋务派的意识形态,曾经被洋务派贯彻到政治、军事、经济、教育等各个领域。正如我们不能对洋务运...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论(简称中体西用论)是上世纪六十至九十年代的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封建地主阶级当权派中部分具有某些变革要求的洋务派的意识形态,曾经被洋务派贯彻到政治、军事、经济、教育等各个领域。正如我们不能对洋务运动简单弃置一样,对“中体西用”论也有必要作出符合历史实际的考析和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用论 洋务运动 洋务派 向西方学习 中学 地主阶级 学习西方 西学 林则徐 郑观应
下载PDF
近代中国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认识历程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三谋 《河北学刊》 1986年第3期76-80,共5页
近代西学开始传入中国,大致上应从1839年美国传教士布朗在广州办学算起.在这稍后,两广总督林则徐派人刺探西方情势,广搜其资料,汇编成了《四洲志》一书,魏源又在此书的基础上编成了《海国图志》,成为人们了解和学习西方的重要典籍,对西... 近代西学开始传入中国,大致上应从1839年美国传教士布朗在广州办学算起.在这稍后,两广总督林则徐派人刺探西方情势,广搜其资料,汇编成了《四洲志》一书,魏源又在此书的基础上编成了《海国图志》,成为人们了解和学习西方的重要典籍,对西学在中国的传播起了积极的作用.《南京条约》签订后,外国人被允准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教会学校,玛理逊学堂便于1842年在澳门建成,随后迁到香港.该校课程除中文、耶稣教义外,还开设了几何、代数、化学、生理、历史、地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学 认识历程 议院 中学 西政 近代中国 “中西用”论 改良派
下载PDF
张之洞《劝学篇》中的教育思想 被引量:3
16
作者 江亚南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3期99-102,共4页
维新变法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发端始,到1898年百日维新失败止,维新派本着救亡图存的爱国思想,一直同恪守祖训的顽固派以及洋务派就新变法、民权、科举等方面的问题争论不休.新旧两派各执己见,彼此驳难,互不相让.两派之争影响之大,范... 维新变法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发端始,到1898年百日维新失败止,维新派本着救亡图存的爱国思想,一直同恪守祖训的顽固派以及洋务派就新变法、民权、科举等方面的问题争论不休.新旧两派各执己见,彼此驳难,互不相让.两派之争影响之大,范围之广在中国历史上亦属罕见.也就在两派喋喋不休的争论声中,时任湖广总督张之洞的《劝学篇》出台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劝学篇》 张之洞 《中国近代史》 学堂 维新派 思想品德教育 科举制度 戊戌变法 中学 西学用” 外篇
下载PDF
中国监狱发展与管理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万安中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1994年第4期49-52,共4页
监狱,作为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发展来看,走过了一个由建立到逐步完善的漫长过程。旧中国历代监狱的产生和发展,展现了一个东方文明古国狱制的完整标本。在监狱管理上,也表现出所独有的民族特色和特殊规律,为深入揭示监狱发展及其... 监狱,作为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发展来看,走过了一个由建立到逐步完善的漫长过程。旧中国历代监狱的产生和发展,展现了一个东方文明古国狱制的完整标本。在监狱管理上,也表现出所独有的民族特色和特殊规律,为深入揭示监狱发展及其管理的重要特征,本文从四个方面就之作一探讨。 旧中国历代监狱的发展及其管理,经历了一个由野蛮列文明,由落后至进步的曲折的演化过程。 我国监狱的产生可上溯到第一个奴隶制朝代夏朝。但在此之前,就有“皋陶造狱”之说。史载皋陶又称咎繇,生于曲阜,是少皞氏的支裔。虞舜时,任命其为司法长官,相传皋陶善理狱讼,遇疑案则令神兽判之,以知人善恶,剖明是非。“三王始有狱”,说明我国到夏商周时代监狱已完全产生了。古代奴隶制的监狱,或称“圜土”,或称“囹圄”,或称“犴狱”,因监狱是奴隶主阶级用以统治奴隶的工具,加之经济十分落后,所以奴隶制的刑罚制度受到野蛮的原始习惯的影响,主要以残杀生命和残害身体作为惩罚犯罪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考察 监狱管理制度 中国监狱 发展与管理 狱政思想 奴隶制 监狱制度 外国侵略者 中学 西学用” 国民党政府
下载PDF
民族民间舞创作思辨 被引量:3
18
作者 益虫 《舞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0-11,共2页
现代舞所包容的现代意识、思维逻辑、时空观念、节奏特点、语言信息等正以其独有的方式和强劲的势头向其他舞种渗透。对此,保守者、质疑者、彷徨者、赞许者、身体力行者各执说词。本刊现将北京舞蹈学院民间舞系展开的一场关于“借鉴现... 现代舞所包容的现代意识、思维逻辑、时空观念、节奏特点、语言信息等正以其独有的方式和强劲的势头向其他舞种渗透。对此,保守者、质疑者、彷徨者、赞许者、身体力行者各执说词。本刊现将北京舞蹈学院民间舞系展开的一场关于“借鉴现代舞技术技法进行中国民族民间舞创作之利弊”的争论,摘登如下,或许能给为此困惑的同行以某种提示、启发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民间舞 现代舞 现代意识 创新意识 语言 民间舞蹈 人与自然 《雀之灵》 中学 西学用” 理性思维
全文增补中
简古奇崛凤先生--吕凤子的绘画与书法空间关系论
19
作者 周乾华 《中国书画》 2023年第4期94-105,共12页
吕凤子的书画,诠释了近代以来受西画冲击与洗礼下的画家如何立足传承,如何汲取西画营养,成就一家之言。面对“西画”的碰撞,他博收约取,用“线表现”化解“体表现”,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体”“用”之间找到了很好的平衡。... 吕凤子的书画,诠释了近代以来受西画冲击与洗礼下的画家如何立足传承,如何汲取西画营养,成就一家之言。面对“西画”的碰撞,他博收约取,用“线表现”化解“体表现”,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体”“用”之间找到了很好的平衡。他对中国画语言的思考--《中国画法研究》,贯通画史,博古鉴今,为中国画在世纪之初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凤子 中国画语言 西画 西学 书法 中学
下载PDF
试论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 被引量:4
20
作者 徐泰来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4期117-122,116,共7页
在中国近代史上,长达三十多年的洋务运动,影响其全程,并可作为其指导思想的东西是什么呢?近四十年来,许多论者都认为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口号所表述的思想。他们对这一思想进行了“投其所好”的解释,说什么“中学为体”是“作... 在中国近代史上,长达三十多年的洋务运动,影响其全程,并可作为其指导思想的东西是什么呢?近四十年来,许多论者都认为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口号所表述的思想。他们对这一思想进行了“投其所好”的解释,说什么“中学为体”是“作为洋务运动的目的”,即“死保封建体制”,而“西学为用”只是“有向西方学习先进生产技术的含义”,其全义并不就是向西方学习先进生产技术。而且,“洋务派妄图在死保封建体制的前提下来移植西方的科学技术,其结果必然是事与愿违”。这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就变成了一个“反动的口号”。因此,洋务运动也随之变成了反动的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务运动 洋务派 中学 西学用” 师夷制夷 指导思想 顽固派 办洋务 洋人 西艺 向西方学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